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弹性课程》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弹性课程》开题报告

 

汪 群 初 中  凌世明

 

  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即是课程的改革,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促使教师充当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促进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立足点都在课程内容的落实。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班级人数较多。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给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这些方面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并积极进行有效的探索。正是在此大背景下,我校数学教师们认真研究,精心考虑、部署安排,进行这项实验。我们组打算摸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数学弹性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以及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充满了好奇,精力饱满,喜欢用探索的眼光去搜寻世界。但由于先天的遗传素质及初中之前的数学学习活动中的累积,初中学生在知识基础及学习能力方面难免出现一定的分化。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此,这需要因材施教,不仅是方法的区别,更要注意课程内容的选择。本研究以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为平台在教学中开展

 

  实验对象与内容

 

本实验对象是我校20072008级初三的学生,(1)(2)班为实验班,(3)班为对照班。三个班的科任教师配备相同,生源情况、班级气氛和其他方面情况完全相同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匹配较好。本研究采用的教材为新课标下的苏科版数学教材及相关的教辅书。

 

  弹性课程实施的一般课堂结构

 

1)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或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创设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甚至疑惑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己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情景的创设。

 

2)学生自主及协同探索

 

学生经过实验、动手操作和观察等活动,自己个人或多人协同探索数学规律。

 

3)交流与讨论

 

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和讨论问题的观点,理解和加工技巧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提炼、概括、归纳梳理,将实验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定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负责本小组的讨论,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讨论结果,个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中心发言人(学困生或暂差生),汇报本小组的发现。

 

4)小结与弹性评价

 

教师充分挖掘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的亮点,将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将个小组的表现教学评价。评价分生评和师评两部分,评价要讲究弹性,主要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5)运用与创新

 

鼓励所有学生积极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积极引申、拓展.对于数学有特长的学生要让他们探究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科学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是数学天赋得以发挥;对学困生及暂差生主要在运用,学会必要的,有用的数学知识及技能即可。

 

  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

 

目的:

 

1以课题研究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推进新课程改革发展;

 

2以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相结合探索形成特色的校本教研之路。

 

3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促使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由经验型的教师橡教研性教师转变;成长为新时期的新型教师。

 

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的弹性,课程实施的弹性化,课程评价的弹性化。

 

五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研究的方法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内研究

 

高淑平老师在《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实验研究报告》中指出,她们在开展了作业分层后实验效果显著,研究表明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实验在“培优”和“辅差”方面的优越性非常明显,“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得到尊重和发挥,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国外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琼斯(D.M.Jones)曾做过一项实验研究,被试为两班程度相同的学生,实验班按照个性,因材施教,对照班采取共同目标,统一教学。在实验班,教师注意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个别问题个别对待。在对照班,教师则对全班学生共同要求,而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则不给予特殊处理。一学期后,两班接受同样的测验,其结果显示实验班成绩远优于对照班。

 

根据以上分析,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又结合我校生源的特点,如何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提出了《初中数学弹性课程  》的课题。

 

参加课题组成员及实验教师应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以“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和基本途径采用实际研究、进行“叙事研究”加强研究者的课题意识,以提高实验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 本课题研究实施步

 

实验时间为一年,主要分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2009.9.—2009.11.

 

认真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学习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主体教育概论》及有关信息、资料,吸取广大教师的有关经验和体会,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设计子课题实验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班级,选择实验教师,制定试验计划。

 

2  实践探究阶段:(2009.12—2011.5)

 

依据研究方案,开展作业设计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加强日常沟通,不定期的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完善方案。并将设计内容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3、结题阶段: (2011.6.—2011.7.)

 

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要拿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优秀教案、案例、多媒体课件,结题展示课、实验报告等。

 

七 弹性课程实施的程序

 

1)学生分层

 

由教师根据学生差异和需要进行学生分层,分别划分为C组、B组、A组。一般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后才可实施。例如:学有余力的优秀生可分为 C组(占全班人数的30﹪),中等以上的学生可分为B组(占全班人数的50﹪),暂差生或学困生可分为A组(占全班人数的20﹪)。对有进步的同学可升到高一级的组(如:A组升到B组),同样,对退步的同学要降到低一级的组(如:B组升到A组)。

 

2)课程内容弹性分层

 

     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在设计学生的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内容上有弹性,要求上有差异。并且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要随时调整课程的要求。

 

一类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注意班级中的暂差生或学困生,内容以本节课应掌握的基础题为主;

 

二类内容面向班级中中等以上的学生,题目的设计力求有一定的难度,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三类内容向班级中学有余力的优秀生,内容在二类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发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超前学习。

 

3)课外作业弹性布置

 

教师应针对各层次学生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不同的需求来布置作业。所布置的作业应遵循:低层次学生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中层次学生有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发展。

 

 

 

八 实施弹性课程的意义

 

1.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兴趣

 

数学弹性课程能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内容。在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容易得到彰显,在弹性课程实施中,由于每一位学生都亲身经历成功,体验了积极情绪,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兴趣。

 

2.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创新精神

 

在弹性课程实施中,随着探究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目标、新问题、新发现会不断产生通过探究,学生不断提出不同寻常、独特、新颖的见解,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的创造火花都不断得到迸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创造意识逐步形成。

 

3.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对弹性课程,部分教师经历了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操作到会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了新的发展,在实施弹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的视野得以拓宽,教师的知识得以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智慧得以积累。因此,弹性课程的实施不仅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成功.也能激起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兴趣和创新的热情,为教师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弹性课程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弹性课程,将有助于教与学方式转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