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专注力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 题 主 持 人 ( 课 题 组 组 长 ) |
姓 名 |
沈煜林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58、4 | |||||||||||||||
行政职务 |
校长 |
专业技术职务 |
中高 |
研究专长 |
教育管理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电 话 |
63868983 | ||||||||||||||||||
工作单位 |
吴江市青云中学 |
E-mail |
qyzxsmc@163.com | ||||||||||||||||||||
通讯地址 |
吴江市青云中学 |
邮政编码 |
215235 | ||||||||||||||||||||
各级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与吴江市2009-2011学年课题完成情况 |
已结题 | ||||||||||||||||||||||
“十 一五” 期 间 教 育 科 研 情 况 |
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 |
论文或论著名称 |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 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 ||||||||||||||||||||
《让教育充满爱》 |
《中国教育报》 | ||||||||||||||||||||||
《农村初中情感教育探索》 |
《光明日报》 | ||||||||||||||||||||||
《爱心教育》 |
《人民教育》1999年第9期 | ||||||||||||||||||||||
《浅谈校长的管理意识》 |
《鲈乡进修》2004年第二期 | ||||||||||||||||||||||
《预防矫治学习困难生的几条策略》 |
《鲈乡进修》2004年第二期 | ||||||||||||||||||||||
《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年8月 | ||||||||||||||||||||||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
省科研论文评比二等奖2008年12月 | ||||||||||||||||||||||
《实施创新教育,焕发学生活力》 |
苏州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2009年10月 | ||||||||||||||||||||||
《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教会学生求生避险的能力》 |
2010年9月“爱满天下”杯全国三等奖 | ||||||||||||||||||||||
课题组 副组长 |
姓名 |
|
行政职务 |
|
专业技术职务 |
|
研究专长 |
| |||||||||||||||
电话 |
|
E-mail |
| ||||||||||||||||||||
(不含课题组组长、副组长;限填8人) 课 题 组 成 员 |
姓 名 |
工作单位 |
专业技术职务 |
研究专长 |
课题组内分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总字数约4000字为宜)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专注力“又名注意力,指的是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专注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注意力的集中能力;二是注意力的持续能力;三是警戒性注意力能力。 “学生专注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注意力、持续能力的集中程度。专注力的提高,可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专注力的培养”也就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持续能力,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因此,学生的学习专注力是需要教师的培养才能逐渐养成。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 ||||
研究现状: 对于学生专注力的培养的研究,国内外教育专家也已有了一定的系统研究,如欧阳文珍、孔维民著的《学生专注力培养指南》就系统地阐述了什么是专注力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影响,还进一步运用有关教育理论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促进课堂上学生专注力的激发与维持等;吴朝军的《学生听课心理分析》等。 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在现实中人们普遍认为:智力的差异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的分化。实际上,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成绩的落后往往是由于学习时没有养成专注的习惯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逐渐形成的。近年来专注力缺失儿童呈快速增加的趋势,从幼儿园到小学,专注力缺失的儿童都普遍存在,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 注意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持久和稳定的注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收,也有利于学生学校效率的提高。此外,随着专注力的提升,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记忆力、观察力、理解力、逻辑思维力、交往能力明显提升。因此,我们把专注力训练和学习力训练相结合的,通过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来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力。 本课题定位于行动研究,通过研究探索,既可培养学生的专注习惯,又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的发展。同时,通过该项课题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专注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逐步提高,也进一步推动其他学科对此项课题的深入研究。 | ||||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 ||||
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教学效益,更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通过对方式、策略和效果进行研究,探索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专注力的培养,不断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达成“双赢”目标:让学生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提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与学生一起成长,从而使师生从中体验教与学中的幸福。 研究内容: 1、关于课堂教学中学生专注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研究。 2、关于探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专注力对师生教学、学习感受及效果影响的研究 3、关于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专注力的培养的研究 研究重点: 在关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学习专注力进行分析诊断,逐步通过各种激发学生的兴趣及专注力的方式方法的尝试和研究,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完善,使我们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 ||||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 ||||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从课堂教学出发,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力研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专注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及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作详细的研究,并从中摸索不同的方式、策略对教与学有效性的影响,从而得出一些结论,再形成报告。 研究过程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4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⑴调查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及专注力的情况;⑵在前面研究总结的基础上,确定课题;⑶制定研究方案,反复论证和修改;⑷申报研究课题的立项。 2、第二阶段为中期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3年4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⑴课堂教学中渗透课题研究的内容;⑵文献比较研究;⑶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及专注力的方式方法的尝试和研究;⑷加强总结反思。 3、第三阶段为后期总结阶段(2013年4月——2013年9月) 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⑴收集课题研究实施中材料;⑵形成终期成果;⑶课题研究成果推广。 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以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资料研究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上网搜索法等。 行动研究法:把教师的教学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采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以研究促行动,以行动探究方式,提高行动有效性。 文献资料研究法:从多角度开展对国内外课堂教学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找出新的研究生长点,为本课题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 经验总结法。从感性材料中注意提炼,及时总结,以形成有价值的成果。 | ||||
(五)预期研究成果 | ||||
|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负责人 |
阶 段 成 果(不超过5项) |
调查总结当前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及专注力的情况,初步实施材料的收集、整理,形成方案 |
研究方案 |
2012、4 |
沈煜林 |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专注力对师生教学、学习感受及效果的影响的研究 |
调查报告 |
2012、9 |
沈煜林 | |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专注力的策略研究 |
论文 |
2013、9 |
沈煜林 | |
|
|
|
| |
|
|
|
| |
(不超过3项) 最 终 成 果 |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专注力影响的案例 |
案例 |
2013、4 |
沈煜林 |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专注力的策略研究 |
论文 |
2013、9 |
沈煜林 | |
|
|
|
| |
(六)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研究力量。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保障条件。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研究力量: 本课题研究主持人为中学高级教师,吴江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有较高的知名度,先后主持了学校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科研态度认真,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并参与编写了多本教辅用书,很适合并有能力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研究基础: 联系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本人的教学经验,我在本次课题申报前作了大量的工作,通过收集资料、查阅文献等,从多方面论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并在学生中开展调查,有了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保障条件: 1、制度保证:学校《教师教育科研考核细则》将课题研究列入教科研考核。 2、物质和经费保障:学校每年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经费上支持,供教师购买研究资料、互相交流学习之用。 3、研究资料的获得:学校每一个学期组织的学科组购买文献资料,以及在征订教育教学类报刊杂志方面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凡订阅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报刊杂志的,征订费学校给予报销) 4、研究时间的保障:学校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科研例会,为教师进行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时间保障。 |
三、各级管理部门意见
(一)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
本单位完全了解吴江市教育科学研究室有关微型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本单位保证做好课题管理工作,提供研究经费并创设其它研究条件。 同意申报。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三)吴江市教育科学研究室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