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初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申报

基于培养初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重点课题

关键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问题的提出: 2016年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可以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可以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基于培养初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界定: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生物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内化的带有生物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四个要素:生命观念 、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生命观念是指对生命现象的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分析后所进行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它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理性思维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的思维,它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科学探究强调的是学习方式和研究方式,同时也是学习科学知识、发展理性思维、形成科学态度和精神的一种过程。科学探究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其本质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核心内涵包括探究的问题、方法、过程、结果和交流,科学探究还包括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生物学,就应该具有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应该基于生物学的认知,积极主动地参与个人和社会事务相关的讨论,作出理性的解释和判断,并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培养初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就是要在每一节生物课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国内外研究现状:关于素养的研究由来已久,心理学中能力模型可以看做是素养研究的前身。近年来,随着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世界各国(地区)与国际组织相继在教育领域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以此推进教育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我国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会同国内多所高校近百名专家,历时三年集中攻关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基本完成,2016年9月13日以课题组名义对外发布并广泛听取意见。目前广大教师正处于了解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阶段,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还未真正起步。选题意义及价值:此课题的研究在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它重在先进教育理论引领下的实践研究,对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远安县是一个山区小县,教育资源相对贫乏,专业的生物教师少之又少,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可以引领和促进课题组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研究成果的推广可以真真切切让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引领更多生物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课题的理论依据:1、知行统一论遵循“学习-实践-认识-再学习-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组织和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研究问题。2、人本主义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把学习者视为活动的主体 ,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达到自我实现。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3、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为学习事件。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因而,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对应的。在每一教学阶段发生的事情,即教学事件,这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而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学习阶段与教学阶段的完全吻合4、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关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研究目标:1.通过对初中生物学教材的研究,找出每一节教学内容科学素养培养点,及探索实施的方法。2.概括出初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3.全面提升研究教师的专业素养。4.大大提升远安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水平。

研究内容:1.生命观念课堂教学策略,2.理性思维课堂教学策略3.科学探究课堂教学策略4.社会责任课堂教学策略.

研究假设:研读文本、利用科学探究实验,创设生活化、社会化的问题情境,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创新之处:找出每一节教学内容科学素养培养点并探索出具体的实施方法.

研究思路:找出每一节教学内容科学素养培养点,讨论实施的具体方法,最后归纳出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搜集国内外有关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资料,为实施课题研究提供指导。2.案例研究法:选取富有典型性的实例进行客观、深入地研究和分析3.比较研究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共性与个性,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4.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5.观察法。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学生)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6.分析法。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本身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具体方法。7.经验总结法:课题组以及教师个体对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得失进行深入研究。

技术路线:

组内研讨人员分工 - 理论学习- 实施研究 - 课堂实践 - 总结归纳 - 形成策略

效果检验

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0月)(1)成立课题组,做好各成员的分工并建立课题研究的的相关制度,保障研究顺利实施。如课题组每两周一次的例会制度等。

(2)课题组成员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

(3)写好学习心得2.实施阶段(2017年10月-2019年5月)(1)以课例研究为重点,做好资料的保存、记录、分析和总结(2)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自我反思、效果检验进行研究3.总结阶段(2019年6月-2019年9月)整理各种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

课题编号:4369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