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寄宿制学校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民办寄宿制学校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民办寄宿制学校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由于民办学校的办学特点,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就是中考重高、普高的升学率,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社会的过度关注,使初中教育教学过程过早功利化,初中教育中过度学习的现象十分严重。学生课外作业的沉重负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课外作业负担沉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量多,缺乏精简性。数学作业“题海战术”现象严重。很多数学教师都不得不依靠现成的试卷和各种各样的辅导材料中机械重复的试题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学生成了复制的容器。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承受能力,师生共同浸泡在题海中难以自拔,导致学生累、家长累、老师累,可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理想。

 

2)作业“无设计”现象突出,作业布置随意性大,缺少针对性,作业的形式单调,缺乏多样性, 作业没有弹性,缺少层次性,作业模式单一,内容一致,无层次性,让所有学生做相同的作业,这些局限于书本,拘泥于算练的作业,一方面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个体的需要,也不适合每一个有差异学生个体的发展,大大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数学整体素质的提高

 

3)一刀切的作业会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

 

由于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差异,如果作业难度和要求过高,则只有优秀的学生能完成作业;如果作业难度和要求相对适中,则只有中等生比较适合,而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又吃不下;如果作业难度过低,又达不到课标的要求,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样长期日积月累,就会出现“优者不一定更优,而差者更差”的不良现象。

 

4)削弱学生的自信,降低后进生的学习热情。

 

无差别的作业使后进生时刻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昨天的作业未完成,今天的作业又不能完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心理暗示:自己肯定不行,别人能做的作业自己一直都做不了。这种思想会严重削弱学生的自信,因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而导致学习热情的下降。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还会给学生今后的成长留下阴影。

 

5)滋生弄虚作假的不良现象。

 

老师对作业要求严格,班集体中部分后进生完不成作业,于是就想到了“抄袭”。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弄虚作假之风盛行,不仅严重影响班风建设,还会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课题的意义

 

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精心设计、合理布置作业,能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然产生新的学习欲望。对教师来说,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反馈信息,它可以使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以调整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或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教师通过作业,达到评价教学过程、检查教学效果的目的,并为调节控制教学过程提供信息。但长期以来,大部分数学教师仍然停留在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大多数是课本习题的重复。教师对如何开发与利用数学作业、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和创造才能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与教”的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被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以完成对学习主体的帮助和培育。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习正好符合了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要求。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或外界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来自外在环境的各种信息获取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

 

      2)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生对课堂教学所用的各种互动软件的参与和理解,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至关重要。

 

      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是推进和深化每个学习个体的学习进程的重要手段。

 

      4)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方法和形式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三、课题的概念界定

 

      中学教育中的信息技术,综合指以学校现有的局域网、校园网、校园闭路视听系统等网络载体以及包括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和各种数学教学软件等在内的信息技术。

 

      本课题研究的初中数学的互动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人力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使师生协作、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课题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自主利用课本、教师或网络提供的各种资源进行个性化的探究式的互动学习,逐步建构起师生间、生生间多维互动的良好和谐的教学模式,从中开发并形成适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库。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从“学与教”的关系角度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整合,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创新、学生认知程度评价体系的创新和教学效果反馈形式的创新,使师生共同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完成对问题的研究并形成共识。多种信息的融合、多种方法的选择、多种思维的碰撞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形成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使数学教学一改传统的、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能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个人智慧的数学天地,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提升信息素养的目的。

 

      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学设计及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形成我校自己的数学教学互动性软件和相关资源库,对于建构和优化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初步理论,促进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创造各种条件,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心态是自由开放的,不受压抑的,教学应以教材为核心,努力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自主探索,这样就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平等性和互动性原则。教与学的主体双方,应当是平等的,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智力与能力,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和交互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3.及时总结评价反馈的原则。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应注意随时总结与积累运用信息技术的经验和相关多媒体资源,让教师共享。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论证,制定课题方案,组织课题小组,对校情、学情、师情进行摸底分析,通过理论培训和实践积累,不断提升全体数学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初步探索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体现师生互动理念的数学教学课型、内容及教学方法,力争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数学学科各年级组,获得初步的研究成果。

 

      2.依托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的数学互动实验软件,让学生积极动手,自主探索,学习数学变化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的形象性,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能自主探究,充分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与技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发展实践能力。通过学生的“做中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3.促进我校数学教师(特别是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认识深化,意识强化,能力增强,信息素养提高,从而有效提升我校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整体实施水平。同时,组织开发一批适合新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和具有数学学科特点的互动性软件,上传学校网站,供数学教师和全体学生共享,以进一步扩大学科教学的外延,优化我们的数学课程校本资源,推动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不断深入,提升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1)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互动教学课型的研究。其中包括三类课型的研究:①新授课教学互动课型研究;②训练课教学互动课型研究;③讲评课教学互动课型研究。(由课题组数学教师分别负责研究实施)

 

      2)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互动教学内容的研究。在各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选择相应的互动实验软件和多媒体课件实施课程教学,并随时总结和积累相关教学资源(具体来说,如使用Authorware软件、PowerPoint

 

      软件、《几何画板》、Flash等软件制作数学课件和部分互动式软件,通过计算机播放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景,而课件和软件提供的图形变换和测算功能,又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察、试验、归纳和创新思维活动成为可能)。

 

      3)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互动教学课堂组织的研究。探究数学互动教学软件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的形成,探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和课堂外的角色转换,努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摸索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以促进数学学习质量的提高并形成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习惯。

 

      4)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互动教学课堂评价的研究。就学生而言,拟从学习的参与投入、信息获取、知识建构、能力拓展四个方面展开学习评价。就教师而言,拟从教学的引发诱导、指导示范、适时点拨、反馈矫正等四个方面展开教学评价。

 

      八、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措施

 

      由于学校的网站建设已成规模,师生浏览使用的人气和频率很高,加之数学组的教学实力雄厚,几位青年教师的教学成果较为显著(多人多次在全国、省、市级的竞赛中获奖),这是我们确立此课题的主要动因。同时,为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学校建立了校级、处室级和教研组三级人员组成的课题管理机构,从全校着眼,由(数学)教研组着手,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力争三年做出成果。我们采取的措施如下。

 

      1)全校动员,各层支持。课题将主要由数学教研组承担,作为全校学科课改的一个领衔学科。为此,我们已在全校师生中作了全面动员,以期在思想上、行动上形成共识,并让教科室、教技室共同参与课题的过程管理。

 

      2)培训队伍,落实责任。学校将多次组织教科室、教技室以及全体数学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及教育教学软件应用的培训,研讨实施本课题研究的要求、步骤及方法,落实相关人员的科研责任。

 

      3)过程控制,教科合一。课题组将根据每学期的教材内容分年级落实指定班级、教学单元和任课教师(以课题组教师为先,取得经验后再以点到面),并对课题研究各阶段的细化实施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和研讨。

 

      4)多方保障,激励成功。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在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保证。为课题组的实验教师提供各种资料和外出学习的机会,对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青年教师所取得的各类成果给予奖励,健全课题的激励机制。

 

      5)及时总结,反馈完善。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本着边研究、边探索、边总结、边反馈、边完善的原则,通过课前集体备课,课上积极实施,课后及时研讨,随时积累个案,并时时注重学生的全过程参与,以多个阶段性成果和经验来完善课题的研究和推广。

 

      九、课题实施的过程和步骤

 

      1.设计申报

 

      时间划分:20074月至20076

 

      达成目标: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填写相关《苏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对课题的目标进行初步研究。

 

      2.实施阶段

 

      时间划分:20079月至20086

 

      达成目标: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并具体实施研究,发表研究论文、撰写研究报告。

 

      3.中期论证

 

      时间划分:20089月至20096

 

      达成目标: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实施进程。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收集课题研究论文、教学案例及教学资源原始资料。接受中期评估。

 

      4.完善阶段

 

      时间划分:20099月至20106

 

      达成目标:修改和完善课题后阶段方案并继续课题实施。汇总各类资料,筹集相关论文集和制作教学资源光盘等软件。

 

      5.结题鉴定

 

      时间划分:20109月至201011

 

      达成目标: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结集、教学案例及资源集锦。接受课题鉴定组评估鉴定。

 

      十、课题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数学教师参与研究和实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成果与应用的统一。

 

      2.个案研究法。重点选择以课题组教师的任教班级和任教内容为跟踪个案,在数学教研组内定期研讨。

 

      3.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由点到面,深入系统地提炼经验实质,从中找出数学教学规律,形成具备一定特色的校本课程和课件资源。

 

      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相关论文集、教学案例集及教学资源光盘。

 

      十二、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组长:周先荣  校长    副组长:陆福荣  副校长

 

      成员:谢荣德  教科室主任      唐晓君  教技室主任

 

          数学教研组长    陈雪男  初中数学年级组长

 

      郁锦裕  数学备课组长    吴明威  青年数学教师

 

      孙雅琴  校数学学科竞赛中心组长       校园网络管理员

 

      作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分支,数学互动教学的实践研究刚刚开始,课题在实施过程中一定会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与总结。我们相信,只要将信息技术运用得当,课题必定能为我校的数学新课改插翅添翼,为培养一代新人作出我们数学教师的一份贡献。

 

      

 

      二○○七年五月三十日

 

      二○○七年九月十五日修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