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合一”有效课堂模式的研究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合一”有效课堂模式的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学案导学,教学合一”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指导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师的教学意识与学生的学习意识高效融合,有机融合。

2、有效课堂,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用。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通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合作学习中丰富、拓展自我,在精讲点拨中将知识深化、完善,在达标检测中验证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激活课堂,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从而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研究现状:

从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环节中如何进行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省内外有许多学校构建了有效课堂模式,这些研究呈现以下特点:(1)有效课堂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课堂都关注环节的教学效益,模式环节中都有“自学”、“组学”和“交流”内容。(3)有效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4) 有效课堂教学倡导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从这些研究成果上看,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研究中发现,目前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还存在误区:第一、教师还没有完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不同程度的还把握着课堂;第二、“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还未深化;第三、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四、学案导学还普遍停留在表层,大都没有达到预设目标。

2、研究价值:

(1)运用导学案,可以改变我校学生在学习数学被动现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2)结合导学案研究对构建数学有效教学模式的操作体系、有效途径等操作办法进行探索。

(3)可以转变、更新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人才观等教育观念,提高我校数学教师教学的整体水平。

3、创新之处:

1.模式新:推出结合学案教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2.课型新:推出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和巩固训练课三种课型。

3.流程新:进行导学案的有效课堂新模式下各个环节的有效性研究。(课前准备、明确目标、自主独学、小组研学、展示交流、点拨深化、巩固提升)

4.评价新: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兴趣。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学生目标:通过研究实现教学模式的最优化,以此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养成教前自学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积极互动,形成自主探究、自我生成良好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教师转变“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化教师的科研热情;培养教师反思、总结的习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2.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重点(子课题设计):

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在于通过研究学案教学模式的最优化和课堂教学实效的最大化的结合,最终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我们主要分解为以下几个子课题:

(1)学案设计的实效研究。

主要就当前我校在使用学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学生生成策略、学案实效等问题展开调查,了解我校使用学案教学效果方面的现状,为本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指明方向。

(2)本模式在不同课型和不同学科中应用。(研究重点)

在充分了解当前学案使用的现状和学生对本教学模式的需求的基础上,从备课模式、组织教学模式、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课堂及课后巩固的方式等方面,寻求提高学案教学实效的策略,实现本模式功效的最优化。

(3)本教学模式下数学备课组、教研组机制建设的研究。

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将通过课题研究分别从集体备课制度、教研组机制建设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方面加强研究,探索校本教研的创新形式。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用三年时间,全面推进学案教学改革实验,逐步形成符合我校实际、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案教学模式,努力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高效课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育水平。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验,探索初中教学的有效途径。

1.思路与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1)明确研究方向,课题的可行性论证;(2)组建课题组,填报申请表;

(3)讨论制定课题计划和实施方案,举行开题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1)理论学习、研究课题方案;(2)确定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全面启动课题研究;(4)结合子课题的研究进程,进行课堂教学的调研;(5)定期组织课题汇报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

(1)在研究案例的基础上,研究我校实行这种教学模式的得与失,探讨农村初中实行这种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对预期成果目标进行评估,整理过程性资料和研究成果;

(3)进行阶段性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召开中期汇报会,组织示范课,进行经验交流。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

(1)总结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

(2)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交流讨论法和经验总结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有效学习模式方面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相关信息。

2.行动研究法:深入课堂,与学生座谈,收集相关信息,为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建立课题研究的现实基础。

3.讨论交流法:课题组成员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切合重、难点,在个体深入钻研的基础上,集体交流研讨,寻求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案,为研究工作指明方向。

4.经验总结法: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对整个实验过程加以主管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将对课题的实验措施、产生的实验成果上升到理论高度,使研究工作由点到面向更深层次推进。

(五)预期研究成果

《初中数学课堂“学案导学,教学合一”策略研究》 论文 2012.12  刘训春

《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  论文   2012.9  韩宝江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基本策略的研究》  论文    2012.12   裴  涛

《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初探》  论文    2012.8  范建忠

《初中数学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索》 研究报告2012.7杨达飞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学案导学,教学合一”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指导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师的教学意识与学生的学习意识高效融合,有机融合。

2、有效课堂,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用。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通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合作学习中丰富、拓展自我,在精讲点拨中将知识深化、完善,在达标检测中验证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激活课堂,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从而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研究现状:

从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环节中如何进行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省内外有许多学校构建了有效课堂模式,这些研究呈现以下特点:(1)有效课堂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课堂都关注环节的教学效益,模式环节中都有“自学”、“组学”和“交流”内容。(3)有效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4) 有效课堂教学倡导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从这些研究成果上看,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研究中发现,目前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还存在误区:第一、教师还没有完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不同程度的还把握着课堂;第二、“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还未深化;第三、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四、学案导学还普遍停留在表层,大都没有达到预设目标。

2、研究价值:

(1)运用导学案,可以改变我校学生在学习数学被动现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2)结合导学案研究对构建数学有效教学模式的操作体系、有效途径等操作办法进行探索。

(3)可以转变、更新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人才观等教育观念,提高我校数学教师教学的整体水平。

3、创新之处:

1.模式新:推出结合学案教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2.课型新:推出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和巩固训练课三种课型。

3.流程新:进行导学案的有效课堂新模式下各个环节的有效性研究。(课前准备、明确目标、自主独学、小组研学、展示交流、点拨深化、巩固提升)

4.评价新: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兴趣。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学生目标:通过研究实现教学模式的最优化,以此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养成教前自学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积极互动,形成自主探究、自我生成良好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教师转变“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化教师的科研热情;培养教师反思、总结的习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2.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重点(子课题设计):

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在于通过研究学案教学模式的最优化和课堂教学实效的最大化的结合,最终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我们主要分解为以下几个子课题:

(1)学案设计的实效研究。

主要就当前我校在使用学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学生生成策略、学案实效等问题展开调查,了解我校使用学案教学效果方面的现状,为本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指明方向。

(2)本模式在不同课型和不同学科中应用。(研究重点)

在充分了解当前学案使用的现状和学生对本教学模式的需求的基础上,从备课模式、组织教学模式、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课堂及课后巩固的方式等方面,寻求提高学案教学实效的策略,实现本模式功效的最优化。

(3)本教学模式下数学备课组、教研组机制建设的研究。

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将通过课题研究分别从集体备课制度、教研组机制建设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方面加强研究,探索校本教研的创新形式。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用三年时间,全面推进学案教学改革实验,逐步形成符合我校实际、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案教学模式,努力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高效课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育水平。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验,探索初中教学的有效途径。

1.思路与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1)明确研究方向,课题的可行性论证;(2)组建课题组,填报申请表;

(3)讨论制定课题计划和实施方案,举行开题活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1)理论学习、研究课题方案;(2)确定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全面启动课题研究;(4)结合子课题的研究进程,进行课堂教学的调研;(5)定期组织课题汇报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

(1)在研究案例的基础上,研究我校实行这种教学模式的得与失,探讨农村初中实行这种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对预期成果目标进行评估,整理过程性资料和研究成果;

(3)进行阶段性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召开中期汇报会,组织示范课,进行经验交流。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

(1)总结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

(2)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交流讨论法和经验总结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有效学习模式方面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相关信息。

2.行动研究法:深入课堂,与学生座谈,收集相关信息,为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建立课题研究的现实基础。

3.讨论交流法:课题组成员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切合重、难点,在个体深入钻研的基础上,集体交流研讨,寻求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案,为研究工作指明方向。

4.经验总结法: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对整个实验过程加以主管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将对课题的实验措施、产生的实验成果上升到理论高度,使研究工作由点到面向更深层次推进。

(五)预期研究成果

《初中数学课堂“学案导学,教学合一”策略研究》 论文 2012.12  刘训春

《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  论文   2012.9  韩宝江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基本策略的研究》  论文    2012.12   裴  涛

《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初探》  论文    2012.8  范建忠

《初中数学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索》 研究报告2012.7杨达飞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