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六农场中心幼儿园孙东玲《创意法教育下的农村幼儿园利用玉米材料等自然资源进行教学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六农场中心幼儿园孙东玲《创意法教育下的农村幼儿园利用玉米材料等自然资源进行教学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创意法教育下的农村幼儿园利用玉米材料等自然资源进行教学的研究》
一、课题简介
1、课题的由来
我园立足于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使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为了激发幼儿自主活动兴趣,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挖掘自然资源其独有的教育价值,根据幼儿园实际,2010年我成功的开发了蒲草,为幼儿制作了蒲杆计数器、蒲杆画框、蒲草粘贴画等蒲草系列玩教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幼儿对蒲杆操作时,因蒲杆自身生长特点细小易碎,不能用绳子穿,只能用铁丝穿或用针线缝制。对幼儿极不安全,只能教师做好玩具让幼儿操作。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利于幼儿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本着教学以幼儿为主体的研究原则,我在众多农作物中搜寻适合幼儿探索又易于幼儿操作的材料。最终定睛于玉米材料。玉米是农村常见的农作物,几乎家家都有。玉米的皮、叶、杆、种子都可以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尤其玉米骨比蒲杆粗,骨芯柔软的自然生长特点,使幼儿可以用鞋带进行穿珠活动,能有效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健康发展,既开发了智力又能保证幼儿的安全。在幼儿游戏探索中深受幼儿喜爱。为了更好的发挥自然材料在幼儿教学中的利用价值,我确定了课题研究题目《创意法教育下的农村幼儿园利用玉米材料等自然资源进行教学的研究》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农村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自主活动:即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建构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幼儿发展目标
(1)以幼儿为主体,实现幼儿自主活动。培养幼儿乐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进取精神,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充分开发和利用玉米材料,发挥其在幼儿教学中的利用价值。
2、教师发展目标。
(1)增进自身探索实践能力,提升教科研能力,促进专业化成长。
(2)为幼儿园园本研究积累经验,为青年教师的科研走出一条可行的路子。
3、成果目标
(1)通过参加区级比赛活动向广大教育者展示、推广。
(2)经验积累,撰写论文。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农村自然资源在教学中被有效利用做出理论性思考与分析,提炼出本研究富有个性的经验与理论。
(二)、研究内容
1、利用玉米材料制作适合孩子操作的教学具。
2、充分利用玉米材料,联系幼儿实际,在原有实践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再创新。
3、家园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四、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报刊、杂志、书籍、网络上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能筛选出对本课题有用的资料,并了解掌握前人对相似课题的研究成果。
2、行动研究法:努力把握好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四个基本环节,在实践过程中,针对发现的实际问题,实施行动研究,及时改进计划和方法,调整研究方案,不断完善研究目标体系及行动方案。
3、观察法:在实施活动中对幼儿兴趣、行为、游戏各方面的表现进行及时观察和记录,以便教师随时反思、改进。
4、经验总结法:注重科研过程中的经验积累、研究,充分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好教学笔记,记载点滴收获,记下瞬间思想,及时分析总结调整,将实践经验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形成各类实施报告,总结论文。
五、课题研究情况
1、(2019、1~2019、3)学习和领会《创意法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幼儿发展指南》等文献作为课题研究的教育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制定严密合理的实施计划。从报刊、杂志、书籍、网络上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能筛选出对本课题有用的资料,并了解掌握前人对相似课题的研究成果。如《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等杂志。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水平(小班),总结制定出适合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从观念、环境、方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进。
2、(2019、3~2019、4)营造充满创意氛围的环境,激发幼儿创作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教育资,应通过创设并有效的利用环境促进幼儿发展。除了运用自然材料制作美化环境,使幼儿仿佛走进大自然,为幼儿探索制造一种轻松自由的心理环境,还制作了展示幼儿作品的自由创想展示区,更好的激发幼儿创作兴趣,同时把幼儿阶段性作品进行集中展示,使幼儿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交流,进一步激发创作灵感。如小班美工区幼儿作品展示:玉米骨印章、玉米骨笔作画(图一、二)根据《创意法教育》“最差”即“最优”的评价方法,我把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展示出来,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些作品看着好像“最差”,如(图三、四),对待这样的作品不能简单的评价为差,对待作品的作者不能歧视,而是让他们讲一讲自己画的是什么。如图三的作者讲出他画的是小蝌蚪要去找妈妈。图四的作者讲述自己的作品,说自己画的黄色的葡萄,比紫葡萄、绿葡萄还甜,还有点柠檬的味道……不得不说孩子们的想象力比成人丰富的多,为什么成人之后想象力变的单一现实了呢?很值得深思《创意法教育》指出:我们不是教给孩子什么,而是不要夺走孩子本来就有的。
2、(2019、4~2019、5)操作探索,开发幼儿智力,寻找继续研究的切入点。把《好玩的玉米骨》经过加工,改进,创设出美工区、数学区、益智区等活动区域,让幼儿操作使用,教师观察指导。在数学区教学中,幼儿运用玉米骨切成的小段摆出物品的数量、数字,使用鞋带把玉米骨一个一个穿起来,边穿边数,或按照玉米骨的颜色、数量排序等(如图五)。在益智区域中,我们用玉米骨穿出小动物、小人等作品。使幼儿智力得到了开发,创造力想象力得以激发。幼儿在操作中互相交流,语言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得到培养(如图六)。在生活区中,幼儿用一次性筷子练习夹取玉米骨,使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得到充分锻炼。在指导幼儿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多数幼儿用右手使用筷子,根据《创意法教育》的双脑开发教育理论,为实现幼儿双脑和谐、均衡的发展,我让幼儿练习使用另一只手使用筷子或小勺,使幼儿左右手、左右脑都得到充分锻炼(如图七、八)。
六、阶段性成果
通过平等参与的方式使幼儿亲身体验新“纲要”和《创意法教育》所追求的理念,区域活动做到自选游戏区域自主活动,并且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开发,左右脑均衡和谐发展,幼儿能以自评和他评的形式学习交流,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师在材料和玩具的摆放形式上,遵从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分门别类装在开放、低矮、不拥挤的架子上,或放在篮子或盘子等透明可见的容器里,让幼儿一目了然,吸引幼儿前来使用它们,并方便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取放。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幼儿自理能力的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七、(2019、6~2019、8)总结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改革加工。通过上一阶段的探索实践,玉米材料制作的玩教具给幼儿主动活动主动学习注入了活力。孩子们在教学活动及活动区自选活动中对玉米材料也产生了探索兴趣。自理能力得到初步培养,智力得到了发展,对大自然充满了憧憬和热爱。但是其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如老师制作的玩教具多,孩子主要去操作,显然有些被动。怎样真正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自己制作玩教具自己玩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依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念及《创意法教育》简单即创意理论,为幼儿自己制作玩教具自己玩设计一个支架。我搜集了大量的一次性筷子,通过清洗、消毒、暴晒后制作成许多长短不同(主要四种)的小棒图九。把玉米骨加工成长2厘米和12厘米的小段,并在上边打孔,形成六通如图十、十一。自己通过实验制作了几件成品如图十二、十三。这样为幼儿自由插接,根据自己的意图制作自己的玩具提供了可能。
八、课题研究下一阶段的安排(2019、9~2019、12)
投放玩具“支架”,幼儿实际操作使用。教师观察指导,发现问题 ,寻找不足,继续改进、在实践。
九、下一阶段预期成果(2019、9~2019、12)
1、利用玉米玩具进行教学,达到更高好的效果。
2、幼儿利用“支架”自己制作玩具自己玩。
3、在本园大、中、小班各年龄段使用。
4、参加区级以上玩教具比赛,展示、推广。
十、总结阶段(2020、1~2020、3)
(1)整理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材料撰写论文。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十一、课题预期成果
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和《创意法教育》理论指导下,期望通过研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同时让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更好的得到开发,运用到教学当中,为幼儿自主活动,身心和谐发展,农村特色幼儿园的创设走出一条可行之路。
附图如下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图九 图十 图十一
图十二 图十三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