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题研究为科研载体全面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以课题研究为科研载体

全面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湖北省黄石市龚家巷小学教育科研纪实   

2005-10-13 16:41:53
 
  

湖北省黄石市龚家巷小学   卫才友

一所生机勃勃的学校,其治校的基本原则就是鼓励一切个体向一切可能发展的方向上探索。每个个体都是鲜活的,每个生命都是有意义的。因而教育也体现出了更多的个性化的特征。学校要为学生个性发展而创新教育行为,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课程改革的实践园,教育科研必须先行。课题研究已成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手段。

我们学校共有三个科研课题。它们是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研究》、市级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和今年11月份在武汉已结题的全国体育卫生“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软式系列在体育课程中的开发与运用》。一年来,通过我们的努力,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了湖北省教科研先进单位的称号。我们的做法是:课题研究与课改相结合、以校本教研为基点、用素质评价作标尺、与骨干教师同成长、用科研成果来激励。简要总结如下:

一、提高思想,增强科研意识,课程改革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开展教育科研是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让全体老师能充分意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趋力,学校只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才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不断向前推进课题研究。

首先,让全体教师“树立一种意识、形成一种思想、发生一个转变”。

一种意识:就是要有一个科研型、学者型的校长,在校长的带动下,全体教师树立“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意识,让科研意识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一种思想:就是在平时的教科研中,要让教师们真正懂得教科研源于素质教育,课题源于教学实践,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就是科研,形成“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师即专家,结果即成果”的科研思想。

一个转变:就是要让教师对课题研究从自我取向和任务取向提升为教育价值取向,实现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实验,以课改实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然后,学校让部分优秀教师率先进入课程改革实验,优先进入课题研究。在人员的安排上,课改年级必须保证各学科有一至两个骨干教师;在课程改革实验上,要求把课题研究和课程改革相结合,课题研究为课程改革服务。如我们学校的余谨、卢傲、邱江、全鸣波、徐小玲、黄奇、郭长忠等一批骨干教师首先进入课改实验。

二、校本教研,狠抓教学反思,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相融合。

在校本教研上,我们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教师对话、学校论坛等9项内容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师轮教课、教学观摩、专家教学视导、教学反思评优、“首席教师”公开课等系列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研讨—实践—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年来,我校将“教学反思”作为广大教师课题研究的主要形式,重点引导教师从两方面反思:反思自己的科研行为与科研目标、理念的差距;反思自己的科研行为是否促进了学生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学校积极鼓励全体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反思”在学校网站中的教师论坛(http://www.gjxxx.com/bbs/index.asp)中公开交流。学校并作出了有关规定:教师每人每学期必须上传“教学反思”一篇、“教学论文”一篇、“教学案例”一篇,并完成本组教师“教学反思”的回复。本学期教师共上传“教学反思”及“回复”达500多篇。老师们在不断的反思中,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个人的素质得到了加强,尤其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更是起到了很好地推进作用。为了鼓励教师多写、写好“教学反思”,在学期末,编辑了一本教学反思“教研文集”,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批评指导,不胜感谢!

三、规范管理,加强过程调控,课题研究与素质评价永相随。

1、建立校本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机制。

在组织管理上,学校采取了四项措施,制定了《龚家巷小学教科处岗位职责》、《教科研工作方案》、《龚家巷小学教师奖励办法》及《龚家巷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并设置了教科研经费。

2、加强科研过程调控,保证研究有序。

为保证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我们加强了对科研工作的过程调控,做到“四定”、“四抓”和“四查”。

“四定”:就是“定人员”——根据教师的志愿和个人申报,确定科研人员;“定课题”——在学校总课题的基础上,自己选择子课题;“定时间”——科研人员在学校教科处的总安排下,自己确定科研时间;“定目标”——根据自己的课题制定完成目标。

“四抓”:就是“抓骨干”——抓好骨干,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面开花;“抓过程”——抓过程实施、抓过程管理、抓过程调控、走好每一步;“抓成果”——积极创造条件,抓教师科研成果的形成,要求每学期有科研成果一至两项;“抓量化”——以学校教师素质评价为考核依据,对教师的科研进行量化考核。

“四查”:就是“查实施”——每学期对教师实施科研情况检查2次,看实施情况是否正常;“查小结”——每学期中进行中期小结一次,每学期末对科研情况总结一次;“查进展”——不定期的对教师的科研进行督导、抽查,看进展是否顺利,是否有困难需要解决;“查记载”——看科研记载是否详实,是否在积极开展。

3、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明确努力方向。

从“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的角色转变,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对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重要意义。建立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符合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的学校评价体系,是新课程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课程实施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我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标尺。我们做到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改革,部分教师从改革实践中提出了教学科研子课题:《软式系列在体育课程中的开发与运用》子课题5个、《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研究》子课题19个、《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子课题4个、其它课题子课题8个,共36个子课题,有课题教师占60%。每年学期末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把有无教科研专题及成果作为每个教师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考核结果与聘任、评优、评职、晋级直接挂钩,其中对有课题,能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者给与15%的比例分值,让科研者尝到甜头。这些措施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搞好教科研的积极性,收到了实效。

四、培训师资,评选首席教师,教学骨干与课题研究同发展。

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及整体素质,学校启动了“四项工程”。

1、“课改通识培训”工程:

让老师对课改背景、理念与目标、课标解读、课例等较全面了解,组织了新课程讲座和新课程理论考试,努力培养一支具备实验新课程标准,完成新教材实验任务,具有一定课程研究开发能力和承担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教师队伍。一年来,我们就《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关于新课改实施的对策与思考》、《走进新课程,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如何撰写教科研论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备课》、《如何撰写“教学反思”》等一系列知识讲座,为老师实施新课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全员培训”工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教育报告中指出:“对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为了适应21世纪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全员培训。我们的培训分为:集中式培训、教研式培训、带教式培训和练功式培训四种,形式多样,效果好。我们学校能自己用word 文档输入文字、编辑、排版的教师达100%,用Microsoft 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简单课件的教师占80%左右。在参加湖北省中小学电教“五优”评比中,获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5人次,三等奖2人次。

3、“骨干教师培训”工程。

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我们的目标是:2004年,力争培养2名省级骨干教师(卫才友、邱江),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程英姿),1名市级学术带头人(朱封国)。学校制定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比条件》及《奖励办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校实行了“三导”,即:专人指导,重点指导和跟踪指导。“四定”:定指标、定任务、定措施、定导师,并接受学校考核。学校优先选派骨干教师到外校、外省市学习先进经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学校通过备课、说课、教课、反思等系列大比武,促进教师的成长。

4、“首席教师”工程。

为了培养一批名师,走内涵发展之路,为我校向名校发展创造条件,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广泛地提高,形成良好的“你追我赶”的“内抓素质”的氛围,我们结合学校的校情,制定出了《龚家巷小学“首席教师”评选方案》,以“课题研究、论文发表、教学常规、教研活动、轮教课、公开课、专业比赛、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工作态度及投入”等10余项进行具体量化评分,每年教师节前按照10%的比例,在教师中评出一批“首席教师”,每月给予一定的资料补贴,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今年我们就评出了杨明礼、全鸣波、杨先容、余谨、程冬、徐小玲、董九花等7名龚家巷小学首届“首席教师”。“首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辐射作用。

通过以上“四项”工程的启动,教师们教科研意识不断增强,个个都有教科研课题,教科研蔚然成风。

五、搭建平台,加大资金投入,科研成果与课题研究长相伴。

1、加大投入课题研究资金,搭建研究平台。

20032004两年,学校在课题研究上,认准方向,加大投入,积极为科研经费的到位而努力。在全国“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软式系列在体育课程中的开发与运用》科研过程中,从教师的培训及教师的外出学习、参赛、观摩、研讨等活动,到本学期的结题,学校共花费资金近3万余元。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研究》,从课题立项到初步实施,就老师的培训费一项,就投进了近万元。为了培训教师而添置的硬件设备及软件的投资,更是达到近100万(其中含有学生的微机教室)。而在市级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上,我们开出的介绍信有30多张,花在教师对黄石地区20多名人士的外出采访、查阅资料、登门查证核实、与黄石的有关人士进行沟通等交通费一项,学校就开出了近2000多元,其中不包括无偿印发给学生的校本教材《小学信息技术》、《我是五好小公民》等7本书,总金额13000多元。我们初步估算了一下,这两年的课题研究专项资金达到6-7万余元,这对我们学校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可小看的数字。正因为在经费的投入上能够保证到位,给教科研搭建了发展的平台,奠定了学校教科研走向成功的基础。

2、积极凸现课题研究成果,激发科研热情。

多年来,教师因为看不到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往往是一开始满腔热情投入于教科研之中,但耐不住“三分钟的寂寞”,一个个就“弃甲而逃”,到头来总是参与的人多,有结果的人少。为了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我们首先创造条件让我们教师看到科研成果,让老师们感到科研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认真去做,一定会取得成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再以更高的热情去进行课题研究。记得当我们的校本教材《我是五好小公民》编印成册,受到区政府、市教育局有关领导的赞扬时,当我们将此书送往中央教科所进行成果展评,并荣获全国一等奖时,我们参与此课题的几位老师笑了,笑得是那样的开心。她们说:“没有想到,真的没有想到,我们也能进行教科研研究,也能获得成果。想想我们那一段的辛苦及付出没有白费,我们真的很开心。”当邱江老师在参加全国的大赛中,捧回一本本烫金的荣誉证书时,总是露出会心的笑容。《软式系列在体育课程中的开发与运用》今年1111日在武汉结题时,全省中小学20个课题当中的4个有影响的课题,我们是其中一个,被安排在大会的第二个进行结题,我们的专题片、报告及答辩得到了与会的代表和专家们的高度赞扬,并将我校的经验在全省推广。当我们学校的信息技术课题组得知获省先进组织单位,个人有11人次获省一等奖时……我们做了一个统计,2004一年中,我们在教科研工作中,荣获了“湖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的称号,《软式系列在体育课程中的开发与运用》课题正式结题,编印校本教材7本,实验文集2本,我们教师获市级科研成果36人次、省级24人次、国家级11人次。看到了成果,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高涨。

总之,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教师由“传授型”、“经验型”逐渐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坚持走教科研之路,才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学校的内涵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