《幼儿生活习惯的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生活习惯的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生活习惯的研究
-----开题报告
甘泉县第一幼儿园课题组 席慧
一、课题名称
《幼儿生活习惯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幼儿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而午餐、午睡则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我们班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年龄在4岁左右,大多数是爷爷奶奶带,难免会出现过分宠爱的情况,所以直接导致幼儿没有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健康的午睡习惯和正确的午餐习惯。本课题研究以培养小班幼儿健康的午睡习惯和正确的午餐习惯方法为研究重点,基于此我选此课题,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让幼儿养成健康的正确的午餐习惯和午睡习惯,同时又能带动全体幼教工作者重视幼儿午餐和午睡习惯的养成教育,使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理论依据:
(1)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幼儿良好的午餐习惯,有助于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幼儿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形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良好的午餐惯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作为幼儿园教师要学会观察每个幼儿,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纠正幼儿偏食、挑食及不良午餐习惯,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良好的睡眠除了具有调节幼儿正常的生理机能的作用外,对幼儿的生长发育也是至关重要的。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对幼儿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幼儿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2)我国最早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陈鹤琴先生说:“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幼儿的某些行为有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内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尤其学前期幼儿,他们的可塑性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规则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进餐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3)教师在午餐、午睡行为养成教育过程中有不少创新的内容,这些新观点和新做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如何养成幼儿良好进餐行为的新理论和新经验。
2.实践意义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把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健康领域内容与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幼儿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幼儿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
(2)培养幼儿良好的午餐习惯,有助于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幼儿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形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良好的午餐习惯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而健康的前提是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午餐习惯,作为幼儿园教师要学会观察每个幼儿,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纠正幼儿偏食、挑食及不良午餐习惯,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良好午餐习惯的培养,是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幼儿生长发育的前提,同时也是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幼儿身体正在发育之中,早晨至中午,由于参加集体教育活动和各种游戏活动,身体一定很疲劳,午睡尤其重要。饭后需静养,使食物得以消化,午睡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午睡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需要而设置的,对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研究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5个目标:
(1)重视幼儿的个人习惯养成
(2)纠正幼儿错误的午餐习惯
(3)帮助幼儿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4)幼儿教师掌握好幼儿健康知识
(5)搭建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
五、 研究的基本内容
1.重视对幼儿自身的教育
让幼儿知道良好的午餐习惯和午睡习惯对我们的生长发育来说非常重要,使幼儿了解营养是通过食物来获得的,只有吃东西才能获得我们生长发育和活动所需的各种能量。如何创设适宜的午睡环境,幼儿睡前活动的组织,通过这些活动的创设,为幼儿尽快入睡打好基础。
2.帮助家长转变对幼儿午餐习惯的错误认识
(1)父母要以身作则,回到家里多教育幼儿,要用耐心、温和的语态去教育孩子。
(2)回到家里不能顺着孩子的性子来,使家园教育真正形成合力。
3.在幼儿午睡时教师要努力做到:
(1)幼儿午睡时的睡姿要正确,教师如何对待不午睡的幼儿。
(2)教师怎样做好和家长的沟通,让午睡成为幼儿一种长期的生活习惯。
4.幼儿教师要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知识
(1)幼儿教师要对食物的新鲜、所含营养的多少要高度重视,还要向幼儿介绍每种蔬菜对人体有什么好的作用。教师除了要仔细观察每一位幼儿进食量,因为每位幼儿食量大小和其生理特征、成长速度、情绪状态、健康情形等因素有关。还要注意营造愉快的饮食气氛,让幼儿在开心的氛围中享受美食。幼儿教师更应该经常鼓励幼儿多吃各种各样的蔬菜,这样一来才能获得均衡的营养。
(2)让幼儿在午睡时间,有着良好的入睡方式,午睡姿势正确,能够较快的安静入睡的好习惯。让家长对于幼儿午睡活动有科学正确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
5.注重家园共育工作
教师和家长除了要共同制定幼儿的健康计划,教师还应该多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最后达成共识,形成合理的健康工作安排。
六、研究的阶段和过程
1.第一阶段:研究的准备阶段(2016年2月1日-2016年3月31日)
(1)发现并选择问题
(2)选择课题
(3)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确定微课题研究方向、形成假设、选择研究方法。
2.第二阶段:研究的申报阶段(2016年4月1日-2016年5月1日)
确定课题后进行课题申报
3.第三阶段:研究的实施阶段(2016年5月1日-2016年8月31日)
(1)加大学习,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
(2)制定研究方案,
(3)收集典型案例。开展典型案例分析、优秀案例赏析、视频案例研析等活动;定期进行阶段反馈、小结、反思、调整;
4.第四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2016年9月1日-2016年12月1日)
(1)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幼儿园进行汇报。
(2)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撰写结题报告。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幼儿生活习惯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