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甘泉县第三幼儿园课题组    边改霞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现状中存在问题一些问题:教育观念重技能、功利;教育目标刻板、结果;教育内容无趣、超龄;教学形式单一。从而提出游戏化的方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实践意义。从西方理论中音乐与游戏的紧密关系作为游戏化的音乐教学理论基础,通过对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特点、分类和运用进行理论分析,阐明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更有助于幼儿掌握音乐知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强调音乐教学要能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与冲动,游戏化是最好的方式;在音乐游戏运用中注意选择适宜、创造良好环境、找准接入时机,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通过运用游戏化的策略进行幼儿园歌唱教学、欣赏教学、打击乐教学、韵律教学的案例分析,游戏化的加入身体动作表演、角色扮演、情境设置、歌词韵律、传统游戏、图谱、故事、声势、舞蹈等方式,将丰富的教育内容以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审美教学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情境”,是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如何创设一种能激起幼儿学习兴趣的场景,激发幼儿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们确立了《幼儿园音乐活动情境性与游戏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幼儿的认知兴趣和主动发展的要求。把音乐真正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使幼儿的音乐活动情境化、游戏化,才能真正在幼儿、音乐、生活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因此,对于幼儿来说,把音乐教学活动情境化游戏化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开展这项研究,将有利于教师在学习-实践-反思-提高的模式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水平,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欲望和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的观察、分析、反思能力和实践水平,促使教师的专业化得到成长,同时拓展和丰富现有的音乐教学理论和音乐游戏理论,为研究提供实证性资料,最终促进师幼共同发展。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中国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指出:“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的方法来组织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种特殊活动中,还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积极的、快乐地、不知不觉的、不知疲倦的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唱唱、跳跳、听听、玩玩、敲敲打打中,不仅使幼儿感知了音乐,发展了音乐能力,还能使幼儿的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创造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五部分提出的“幼儿园应尊重幼儿的人格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使幼儿园音乐课程朝着游戏化的方向发展,倡导以游戏的精神贯穿在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中,为幼儿创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气氛和舒适自由的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还提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审美教学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如何创设一种能激起幼儿学习兴趣的场景,激发幼儿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从而真正实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中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教育部分中强调要“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因此,音乐游戏对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具有特殊的价值,是一种很好的开发载体。音乐游戏之美,在于它不只是音乐技能的摹仿,它是游戏活动中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对歌词、动作孩子味十足的创编,更能活化幼儿的创造细胞,开启智慧之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还提到: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是一种集自由、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任何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游戏支持。国内外的儿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音乐、游戏、儿童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游戏化是婴幼儿早期教育最适合、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广大幼教工作者明白了音乐教育游戏化相对于传统音乐教育的优势,纷纷开始了对音乐教育游戏化模式的使用及探索。

我园以《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研究 》课题为载体,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进行探索,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证明音乐教育游戏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显著优势和积极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幼儿的认知兴趣和主动发展的要求。把音乐真正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使幼儿的音乐活动游戏化,才能真正在幼儿、音乐、生活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因此,对于幼儿来说,把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是非常必要的.这种音乐教育游戏化的形式,不但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更能体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领下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精髓 。

三、课题实施的意义

音乐游戏是孩子们需要的,是幼儿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是激发儿童情感、使儿童获得快乐的重要途径。音乐活动情境化与游戏化不仅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也是培养和塑造幼儿智商和情商的无价良方。

1.音乐活动情境化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创设有效的情境,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内容,可以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实践证明,情境化音乐教育活动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深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孩子的心理特征,并紧密结合音乐活动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音乐活动游戏化能使幼儿快乐的学习。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应立足于儿童本身,研究儿童是否在音乐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展示他们的个性,并快乐地学习,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寻找恰当的适合于幼儿成长的途径。挖掘幼儿内在的巨大潜力。通过音乐活动游戏化,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以及对活动内容的游戏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进行研究。

3.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是对幼儿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提高想象力、认知能力,丰富音乐知识的才能、发展智力的良好手段。音乐游戏灵活多变而富于想象,符合幼儿学习音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幼儿时期是实施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有意识、有兴趣地听音乐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心理动机。音乐是时间艺术,是瞬间的听觉艺术,音乐游戏又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一种活动。扑捉和聆听到音觉,能辨别不同频率声音的能力,自然对音乐做出反映是幼儿的本能,也是幼儿的兴趣所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凸显幼儿园的办园特色,从而提升幼儿园办园品位。

2、在艺术课程理论指导下,以审美艺术活动为中心,创造充满艺术氛围的教育环境。

3、教师通过实践、交流与学习,探索艺术活动中游戏化的教学材料、内容和形式,在艺术教育实践中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4、在游戏化的艺术活动中,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并在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审美情感。

5.通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音乐游戏内容,从幼儿的兴趣、需要、愿望及长远发展出发,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艺术审美教育形式,培养幼儿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平衡发展的教育形式。,

6.通过研究和行动,帮助教师积累一定的创设游戏性音乐教育活动及音乐游戏活动的经验,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和教学革新能力。

7. 通过研究,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完整的,具有游戏化的音乐活动课程及音乐游戏课程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主要内容

1.重视不同的音乐教学活动,体现渗透性。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传统上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歌唱活动、韵律活动、音乐欣赏活动、打击乐活动和音乐游戏。在本届研讨会上,南京师范大学的许卓娅教授对此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她指出,在倡导教学游戏化的背景下,把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划分为歌唱、律动及奏乐三种类型可能更为合适。因为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本身就应该是一种“游(自主、自由、自我享用的操作)而戏(享受认知欣喜、审美感动、社交温情的过程)之”的状态,所以,游戏和欣赏活动不再需要独立成为一种类型,反而需要成为统领所有音乐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

2.创新音乐教学活动,凸显游戏化的特点。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也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因为在游戏中幼儿是快乐的、是放松的、是没有任何压力的。许卓娅教授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一书中提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游戏性,不仅体现在教育内容中含有“音乐游戏”这样的特殊成分,而且体现在它的一切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性,使儿童经常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这种游戏化教学让孩子在游戏化的语言、游戏化的角色、游戏化情境中,更自如地表达与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更乐意在游戏的氛围中创造性地演唱与表演。此时孩子们体验到的不是枯燥的学习,而是“和玩一样的感觉”。

3.充分挖掘音乐教学游戏化,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特有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们不仅要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而且要尊重他们的想法,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学会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音乐教育游戏化,形式有趣、自由、灵活,能让孩子在游戏状态下感受和体验音乐的内涵,同时感到亲切、易学、易记、易接受。教师更容易引导、启发他们用心灵感受美,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美、创造美。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资料、分析音乐教学活动现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了解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意义及课题的研究方向。

2、调查法: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现状分析、研究,做好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的价值、本园音乐教学活动现状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研究、本园幼儿艺术发展现状调查等基础性研究。

3、行动研究法: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并进行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的测查、统计资料等系列研究活动,及时积累研究资料,不断总结、完善,调整课题实施的进程。

4、经验总结法:分析整理有关课题研究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文字、音像成果资料,并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的专题论文等,申请结题鉴定,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主要过程

(一)、研究将采取如下步骤:

1、进行课题研究的开题论证及报告

2、查阅和整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学习与教学的研究成果和课程方案。收集课题所需的文献资料,建立研究资料库,旨在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能有效的将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

3、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在广泛学习和吸收的基础上分析幼儿音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建构详细的研究框架。深入大中小班进行教学实践现场展开调研,收集和获得相关的事实素材。

4、对于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相关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进行逻辑构建和理性提升。针对音乐教学形式单一现象的观察与调查,及时将观察和调查结果进行课题研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对策,从而有效的实施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

5、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的总报告。

(二)、主要过程

准备阶段:(2017.03-2017.04)

1、完成课题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总目标。

2、课题组成员了解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与目标。

3、完成课题申报表.

实施阶段:(2017.05-2018.02)

1、文献研究阶段:

现状调查、资料收集:

(1)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文献,组织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关理论,获得最新研究成果,并梳理出指导本课题 研究的理念。

(2)确定课题研究思路。

2、行动研究阶段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音乐教学活动的现状

(2)明确研究目的、主要内容,为课题研究做充分的理论准备和思想准备。

(3)根据研究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活动,观察、记录,整理观察记录表,并进行深入分析。

(4)在不同年龄班级,提炼有效的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活动。组织活动观摩,积累案例。

(5)每阶段期进行阶段性总结。

总结阶段:(2018.02-2018.04)

1、运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目标达成度,形成不同的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报告、相关论文及案例分析,组织教师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

3、收集整理资料,填写课题成果鉴定书,完成结题鉴定的相关资料。

七、推进措施(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加强课题管理,保证研究质量。首先,制定严格的研究制度,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包括教科研活动制度、教科研学习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并将教师的每月津贴与教科研工作紧密联系,对研究者进行适当奖励。其次,精心组织研究力量,形成多维结合的研究队伍。组织以骨干青年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一线教师相结合、骨干力量和一般人员相结合的研究队伍,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完成。第三,营造自主、自律、自省的科研氛围,构建宽松进取的人文环境,激发每位教职工的潜能,促进研究者主体意识的提高。

2.保证充足的研究时间。即保证每月两次的科研学习时间,使每个参与研究的教师都能参与集体学习或分组讨论或活动观摩。

3.保证相应的研究经费。即提供足够的经费,为课题研究购买设备设施、教玩具、书籍资料等,从而在资金上保证教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4.在研究过程中尤其要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研究水平。定期组织研究人员进行学习研讨,并拨出一定的科研经费,优先提供研究人员外出参观学习。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