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论文《初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培养策略

戴月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关键词:阅读课建构模型

戴月

摘要:初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包含四个教学步骤:自我领悟、深度质疑、共研评价和修正诠释。这四个步骤都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一系列的思考、探究,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提升学生审辩式思维水平,结合区域学情,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可采用相关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思维培养策略

审辩式教学,是一种充分运用理解、分析、综合与评价等认知技能,关注学生伴随学习过程产生的心理及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理性判断,引导学生会质疑、会包容、会生活的教学模式。为解决我区初中学生缺乏深层次阅读、眼界狭隘、思维局限的问题,我们提出“初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这一研究课题,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审辩式教学,采用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策略,促使学生深度投入到阅读过程中去,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标。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的阅读教学研讨活动,摸索设计有梯度的学习活动来引导学生思维逐步走向深入的基本策略。在探索过程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实践探索和理论借鉴的基础上,课题组逐步建构出富有特色的初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基本模型。这一模型包含四个教学步骤:自我领悟、深度质疑、共研评价和修正诠释。这四个步骤都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一系列的思考、探究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具体而言,课题组在审辩式阅读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如下思维培养策略:

一、 培养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

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们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并有专门的阅读课让学生进行阅读,同时老师进行方法指导。只有在学生爱读、读懂的基础之上才能谈审辩思维的培养。

首先,可将初中阶段的阅读课普及化、固定化。每周固定阅读课的节数,一般是七、八年级每周2节,保证课时数量。九年级因为面临中考,学校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调整,学有余力的,每周可以安排1节,如确有困难,也可不作硬性要求。使学生具有阅读的意识,重视阅读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的习惯,慢慢主动阅读。

在阅读课保证阅读数量的基础上,依据我区学生实际阅读水平,结合课程标准有关规定,针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阅读目标及要求,形成系统的阅读安排。就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课来看,专门的阅读课在很多地区已经正式实施。阅读课可以有各种形式,可以是按照教材推荐的名著组织统一的阅读活动,可以是学生自主围绕喜欢的图书举行读书分享会,还可以是各校专门开发的校本读书课程。阅读课形式多样,利于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

阅读书目需要教师界定范围,予以监督。书目以文字图书为主,尤其是以阅读经典名著为佳。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可以借助经典名著的力量,带领学生徜徉于阅读的海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品味。

当然,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比如欣赏影视作品,甚至包括动漫,尤其是面对基础比较差、缺乏阅读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欣赏把他们逐步引向相关的名著阅读。

二、建构教学模型,设计学生活动,提升审辩思维

为培养学生审辩思维,激趣后,应有进一步的方法指导。如何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提升思维?我们需要借助《语文课程标准》、布鲁姆的分类法以及心理学相关资料,建构审辩式阅读教学模型。在充分查阅资料,借鉴建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我们构思了初中语文审辩式教学的模型,过程如图示:

这一模型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积极探索,梯度明显,形成了一个学生要读、学生会读、读得扎实、读得有品的审辩式阅读教学范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课题组结合以上课标要求,依据所建构的基本模型,着手开展古诗文、说明文、散文、议论文等板块的阅读教学设计研究。通过试教,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灵活设置教学内容,打磨课堂教学,形成符合逻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审辩式教学范式。

在实际授课时,重点关注学生是否真正投入到阅读过程中,能否在此过程中逐步深化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因此,在使用这一教学模型时,我们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借鉴、运用、掌握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里明确列出的阅读方法,如圈点勾画法、批注法等。要掌握这些阅读方法,必须学生亲自体验以及进行一定程度的阅读实践。在课堂上,教师会更倾向于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而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

在审辩式阅读教学中,学生首先需要完成基础级的阅读体验,即自我领悟。也就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感知,能够梳理出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大意及概况。此间,需要运用一些阅读方法,辅助信息的提取。接下来,也就是审辩式阅读教学的關键环节——深度质疑。因为阅读能力与基础的不同,学生独立质疑的质量可能不高,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学会质疑。教师可以在自己解读文章的基础上,提供质疑范例,为学生进行示范。学生可通过思考教师的问题,提升思维能力;也可效法教师的质疑,进行独立质疑。这是我们主要推进的一种策略。当然,也可以以创新的策略形式融入教学中,即学生独立阅读文章,产生新的思考。在学生个人质疑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共研评价:进行合作研讨,共同商量得出一个集体认可的结果。此过程,是个人在集体中与人沟通交流、和谐共研的一个成长过程。最后,引导学生修正诠释:通过与他人的思想交流,意见交换,完善和改进自己的观点,再形成自己独立的有一定深度的理性表达。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完善认知、塑造人格的一个心理过程。

三、更新教学理念,示范阅读行为

实施发展学生思维的课堂需要提升教师思维品质。教师的思维通过教学过程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思维有着潜移默化之功效。在教学中,老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与新课标理念要相契合。要善于学习、借鉴和运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列出的阅读方法,以自己优化的、有效的阅读行为来示范引导学生的阅读行为。同时,教师自身要有一定阅读量,阅读面也要较为广阔,做一个优秀的读者,善于在阅读教学中旁征博引,和学生分享阅读的发现与喜悦,以自身良好的阅读素养垂范学生。

综上所述,培养阅读兴趣,建构阅读模型,示范阅读行为,是审辩式阅读教学有效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基本策略。

【本文为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区域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辩思维培养策略研究》(立项编号zdzz17035)研究成果】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