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信息科技生活化项目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信息科技生活化项目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政策背景:

2022年《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首次将"计算思维"列为核心素养,要求"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开展教学

当前小学信息课存在两大痛点:

教材案例脱离生活(如传统"画图软件教学")

农村学校设备不足(60%学校仅配备基础机房)

现实需求:

某市调研显示:83%学生认为信息课"与生活无关",72%教师缺乏项目式教学经验

计算思维测评中,学生在"问题分解"(42%正确率)和"模式识别"(38%正确率)维度表现薄弱

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构建"生活化项目-计算思维"映射模型,填补课标落地方法论空白

实践价值:开发无需高端设备的低耗材项目案例(如"校园垃圾分类优化系统"设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方向ﻩ国际进展ﻩ国内不足

计算思维培养ﻩ美国CSTA提出K-12分级标准ﻩ缺乏小学阶段具体实施路径

生活化教学ﻩ英国"Computing at School"案例库ﻩ项目多依赖机器人等昂贵设备

校本课程开发ﻩ新加坡"Code for Fun"计划ﻩ城乡差异大,普适性方案缺失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核心内容:

项目体系开发:

图表

代码

教学策略创新:

"三阶脚手架"支持:

实物模拟(如用积木演示算法)

半数字化(PPT流程图设计)

全数字化(Scratch实现)

研究方法:

基于设计的研究(DBR):在3所实验校开展三轮迭代

认知网络分析(ENA):追踪学生计算思维发展轨迹

四、创新点

内容创新:

首创"生活问题→抽象建模→数字化解决"的项目链条(例:用"放学路队调度"学习队列数据结构)

工具创新:

开发纸质版"计算思维闯关卡",解决无电脑课时教学问题

五、预期成果

出版《小学信息科技生活化项目案例集》(含12个可复制项目)

实验校学生计算思维测评得分提升25%,项目作品获市级以上奖项≥5项

形成"农村学校信息科技课程资源建设"省级经验报告

六、研究计划

阶段ﻩ时间ﻩ交付物

1ﻩ2024.9-12ﻩ完成20所学校的基线调研报告

2ﻩ2025.1-6ﻩ开发首批6个项目教学包

3ﻩ2025.9-12ﻩ开展跨区域对比实验

4ﻩ2026.1-3ﻩ举办成果推广会

保障条件:

教研组已积累30个生活化教学片段

与省电教馆合作建设资源共享平台

七、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

Wing, J. M. Computational Thinking. CACM, 2006.

王荣良.《计算思维教育实践》.华东师大出版社,2021.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