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子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1.子课题名称

   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

2.子课题提出背景与原因

1)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中学生的心理负荷也在加重。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很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家长期待等都对学生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来自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对农村学生的冲击和影响相当的大,这些必然使学生产生各种矛盾心理,如得不到及时排除,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这几年教师经常谈论一个问题:当今的学生难管理。第一,时代的进步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发生了质的变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然形成人格的平等,封建社会那种师徒如父子的师生关系已不复存在,这使得教师的“法治”地位发生了动摇;随着学生获得知识的媒体和渠道的增加,对教师的依赖越来越小,这使得教师的“师治”地位动摇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学校收费的增加,教师是收费的直接参与者,难免就此背上黑锅,成为学生和家长眼中金钱的奴隶,“德治”地位也动摇了。第二,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寻求平等,要求人格独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渴求得到表扬或是别人的重视,引起别人意识到他们作为个体的存在,如果得不到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或采取反抗行为。第三,时代变了,学生变了,可教师的意识没有跟上时代步伐或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育上的分歧。

学校教育就是两大任务,一是育人,二是教书,育人首先要育心。综合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教书育人的基本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在全国已初步展开,但针对农村初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因此我校就“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进行了研究。

3.子课题研究目的和预期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加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校进行了此项研究。

研究的预期目标为: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正确评价并指导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出一支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课题实验的时间及参加人员

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02年——2006年;参加实验人员为学校全体领导及任课教师;参加试验的学生为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共有十四个教学班560名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4《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有条件的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工作。

5.《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初中实践导引》:依据《教育部在关于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对初中阶段教育目标的确定,认为初中阶段的育目标体系包括“道德素质目标”、“法纪素质目标”、“心理素质目标”、“思想素质目标”、“政治素质目标”五要素,其中心理素质目标是五要素之一;根据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理论中的“德育目标三维结构”学说,又依据品德发展的心理特点,初中生在认知方面的目标之一为: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6马斯洛的“人的动机理论”指出:人的需要分五个等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两个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是人发展的持久动力。

7发展性评价:以多元评价标准针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以不同评价标准适应每个学生个体,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达到不同发展时都及时得到进步的肯定、及时得到成长需要的满足,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走向更大的成功。

8心理内化理论:所谓内化,即主体在与客体积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把外部环境提供的教育因素转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观念、行为品质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原则

根据整体性、实践性、针对性、差异性原则,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四方面研究内容: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如何运用心理内化理论的研究;心理咨询与学生心理问题疏导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研究;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在课题研究当中主要运用了行动研究法。

(一)建立组织机构,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学校的领导对课题的研究情况给与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参加人员有副书记、副校长、政教主任、心理咨询员及五位县校级骨干教师,强大的课题组成员保证了课题的顺利进行。小组负责制订计划,组织专题研究、撰写实验报告。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校长、年级组长朱克奇老师、心理教师、专家从不同的角度给教师们进行讲座,学习有关的心理理论,转换思想观念;并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和理论学习会,要求教师针对自己的实际工作写出总结与论文。

(二)明确办学思路,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平台。

        根据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学生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标志的理论,学校发展离不开师生的积极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发展速度和质量取决于师生参与积极性和程度。为此我校明确提出了“以德促教,以教辅德,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即用成功的德育推动成功的智育;用成功的智育使师生在成功的心理体验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通过德育和智育的相互作用,达到和谐发展。根据此办学思路,我校又提出了“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以贴近学生生活为载体,以学生自主管理为途径,以实现学生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整合为目标”的德育工作思路。之所以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是因为现在学校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大部分问题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品质问题;另外,青春期是个体心理发展中多发、易发生心理问题的时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明确了工作思路,使教师们在工作中有了方向,也激发了教师们在工作中探索心理健康问题的积极性。

   (三)在学校管理中运用心理内化理论,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所谓内化,即主体在与客体积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把外部环境提供的教育因素转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观念、行为品质的过程。这种直接的情感体验在青少年的心理内化中有着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1.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提升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环境、善于沟通、勇于进取和创新的心理品质。因此有目的、有计划的建设校园环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是我校的不懈追求。

我校建有和谐园、数学园、化学园、体育园、竹园、樱花园、玉兰园、爱心园、红绿灯园等多处校园景观,每处景致各有特色,且每个园中皆有一精心制作的标牌,上面介绍的是此园的有关知识和寓意,使学生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增长了知识;一进校门为主景观——和谐园,由大型雕塑——知识的殿堂、绿树组成的“和谐奋进、务实创新”的校训及规矩园三部分组成,不但给学生一种积极奋进的力量,而且学校的理念也在不知不觉中沁入学生心间;在校园的文化墙上,“勤奋三年,准备一生”的话语在随时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在操场的围墙上,生动形象的运动图形在陪伴学生进行愉快的体育锻炼;校园内“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干净一点,清洁一片”“走进文明,远离粗俗“劝君多走几步路,莫把草坪当马路”等充满人文化的温馨话语的提示牌随处可见,取代了过去生硬的“不许践踏草坪”等警示语,这一改变使学生感受到了学校对他们的尊重也易于接受;学校主甬道两边的9块大型展板上不但有各种行为规范,更有我校优秀教师的风采;进入我校听不到过去那种单调刺耳的铃声,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段优美动听的音乐,美妙的音乐愉悦了学生的心灵;学校还下大力气建成了校园网,安装了教室和专用教室终端设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了自信。  

我校的环境建设真正做到了“一砖一墙都有灵魂,一草一木都会说话,每个景观都能悟人,每个场所都能育人”。校园环境的指示作用,美化作用,教育作用,媒体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愉悦的刺激,情感在优美的环境中得到了熏陶,习惯在整洁的环境中得以养成。

2.以活动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心理需要

马斯洛的“人的动机理论”指出:人的需要分五个等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两个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是人发展的持久动力。在过去学校有任何检查参观等活动,都是学校展示的需要、教师展示的需要,学生认为与己无关,现在我校抓住这种活动的机会,把学校的需要和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统一起来,让每一次活动都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学生由“怕”活动变为了“盼”活动。200411月,北京44中的高三学生要来我校组织活动,希望能观看我校的课间操表演:做操或跑步。当体育老师征求学生的意见时,学生们竟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希望44中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两样都看,因为我们有信心”。果然在正式活动那天,我校的课间操表演征服了来自北京的高中学生,热烈的掌声从头至尾,响彻全场。成功的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学生们收获了心理的满足,集体感也空前增强。

我校的校园广播《校园之声》和校报《杨帆报》都是由每班的学生定期完成的,在开始时班主任怕工作较多学生会有厌烦心理。可是学生们积极参加班内广播员及校报小编辑的评选,都把能参与其中当作了展示自我风采,实现心理需要的过程。学生们非常珍惜这些机会,也在享受参与活动带来的快乐。

(四)班级管理中运用“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利用班级管理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我校明确提出要运用“发展性评价”理念进行班级管理。传统的评价注重终结性评价,在一段时间里,当一个活动终止时,以一个标准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进行批评或表扬,它不利于品德形成的中介环节——情感、意志的激励和培养。而发展性评价以多元评价标准针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以不同评价标准适应每个学生个体,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达到不同发展时都及时得到进步的肯定、及时得到成长需要的满足,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走向更大的成功。

依据此理论,我校初一年级组在组长朱克奇老师的带领下,在学校课题之下又开展了“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进步”的班级管理实验。此实验试图以学生的各种成长需要为契机,利用发展性评价为手段,以“天天进步闪光录”和“进步成长袋”为载体,通过学校、班级组织的所有活动(包括各科的文化学习、遵规守纪、扫除卫生、文娱体育、人际交往等),以及家庭内外的所有生活中的行为表现等方面,都做到及时地、发展性的、形成型的评价和正确反思归因,并激发学生积极的后继行为,促成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及心理的形成。经过将近一年的实验,现在初一年级134名学生每人一个“天天进步闪光录”,每天把自己成长进步的行为表现记录下来(自评),请教师、家长、班干部同学写评语来评价(他评)。“闪光录”格式如下:

 

姓名                    闪光录                          

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进步;自尊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自信是赢得他人信任的前提;超越自我,体现自身价值,使每位同学在成长中的追求。超越昨天,同学、老师和家长期待你进步!

 

老师、同学、家长

         评语

思想进步表现

 

 

签名:(评语)

学习进步表现

 

签名:(评语)

 

而且每个同学都有了一个鼓鼓的“进步成长袋”,里面有一张彩页,印有学校美景及校长寄语,其他则是每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获得的奖状、得意作品、受到老师和同学表扬的作业等。实验进行以来,我们发现“闪光录”的记录、评语、评价是实验教师和同学都乐意做的事。积极向上、渴求表扬、渴望进步是人的本性,因而学生渴望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闪光录”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因为闪光录记录的是自己行为的闪光点,且只与自己的昨天相比,不予其他同学作横向比较,所以记录的过程使学生有一种成功的愉悦心理和自豪的情感体验,树立了自尊和自信,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实验实施以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上、课下、学校、家庭,学生们努力表现,需找各种能使自己进步的机会。实验3班负责学校的厕所卫生,全校的师生都要用此厕所,工作量非常大,可无论何时进去都干净整洁,没有任何气味,这是班中所有学生的功劳。每个学生都把保持厕所清洁当做了自己的责任,即使不是自己值日,也随时在清洁卫生,学生们希望自己的行动能够得到同学老师的表扬,为自己的闪光录记下新的一笔。 

做班主任工作,还要学会懂得尊重学生,学会宽容,做学生真正的朋友,才能适时适度地开展教育,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韩春合老师的班中有一名男学生:小贺,头脑灵活但做事任性,不懂得去尊重别人,班集体意识差,遇到批评就耍小性子,爱老师顶着干。入中学的第一天报道时蓄着长发,穿着鲜艳,像个小女生。为此,老师找他谈话,根据中学生的仪表要求,对他进行说服。他却振振有词:“我觉得长发很美,很多男歌星、影星不都蓄长发,他们的穿着比我还鲜艳,怎么没人去说他们,反而有很多人去效仿呢?” 开学初,学校要求各班学生进行除草劳动。当老师在班上刚一布置完任务,他立刻就说:“学校真黑,为省钱,竟使用我们这些不花钱的童工,我们在家都不干活,在学校还要做牛做马,我们不干!”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并没有一味的批评,而是耐心地与他谈心,当同学们都远离他老师主动和他做朋友。并发挥他头脑灵活的优点,为班集体出谋划策,鼓励他学习进步。后来他变了,处处表现积极,起带头,受到了学生老师的好评。在各项活动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英语拼词游戏大赛中,个人荣获市级一等奖,并作为主力队员,取得了团体市级第三名的好成绩,为我校争了光。学习成绩也进入了优秀行列,受到了老师、学校、学生、家长的好评。

(五)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心理教育不仅辐射渗透到其它各育中,制约着各育的效果,而且是其它各育的基础,在素质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全面反映个体身心潜能的开发与利用程度。学科渗透能使学校的心理教育形成全力。

     在学科教学中我校提出了“目标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师们“分层制定目标,分层实施目标,分层检测目标,分层矫正目标”,这样使得不同的学生均能产生成功的体验。我校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些,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尝试成功。例如我校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分层测试卡”给学生创造成功的体验。无论学生在多长时间、分几次完成“分层测试卡”,只要学生真正学会了就可以给打100分,而且还打+100分。这个“+”的含义是经过努力、超越自我得到的奖励。数学老师们把“分层测试卡”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保证每个学生从一个数学环节的学习成功跨越向下一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最后保证一节课学习的成功。学生说:“我在这堂课里从成功开始,到成功结束,这样的数学课真让我兴奋。”在这里,“测试”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测试,而是借传统“测试”一词,蕴含“激励”的目的。教师们正是利用了学生渴望得到100分的上进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为了强化“分层测试卡”的激励功能,我校数学教师还运用了《初中数学学习过程反思卡》。其样表如下:

星期             初中数学学习过程反思卡                   

及时归纳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心得,并主动作恰当的评价,是促进自己天天创新的必要过程。祝你度过超越自己的一天!

 1、 我在预习、复习工作中探索到的知识、方法有:(写出扼要内容,课后做自我评价)

 

2、我在参与课堂教学里悟出的见解有:(对每次举手回答问题或同学回答时作及时自我评价)

 

3、我在完成作业(包括测试卡)中精彩发挥有:(标题号、简要说明)

 

4、向自己说些感悟的话(激励自己、一天创新感想)

 

5、向老师说些知心话(实话实说,畅所欲言)

 

反思卡的使用中,教师相信学生能进行自我教育、发展自己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深化了学生情感参与的水平,并且引导学生向积极方向归因,进一步强化了激励功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我校的三位化学教师面对化学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缺乏对学生学习化学心理的研究等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的旧教学观念,提出《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心理的研究》,课题被确立为县级课题。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存在好奇心理、实用心理、模仿心理等积极性心理;和恐惧心理、难于自控的紧张心理、焦虑心理、厌学心理等消极心理。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教师们对积极心理采取因势利导,发挥其积极因素,对消极心理采取克服、抑制、疏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措施,效果良好。学生克服了紧张、恐惧、焦虑、厌学的心理,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考试中学生的成绩初步表现出了优势。学生各年中考的化学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均超过全县的平均水平,多次名列前茅。2005 年中考及格率全县第二,平均分全县第四,优秀率全县第六。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方面有明显进步,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学生进入高中后,对化学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一直保持着较好的优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通过做课,写论文,参加课题培训提高了自身素质,收获很大。三位教师均已成为高级教师,赵佩学和吕士满老师是县级骨干教师,李大轩老师是市级骨干教师。该课题已经取得了结题证书。

初三体育为中考科目,而很多学生体育成绩很差,尤其是对跑步有畏难情绪,锻炼的积极性不高。朱光禄老师针对学生的心理,把教学目标具体化、缩小化,从100200400再到800,这样逐渐增加难度,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同时教师再运用鼓励机制,配合情感教学,成功突破了学生的畏难心理,调动起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信心,在2005年初三体育中考中我校的体育成绩位居全县第一,平均分达到29.6分。

音乐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动力,在教学中,融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用真诚的微笑面对学生,用尊重理解学生;用丰富的媒体吸引学生;用巧妙的语言感染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音乐课堂氛围,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发展,现在已成为全县知名的音乐教师。

(六)利用心理课和心理咨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心理课是学校进行心理教育的主渠道。我校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了心理课,每两周一节,由心理教师任教。采用心理训练、问题辨析、角色扮演、心理知识讲座等方式,就学生的“性格、学习、人际关系、自我以及社会适应”等内容进行辅导,使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一些调控心理的方法,更加真实、全面的了解自己。在给初二年级上完《我是谁》《我的生命线》后,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一位学生在课下交给教师一张纸条,上写:“我一直不知道我是一个好孩子还是坏孩子,我曾经怨恨自己为什么不能像别人那样。我也曾想到过自杀。不过现在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也一样,我也有优点,我不会自杀了,我对自己有了信心。”

2.开展心理咨询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为了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解除他们的心中困惑,我校专门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和心理信箱,有专职心理教师接待学生咨询。心理教师运用倾听、接纳、尊重、同理、面质等技巧;用热心、爱心、诚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走出心灵的困惑。同时心理教师也在探索运用“心理日记”辅助咨询。

“心理日记”是咨询教师在咨询后布置给学生的家庭作业。当通过面询发现学生存在的认知问题后,教师要求学生每天记录下与这种认知有关的事情,定期交给咨询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反馈,逐层提高要求,最终达到帮助学生认清自己认知中存在的问题,学会改变认知的方法。20054月,心里教师利用“心理日记”帮助一位初二女生成功找到了快乐。该女生对自己要求太严,有严重的焦虑与自卑心理,所以看问题总是消极的,自己认为没有快乐存在。教师给她布置了“快乐日记”,要求她每天记一件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在第一周的日记里,有三天写到:实在没有快乐的事。教师在反馈中写到:世界上不缺乏美,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去寻找,去感受,你一定有所收获的。在第二周的日记里,每天都有快乐的事了,但记录很简单。教师提示她思考这件事为什么带给她快乐。在第三周的日记里不但每天有快乐,有时还能有好几件,教师又提醒她“你的快乐的来源太单一,几乎都是来自于学习的,你细细想想,生活中、自然中、人际交往中等等有没有快乐?”第四周的日记中,快乐的层面明显增多,第五周的快乐日记中竟出现了下面的话:“我认为做我自己就是一个成功的人,我自信了。”“我找到了寻找快乐的方法,我在这里找不到快乐,那就不要在这里痛苦了,换个地方快乐肯定在那儿。”

四、研究成果与结论

1.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

经过学校全体教师的努力,现在实验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的整体工作得到了推进和发展。2003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单位评为“北京市百所好家长学校”,被密云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单位评为北京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创新项目“首都水源区青少年环保活动站”活动先进单位。2004年我校的中考成绩名列全县前列,被密云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委员会评为县级“精神文明单位”,20042005年我校连续被密云县教育工委、教委评为“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花园式单位”;北京市“依法治校先进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得到了密云县教委的认可,200310月密云县中学心理健康工作现场会在我校成功召开,我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得到了与会专家、领导老师的好评。2003年我校还被中国青年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的单位评为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先进学校”。

实验研究也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能力及教师素质。我校教师以教育心理理论运用到课堂当中,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学生的需要,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师生关系也更加和谐了。我校教师的课在县里多次获奖,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满足成功心理需要,得到北京市教研员的好评,两节课均被收入北京市百节精品课。心理课在全县评优课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学校也多次就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做经验汇报。中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思想观念也有了转变,在研究过程中我校教师结合自己的感想写出了多篇论文与总结,在国家、北京市和密云县的征文中多次获奖。

课题研究更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他们和教师的关系变得和谐了,因为他们的人格得到尊重,听到的表扬多了,批评少了,即使是批评他们也能从中体会更多的善意,心理内化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显著提高。我们强调在管理中要突出“从欣赏的角度出发,使被管理者的优点形成集合”的理念。使学生在展示自己优点的过程中体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快乐,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在校园中形成“时尚”,从而达到弘扬正气的效果。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校风实现了根本好转。五年来我校学生的犯罪率和流失率一直为零;校园稳定,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学习积极性很高,近年来我校中考的及格率和平均分一直名列前茅,已超过了县城里中学的成绩。

2.成果展示

姓名

题目

获奖情况

密云县穆家峪中学

“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先进学校”

刘显如

张燕华

《“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阶段工作总结》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试验”课题研究国家级一等奖

 

郭燕红

《给学生一个空间,他会更快成长》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试验”课题研究国家级一等奖

张燕华

《运用“心理日记”进行心理辅导方法初探》

“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评选国家级二等奖

《第一印象》

密云县心理健康教育课例评选一等奖

《张开思维的翅膀—创造力想象力训练》

第二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征文三等奖

收入密云县《咨询案例与课例》一书

《帮她找回自己》

收入密云县《咨询案例与课例》一书 

2005年被“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试验”总课题组评为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

张静红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征文二等奖

“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评选国家级二等奖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试验”课题研究国家级二等奖

韩春合 赵海峡 赵立华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第二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征文二等奖

密云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

韩春合

《感悟学生心理,做好班务工作》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试验”课题研究国家级三等奖

张燕华

郑亚文

《感悟心灵 满足需要》

第二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征文三等奖

密云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

郑亚文

张燕华

《利用分层评价法,评价学生道德行为,提高班级的德育实效性》

第二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征文三等奖

郑亚文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班级管理》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试验”课题研究国家级二等奖

《引领学生,走出人际交往的困惑》

“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评选国家级三等奖

杨银玲

《了解学生的需要,做学生的挚友》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试验”课题研究国家级二等奖

吴京育

《创设良好环境,实现最佳耦合》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试验”课题研究国家级三等奖

周金峰

《浅议暴发型人格障碍的成因与家庭的关系》

第二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征文三等奖

密云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

《浅议暴发型人格障碍的成因与学校的关系》

第三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征文三等奖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表现与对策》

“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评选国家级三等奖

王小艳

《理解和尊重》

第三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征文三等奖

郭生龙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性格》

第二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征文三等奖

冯桂贤

《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培养方法》

第二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征文三等奖

王爱英

《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第二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征文国家级三等奖

赵佩学

《让兴趣引导学生走上成功之路》

“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评选国家级三等奖

郭富文

《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评选国家级三等奖

许瑞红

《抓住学生心理,营造和谐氛围》

“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评选国家级三等奖

李大轩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心理浅析》

“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评选国家级二等奖

马东立

《阳光总在风雨后》

“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评选国家级二等奖

赵福新

《巧用媒体辅助,成功体育教学》

“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评选国家级三等奖

李大轩 赵佩学  吕士满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心理的研究》结题报告

获得县级结题证书

3.结论

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表明:我校采用行动研究法从学校管理、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和心理课及咨询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思路是正确的,既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整体的关注、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初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又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教师们已能熟练的运用心理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融洽了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的整体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和成绩使我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4.思考与展望

1)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家长与学生的全员参与;并且应在教育教学中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教育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会影响到实验的效果。我们的实验对教师的自身的关注较少,在下一步的实验过程中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

 

参考文献:

[1]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初中实践导引》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

[3] 21世纪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范》

[4] 《中国德育》

[5] 《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