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
  
  摘要:根据中学生学习生物的现状,以“生物学习量表”(包括:兴趣水平量表和说谎量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当前初中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充分说明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意非智力因素中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等教学活动的影响。本文从感情投资,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改善生物课堂的教学环境,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前沿的知识四个方面介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合格的生物教师,应该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极其活动规律,实施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科学技能、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关键词:学习兴趣   学习效果    关系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热认识倾向,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现代教学论指出:学习兴趣的主要功能包括:1、定向功能。学习兴趣往往决定着学生的进取方向,奠定其事业的基础;2、动力功能。学习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它不仅具有学习的定向作用,而且可以产生巨大的动力。当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或对某一科学奥秘产生强烈的探求精神时,学习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3、支持功能。学习活动总是伴随着困难和挫折。学习兴趣往往在获得学习成功中,起着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保持旺盛精力的支持作用;4、偏倾功能。兴趣的偏倾功能是指人们往往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去审视事物。表现在学习上就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不同,理解学习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尽相同,因而学习的收益也不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是由于学生感到有学习的需要,这种需求的心理是在社会和教育的活动中产生的,是后天的。有了这种需要,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去参与和进行一系列能够满足该种学习需要的学习活动,从而表现出某种学习兴趣。学生对于生物学的兴趣是影响学生生物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之一。
  
  90年代末期,国内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生物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揭示了中学生物学习兴趣的特征,并提出了许多如何培养学习兴趣的具体措施。但是,对于生物学科初中学生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对于探索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调查方法和结果
  
  样本来源于某某中学八年级六个班331名学生,调查问卷源于参考了胡象岭的〈〈物理学习兴趣量表的设计与分析〉〉,经略加修改后编写了“生物学习量表”,包括:兴趣水平量表和说谎量表。兴趣水平量表:包括20个陈述句,每个句子描述一种学生对生物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典型行为、感受等,要求受测试者做出符合自己情况的回答,满分20分,说谎量表共10个完美性检测试题,是由与社会所称赞的那种行为有关的问题项目所构成,其用途是检测被试者回答的真实性。满分10分,说谎分数大于或等于5分的,该卷视为废卷。这次问卷调查获得有效试卷307份。
  
  调查结果,按随机数目表抽取的79人样本中,在兴趣水平量表中得10分以下的(不感兴趣)18人,占22.8%;得10—15分(兴趣一般)的35人,占44.3%;得15分以上的(对生物知识有明显兴趣和爱好的)26人,占32.9%
  
  表1:初中生生物学学习兴趣频率分布表
  
  兴趣统计
  
  10分以下
  
  (不感兴趣)
  
  10—15分
  
  (兴趣一般)
  
  15分以上
  
  (兴趣明显)
  
  样本数(人)
  
  18
  
  35
  
  26
  
  百分比(%)
  
  22.8%
  
  44.3%
  
  32.9%
  
  为了进一步探讨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利用标准参照测试(市、区组织的统一期末考试成绩),对上述79名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的关系,进行了对照分析,按不感兴趣、兴趣一般、兴趣明显编为两组,以每组平均分为依据,均属差异显著,t值检验分析得表。
  
  表2:不感兴趣与兴趣一般学习成绩差异显著性分析
  
  兴趣有无
  
  样本数(n)
  
  平均分
  
  标准差sd
  
  显著性分析
  
  不感兴趣
  
  18
  
  72.31
  
  4.97
  
  t=7.21 t>t0.01
  
  差异显著
  
  兴趣一般
  
  35
  
  80.16
  
  6.14
  
  表3:兴趣一般与兴趣明显学习成绩差异显著性分析
  
  感兴趣程度
  
  样本数(n)
  
  平均分
  
  标准差sd
  
  显著性分析
  
  兴趣一般
  
  35
  
  80.16
  
  6.14
  
  t=3.97 t0.02<t<t0.01
  
  兴趣明显
  
  26
  
  88.32
  
  6.08
  
  三、结果分析
  
  从调查与统计结果看来,目前初中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介入程度较差。其原因可能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考内容不包括生物学课程的内容,只在八年级完成水平测试。因此,大约有1/4的学生对生物不感兴趣,持拒绝态度,只有约1/3的学生对生物学表现出明显兴趣,喜爱和求知的欲望,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调查统计结果进一步显示,当前初中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对生物学有明显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比较突出,p<0.01差异极为显著,这也充分说明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意非智力因素中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等教学活动的影响。
  
  四、讨论
  
  从目前普及教育初中生物学教学现状和调查分析结果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了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效果,部分学生对生物课程态度冷漠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学校整体来看,缺乏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课程,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又加上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生物课程不是中考学科,在初中阶段是所谓的“副科”(虽然有学业水平测试),其它学科的课业负担又过重,学生就失去了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因此看来,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开发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学生各自的兴趣特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对生物教师来将,如何改变上述状况,如何适应素质和课程综合化大趋势,提供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感情投资,激发兴趣
  
  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他们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做到处处关心学生,爱生如子。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如向学生演示生物学实验时,为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可向学生讲述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曾讲到的一则趣事:一位医生在教学生的时候,用手指蘸着糖尿病人的尿样来品尝。然后要求每位学生重复这个动作,学生勉勉强强,愁眉苦脸地照着做了,而后一致同意尿是甜的。这个医生笑着说:“我是为了教育你们观察细节的重要性,如果你们看得仔细了,就会注意我伸进尿里的拇指,舔的是食指。”这个故事为学生讲述了观察的重要性,然而如果没有全体的参与,仅有少数学生配合演示,其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许多学生就不会从中吸取教训,反而会讥讽大胆尝尿的学生。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增强学生兴趣
  
  新课程倡导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追求理论联系实际。生物是一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践、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生物科学对进步的重要作用突出。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知道学生作为社会上积极性比较高的一员,他们热爱、关心生活,关心自己生存的环境,但初中的学生要学习八门课程,很多学生适应不过来,对有的学科也已力不从心,也有的同学会产生疑惑:学习那么多课,特别是像生物这些在初中阶段是“副科”的学科有什么用?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把课本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调动学生的热情至关重要。比如:学习《植物种子的结构》后,我会问学生我们平时吃的豆芽主要是种子的那一部位,并教学生如何利用黄豆或绿豆来发豆芽。学习了《呼吸作用》后,我向学生介绍了如何利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来保存食品。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向学生介绍,从而将生物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体现“处处有生物”的真情实感,让他们了解到生物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以增强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STS)意识。
  
  3.改善生物课堂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生物学教学现状分析,部分学生对生物课程态度冷漠。多数学生将生物课作为一种任务来完成,为了克服这种不良现象,生物教师应下大力改革课堂教学的环境。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多采取表扬、鼓励、竞赛和新异刺激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使其对生物课有初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促进其自信心的形成。在教学实践中,根据生物教学传媒广泛的特点,教师多利用活体、标本、活动挂图、录象、多媒体动画等手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其自觉地产生学习的热情。
  
  4、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前沿的知识,引起学生对生物的重视
  
  生物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它的许多发展成果与我们密切相关,很多同学都经常在报纸或电视中接触到一些有关生物的信息,但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不大了解这些信息如“克隆”、“转基因”、“RNA干扰机制”、“癌症” 等。如果教师能在平时和学生的交流中多向学生介绍这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了解到生物是一门非常有前途的学科,从而喜欢也愿意学习生物这门科。
  
  五、结语
  
  教学是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作为合格的生物教师,应该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极其活动规律,实施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再传授生物课程的科学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技能、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而完成上述任何一项任务的基本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价值取向,这也是当前学科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调动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成为学科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宋专茂     心理健康测量      暨南大学出版社
  
  许建铖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科学出版社
  
  冯忠良     学习心理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孙路云  39岁  1991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市希望杯双优课二等奖,教案设计大赛区级一等奖,多篇论文荣获市级、区级奖励。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