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4年6月,我校语文组向丹阳市教育科研室规划申报的课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经评审已成功通过了立项。一年来,我们严格遵守校教学管理处的有关程序和要求,认真组织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目前,课题组已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在理论和实践二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将相关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    研究概况  

(一)            课题研究背景  

一节课,老师恰到好处的导入能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为整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但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把课堂导入当作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或者重视了该环节却仍然存在误区。比如:重视“入”而忽视“导”,重视教材而忽视学生;导入过于应付,导语缺乏吸引力;有的方法陈旧单一,远离学生实际;有的方法冗长拖沓,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这些片面的方法自然难以引起学生求知的渴望,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还有些语文老师自己也很疑惑:有必要对导入这么重视吗,初中课堂一节课就是45分钟,如果把时间都浪费在导入上,教学目标如何完成?如果需要重视课堂导入,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才能使导入有效?  

针对本课题组成员平时的教学实际,我们对课堂导入情况进行归因分析:  

1. 意识上重视“入”而忽视“导”。  

受到传统初中语文教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尤其一些年龄较大的语文教师认为导入部分的时间是对整个教学的浪费,一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对本节课知识重难点的讲解分析,而导入部分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无益。所以,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会自动忽略教学中的导入环节,直接进入到知识点的讲解环节。  

2.导入过于应付,导语缺乏吸引力。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教学环节提出很多的要求,其中包括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将导入环节加入教学过程中,但由于深受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教师不适应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导入环节,所以,在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时,往往会出于应付的态度,组织导语时比较随意,语言贫瘠,不够生动,缺乏感染力,教师本身亦缺乏讲课的激情。学生未能产生学习的冲动,注意力不能快速地集中到课堂上来。  

3.导入方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目前的家常课中,大多数教师常用直接导入的方式。具体做法就是在教学的前几分钟内,直接告诉学生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重难点。很多教师认为,这种直接导入的方式,有利于节约备课的时间,也可以将本节课的重点在第一时间内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所了解,以便学生在很短时间内融入到课堂中。但这种直接导入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点的积极性,相反,会使学生产生厌恶、反感的情绪,不利于课程的进行。  

4.导入环节过于繁琐,占据教学时间过多。  

与以上问题相对的是,很多年轻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导入时,运用了大量的时间。若导入时间过长,不但会影响整节课的进程,减少了课堂容量,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注意力转移。  

2014年6月,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始认真思考如何进行课堂导入的问题,首先确立并申报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的研究课题,对课堂导入方法进行有效的探索。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研究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高语文课堂导入的艺术性,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特点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环环相扣,体现语文教学独有的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以知识育人的素质的特点。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特点和方法,可以使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主导与主体的互动,最大可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题界定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是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状态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方法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在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课堂导入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二、    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唤醒广大教师对课堂导入的重视,培养教师对每节课进行合理导入的意识。同时注意课堂导入的时间把握。  

2.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学习和借鉴语文课堂导入的成功经验,结合教学实践,加强对课堂导入原则、功能、方法、类型、及导入技巧性、艺术性的研究,积极探索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3. 立足课堂,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从教学内容需要出发,灵活运用导入策略,合理选用导入方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努力创造各具特色的优秀的导入方案,让语文课堂的导入别开生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求知欲。(简而言之就是根据课的类型或者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  

(二)研究的内容  

1.结合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广泛涉猎有效教学相关文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导入理论学习研讨,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课堂教学。  

2.探索并总结各种常见的导入方法,对这些方法进行归类。  

3.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有特色的课堂导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从体裁上看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我们计划有意识的针对不同课型和要求,探索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  

(三)课题具体研究的工作  

1. 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  

在日常研讨中,通过广泛阅读相关论文和文献,教师树立导入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识,让教师充分意识到导入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 探究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可谓五花八门,经过学习、探索并总结,课题组从两方面进行总结归纳语文课堂导入的一些方法。  

一类是言语导入。  

(1)创设情境,循序导入。
  新课开始,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感染性的语言,来描述一幅画面或文章,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为学生营造出一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启迪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唤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快速地、愉悦地走进语文课堂。  

(2)巧设悬念,疑问导入。
  孔子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疑问往往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促使学生进入求知的兴奋状态。初中生还处在探究认知的阶段,对世界万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地设置悬念,勾起他们的解“悬”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听课注意力与学习有效性。  

(3)引用诗词,激起导入。
  古代的诗词、名句都是文人墨客经过千思百炼写出的,具有流传千古、意味深长的特点,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适时、巧妙地把一些先贤的名句、诗词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名句、诗词的理解与想象,感受到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内涵。通过运用经典诗词的导入,学生在把握文章内涵的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诗词涵养,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
  (4)巧妙审题,激趣导入。  

大部分文章的标题与课文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它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我们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依据相关内容的情况,从标题入手,巧妙审题,从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巧设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确立活动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课文的学习。这样做充分地体现出以生为本的课程观。
  (5 )利用故事,趣味导入。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堂上只要讲到课外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以讲故事开始,这样能很快地把课堂导入到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能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石二鸟”之效。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要将作品中的情感迁移过来,化而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往往需要一种氛围,需要一种感情环境,而与文章有着紧密联系的故事能很快将学生导入到一种理想的课堂氛围之中。  

(6)对话讨论,激辩导入。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体,课堂导入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如果将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活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与老师进行思维的碰撞,那么这样的课堂更有活力,更有思想,更有效率。对话、讨论就是一种很好的激疑方式,师生可以就相关问题充分交流,在进行激烈的探讨、思想碰撞后比照课文内容,学习作家的风范和真知灼见。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又把学生顺利引进课堂,效果自然非同一般。  

一类是通过音乐或者图物进行导入。  

音乐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我们可以通过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便自然而双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同时图像类教具,如挂图、模型、实物、幻灯片等视觉型教具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它化抽象为具体,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使学生获得较深的感受。  

语文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针对不同的文章,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力求课堂高效。  

3.根据课的体裁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关键是要根据不同的课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不同的文体,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会使得课堂更有效,更有活力。通过实践研究,我课题组从各种文体导语设计缘起、具体案例加以阐释,力求导语设计起到思维定向、内容定旨、情感定调的作用,进而实现教学优质高效。  

(1)叙事类文体教学,抓住文中的主要事件或情节作为切入点来设计导语,层层深入,逐步挖掘,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背影》一文,朱自清以背影为线索行文,表达了真挚的父子之情。文章按照“点背影——写背影(望父买橘)——别背影(车站送别)——忆背影(北京思父)”来组织材料。抓住背影的刻画来体会父子感情应是本文教学的切入点,本课的导语我们便这样设计:“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敬天下父子情”,试问同学们,有哪一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回顾你的成长之路,父母为我们呕心沥血,辛苦操劳,付出一生,何等伟大。今天,让我们来看看现代散文家朱自清怎样从父亲的背影中体会到父爱的?  

(2)写景类文体教学应从描写层次、描写角度等方面选择切入点来设计导语。如:《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写景名篇,其最大特点就是抓住不同的事物多侧面地进行描绘,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福主要画面,赞美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实际教学时,我们采用分组分节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这一点很重要。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导语: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  

(3)说明类文体教学应从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等方面来选择切入点来设计导语。如:《苏州园林》是介绍多景点的说明文,作者先从大处介绍了园林中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近景远景四个方面之后,作者又从细处落笔,解说了园林的角落美、门窗图案美、油漆的色彩美,从而全面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我们可以先播放苏州园林录像的精彩图片,然后从苏州园林特点入手来设计导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更值得我们去欣赏,她景点众多,设计也颇具匠心,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门窗图案、油漆色彩都很讲究。今天,让我们拜读叶老的文章,去了解苏州园林建筑群的整体特点。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艺术地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儿童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就能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提高了教师对课堂导入的重视并对导入时间的把控有了共识。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课题组教师充分认识到合适的导入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一致重视课堂的导入方式,并且不断尝试创新,总结出适合课堂的最优导入方案。同时认为课堂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课堂导入以3~5分钟为宜。利用简短的时间,快速、有效、生动地将学生带进课堂。  

3.从研究效果来看,我们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新的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一些成功的范例和模式,并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反思形成了文字性的成果,包括论文、教育随笔和课件等。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素养,促进了我们的专业化成长。  

4.获得了好成绩。  

(1)茅佳宁和邓芳同学分获丹阳市中小学“拥抱阳光快乐自信”主题征文一、三等奖。  

(2)茅佳宁同学获得第二届镇江市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二等奖。  

(3)马佳宁同学荣获丹阳市“品读经典书籍放飞人生梦想”读书比赛初中组三等奖。  

(4)陈飞老师在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荣获征文指导三等奖。  

(5)陈芳老师在2014年镇江市第二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初中组指导二等奖。  

另外,课题研究还使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共撰写了相关方面的论文4篇。陈辉平老师撰写的论文《用导入推开语文的大门——论语文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发表在《课外语文》杂志。撰写的论文《导入,让课堂更高效》在“江苏省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名师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撰写的教学设计《悼念玛丽居里》获第九届江苏省蓝天杯三等奖。同时撰写的论文《用导入推开语文的大门----论语文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参与2015年江苏省蓝天杯评选。陈芳老师撰写的相关论文《营造一个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堂》荣获江苏省第27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与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术论文、活动方案设计评审活动三等奖。陈飞老师设计的教学设计《美丽的西双版纳》获第九届江苏省蓝天杯三等奖。李加亮老师撰写了论文《未成曲调先有情——浅谈语文课堂导入艺术》在学校论文比赛中获奖。  

三、    研究结论及思考  

课题研究一年来,我们对初中语文课题导入艺术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对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有了共识,也探究总结出一些导入方法,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感觉还存在着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困惑。  

1.缺少充足的理论支持。目前,各种“导入说”几乎是面向所有学科的通用常识,专门阐述某一学科的导入策略的论文和文献很少,面对语文学科的导入策略更是少之又少。  

2. 各种导入方法与课型对应关系模糊。不同的导入方法其功能会有一定差异,有些方法适合于这种课型,但未必适合那种课型。相对而言,有些导入法与教学内容,与课型有一定的针对性。目前谈导入技能的文献,很少涉及导入方法与课型对应关系。  

3.缺少对课堂导入效果的评价办法。一节课的课堂导入效果如何,必须加以评价。“怎么评价,如何评价”这个问题尚且无章可循。  

本课题研究拟瞄准上述几个薄弱环节,继续加强行动研究和理论探索,以期在初中语文特色导入艺术、导入方法与课型关系、导入效果的评价办法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