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研究》课题申报
2011年度《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研究》课题申报
为了促进初中生对数学课题学习的运用与理解,总课题组决定发布2011年度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研究项目申报,详情请查看申报实施流程:
http://www.guochengzhi.com/sb/gx/200802/175.html
中国教育学会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意法教育研究总课题组
以下材料与本课题无直接联系: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共同方向是:重视问题解决、强调数学应用、促进数学交流、加强思想方法。我国在继承数学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也开始于世界接轨,2001年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广泛实验、总结和审视的基础上,在中小学课程中广泛推广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七至九年级的“综合实践与应用”部分以“课题学习”的方式来实施。
但是很多教师认为,课题学习难以操作、费时费力,更难以考查,因而在教学中跳过;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课题学习的意义,但由于自身缺乏经验,同时又没有外在的指导,因而忽视了课题学习的教学。
本课题研究正是在此情况下提出的,旨在通过课题研究让一线教师更好地认识到课题学习的意义,给一线教师进行课题学习的教学一些切实的帮助,提高一线教师从事“实践与综合运用”教学的实践能力,从而坚定一线教师进行有关实践探索的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1.课题界定
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各个学段中,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新增了一个学习板块“实践与综合运用”,初中阶段称之为“课题学习”。
“课题学习”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数学教材为了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课程目标,每册编排了 “课题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2.研究目标
以初中数学教材“课题学习”内容安排为基础,遵循《标准》的理念,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思路、模式,探索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课题研究力图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强调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强调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时代变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变革课程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等,强调课程走向个性化、生活化、社会化和多元化,促进课程从预设走向生成。
3.研究内容
(1)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设计。
(2)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基本特征;
(3)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形式;
(4)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育价值;
(5)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原则;
(6)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策略;
(7)初中数学课题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4.创新之处
(1)教学改革思路的创新:将新课程教育理念与数学课外活动教学整合,重塑数学教学结构;
(2)教学模式的创新:数学课外活动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3)学习方式的创新:由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
(4)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由单一的考试评价模式转变为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多种评价方式。
5.研究思路
通过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实践活动,在实践基础上收集整理优秀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探索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数学活动教学的形式、原则、策略和价值,以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丰富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数学活动教学的理论。
6.研究方法
(1)文献法:在研究初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此项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相关课题研究情况;在研究整个过程中,注意本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的收集,以便对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形成研究成果。
(2)调查法:在课题学习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专题调查、个案调查等多种调查方式,及时收集课题学习的教学效果和价值的反馈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
(3)实验法:通过该课题的实验研究,逐步完成对课题学习教学形式、原则、价值和策略的主要因素的研究。
(4)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学习教学实践研究过程中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探索课题学习的教学理论,并不断改进课题学习的教学工作,使得课题学习的教学不断完善,最终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7.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7月——2010年2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动向及成果,培训课题组成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2年3月
①2010年3月——2010年5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教学内容及教学实践班级、老师的确定;
②2010年5月——2011年5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教学设计集编写;
③2010年9月——2011年9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教学实验;
④2010年11月——2012年3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基本特征、教学形式、教育价值、教学策略等教学理论研究;
(3)中期论证:2011年3月——6月;
(4)结题鉴定:2012年3月——6月;
8预期成果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负责人 |
阶 段 成 果 |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内容 |
目录集 |
2010年5月 |
宦一宁 张联 |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设计 |
设计集 |
2011年9月 |
王春阳 王敏燕 | |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教学效果 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
报告 |
2011年12月 |
池岩 田长青 | |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 教学案例实录 |
录像 |
2011年9月 |
史晓红 崔蓉蓉 | |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教学理论研究 |
论文 |
2012年6月 |
张晓林 严亮 | |
最 终 成 果 |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教学设计集 |
设计集 |
2012年8月 |
徐发春 杨柳 |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教学理论文集 |
论文集 |
2012年9月 |
张荣芳 严亮 | |
课题结题报告 |
报告 |
2012年10月 |
张晓林 田长青 |
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主持人张晓林,数学教育硕士,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扬州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扬州市第四批“数学学科带头人”、扬州市“数学名师工作室”工作教师,扬州市“教学创新能手”,工作以来,撰写发表60万余字教学论著,发表30余篇教学论文,其中多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主持研究两项省“十五”重点和专项课题,均顺利结题。
本课题组核心成员是扬州是第一中学数学组教学骨干,大多是中学高级教师,其中有扬州市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坛新秀,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多数成员均参加过省级教研课题的研究,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历和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可以说本课题研究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这是完成该项课题的人力条件;
课题申报前期,本课题组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多次开展教研活动,商议课题研究的方向,并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同时搜集整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开展课题研究的调研工作,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课题研究的文献,了解课题研究的现状和背景,开展课题研讨,培训课题组成员,为本课题研究做好了充分准备。
学校重视科研立校、科研兴校,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学校有健全的教育科研制度和激励机制,有严格的课题研究保障和监督机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课题组成员构成
课题主持人:张晓林
课题组副组长:宦一宁
主要参与成员:史晓红 王春阳 池 岩 夏 阳 徐发春 张荣芳 严 亮 田长青 张 联 王敏燕 崔蓉蓉 杨 柳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