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现代技术"双驱动下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非遗文化+现代技术"双驱动下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政策要求
2022新课标强调"传统音乐文化占比不低于教学内容30%"
教育部"非遗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
现实问题
初中生对地域民歌认知度不足(调查显示85%学生说不出3首本地民歌)
传统教学方式单一(87%教师仍采用"听唱-模仿"模式)
音乐教育与文化传承脱节
创新突破点
将VR虚拟采风、AI编创等数字技术融入传统音乐教学
开发"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三维度大单元课程
二、研究设计
1. 核心概念界定
mermaid
复制
graph LR
A[非遗文化] --> B(民歌资源库)
C[现代技术] --> D(VR/AR体验)
E[大单元教学] --> F(项目式学习)
B & D & F --> G[三维教学目标]
2. 研究内容
资源开发
构建长三角民歌数字资源包(含:
✓ 原生态音频20首
✓ 360°虚拟实景采风视频
✓ 方言语音图谱
教学模式创新
三段式教学框架:
复制
课前:VR情境导入(虚拟歌圩场景)
课中:AI辅助创编(旋律改编工具)
课后:云端展演(校园元宇宙音乐厅)
评价体系
开发"非遗传承小使者"成长档案:
维度 评价工具
文化理解 民歌文化知识图谱测试
艺术表现 智能音准分析系统
创意实践 数字作品集评分量表
3. 创新特色
首创"文化基因提取"教学法(从民歌中提炼节奏/调式特征)
开发手机端民歌AI互动小程序(含方言演唱评分功能)
三、实施计划
1. 实验安排
阶段 时间 任务
前期 2024.9-10 选取实验校(2所城区+1所乡镇中学)
中期 2024.11-2025.4 开展对照教学(实验班用新范式,对照班传统教学)
后期 2025.5-6 效果评估(SPSS分析显著性差异)
2. 数据采集
量化数据:音乐成绩、参与度(眼动追踪技术)
质性数据:学生创作作品、访谈记录
四、预期成果
理论成果
出版《江南民歌数字化教学案例集》
发表CSSCI论文1-2篇
实践成果
开发配套教学资源包(获省级精品课程认定)
建成校级民歌数字博物馆
社会效益
学生非遗知晓率提升40%(基线调查→终期测评)
形成可推广的"科技+文化"音乐教学模式
五、保障条件
学术支持:与XX音乐学院非遗研究中心合作
技术保障:获得企业捐赠的VR设备10套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普通中小学音乐学科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