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 “数学学习力”培养研究》课题申报表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论证活页

 

标识码:179A5J4 课题负责人身份证号码后七位: 2314837

(填写说明:课题在线申报时第一大项“选题信息”填写完毕后标识码会由系统自动生成,请务必牢记并在此填写。如有两名课题负责人,请填写第一负责人身份信息。)

课题名称: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 “数学学习力”培养研究     

拟申报课题类别:     一般规划    (一般规划/重点)     

设计与论证报告(4000字以内,不得出现申报单位名称和课题组相关人员姓名)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  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就非常重视终身学习政策的规划与实施,1995年发表的题为《Teaching and Learning:Towards the learning society》(教与学:迈向学习型社会)的白皮书,号召欧盟国对学习与教育能产生新的认识,期望欧洲能通过共同努力早日进入学习型社会。其中“学会学习的能力”作为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学家AlvinToffler曾提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如何去学习的人”。

“学会学习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学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是我们时代的要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对学生“学习力”的生成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各项内容密切联系,所以用学习力的理论来指导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但当前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升学压力大,而且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梳理、反思所学的知识内容,学生学的累,教师教的更累,这都影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减弱,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受到了阻碍,所以说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有必要对“数学学习力”进行研究,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  研究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个方面。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学。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不得不加快进度,甚至有时满堂灌,进行填鸭式的教学,从而导致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大打折扣,所以进行“数学学习力”的研究意义重大。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力,可以间接、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发展。构建学科学习力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学生发展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思路:学科教学——学习力提升——学生的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人的素质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发展不仅是学业成绩的提高,更应该身心的全面发展。

(2)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改进。应试教育的传统在我国由来已久,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来提高应试技能,已成为学生学校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线”,甚至也成了一种惯常的学校生活方式。本研究中通过对学习力模型的研究希望能对这一现象有所改变,同时学习方式的改变也必然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直接关联。

(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兴趣、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学教并进,关键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

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界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2.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课程标准同时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3.  数学学习力

    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学习力”,就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更持久的自主学习的毅力。我国学者陈维维博士总结了当前研究中有关学习力内涵的四种主流观点,分别为能量观、品性观、素质观和能力观等。

“数学学习力”是为学生在学校数学教学活动中、或者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在此类活动中表现出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数学学习力具有以下特点:①数学学习力具有数学学科特征;②数学学习力具有特定的结构;③数学学习力需要通过一定行为表现出来;④数学学习力存在个体差异;⑤数学学习力具有发展性。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  国外研究现状

“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1965年美国系统动力学的奠基人——福瑞斯特教授写的《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并首次提出了“学习力”的概念,文中对组织学习力进行了探讨,认为组织学习力是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随着组织学习力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后来教育领域工作者将这一理论迁移到了教育领域,并且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国际组织学习创始人Peter M. Senge教授在总结以往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四千多家企业发展,完善了组织学习力理论,他认为学习力是学习态度、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综合,是最可贵的生命力与创造力;这一理念超越了传统学习中习得并运用知识的层面,通过获得新行为、新思想,不断发展、完善自我的过程。卡内基·梅隆大学哲学系教授在其研究论文《The Learning Power of BeliefRevision》中提到学习理论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转变为对学习力的研究,或者对在广泛复杂的环境中到达所追求真理的能力的研究。他认为学习力是智能行为的关键所在,不断的信念修正能够帮助学习者不断地解决每个可能的问题,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力。Noel Randy在其著作《超级学习力训练》艺术中指出提升学习力的一百种方法,他说“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方法与技巧、时间管理、阅读力、记忆穷门、记笔记、写作等来提高自身的学习力”。

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习力研究的起步较晚,相关文献较少。从2002年至2012年的十年里,我国关于学习力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概念、构成要素、意义、现状与影响因素、提升策略与评估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者王华斌在《学习力=竞争力》一书中阐述了学习力内涵及构成要素,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即全脑超潜能学习。学者张雪松提出了 38条提升学习力的途径,分别从提升学习力的准备、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四方面出发。学者胡雅药提出提出了20个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方法,并指出观察力、联想力、创造力、逻辑力、专注力即学习力的本质。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思路

1.  研究的目标

进行初步的理论研究,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特点;简要阐述相关研究现状、理论基础,结合访谈问卷了解目前中学生已具备的相关数学核心素养,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 “数学学习力”培养的策略,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 “数学学习力”培养的方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

进行初步的“数学学习力”培养研究,利用理论研究的初步成果指导教育教学实验,通过教学实验检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在“数学学习力”培养中的可行性,并明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具体工作主要包括:设计教学方案(以课例的形式呈现),实施教学实验,对实验结果(考试和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2.  研究的内容

1.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2.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力”培养教学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

(3)数学学习力模型

3.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

(1)数学抽象

   (2)逻辑推理  

(3)数学建模

    (4)数学运算

    (5)直观想象

     (6)数据分析

4.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力”培养策略

(1)自主先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

(3)展示与点评——培养学生用于展示自我和知识整合能力

5.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力”培养的课例(教学设计)研究和评价研究

6.问题与展望

3. 研究的思路

(1) 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对与核心素养相关理论、相关教学经验进行整理、吸收,初步形成比较科学﹑详细﹑具体、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2)探求核心素养的内涵,对数学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探求出比较成熟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3)将教学中的成功课例进行整理、提炼,形成一套适合不同课型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力”培养的教学范例,并提出评价的手段和方法。

(4)课题组对有关材料进行分析与归纳,提炼研究成果,撰写案例报告﹑结题报告以及相关论文,形成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形成成熟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力”培养的课例样式,包括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经验、教学评价等。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1.  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多元智能理论

基于对传统智商概念和智能一元化的怀疑,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将智能定义为:“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文化产品的能力。”他认为智能是多元的(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而智能的选择既源于生物学,又要考虑根据一个或多个文化背景来评价。加德纳提出,每个正常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多项智能,人类个体的不同在于所拥有的智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若注意鉴别并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并帮助学生将优势智能的特点迁移到其他智能领域,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能。

1.2  建构主义理论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观点,学习不是来自能够转移到人的头脑中的事物信息,而是来自学习者与环境之间的极为重要的建构性的相互作用,其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者先前知识的影响。强调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如果信息被用于解决问题,那么它的作用是工具而不是孤立的事实,信息如何呈现是非常重要的。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理论中,文化为孩子们提供了发展的认知工具,这些工具的类型和质量决定了孩子们的发展图式和发展等级。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成果取决于学生带到课堂中的知识、目的、动机以及他生存的文化和生活背景。建构主义的观点应用到现代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是他同化新知识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产生了本质的联系,即教学必须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情景时,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不同,学习的目的、动机以及生存的文化和生活背景也存在差异,所以实施差异化的教学,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科学概念是必要的。

1.3  数学学习力的模型

数学学习力的模型是由数学能力及其各个核心要素之间的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

数学学习力的核心组成要素,包含两部分六要素:数学知识与经验、合作与交流、

数学活动、策略与反思、动机与信念、批判与创新。

数学学习力通过以上模型中的六项核心要素来体现。这些要素是个性化的,又

是相互影响的,共同协作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力的发展。该模型参照DeakinsR.Crick

教授双螺旋理论,由两个三角形组成,正三角由策略与反思、动机与信念、批判与

创新组成,代表了学习个体的学习意愿,形成批判创新的思想是其发展的最高形式;

倒三角由数学知识与经验、合作与交流、数学活动组成,代表了学习个体数学能力的

发展,知识与经验是基础,其数学能力的发展是在数学活动、合作与交流中进行的,

正反三角形相互作用促进学习个体的数学学习力。六个要素的具体阐述如下:

 

2.  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1)对有关理论依据的研讨及国内外相关经验的研究状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部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辅之以访谈法,获取研究所需的各种资料;

(3)论文的撰写部分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  主要观点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高中数学教学要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意识,着力创设有利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有:

(1)课堂转型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能用已有认知来解决新的问题,也就是运用新知培养素养。

(2)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3)积极创设以生为本的自主探究式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4)积极探索和寻找适合提升学生学习力的课题或问题,将这些课题或问题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打造出高效的课堂模式,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同时,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5)“数学学习力”培养的核心在于教师首先具备“数学学习力”,并有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力”的意愿。

2.  可能的创新之处

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阵地无疑是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无论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习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持久的能力,更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一种能力,因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将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1)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力”培养的理论基础,使“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转型”有坚实的理论支撑。

(2)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3)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力”培养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同时给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力”培养的典型课例。

(七)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

(限5项)

关于中学生已有数学核心素的

调查与分析

文本

2017.9—2017.11

理论综述

文本

2017.9—2017.11

课例分析

文本

2018.3—2020.5

经验总结

文本

2020.9

论文汇编

文本

2020.5

最终成果

(限4项,必含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文本

2020.5

成果汇编

文本

2020.11

视频汇编

视频

2020.11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①研究团队: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均须匿名)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组成结构(职务、专业、年龄等)、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②研究基础: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请列举主要参考文献(限8项);③保障条件: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实验条件等。

 

1. 本课题组核心成员都在一线从事化学教学,具有研究的便利条件。课题组成员中有教授级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3人,市县两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2人和一批优秀的、充满活力的、有着较高进取精神的研究型的年轻教师,他们理论功底扎实,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本课题组已有三项省级课题、八项市级课题结题。另外本课题组成员年龄结构合理,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充满创新能力和勇于探索的中青年教师,科学研究与实验的热情高,他们中有多人在省市级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不少成员都有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论文竞赛中获奖。

2.本课题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展开,对有关核心素养的文献已经进行了收集,目前正在进一步搜集一线教师关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方法法﹑经验总结等文献资料,如《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力初探》、《数学学习力的模型构建与提升》等。相关调研工作准备在2017级高一新生中进行,目前正在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

3.本课题所需经费,主要是购置图书及相关资料,教学课例、总结报告等有关成果的打印汇编,教学视频的拍摄、专题成果的集结出版,以及实验教学所需的仪器与设备等,这些经费学校已明确表示愿意提供。至于研究时间,由于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工作与研究是一个整体,所以不需要专门提供假期。而一些短期的外出参观﹑考察﹑学习等,对教学工作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学校会给予大力支持。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