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题开题报告:《初中数学主体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究》

初中数学主体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究开题报告

 

    固安二中数学课题组     刘国权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基础教育的目的已不是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而是要教会一切人学会学习。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认为主体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同时,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会。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1.理论意义: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要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同时《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在数学学习中合作这种学习方式的确很重要。

2.应用价值: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主体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标下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建立各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协调、取向一致的关系;使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指导方式得到有效的改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数学教学学习快乐、快乐学习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少学生从中受益,教师们在实践中也开发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但目前国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主要是在高等学校,中学阶段的合作学习刚刚起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初中阶段需要进一步开展合作学习,小学阶段尚未看到数学与合作学习整合的研究课题。因此现在进行初中数学与合作学习整合的研究带有前瞻性。国内目前的合作学习研究比较多的是提出一些原则,而对实践的、具体层面的、可操作的方式与途径的研究则比较少,本课题注重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4.本课题的创新程度:用百度搜索工具和Google搜索工具输入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方式的研究”在互联网进行搜索,相关的文章只是阐述了一些想法加例子,因此,初中数学合作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就目前而言还是一个比较前瞻性的课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本课题立足于中学的数学教学实际情况,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构建了主体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研究内容、目标、思路

(一)内容 

1、什么是主体合作学习形式就是通过小组目标 、小组分工、角色分配与转换 、集体奖励等形式,激发每个学生 “荣辱与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道德情感,通过感染舆论,集体荣誉体验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感悟到只有自己努力对小组做贡献,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2 学习方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前数学教与学形式上存在着种种弊端,要么是学习没有目标,或目标不能落实;要么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问题不闻不问,要么是教师主观臆断,脱离学生实际,总之数学学习形式亟待改变。

3、主体合作学习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

高效率地利用时间,使学生有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能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缩小两端学生的差距,双方都能获益,尤其对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4、教师在主体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和地位。

转变观念是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教师在小组中不是局外人,而是学习目标的制造者,程序的设计者,情景的创造者,讨论的参与者,协调者,鼓励者和评价者。

5、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关键在于精心设计讨论话题。从教师这方面看,设计话题应突出趣味性、情景性、可操作性、创造性。

6、小组学生合作学习评价对象和方法。

评价的对象包括评价自己、评价同学等。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等几个方面。合作学习作为系统的学习方式,必须具备相应的评价机制,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能够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孤立的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二)目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践过程,把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1、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的实现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融合。

2转变观念是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该转变为学习者学习的向导、参谋、设计师、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有一定教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

(三)思路

1.研究视角 本课题从新课标合作学习的角度出发,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方式,建立合作研究的多元互动,注重开放的合作过程,强调合作方式的建构。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主要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研究的资料进行收集和研究,使我们所立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方向更明确,方法更科学,以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

. 调查法:运用座谈、问卷等方式,向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现状,并对此作出科学的分析。

. 个案研究法:为了研究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的形成过程,对某一个学生或某一个小组进行有意识的跟踪,收集相关资料,揭示一般规律。

. 实验法:在学习方式的实验阶段,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分析的方式,研究这一学习方式的实践操作效果。

⑤.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评价分析,寻找得失原因,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

. 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小组“合作”的途径、方法和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搜集反映小组“合作”学习中事实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和加工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作为“合作”学习方式的理论依据。

3.研究阶段

⑴准备阶段20074月—20075月):

进行调查分析,确立课题,收集相关资料,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向市教科所申请立项、开题,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

⑵实施过程20076月—20091月)

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行动研究。不断实践,定期总结,每学期都有阶段成果。

⑶总结阶段(20092月—20095月)

在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结题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

三 、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 课题组成员都是数学骨干教师,本科学历,具有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发表过多项科研论文,并参与了多次科研课题的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和全体成员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是我校科研骨干力量,有多篇数学研究论文发表。都已从事数学教育工作多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理论基础,曾多次撰写多项科研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发挥计算机在新课标数学教学中的作用》2006年在《大学时代》上发表;《新课改下数学课堂实践初探》20065月在《中部教育》上发表;《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20048月在市教育局发表;《建立新理念读懂教科书》20068月在期刊上发表;《浅谈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20058月在市教育协会上发表;《激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数学》20052月在期刊上发表。课题组负责人和全体成员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计划在学校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周二下午)集中活动,每学期利用学校教学开放日,向全校集中展示合作学习阶段性成果,全校教师提供参考意见。

2. 我校已被命名为“明星学校“,无论软硬件设施完备,有图书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优先供教师使用,便于网上查阅和学习研究,学校全额提供经费,保证课题的顺利研究。学校对于课题研究提供了一切便利条件,购买了大量的新课改方面的书籍、影像资料。这些为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保证。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