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与研究

作者: 贵州省晴隆县光照镇中心学校中学化学课题组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1)问题的提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实施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向教育领域的全面渗透,社会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国家振兴在于科技,科技创新,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教育兴,则国强,教育衰,则国弱,这种认识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各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关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关注课程改革,特别是其中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改革。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局面,围绕新课程改革,许多新的思路、新的经验、新的困惑层出不穷,在新课程理念下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与研究具有强烈的针对性、迫切的时效性,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极其重大。

(2)目前的现状:现行教育制度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在上世纪曾经是教学思想的主流,随着社会科学和科技文明的推进,这种漠视教学规律,漠视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传统的独白式教学课堂教学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未能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很少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有效学习方法。

本课题组所在的黔西南州晴隆县光照镇中学,教育环境相对封闭。受传统教育观念和中考指挥棒的影响,现行的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遵循“以教师为主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单调的一元化教学模式长期影响下,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无,创新能力低下,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直接造成的结果是:教学效率极为低下,教育目标难以实现。这是我校一线教师拚命地教而教学效率却一直难以提高的最大困惑。

怎样把以中考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实现育智和育人双赢的高效率,是目前高中阶段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3)应对的思路:对症下药,才能标本兼治。传统的“教师中心型”课堂教学模式重急功近利轻长远发展,学生对课堂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大量宝贵的时间在师生重复、低效的劳动中流失,课堂效率低下,师生身心疲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研究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地课堂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下,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地实效性,重构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因此,我们决定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我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针对自身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反思和调整,调动教学智慧和灵感,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教学结构更加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在实践中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来。。

二、本课题的界定

1、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本身。首先,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其次,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2、课堂教学:本课题所说的“课堂教学”主要指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即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和广义的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外乃至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问题;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教与学的管理及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

3、策略:指的是达到一个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途径。本课题所说的“教学策略”指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取得预定的效果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4、实效性:本课题说到的“实效性”,是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涉及到有无效果和效果好坏等几种情况。课题研究的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应有的理念,和从“十一五”基础教育承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战略任务出发,建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如何能够得到迅速提高的问题。即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等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学习。

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

2、人本主义中心理论:

教育必须“以人为中心”,即以学生的自由发展为中心,对学生的发展起实质性作用的学习是有意义学习。个体的发展潜能是无限的,人的发展需要是多方面的。

3、新课程的理念:

(1)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向每一位学生。

(2)注重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学习方式上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4、教学相长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不是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正所谓“教学相长”,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中学生已有相当的文化科学知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日趋成熟,教学相长的表现特别突出,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研究目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高中化学的课堂教与学评价实验和学业成绩评价实验,从而建立易于操作、多元化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提升学生素养双赢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学业成绩评价方式。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以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为依据,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建构有效改进教学活动,不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新体系。

通过研究与实践,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2、研究任务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师生、生生之间形成“有效互动”。

(3)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4)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5关注学生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6)使学生获得对化学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四、课程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一方面运用国内外有关课程评价的专著类资料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将听课、评课、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过程性评价中的叙事性记录作为重要的第一手文献资料。

2、观察法:在听课、评课、访谈、研究性学习、档案袋评价、素质检测等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显行为和内敛特征(如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技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等)进行观察,并作好相应记录。

3、调查法:利用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实验前后的对比性研究;对教师教学观与教学行为设计问卷调查;对课题研究中生成的评价方式的使用效果进行验证性调查研究;指导学生在各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

4、行动研究法:在课程改革的操作实践中进行研究。一方面设计详细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通过开设实验课,组织教学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验证和完善教学评价方案;另一方面设计系列的多元的学业成绩评价方案,通过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实验,验证和完善学业成绩评价方案。

5、案例分析法:利用大量的课堂教学评价实验的实例和学生学业评价实验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取、总结有效的评价方式。

6、统计法:对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加以归纳、整理、分析和推断;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过程中对各种参数值进行数理分析、概括和整理。

(二)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工作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阶段(2009.3-2009.8)成立课题组,对学校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建立课题研究的设想并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起步阶段(2009.9-2010.12)建立课题研究组织,制订相应的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参加本课题的教师开展相关的课堂教学经验总结和初步探索,初步提出高效率课堂教学策略的基本理念、结构及方法。学校邀请骨干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并组织进行骨干培训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11.3-2013.3)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开展工作,以例会的方式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定期组织评课选优,观摩研究课、实验课、示范课。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的交流,撰写经验总结和相关论文,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研究计划。

第四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3.4-2013.6)对实验工作及效果进行评价,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因分析,撰写研究报告,举办教师优秀课堂展示活动,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三)研究过程

走专家理论研究与操作实践研究相结合的道路,确立有效的课程评价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工作:

(1)认真研究分析对比我国传统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2)设计课堂观察量化项目,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方面设计评价指标,落实“三位目标”。

(3)组织化学教师参与课堂听课和观察,随机听取不同层次班级、不同年级、不同教师、不同课型的常规课;指定听取青年教师汇报课;学习听取优秀教师观摩课。每位教师从不同角度观察授课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

(4)组织评课。对课堂听课和观察的结果认真分析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方式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既肯定成功的方面,又要共同商讨改进的方面。

(5)评价结果的量化处理。对各种方法取得的评价结果用数学方法进行综合处理,作出定量评价,为比较教学质量的高低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五、效果及思考

经过我们近三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和效果.。

1、教师:教育的观念变了,教师认为学生是学习主体,在课堂努力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敞开思想,参与学习,体验学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并要给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和交流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在体验式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开展体验活动的情况,有针对地进行指导、点拨,教师要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不仅钻研教材,还研究学生,根据学生实际,在不同的时段选择不同的切入口,形成不同的教学策略。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论文,以前我们刚进行此项实验时,有很大思想的障碍,觉得科研是高深的东西,是追风、赶时髦的行为,后来,在试验过程中,真正尝到了甜头,无论从备课、评课还是教学总结、论文方面,先进的教学理论总是一套套的,教学案例也是新颖而且有价值的。

2、学生: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一是改变学生“在听中学”的单一方式,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等多种学习方式;二是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学生敞开思想,参与学习,体验学习;三是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的习惯,体验学习,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四是改变学生机械模仿的习惯,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有意义的学习,架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与心的桥梁。学习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的势头,提出的问题的档次有了提高。总体上让学生接受了新的教学法,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懂得了要合作学习,分享成果,也明白探究过程对个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该课题的研究,中心学校研究员亲自担任课题组、县教研室领导参与并监督实施,负责课题研究的全程管理领导。课题组成员认识统一,明确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他们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2、时间保证:教研组把平时的教研、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工作有机的结合,研究时间得以保证。中心学校将对该课题的研究情况随时跟踪调查,及时掌握研究情况。

3、经费保障:本课题作为实验学校重点课题,课题组所需图书、计算机等学校优先提供,必需经费从试验学校的教研经费中支出,还可以从学校的继教经费中补充一部分。学校在图书资料上,给予充分的支持,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培训、调研等经费能得到充分保证。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