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物理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的研究》课题申报
《农村初中物理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研究计划
学科分类:物理
课题承担单位:横街中学
课题负责人:郑忠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也都需要接受教育,教育平等的观念已逐步形成共识。但是智力与非智力方面的差异以及环境条件等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学困生也是客观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在中小学学生中普遍存在,它阻碍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困扰着各国教育,影响教育的效益。如果这一“弱势群体”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与其他同学享有同等的待遇,将严重挫伤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他们将来的学业和事业。也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很多不安定的因素,许多专家学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学习困难学生做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一定的理论和改进方法。但是在农村实际教育教学中这些理论和方法指导性很强,而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够,我们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下,把“学困生”的工作推广到课外活动、家庭、和社会中,深究其形成的原因,形成的过程以及可能形成的结果,结合物理教学在每个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应对策略,给予“学困生”最大程度的帮助,促进“学困生”的人格完善。
(二)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进一步做好面向全体,关爱学生的终生发展,给予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
2、顺应了教育科研和改革的发展,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与学生的
亲密接触,重新建构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3、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通过对学困生的关爱,让他们也来关爱社会,感恩社会。
4、使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我们通过本课题研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困生在学校、家
庭及社会的关注下,学会学习、实践、创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健康全面的发展。
5、促进我校物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困生的行为习惯可以良好地改善,师生素质可以有全面提高,学生物
理成绩将有明显提高,这样就可以促进我校物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6、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教师通过对学生知识体系的了解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的分析,提高了物理教师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的、自觉的主观能动性。发展是人的本能,发展是终生的过程,发展具有层次性,人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部分个体的全面发展。“学困生”是一个可发展、可造就的“活动人”,是一个可开采、可挖掘的“资源人”。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的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因此学困生的教育过程就是树立信心的过程。
3. 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4. 教育生命性理念
叶澜教授的教育生命性理念。认为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我们的学生正处在生命成长最快、最富有学习可能、也是最需要学习的重要时期,处于个性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影响,将远远超出本阶段而延续到终身。我们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
5.生本教育观
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观。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
三 、研究内容和要点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物理“学困生”的现状分析报告,就其群体的大小、群体一般性特点、知识障碍
区、心理体验等方面进行剖析。
2、物理“学困生”形成原因的研究,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展开,研究形成原因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3、物理“学困生”形成过程的研究,以学校、家庭、社会为课堂展开调查,抓住形成过程中的主要事件进行案例研究。
4、物理“学困生”和其他学科的“学困生”的区别和联系
5、物理“学困生”应对措施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1、物理“学困生”的一般性特点
2、转化策略的研究和使用
四、研究的方法和进度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同时将运用调查问卷、个案分析等辅助方法。
1、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行动研究是教师基于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共同合作进行的有系统的研究。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不断加深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本环节。促进物理学困生有效发展的研究是一个需要教师参与、学习、实践、反思的研究过程。
2、个案研究法。
(1)对典型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情况。
(2)对于一堂典型的研究课、一个典型的实验班,进行个案分析。
3、教育调查法。
针对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学习物理的方法等对学生采取座谈、问卷等手段进行调查。以作对比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及进度安排
1. 准备阶段(2008年09月―――2009年01月)
(1)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
(2)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3)通过调查问卷,对“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内涵及特征做出界定,
(4)对学困生成因进行分析,制定出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方法。
2. 实施阶段(2009年02月―――2009年09月)
(1)实施研究方案。
(2)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
(3)召开教师、家长及学困生座谈会。
(4)对促进学困生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
3.总结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11月)
(1) 检测成效,做出定性、定量分析。
(2)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 专家鉴定,召开课题研究成果会议。
(4) 撰写课题研究资料集。
五、本课题研究已具备的工作基础与条件
(一)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课题组主持人郑忠老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21年,一直以来也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曾多次被评为县先进班主任,2005年被玉山县教育局授予“教苑之星”,2006年参加了江西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在市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目前为玉山县物理中心教研组成员,也曾参加了玉山教研室组织的市级课题《初中物理学习目标与评价》的研究,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合理利用课内和课外时间确保本课题研究顺利完成。
(二)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
课题组成员均为经验丰富、积极性高的青中年教师,也都是教学业务骨干力量,并且有很高的热情和兴趣,从事本课题的研究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的保证。
(三)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研究的资料来源:互联网、各校图书馆、教师自订的教研资料;通过教学调查收集资料;其他教学同行提供的资料;该课题前期研究者提供的资料。可以采用教学实验法、
问卷调查法、师生访谈法、资料参考法等手段收集必要的资料并
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论证。
(四)研究进程的科学化
本课题将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综合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等多种研究形式,采用文献研究、现场观察与知道、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开展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采取理论研究—制定方案—培训教师—实践研究—中期评价—修改方案—继续实施—终期评价—推广成果等组织与实施环节,整体推进研究进程。
本课题将建立完善的自制机构,实行课题管理,并通过课题简报、课题中心会、课题成果定期自检等形式以保证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和实效性。在整个研究进程中,课题组将定期了解和总结研究进展情况,根据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即使调整计划,确定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不断充实和完善研究进程。课题组成员合作攻关,确保研究计划按期完成。
六、国内外对类似课题的研究情况
正因为这一作为教育界的疑难杂症的普遍性和顽固性,国内外研究也是卷帙浩繁。但是这种研究或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在应用研究中更多的依赖教师和家长的努力。有的甚至表现出理念上的颓废和实践上的无为。现实教育教学活动中,学困生的有限改善,也只是部分教师通过细致入微的传统的思想教育,辅以必要的教育手段进行。是一种经验主导的处理方式。制约了大规模、机制式改善学困生学习状况的实现。因此农村初中物理中的研究和实践中的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七、预期研究成果及课题组成员分工
序号 |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承担人 |
1 |
2008年9月—2009年1月 |
收集信息、制定计划 |
制定计划 |
郑 忠 |
2 |
2008年9月—2009年1月 |
物理学困生现状 分析报告 |
研究报告 |
课题组成员 |
3 |
2009年2月—2009年9月 |
初中物理学困生 转化案例集 (上) |
案例集 |
课题组成员 |
4 |
2009年2月—2009年9月 |
初中物理学困生 转化策略论文集 (上) |
论文集 |
课题组成员 |
5 |
2009年10月—2010年1月 |
初中物理学困生 转化案例集 (下) |
论文和光盘 |
课题组成员 |
6 |
2010年2月—2010年9月 |
初中物理学困生 转化策略论文集 (下) |
论文集 |
课题组成员 |
7 |
2010年2月—2010年9月 |
总结 撰写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课题组成员 |
八、研究经费来源
研究经费由课题组成员自筹。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