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提问设计与实践”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初中语文“提问设计与实践”课题研究

实验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但也正是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大量的“问题”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篇篇精美的课文,在教学中被提问肢解,提问与答问代替了美读、美听、美析。

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的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所以,提问设计的改革与创新,是变革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的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学会提问”教学实验,让学生进行“表层问题、内层问题、深层问题、联想问题、创新问题”的“五层次”问题研究性学习,敢于怀疑和探索提问构成的基本要素(目的、情境、层次、评价);学会设问、提问、释问和评问,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高认识、检查学习、掌握知识、促进思维、纠正错误、发展智慧、形成能力、实现学习目标。使学会提问成为一种可把握、可动作、可评价的一种学习动力和能源,加快课堂上师生双向信息交流,协调教学步骤和进程,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果,把能否科学地进行课堂提问作为衡量和检测教师素质的一项基本标准。其成果形式如下:

1.形成启问式教学的课堂特色,打开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①构建并探索教师提问设计与实践的教学程式:“引入-陈述-介入-评价”

②构建并探索学生提问设计与实践的学习程式:“问欲-(本源)-问点(引入)-问域(设计)-问技(方法)-问释(理解)-问评(褒贬)”

    2.充分挖掘师生潜能,夯实“以人为本 内涵发展”的理论基石,形成一整套“学会提问”的教学理论。

    3.充分体现“求实、求新、求深、求新”学校教育的特色,网开一面,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4.完成学科《提问教学汇集》,至少在语文教学上出一本专集。

    三、课题实验原则

    课堂研究性学习“学会提问”,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有的放矢的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要整体设计,突出重难点。问题表述要指向明确,让学生在涉及的一定范围限制内作答,避免因指向不明、限制不严而发生理解上的偏误。

    2.问题的密度和效度统一的原则。课堂上有众多的问题需要教师用问题的形式来让学生完成,选择问题的角度、问题的疏密、提出问题的时机以及问题的难易程度都直接与学生的学习效度紧密相联,因而对课文中的问题要做到适当、适时、适量、适中、适合。

    3.民主和激励原则。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占有时间。激励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

    4.延迟判断原则。不要轻易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得出的建议做出否定的评价,更不要轻率予以批评,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5.个性发展原则。尊重学生人格,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目标,形成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四、实验目标及实验措施

    ()学会质疑

    疑是思维的起点,有疑才会有独立思考,课堂中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善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1.敢于质疑。“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在鼓励下克服心理障碍,敢于质疑,从而增强创新的信心。

2.学会质疑。学生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应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从寻找“疑在何处”、“如何质疑”入手。引导学生曲径通幽。提出自己的困惑、迷茫的地方,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3.具体运用三个方法:①脑力激荡法。通过提出一些可以引起争议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出能够互相发展和联想,以及产生“共振”的机会。要让学生通过讲座,积极思考触发灵感,集思广益,获得较多的创造设想。②发散与聚合法。提出一些有多种方式或多种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散思维、求新创异,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从众多答案中筛选出最佳方法,使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水平都得到提高。③打破定势法。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为克服思维定势,在课堂上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

    ()提问技能

    “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对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内容和语言表达进行技术化、科学化、艺术化、人文化的点拔和牵引,使学生回答更条理、更清晰、更赋有创新性。

    1.问题的构思技能

    课堂提问首推“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对每节所要输入和输出的双向的教材教学内容,将其分解为学生已知、半知、未知和探知几个部分,思量提什么问题,怎么提问,在什么场景及时空中提问,怎样组织才能高效地发挥提问的功能达到怎样的预期的目的。其次是因材施问。课前需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灵巧筑构,教材中的重难点和关键点要设置实、精、深、新的问题,重锤夯实。教材中学生极易被迷惑、入歧途的地方,将其化为问点,问域既不过宽,又不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一堂好课才能由教师设置的一串有价值的问题来实现。

    2.问题的运作技能

    问题的运作采用“敲门而问→推门而探→关门而议”三段式进行;遇到学生在问题思路受阻出现间离时,采用延伸疏导、提供佐证、旁证救驾或转换角度,迂回前行。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与提问有距离,或没有到位,不够清晰明确完整时,教师的追问要赋情感、耐心和技巧性。

    探索性提问,注重问题表里、深浅、远近等内在联系及相关逻辑,通过提问养育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理解性和分析性问题要比较其异同、形式转换、角度变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所学的知识,使提问达到帮助学生梳理、概括、整理和系统存储各类信息的目的。

    推理性提问必须对问题对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推理,积极思考,展开联想,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综合性的提问要帮助学生动用大脑已积淀的知识结合问题对象进行综合运用,把问题对象的各类要素、各种关系统一考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性剖析,创造性地分析、理解、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新性的解决问题。

启发性提问要始终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性、积极性是这类提问的前提,提问时使学生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地。把学生置于一种“想通而又不十分通,想说而又难说清”的临界状态,明确所回答的问题的任务、方法、程序和注意事项,自觉地萌生对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的启发方式、方法和技巧。

    还有说明型、举例型、导入型、应用型、求同型、对比型等多种提问形式,有待我们实验教师去探索、研究和运用。

    ()提问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所学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的分析及评价,而提问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情况的分析和评价,两者评价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教师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提问,及时获得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获得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从而促进课堂提问问题的设计。

    因此,通过提问评价不但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求知欲,及时反馈和调控教学节奏,而且还能增强师生的感情沟通,强化学习重难点,达到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灵感智慧的目的。

    1.奖励型评价

    无论何种水平的学生,教师对他们回答问题的评价都将影响到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亚里斯多德语)。因而教师要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大好时机,寓夸奖于答问评价之中,用奖励性语言或物质来表现热情的激励和充分的肯定,使其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鼓励型评价

    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合理的思考过程和有创造性的回答,老师采用中肯和恰到好处的评价是鼓励。鼓励可以是一束赞许的目光,也可是一脸满意的微笑,更多的是“对、很好、很透彻、很形象、比老师思维得好”等语言词汇。这样既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增涨学生探讨问题的情趣,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的物化载体。

    3.期望型评价

    由于学生受知识域和各类能力的局限,回答问题时会出现片面失衡、顾此失彼、答问不准确、不恰当、不完整的现象,教师对学生答问不能求全责备,应从知识点的广博、理解的厚深、错误数量的减缩、创造性思维的有无上去企盼学生,零散的意见要综合,肤浅的答问要深化,不完整的部分要增补,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再结合个体矫正和群体矫正,使答问更完满。以期用提问评价为学生铺垫成功之路。

五、课题研究方案

第一阶段:(20111月-20115月)制定实施方案,调查研究。

第二阶段:(20119月-20121)课堂教学实验

第三阶段:(20122月-20126月)总结、整理、形成文字表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