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现代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中医药学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现代研究
实施规划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02
6

中医药学历史源远流长,具有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显著的临床疗效.是我国古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高度融合,具有丰厚的中国文化底蕴的生命科学,数千年来在民族繁衍,人民保健事业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 加强中医药研究是生命科学发展的战略需求
(
)中医药学的优势.
中医药学具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它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视治未病,追求动态平衡与协调的医疗思想以及辨证论治,个体治疗的鲜明特征,在当前,随着健康观念的更新,疾病谱的改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学的优势和特色更加突出.加强中医药学的基础研究,将促进中医药学的规范化进程和当代生命科学的进步,为人类保健事业做出贡献.我国药物资源丰富,中药方剂浩如烟海,临证经验深厚,疗效确切.因此,对解决当前医学领域所面临的困难作出努力并取得成果,将丰富当代医学科学研究内容,促进人类保健事业发展.
(
)中医药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我国现有4000多家中医药医疗机构,52万专业技术人员;10%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15%的经费投入,承担着全社会28%的医疗任务.在基层医疗单位和农村,中医药占有更大的比重.因此,发展中医药学是实现WHO提出"人人享有健康"和我国"低水平,广覆盖"卫生方针的基础.
(
)中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目前我国有3000余家中药企业,年产值400多亿元,占医药产业的30%,年增长率为12-16%.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已将发展中药产业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东部有些省市已将发展中药产业确定为战略发展产业.
(
)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认可,接受和重视.据报道,在德国有70%,美国有30%的人接受过植物药治疗.在伦敦约有2000家中医诊所,6000多针灸师.许多国家已经或将要把中医药列入医疗保险.今年美国NIH已投入9500万美圆对传统医学进行研究.许多跨国公司也在重视中药的研究.目前世界植物药年销售额已达180亿美圆,并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 将中医药置于现代研究之上的可行性和迫切性
中医药学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半个世纪以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尚无明显突破.当前,现代生物医学迅猛发展,尤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成就,将极大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最先进的技术平台,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可以在较高起点上向上攀登.现代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与中医药学交叉渗透将促进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在继承中医药理论精髓的基础上,组织多学科的人才和队伍,抓住证候,方剂,针灸原理等几个有较多积累,有望突破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揭示其科学内涵,促进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创新.中医药现代研究开拓了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新领域,也为生物信息学与组合化学提供了宽广的研究空间.中医药现代研究更是复杂系统科学最早选中的研究切入点,同时,中医药现代研究应该是生命科学中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研究之一.中医中药是我国有能力有可能站在国际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
, 中医药在国家科技发展布局中的位置及与其他重大科技计划的关系
(
)中医药研究在我国科技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
生物医药是21世纪初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是支柱产业,而中医药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其中的朝阳产业.
中医药的独特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在重大疑难疾病辨证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深入研究揭示其科学内涵和作用机制,不仅是原创性的基础工作,也将丰富和发展现代生命科学,在解决人类重大疾病中做出贡献,提升我国学术地位和研究水平.
我国在十五计划中,将中医药现代化科技发展列为重中之重,优先发展的重大专项加以资助.
李岚清同志最近指示――中药产业为战略产业,要加快中医药产业化的进程.
(
)与国家其他重大科技计划的关系.
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投入,其中主要内容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研究内容,或者是为了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如国家计委支持的"现代中药产业化示范研究和基地建设";科技部支持的 "中药现代化品种","重大疾病防治研究","中药制剂先进生产工艺及成套设备";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 "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国家经贸委支持的"现代中药产业化研究";国家攀登 "中药复方示范性研究"等等.
以上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均以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为主要内容,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并未列入其中.两者的脱节,导致了废医存药的倾向,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投入较少,限制了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也影响了以上计划的研究水平.
基因组学的突破,生物信息学和组合化学的进步,应用数学,物理学,信息学的推动,复杂性科学的诞生,为中医药理论研究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技术平台.
本项建议以中医药基础理论关键问题为研究对象,与以上计划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将有力地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促进现代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科学目标与核心科学问题

,总体目标
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抓住证候,方剂,针灸原理三个关键的基础理论问题,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最新进展提供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揭示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促进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创新,为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奠定基础.
,具体研究目标和内容
(
)中医证候研究.
"
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一有草率,不堪司命.然三者之中,识证尤为重要."
建立常见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量化指标和技术规范.
用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及数理分析方法,进行人群证候流行病学调查,建立证候的诊断标准和技术规范.
揭示几个基础证候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特征;初步阐明证候的生物学基础及证候的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学.
病证相关理论的基础研究.
中医药优势病种病证相关基因识别,克隆,鉴定及证实;病证相关表型,
中间表象与基因表达的关联分析;初步建立病证结合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中医证候研究模型的建立.
"
亚健康"医学特征及诊断标准.
证候信息学.
(
)中医方剂研究.
重视方证结合的研究,尤其对确有临床疗效的经方,古方以及名方等代表方剂的研究.
中医方证相关性及方证治疗机理研究.
首先是方证对应,它是体现中医方证理论的必要前提,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重要内容.中医理法方药在宏观上是一个整体,通过方证对应切入研究,揭示中药方剂(多成分)对应中医证候(多层次)的相关性关系.在证候研究,方剂研究和病证结合研究的基础上,以常见方证为研究对象,明确方证治疗的药效化学基础和作用机理;方剂的体内代谢过程和数学动力学模型;方剂疗效评价和组效关系的数学模型及数据处理;等等.
确有疗效的中医方剂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
(
)针灸原理研究.
以针灸治疗确有疗效的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进行针灸治疗作用规律研究,揭示针灸作用的主要效应机制,探索其作用的现代生物学基础.
阐明针灸治疗疾病的疗效机制.
阐明经脉腧穴的结构与功能.
揭示经脉腧穴的化学性质,物理学性质,生物学特性.
循经感传的研究.
循经感传的信息传递,循经感传信息提取的理化方法.
揭示经脉--脏腑相关特异性联系的生物学基础.
针灸信息学.
(
)中医药基础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
方法学始终是制约基础研究进展的重要方面.本计划拟开展中医药基础现代研究的方法学研究,鼓励多学科合作,建立融合多学科的中医药基础研究方法学.
,研究计划实施的初步设想
重视顶层设计,分类管理;加强与其他学科合作,特别是与化学,数学,物理及信息等学科的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联合攻关.研究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当代最新生物学科研成果,积极利用基因组学研究知识和技术,当代数学,生物信息学和复杂性科学研究方法.
加强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营造宽松,良好的学术环境,鼓励自由探索.
注意证候,方剂和针灸原理研究的区别与联系,尤其是在研究计划组织过程中,应该重视总体框架的统一性和一致性.
,实施的基础与前景
(
)实施的基础.
国家"七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在脾虚证,肾虚证,肝郁证,血瘀证,痹证,痰证等证候开展了广泛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为证候理论研究提供了许多科学资料.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和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为中医药基础研究中有关临床调查部分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法.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开展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质量标准示范研究,对复方研制开发过程中的现代化,国际化示范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建立了一批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GLP中心),中药临床实验研究中心(GCP中心),中药药理实验室等,开展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研究,使中药产业化发展的条件和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国家通过加大对中医药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项目的支持力度,逐步培养了一支可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科技队伍;通过增加对基础条件设施建设的支持,建立了中医药研究相关基地,初步形成了中医药研究体系.不仅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人力资源,同时为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深入开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条件.
针灸基础理论和针灸调整机理的研究是我国总体水平领先于世界的强项.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开展了大量的有关针灸治疗的临床及机理的研究,取得了针刺麻醉及针刺镇痛原理的初步阐明等一些有国际影响的重要成就.这是中国对世界医学的一项贡献,既促进了针灸治疗逐步走向世界,逐步获得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性的承认,也促进了神经科学研究,麻醉医学研究的发展.1997年美国NIH召开针刺疗法大型听证会和1999年世界神经科学大会设立针灸专题研讨会为标志,我国学者登上国际医学界权威性讲坛,介绍我国针灸经络研究的系列成绩,受到大会的高度评价.
在数十年的研究工作发展过程中,中医药基础研究形成了以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为主的研究基地;中国基因组学研究形成了以国家人类基因组南北方中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为主体的研究基地;复杂体系研究方法学也形成了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为主的研究基地,中医药基础研究的多学科研究队伍逐步形成,为中医药基础理论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前景.
1.
促进和发展现代生命科学的内容.
目前,中医药学在世界范围内之所以没有被得到更广泛地承认,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其基本理论以及治病机理不能很好地用现代科学知识进行阐释,而这正是中医现代化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深信,中医药一旦现代化,将会被世界更广泛地承认,成为世界各国防病治病的一门主要医学.
2.
丰富和发展传统中医药基础理论.
随着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项目的深入开展,传统中医药基础理论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的临床指导作用和在中药新药开发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不仅如此,中医药基础理论还可以为指导其他药物应用提供方法学依据.
3.
促进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我国实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初级卫生保健政策,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实行"低水平,广覆盖,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我国的医学科学和医药产业主要是中国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随着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国家卫生政策与医药产业中,将产生更加重要的作用.
4.
加快中药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
建国50年来,中医药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药的生产和研究在近20年来有了长足发展,并为国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1979年中药产值为35亿,1996年产值已达712亿.出口额从50年代589万美元,发展到1995年的6.55亿美元.药厂生产条件和生产品种都有显著进步,1059家中药厂中,有中药生产50强企业.可以预见,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开展一定会为常用中成药二次创新开发提供新的模式,进一步促进中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现代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将形成中医药学与现代生命科学理论的实质性交融,奠定中医药国际化的理论基础.
研究计划学术指导专家组的建议名单
1.
王永炎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基础与临床)
2.
竺院士: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基因组学)
3.
韩启德院士: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
4.
李衍达院士:清华大学信息科学院(信息学)
5.
陈凯先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量子化学)
6.
唐孝威院士:浙江大学(核物理学)
7.
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学研究所(信号转导)
8.
张尧庭教授:人民大学(应用数学)
9.
邓良月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针灸机理)
经费需求及预算框架
根据上述主要任务,拟订研究期限5-10,5年安排经费4000万元.
第一年(2002),"计划"经费总额的30%;
第二年(2003),"计划"经费总额的40%;
第三年(2004),"计划"经费总额的20%;
第四年(2005),"计划"经费总额的 5% .
"
计划"经费投入总额的5%左右留作计划运行的公共费用,包括专家组组织学术会议,项目组负责人联席会议,项目跟踪检查,学术调研以及"计划"办公室日常费用等.
根据"计划"的研究任务,拟以安排面上项目,重点项目为主,其经费比例为6:4.
研究计划建议书起草小组
1.
竺院士: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
2.
强伯勤院士: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中心
3.
王永炎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
4.
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
5.
刘保延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
6.
张伯礼教授:天津中医学院
7.
吕爱平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8.
平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
9.
谢益宽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10.
叶鑫生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
11.
王昌恩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