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论文:《普通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初探》

普通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初探

孟村中学张宗婧

普通高中的学生更适合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但是实际教学中发现课堂存在的无效或低效问题环节。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提炼出课堂提问的理论基础,并尝试对普通高中生物提问有效性进行界定。通过课堂实践、学生的调查问卷以及教师的访谈,进行总结和分析,分析造成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并且对目前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课堂有效提问的基本原则、基本类型,并提出课堂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

国外对于有效提问的研究起步比较早,研究的也更加全面。在国内孔子的时代已经有了关于提问方面的实践,可是真正的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并把有效提问作为一个研究的课题来关注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但是,国内早期的研究都是在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国的教育形式与国外的有明显的不同,盲目的引入国外的理论很多地方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不少研究者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因此,出现了很多针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有效提问进行的研究。分析研究成果,我发现对于普通高中阶段生物学科的有效提问方面的研究非常少,且真正扎根于真实课堂、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能够提出有效性提问的研究就更少了。因此,我愿意做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对于普通高中生物有效提问进行界定;通过实际教学实践的分析和总结,对于寻求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提问的策略迈出一小步;让教师真正意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并认清课堂中存在的低效或无效的环节,希望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初步研究能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对课堂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从中也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学生敢于发问、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就教会了学生学习。

一、课堂有效提问的基本原则

1、由简到难

普通高中学生的认知程度的限制,一般他们欠缺的知识很多,高中的生物知识,有些同学反应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对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引导需要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这样也能给学生自信,放下“我学不会”的心理,然后将问题难度逐渐加深。

2、多元化

课堂的提问应该是多元化的。知识不是千篇一律,应对与不同的知识点,教师应该用不同的问题方式进行引导,因此对知识的展现就有了不同的方式。研究发现,更贴近人们生活的事例引导出的问题,学生更容易回答,有很好的引导效果。

3、有趣的

教师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对于本来就很难注意力集中的学生,这一原则更为重要。有趣味才能让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产生兴趣,才会有更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动力;有趣味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教学艺术,才能持续的吸收新知识的渴望。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类型

1、导入类

一堂课有个好的开始,就有很强的带入性,普通高中的学生一般自觉性差一些,有个好的开始很有必要。课堂导入的类型很多,其中带有问题式的提问效果较好,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差,就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启发类

学习是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的过程,尤其一些难点知识,学生的思维难以跟上,就像遇到“交通堵塞”。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启发式引导,并能灵活的调整或改变原来准备的问题,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上来。

3、巩固类

由于生物学科的本身特点决定,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在课堂上演示其探究过程的,更多知识点需要直接去理解、记忆和应用,教师在此过程中做到讲授和解惑即可。对一些重要的、有难度的知识点进行巩固性提问、或变换角度提问,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灵活应用能力。

三、案例分析

以下是教学过程中一些课堂提问的实际例子:

(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一课时

1、导入问题:(1)亲代与子代之间的性状的遗传是直接的吗?(2)有性生殖的生物亲子代之间的遗传规律是怎样的?

2、什么是性状?

先举例说明生物个体的性状并比较差异,课堂气氛活跃,而后提出性状的概念。

3、什么是相对性状?

直接提出相对性状的概念,然后举例让学生判断,在判断对错时就理解了相对性状的概念。

4、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通过杂交实验图解。

问1:F1表现为高茎,同学们想想亲代控制矮茎的基因是消失了还是隐藏了?

大多数学生能够回答上来,进而引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概念。孟德尔为了验证控制矮茎的基因是否消失,继续试验F2自交,通过观察实验结果,F2中有矮茎出现,学生面露笑容,前面的问题他们回答是正确的,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问2:F1表现为高茎,而F2表现性状是什么?

学生们自信的回答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老师直接引出性状分离的概念,这样既让学生知道虽然F1表现为高茎,但是其是杂种,为后面提出杂合子做铺垫。

分析:1为导入式提问,学生可以作答错误,给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2和3的提出依附于举例说明,让学生觉得有趣,使概念容易理解。4通过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讲解,形成一些问题串,带领学生逐层深入,升学习知识不再困难。这些问题还含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二课时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不是直接遗传的,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孟德尔的解释是什么?

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纯合子,杂合子等概念学生自己找到,也很容易理解,只需再举例练习就行。

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只是推理假设,因此还需实验验证,孟德尔是如何设计实验的,设计了个什么实验进行验证的?

引导学生找到测交试验,学生也就直接知道测交试验是验证分离现象假设内容的。

(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导入问题:一个品种的奶牛产奶多,另一个品种的奶牛生长的快,能不能培育出即产奶多又生长快的?但是同学们想一下产奶多和生长快是不是一个相对性状?

分析:学生大多数能回答上来不是,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对性状,即产奶多与少相对,生长快与慢相对,引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问题串:(1)哪个性状对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为什么?(2)F2中有没有新性状,有没有新的性状组合?(3)F2中哪些是亲本具有的性状组合?哪些是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分析:学生第一个回答的很快很对,第二个有没有新的性状回答错误率高,问题可以继续引导为:F2有没有表现出亲本没有的性状?进而有没有新的性状组合?学生就回答的正确率高了。

4、F1遗传因子为YyRr,孟德尔的解释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谁和谁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谁和谁自由组合?

普通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初探结题报告

分析:结合图解效果更好,学生能够说出来F1的配子组合种类。

(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如果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配子时,进行有丝分裂合理吗?

父亲(46)母亲(46)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精子(46)卵细胞(46)

受精卵(92)

↓有丝分裂

子女(92)

如果按有丝分裂方式产生配子,人类进化了这么多年,你认为细胞核还能容纳下这么多条染色体吗?(学生立刻明白,这是不可能的。)

父亲(46)母亲(46)

↓ ↓

精子(23)卵细胞(23)

受精卵(46)

↓有丝分裂

子女(46)

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及意义。

2、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重点讲减数分裂的过程,复习有丝分裂的过程,引出减数分裂分几个时期?

3、关于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教师先画图,让学生先试着解释联会现象。

4、观察课本P17和P20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准备挂图。

(1)对比精子的形成过程各时期的划分,标出卵细胞形成各时期?

(2)观察两图每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变化相同吗?

(3)找出两图中的不同点?

5、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必须相互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个体。这节我们来讲受精作用。

为什么“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待学生整理思绪)同一双亲生一样的两个孩子的概率(不考虑同卵双胞胎)是多少?

人的发育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重复该知识点),个体不同,从根本上应该是精子和卵细胞的内的染色体组合不同,即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学生活动:用减数分裂模型,学生两人一组,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最后找出两组不同的结果,让学生明白,在形成配子时,染色体组合不同是如何出现的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人类染色体组合可能的种类有多少,并分析原因?

6、关于受精作用,教师先展示受精作用的过程,

问1:什么是受精作用?

问2:受精作用的实质?

问3:受精作用的结果?

关于受精作用的意义,以归纳总结的形式说出,学生理解

(四)、基因在染色体上

1、复习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减数分裂的主要过程(画图的方式),通过图形,让学生试着说出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学生能说出但分析不出原因。

2、展示萨顿假说的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会不会相互融合或消失?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态有什么变化?

(2)看图形中基因的个数,染色体的条数?

(3)成对基因的来源,受精卵同源染色体的来源?

(4)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

3、用一个小故事来理解类比推理法

加拿大外交官朗宁曾在竞选省议员时,由于他幼儿时期吃过中国奶妈的奶水一事,受到政敌的攻击,说他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朗宁反驳说:“你们是喝牛奶长大的,你们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了。”

注意: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往往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4、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科学家是谁?用什么实验材料?

(2)研究方法?如果说不出,可以先讲研究过程,最后本课结束时再问这个问题

(3)认识果蝇染色体组成,对比析果蝇杂交实验图解F2的结果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如果让你假设你认为控制眼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

四、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普通高中课堂的有效提问,在遵循有效提问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原则的情况下,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有提问价值之处,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过程以及多次听其他教师的课,提出以下策略:

1、切记提问过于频繁

如果是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学生会被“牵着鼻子走”,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因此要注意适当的提问次数,把握好提问的时间。

2、有问就有答,不可急于求成

教师提问问题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学生从得到问题到组织语言回答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时由于时间问题,教师很快说出答案,那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

3、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

一个班集体学生之间肯定有差别,问题设置也有难易,教师需要对班级学生很熟悉,如果不是学生自己要求做答的,那就需要教师将问题合理的分配给不同程度同学。避免出现有的学生觉得问题过于简单,有的学生觉得过于难。

总之,课堂提问是为教学服务,是师生互动常用的一种方式。我们应该避免一些无效或负效的问题提问,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找出一些符合学生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提问方式,力求达到有效提问,甚至是高效提问。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