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 的研究》课题申报书
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中学物理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 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霍 伟 东
所在单位: 徐州市第二中学
申报日期: 2013年5月
填报说明
1.申报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者须填写本《申报评审书》和相关活页。
2.填写时,态度要认真负责,内容要实事求是,表达要严谨明了,字迹要清晰易辨。可以直接上网下载《申报评审书》后在电脑上填写。
3.封面左上角“编号”栏,所有申报者均无须填写,待课题评审结束后由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填写。
4.“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中,“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A.主持并已结题;B.主持但未结题;C.参与研究;D.未参与研究。申报者只须在“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栏填上序号“A、B、C、D”即可。“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栏须如实填写主持或参与研究的一至二项课题名称、课题级别及完成情况,未参与任何课题研究者如实填写“未参与”。
5.《申报评审书》和相关活页打印或复印时一律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按相关规定报送。《申报评审书》一式三份(至少一份为原件),相关活页一式三份(至少一份为原件)。
6.《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和相关活页总字数不宜超过4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 题 主 持 人 | 姓 名 | 霍伟东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73年5月 | |||||||||
行政职务 | 副校长 | 专业技术职务 | 中学高级 | 研究专长 | 教学研究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学士 | 电 话 | 18952182006 | ||||||||||||
工作单位 | 徐州市第二中学 | zgjsxzhwd@163.com | |||||||||||||||
通讯地址 | 徐州市第二中学 | 邮政编码 | 221000 | ||||||||||||||
﹃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 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 D | |||||||||||||||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 “校本化的特色学校文化研究” 国家级课题 实施阶段 | ||||||||||||||||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 论文或论著名称 |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 |||||||||||||||
《三维目标下对“发挥物理实验教育教学功能”的思考》 | 省级《考试周刊》2008年11月 | ||||||||||||||||
《三维目标下对“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思考》 | 省级《素质教育》2012年1月 | ||||||||||||||||
《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 省级《数理化学习》2012年5月 | ||||||||||||||||
《三维目标下对“物理教学中快乐学习”的思考》 | 省级《数理化学习》2012年6月 | ||||||||||||||||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 姓 名 | 工作单位 | 专业技术职务 | 研究专长 | 课题组中的分工 | ||||||||||||
仲新元 | 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 特级教师 | 物理 | 副组长 | |||||||||||||
胡玉涛 | 徐州第二中学 | 中学高级教师 | 物理 | 研究 |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1.合作:《心理学大辞典》将合作解释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相同的目标相互协调一起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在《辞海》解释为一种社会互动方式,是指个人和群体相互协调,彼此联合起来为了共同的确定目标共同努力的行为;要想使合作达到理想的效果,群体中的成员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彼此信任,进行良好的互动。合作就是在个人和群体的目标一致的基础上,个体间通过相互配合及协调,最终完成某一目标或实现共同利益而工作的一种行为。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学习小组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进行合作、交流、互助,促使学习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全面协调发展,并将学习小组的整体表现和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 3.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4.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是物理教学中以小组为单元进行教学的一种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助,教学相长、优势互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激发学生物理学习中的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达成相关的物理教学任务,促进异质学习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全面协调发展。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上世纪初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研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小组合作。到20实际七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领域的研究已经非常普遍。我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如山东的“合作教学操作初探”、浙江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上海市的“分组教学的构想和实践”等众多有关合作学习的课题。这一时期出现了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专著,如《合作学习导论》、《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新课改后,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的相关文章逐渐增多,如:“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与思考”,《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年2期刘贵民;“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问题”,《物理教师》2007年1期,朱国庆;“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浅谈”,《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29期,陈志军;“物理小组合作学习若干问题的探讨”,《物理教学探讨》2003年1期,苏育仁。对于这些研究有的主要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有的是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有的是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虽然一些学校也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是从分组的科学性、合作时机的选择到合作与交流的促进与保障、规则的确定、小组的分工、教师的积极参与与角色定位等等还缺乏系统和针对性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如何使小组合作教学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本研究希望在以上一些方面能够有所突破,这也是本研究的价值所在。 | ||||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 ||||
研究目标: 1、理论学习,通过文献研究,学习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及运作模式。 2、实验研究,通过比较试验,用实践验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对提高教学效率以及理解物理学知识等方面的作用。 3、模式建构,通过实验从总体上正确把握影响合作学习的各因素,包括合作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师生关系的转变,学习内容的设计以及学习的评价等。 研究内容: 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阅读“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相关著作,同时积极研究其他学科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汲取经验的同时为各学科的横向比较做好准备。 2、 依据物理的学科特点,从分组的科学性、合作时机的选择到合作与交流的促进与保障、规则的确定、小组的分工、教师的积极参与与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研究,努力构建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模式。 3、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建立适合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评价体系,促进小组每一个成员都能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研究重点: 1.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分析 2.构建适合物理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3.实验比较,实验样本与参照样本的选择,以及对于实验数据的科学分析和评价 | ||||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 ||||
研究的思路:牢牢抓住“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服务”的宗旨;处理好 “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小组合作 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的方法落实,以及“小组合作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效果的评价四个环节。 研究的过程:进行文献研究和理论学习,调查分析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现状,思考分析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撰写方案,成立课题组, 明确各成员的研究目标,开始进行研究。(2013年6月—2013年9月)。 针对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结合“小组合作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最大化,对“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开展物理教学的教、学、听、评等活动,根据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成绩评价等多角度评价来动态的及时修正课题探究,及时记录典型案例,做出阶段性分析,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2013年10月—2014年4月) 对课题研究中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整合,结合阶段性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会,汇报研究结果,申请结题验收。(2014年5月—2014年6月) 研究的方法:1、文献学习分析法 2、调查研究法 3、行动研究法 4、个案分析法 5、经验总结法 | ||||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 ||||
主要观点: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的 优势,可以有效地确立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主体作用,从而为教师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留下空间。 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教生、生教生,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深层次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等多方面能力,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创新之处:在目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我校全面推进“小组互助学习”的大背景下,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起到积极有效地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通过“小组互助学习”,以他人之长补我之短,以我之长补他人之短,即帮助了他人,又巩固了自己,还锻炼了自己,增长了能力,升华了情操。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还为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有的放矢”提供了基础,改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脱节的现状,从而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 ||||
(六)预期研究成果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负责人 | |
阶段成果(限5项) |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 读书笔记论文 | 2013年9月 | 霍伟东、胡玉涛 |
中学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 | 调查报告论文 | 2013年10月 | 霍伟东、胡玉涛 | |
中学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及较证案例 | 录像课 论文 | 2014年3月 | 霍伟东、胡玉涛 | |
中学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评价 | 研究报告论文 | 2014年4月 | 霍伟东、胡玉涛 | |
最终成果(限3项) | 中学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案例、论文 | 论文 | 2014年5月 | 课题组成员 |
《中学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4年5月 | 霍伟东、胡玉涛 | |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课题组核心成员:仲新元,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江苏省特级教师,徐州市优秀专家,主持多个国家级,省市课题;编写《中美物理教材学史内容的比较研究》,《有准备的头脑——灵感导致的发明和发现》等多部著作。胡玉涛:中学高级教师,物理教研组长,教育硕士, 徐州市大市评优课一等奖,从教15年。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规律研究, 近年来在省级刊物上发表高质量论文8篇, 是徐州二中优秀骨干教师,主持校级课题一项 前期准备工作:徐州二中根据学校办学特色,积极全面推进“小组合作学习”, 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碰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前期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准备了相关的理论书籍。 完成任务的保障:领导支持,教研室的领导,2013年特级教师后备研修班的领导, 徐州二中的领导都给予了指导和支持。 理论学习材料和一线信息及材料到得到了相关老师的理解和支持。 各级领导大力支持结合教学实际的教研和课题研究,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得以保障。 |
三、课题主持人所属部门意见
(一)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
本单位完全了解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如果该课题获准立项并得到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经费资助,本单位愿意以不低于1:1的比例划拨配套经费;如果该项课题获准立项没有得到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经费资助,本单位愿意为该课题划拨不少于伍仟元的研究经费。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二)县(市、区)教育科研部门 |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三)市教育科研部门 |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编 号 |
申报活页
课题名称:
设计与论证报告(4000字以内,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相关人员名字)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1.合作:《心理学大辞典》将合作解释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相同的目标相互协调一起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在《辞海》解释为一种社会互动方式,是指个人和群体相互协调,彼此联合起来为了共同的确定目标共同努力的行为;要想使合作达到理想的效果,群体中的成员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彼此信任,进行良好的互动。合作就是在个人和群体的目标一致的基础上,个体间通过相互配合及协调,最终完成某一目标或实现共同利益而工作的一种行为。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学习小组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进行合作、交流、互助,促使学习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全面协调发展,并将学习小组的整体表现和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 3.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4.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是物理教学中以小组为单元进行教学的一种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助,教学相长、优势互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激发学生物理学习中的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达成相关的物理教学任务,促进异质学习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全面协调发展。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上世纪初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研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小组合作。到20实际七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领域的研究已经非常普遍。我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如山东的“合作教学操作初探”、浙江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上海市的“分组教学的构想和实践”等众多有关合作学习的课题。这一时期出现了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专著,如《合作学习导论》、《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新课改后,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的相关文章逐渐增多,如:“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与思考”,《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年2期刘贵民;“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问题”,《物理教师》2007年1期,朱国庆;“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浅谈”,《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29期,陈志军;“物理小组合作学习若干问题的探讨”,《物理教学探讨》2003年1期,苏育仁。对于这些研究有的主要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有的是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有的是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虽然一些学校也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是从分组的科学性、合作时机的选择到合作与交流的促进与保障、规则的确定、小组的分工、教师的积极参与与角色定位等等还缺乏系统和针对性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如何使小组合作教学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 | |||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 |||
研究目标: 1、理论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学习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及运作模式; 2、实验研究,通过比较试验,用实践验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对提高教学效率以及理解物理学知识等方面的作用。 3、模式建构。通过实验从总体上正确把握影响合作学习的各因素,包括合作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师生关系的转变,学习内容的设计以及学习的评价等。 研究内容: 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阅读“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相关著作,同时积极研究其他学科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汲取经验的同时为各学科的横向比较做好准备。 2、 依据物理的学科特点,从分组的科学性、合作时机的选择到合作与交流的促进与保障、规则的确定、小组的分工、教师的积极参与与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研究,努力构建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模式。 3、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建立适合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评价体系,促进小组每一个成员都能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研究重点: 1.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分析 2.构建适合物理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3.实验比较,实验样本与参照样本的选择,以及对于实验数据的科学分析和评价 | |||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 |||
研究的思路:牢牢抓住“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服务”的宗旨;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的方法落实,以及“小组合作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效果的评价四个环节。 研究的过程:进行文献研究和理论学习,调查分析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现状,思考分析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撰写方案,成立课题组,明确各成员的研究目标,开始进行研究。(2013年6月—2013年9月)。 针对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结合“小组合作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最大化,对“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开展物理教学的教、学、听、评等活动,根据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成绩评价等多角度评价来动态的及时修正课题探究,及时记录典型案例,做出阶段性分析,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2013年10月—2014年4月) 对课题研究中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整合,结合阶段性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会,汇报研究结果,申请结题验收。(2014年5月—2014年6月) 研究的方法:1、文献学习分析法 2、调查研究法 3、行动研究法 4、个案分析法 5、经验总结法 | |||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 |||
主要观点: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可以有效地确立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主体作用,从而为教师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留下空间。 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教生、生教生,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深层次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等多方面能力,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创新之处:在目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我校全面推进“小组互助学习”的大背景下,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起到积极有效地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通过“小组互助学习”,以他人之长补我之短,以我之长补他人之短,即帮助了他人,又巩固了自己,还锻炼了自己,增长了能力,升华了情操。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还为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有的放矢”提供了基础,改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脱节的现状,从而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 |||
(六)预期研究成果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
阶段成果(限5项) |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 读书笔记论文 | 2013年9月 |
中学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 | 调查报告论文 | 2013年10月 | |
中学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及较证案例 | 录像课 论文 | 2014年3月 | |
中学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评价 | 研究报告 论文 | 2014年4月 | |
最终成果(限3项) | 中学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案例、论文 | 论文 | 2014年5月 |
《中学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4年5月 | |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包括课题主持人在内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课题组核心成员:仲新元,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江苏省特级教师,徐州市优秀专家,主持多个国家级,省市课题;编写《中美物理教材学史内容的比较研究》,《有准备的头脑——灵感导致的发明和发现》等多部著作。胡玉涛:中学高级教师,物理教研组长,教育硕士, 徐州市大市评优课一等奖,从教15年。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规律研究, 近年来在省级刊物上发表高质量论文8篇, 是徐州二中优秀骨干教师,主持校级课题一项 前期准备工作:徐州二中根据学校办学特色,积极全面推进“小组合作学习”, 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碰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前期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准备了相关的理论书籍。 完成任务的保障:领导支持,教研室的领导,2013年特级教师后备研修班的领导, 徐州二中的领导都给予了指导和支持。 理论学习材料和一线信息及材料到得到了相关老师的理解和支持。 各级领导大力支持结合教学实际的教研和课题研究,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得以保障。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开…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