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戏剧表演中观众互动对演员即兴创作能力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沉浸式戏剧表演中观众互动对演员即兴创作能力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

沉浸式戏剧(如《不眠之夜》《秘密影院》)打破传统观演关系,观众从被动观看转为主动参与,对演员的即兴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环境戏剧(Environmental Theatre)强调表演空间与观众行为的动态互动,成为当代表演教学的前沿课题。

国内高校表演专业仍以斯坦尼体系训练为主,对即兴互动能力的系统性研究不足。

意义

理论:探索观众互动与演员即兴创作的关联性,补充表演教学理论空白。

实践:为表演专业课程设计提供新思路,培养适应新型戏剧市场的复合型演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理查德·谢克纳(Richard Schechner)的"环境戏剧"理论、奥古斯都·波瓦(Augusto Boal)的"被压迫者剧场"强调观众参与。

国内:研究多集中于沉浸式戏剧的商业运营,对表演训练方法的探讨较少(可引用近5年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沉浸式戏剧中观众行为类型分析(如肢体互动、语言对话、空间干预)。

演员即兴创作的触发机制与心理过程研究。

环境戏剧训练法在高校表演课堂的应用实验。

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法:选取3部典型沉浸式戏剧视频进行演员行为编码。

实验法:设计对照组实验,一组接受传统即兴训练,另一组加入观众互动变量,对比即兴表现差异。

田野调查:对参与沉浸式演出的演员进行深度访谈。

四、创新点

首次将环境戏剧的"空间-观众-演员"三元关系引入表演教学研究。

提出"即兴能力评估量表",量化观众互动对表演的影响。

五、预期成果

形成1套适用于高校的"沉浸式表演训练工作坊"方案。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创作15分钟环境戏剧片段作为教学案例。

六、研究计划与进度

阶段 时间 任务

1 202X.09-11 文献综述、案例采集

2 202X.12-202Y.03 设计教学实验,开展对照组训练

3 202Y.04-06 数据整理、论文撰写

4 202Y.07-08 成果汇报演出

七、参考文献

Schechner, R. (1985). Environmental Theater. New York: Hawthorn Books.

李亦男. (2018). 《当代西方环境戏剧》.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Machon, J. (2013). Immersive Theatres: Intimacy and Immediacy in Contemporary Performance. Palgrave Macmillan.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