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期研究报告:高中数学优秀生资源建设
高中数学优秀生资源建设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天河区高中数学优秀资源建设课题组
一、 研究背景:
(一) 天河区教研室工作重点、张伟春主任的课题《基于BLOG的区域教研平台的应用与研究》的子课题——学习研究
(二) 我区数学科的实际情况:在重大的市级和全国学科竞赛中,没有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高考中也少有800分学生出现(2005年高考才有一个学生数学单科800分)。
原因:1、由于种种原因,我区的生源并不是一流的,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也参差不齐,在学科竞赛和高考中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
2、我们对优秀生的培养、提高没有长远的培养思路和模式方法,没有操作性强的培养优秀学生的实践经验。
3、我区高中数学师资力量方面并不薄弱,大部分老师都有很高的教学热情,但由于没有形成群体力量,辅导学生有时力不从心。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2006年9月区教研室张伟春主任的直接关心、亲自指导下,我区高中数学核心组的老师们申报了“高中数学优秀生资源建设研究”的试验课题,其中包括:函数、数列、三角、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六个部分。
二、研究目标
1、培养数学优秀特长生,在高考中数学单科成绩冲刺130分,市学科竞赛取得好成绩;
2、建立优秀生资源库;
3、积累一定的培养优秀生的经验和培优资料,探索出一些实用有效的优秀生培养模式,并在全区各个学科中推广。
三、研究人员:
函数:周平波、 陈支良、 周文超
数列:胥亚东、 彭 茜、 陈望胜
三角:王西荣 邵晓叶 杜建文
概率:杨小宝、 陈伟贤、 袁伟林
立几:胡 东、 童承武、 成 东
解几:李 敏、 熊祖良、 支文陶
四、 研究过程:
(一)优秀生的确定:
1、2008届高三优秀生名单,以区一模成绩为依据,参考区市数学竞赛成绩,经过认真研究,我们确定以下学生为优秀生培养对象:
高三文科 |
高三理科 | ||||||
序号 |
姓名 |
学校 |
班级 |
序号 |
姓名 |
学校 |
班级 |
1 |
卜凡 |
47中 |
高三5班 |
1 |
郭明杰 |
东圃 |
高三1班 |
2 |
孟夏 |
89中 |
高三1班 |
2 |
吴芬 |
47中 |
高三12班 |
3 |
刘锦春 |
47中 |
高三5班 |
3 |
梁嘉敏 |
东圃 |
高三1班 |
4 |
陈子 |
113中 |
高三5班 |
4 |
黄贝珊 |
47中 |
高三8班 |
5 |
张嘉莲 |
113中 |
高三5班 |
5 |
曾礼文 |
89中 |
高三2班 |
6 |
黄泳欣 |
113中 |
高三5班 |
6 |
李国辉 |
89中 |
高三2班 |
7 |
马甜妹 |
75中 |
高三5班 |
7 |
刘博闻 |
47中 |
高三8班 |
8 |
黄国斌 |
89中 |
高三1班 |
8 |
方锐华 |
89中 |
高三2班 |
9 |
张志鹏 |
113中 |
高三5班 |
9 |
|
89中 |
高三2班 |
10 |
张斐然 |
47中 |
高三5班 |
10 |
于弘涛 |
东圃 |
高三1班 |
11 |
杨柳清 |
47中 |
高三1班 |
11 |
颜为家 |
47中 |
高三8班 |
12 |
蒋琳珊 |
47中 |
高三1班 |
12 |
陈泽滨 |
89中 |
高三2班 |
13 |
张建豪 |
89中 |
高三1班 |
13 |
方楚伟 |
89中 |
高三2班 |
14 |
徐金凤 |
89中 |
高三1班 |
14 |
李康新 |
89中 |
高三2班 |
15 |
徐淑英 |
89中 |
高三1班 |
15 |
张嘉琪 |
天河 |
高三4班 |
16 |
杨嘉莹 |
75中 |
高三5班 |
16 |
刘倩 |
47中 |
高三8班 |
17 |
李璐 |
47中 |
高三1班 |
17 |
余定坤 |
47中 |
高三12班 |
18 |
陈丽芳 |
47中 |
高三1班 |
18 |
帅师农 |
47中 |
高三12班 |
19 |
刘金莲 |
75中 |
高三5班 |
19 |
林康强 |
47中 |
高三12班 |
20 |
钟丽芬 |
89中 |
高三1班 |
20 |
李俊 |
75中 |
高三1班 |
21 |
韦小溪 |
113中 |
高三5班 |
21 |
邝钧海 |
89中 |
高三4班 |
22 |
吴一萍 |
75中 |
高三5班 |
22 |
蔡泽鑫 |
东圃 |
高三1班 |
|
|
|
|
23 |
黄云晖 |
47中 |
|
|
|
|
|
24 |
陈 森 |
47中 |
|
|
|
|
|
25 |
吴东琪 |
47中 |
|
|
|
|
|
26 |
杨涵迪 |
47中 |
|
|
|
|
|
27 |
廖威林 |
47中 |
|
|
|
|
|
28 |
陈家隆 |
47中 |
|
|
|
|
|
29 |
胡伟浩 |
47中 |
|
|
|
|
|
30 |
刘 东 |
47中 |
|
|
|
|
|
31 |
韦晓明 |
89中 |
|
|
|
|
|
32 |
樊文达 |
89中 |
|
|
|
|
|
33 |
凌满森 |
东圃 |
|
|
|
|
|
34 |
|
东圃 |
|
|
|
|
|
35 |
邱泽棠 |
天河 |
|
其中红色字体的学生为2007年广州市高二数学竞赛中获奖的21位学生。
这次竞赛中: 我区本次有110人参赛,64人获奖,获奖率58.2%。 其中: 一等奖:5人。 二等奖:16人。 三等奖:43人。
3、高二优秀生名单,以区高一数学竞赛及2007年上期开学初的全区数学调研测试的考试成绩为依据,我们确定以下学生为优秀生培养对象:
名次 |
姓名 |
学校 |
班级 |
名次 |
姓名 |
学校 |
班级 |
1 |
石梓园 |
75中 |
四 |
25 |
喻强 |
75中 |
四 |
2 |
庄广挺 |
47中 |
一 |
26 |
林嘉鹏 |
113中 |
一 |
3 |
黄穗红 |
47中 |
一 |
27 |
高俊杰 |
47中 |
二 |
4 |
欧阳洁 |
47中 |
二 |
28 |
冯坤 |
47中 |
九 |
5 |
郝智铭 |
47中 |
十 |
29 |
黄璘 |
47中 |
十 |
6 |
潘绮文 |
113中 |
六 |
30 |
陈智鹏 |
75中 |
一 |
7 |
项祯桢 |
东圃 |
六 |
31 |
黄嘉杰 |
东圃 |
五 |
8 |
区家兴 |
47中 |
九 |
32 |
张应杰 |
天河 |
五 |
9 |
丁健伦 |
47中 |
十 |
33 |
廖易 |
47中 |
一 |
10 |
黄梓濠 |
47中 |
一 |
34 |
吴旻 |
47中 |
二 |
11 |
董奥 |
47中 |
一 |
35 |
池嘉欣 |
47中 |
二 |
12 |
凌俐 |
47中 |
二 |
36 |
杨国润 |
47中 |
三 |
13 |
冼光焰 |
47中 |
六 |
37 |
张盛滨 |
47中 |
六 |
14 |
池永灏 |
47中 |
13 |
38 |
曾爽 |
47中 |
九 |
15 |
刘少静 |
47中 |
13 |
39 |
莫有斌 |
47中 |
九 |
16 |
闫湛 |
47中 |
二 |
40 |
陈秋谷 |
47中 |
九 |
17 |
陈奕冰 |
47中 |
五 |
41 |
蔡敏 |
75中 |
一 |
18 |
廖海东 |
113中 |
六 |
42 |
罗元健 |
75中 |
四 |
19 |
温婷婷 |
47中 |
三 |
43 |
黎志坚 |
天河 |
五 |
20 |
程诗韵 |
47中 |
三 |
44 |
林钊杰 |
天河 |
五 |
21 |
李怡 |
47中 |
四 |
45 |
唐文杰 |
华美 |
一 |
22 |
邓穗敏 |
47中 |
七 |
46 |
刘珏颖 |
47中 |
一 |
23 |
|
47中 |
九 |
47 |
潘洪柱 |
47中 |
五 |
24 |
黄玲玲 |
47中 |
九 |
48 |
田幸暖 |
47中 |
九 |
|
|
|
|
49 |
陈梓健 |
天河 |
六 |
(二)优秀生档案资料的建立:
确定优秀生培养对象后,我们委托该生的任课教师为其建立档案资料,包括①学生基本情况,②每次测试成绩分析,③针对性资源,基础训练、能力训练
1、高三文科生马甜妹同学(75中)的档案材料
(1)基本情况:学习非常自觉,她的学习复习安排总是赶在老师的前面。喜欢独立做题、独立思考,很少提问,运算能力强。对于数学复习中常见题型、通法掌握较扎实,而且有自信。知识点掌握上对复杂的应用题、最后一、两大题中较灵活形式较新颖的题型应变能力不够,方法不够简捷,例如:几何中“四心”运用不灵活;解析几何最后一问有关向量的较抽象问题难拿分。
(2)成绩分析:
区一模成绩:
序号 |
姓名 |
学校 |
题号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总分 | |||
复数 |
简易逻辑 |
三角函数图象 |
向量运算 |
统计分析 |
函数与方程 |
算法、流程图 |
三视图 |
解几与导数 |
推理与证明 |
数列 |
圆锥曲线 |
线性规划 |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
圆中的角与线段 |
向量与三角函数 |
古典概率 |
立体几何 |
函数与导数 |
解析几何(含直线与圆锥曲线) |
函数与数列综合 |
| |||
7 |
马甜妹 |
75中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0 |
0 |
14 |
7 |
14 |
14 |
12 |
6 |
132 |
区二模成绩:
序号 |
姓名 |
学校 |
班级 |
客观 |
主观 |
总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3 |
马甜妹 |
75中 |
5班 |
50 |
93 |
143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0 |
5 |
12 |
12 |
14 |
12 |
14 |
9 |
(3)错题分析:对解析几何部分的知识、函数、导数及数列、不等式等综合题掌握的不好,反映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
2、高三理科生蒋琳珊同学(47中)的档案材料
(1)基本情况:
蒋琳珊同学好学上进,各科学习全面发展。对数学学习有很大兴趣,数学基础、知识全面扎实,常用方法能熟练掌握;对数学思想方法有较深刻的理解,且能运用得当;数学思维敏捷,条理性强,领悟接受问题快,有较强的空间想象推理及运算能力。已具备较强的分析、解答能力。在大考及数学竞赛中都取得过优异成绩。
但思维有时不够慎密,对容易题有时轻视,产生一些低级错误,解答过程欠充分说理和详细的表达;审题易粗心,横向的综合及推理论证问题的解题功夫未过硬,尤其是在大考中,常因心理素质不过硬引起成绩的波动。
(2)成绩分析:
序号 |
姓名 |
学校 |
题号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总分 | |||
复数 |
简易逻辑 |
三角函数图象 |
向量运算 |
统计分析 |
函数与方程 |
算法、流程图 |
三视图 |
解几与导数 |
推理与证明 |
数列 |
圆锥曲线 |
线性规划 |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
圆中的角与线段 |
向量与三角函数 |
古典概率 |
立体几何 |
函数与导数 |
解析几何(含直线与圆锥曲线) |
函数与数列综合 |
| |||
12 |
蒋琳珊 |
47中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0 |
5 |
5 |
5 |
5 |
0 |
14 |
8 |
13 |
14 |
4 |
11 |
129 |
序号 |
姓名 |
学校 |
班级 |
客观 |
主观 |
总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13 |
蒋琳珊 |
47中 |
1班 |
50 |
85 |
13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5 |
0 |
5 |
12 |
12 |
14 |
12 |
7 |
8 |
(三)我们对优秀生培养的几点做法
①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经过长期的调研发现,基础越好的学生在高考中越难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象05届崔姓学生,从高一到高三一直在天河区名列前茅,但自市一模后,成绩越来越不稳定,高考发挥失误,才690多分;06届的孙姓同学,平时都是稳打稳扎,但到高考就发挥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很大,一心想考个高分,所以前面赶时间,后面的题又很难得满分,反而前面的小题由于做得太快而出错。我们一定要要求学生做到“平时象考试一样练习,高考象练习一样考试”,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和规范的答题格式,这样在高考中就不会惊慌失措,还有可能超常规发挥。
②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听课、课后的复习、知识点的落实等方面。
比如: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将每次测试或练习的错题收集在内:题目---错解(加评注)---正确解法(选择、填空题按大题做)。必要时可让学生写反思,老师点评;过段时间,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再回顾,而老师认真组织“重测”,使所考察的知识落实。
③注重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平时注重审题教学,试想一下,学生连题考看不懂,怎么能将题做出来呢?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教概念,而且要教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举一反三地去解决新的问题。
④注重学生答题习惯的培养。结合高考、市区统考的评分标准对学生的答题规范性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强化训练、题组训练、阶段性的实施查漏补缺题组训练,把最近训练中学生出错较多的知识点或试题再次呈现,以解决“常见病”和“多发病”问题。
⑤注重个性化辅导,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不能就题论题,要及时地帮学生总结、提炼一类题的解法,有可能的话要现编同类型题让学生巩固,另外还要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⑥注重高考题型的研究。通过区域集备,课题组、中心组、备课组、教师通力合作,共同研究高考的走向,以求复习备考的有效、准确。
五、中期成果:
(一)2007年高考数学情况:
1、在广州市内我区学校与市同组学校对比:
附表: 07年天河区各中学与市同组高考数学成绩的对比 (文科)
学校名称 |
全卷平均分(单位:分) |
在区内的排名 |
在同组的排名 |
超同组平均分(单位:分) |
备注 |
|
47中学 |
101.6 |
第1 |
第7 |
0.74 |
|
|
广州市第二组学校 |
100.86 |
市第二组学校共15间 |
||||
|
||||||
75中学 |
91.34 |
第3 |
第4 |
9.22 |
|
|
天河中学 |
87.07 |
第5 |
第8 |
4.95 |
|
|
华美学校 |
93.27 |
第2 |
第3 |
11.15 |
|
|
广州市第四组学校 |
82.12 |
市第四组学校共17间 |
||||
|
||||||
89中学 |
90.46 |
第4 |
第5 |
9.4 |
超第四组8.34分 |
|
113中学 |
81.77 |
第6 |
第17 |
0.71 |
|
|
东圃中学 |
77.45 |
第7 |
第23 |
|
|
|
广州市第五组学校 |
81.06 |
市第五组学校共32间 |
||||
|
||||||
44中学 |
62.07 |
第9 |
第23 |
|
|
|
暨大附中 |
52.69 |
第10 |
第30 |
|
|
|
思源学校 |
42.56 |
第11 |
第41 |
|
|
|
玛莎中学 |
62.31 |
第8 |
第21 |
|
|
|
广州市第六组学校 |
62.96 |
市第六组学校共40间 |
||||
2007年天河区高考学校数 |
局属学校7间 |
文科平均分超同组的学校数 |
局属学校5间 |
|||
全区学校11间 |
全区学校6间 |
|||||
2006年天河区高考学校数 |
局属学校7间 |
平均分超同组的学校数 |
局属学校4间 |
|||
全区学校11间 |
全区学校6间 |
附表:07年天河区各中学与市同组高考数学成绩的对比(理科)
学校名称 |
全卷平均分(单位:分) |
在区内的排名 |
在同组的排名 |
超同组平均分(单位:分) |
备注 |
|
47中学 |
95.81 |
第1 |
第7 |
1.69 |
|
|
广州市第二组学校 |
94.12 |
市第二组学校共15间 |
||||
|
||||||
75中学 |
87.03 |
第3 |
第5 |
8.29 |
|
|
天河中学 |
87.77 |
第2 |
第2 |
9.03 |
|
|
华美学校 |
82.91 |
第5 |
第10 |
4.17 |
|
|
广州市第四组学校 |
78.74 |
市第四组学校共17间 |
||||
|
||||||
89中学 |
84.54 |
第4 |
第5 |
7.52 |
超第四组5.8分 |
|
113中学 |
81.24 |
第6 |
第9 |
4.22 |
超第四组2.5分 |
|
东圃中学 |
80.74 |
第7 |
第12 |
3.72 |
超第四组2分 |
|
广州市第五组学校 |
77.02 |
市第五组学校共32间 |
||||
|
||||||
44中学 |
53.79 |
第9 |
第33 |
|
|
|
暨大附中 |
55.13 |
第8 |
第31 |
|
|
|
思源学校 |
48.39 |
第10 |
第38 |
|
|
|
玛莎中学 |
|
|
|
|
|
|
广州市第六组学校 |
62.28 |
市第六组学校共40间 |
||||
2007年天河区高考学校数 |
局属学校7间 |
理科平均分超同组的学校数 |
局属学校6间 |
|||
全区学校11间 |
全区学校7间 |
|||||
2006年天河区高考学校数 |
局属学校7间 |
平均分超同组的学校数 |
局属学校4间 |
|||
全区学校11间 |
全区学校6间 |
由上面两表知:
1、与2006年高考相比,我区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
2006年,我区局属7间学校中,B组的学校1间、C组学校2间、D组学校3间、E组学校1间;
2007年,我区局属7间学校中,B组学校1间、C组学校0间、D组学校2间、E组学校3间、F组1间。
2、与2006年高考相比,虽然我区学生的数学基础有所下降,但我区的数学成绩却有所提高:
2006年,7间局属学校中只有4间学校超同组平均分;
2007年,7间局属学校中,文科数学超同组的学校有5间,理科数学超同组的有6间学校,
2、尖子生人数在全市各高中学校比较:
2007年广州市数学高考贡献奖的评比中:全市130间学校,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各选前50名,我区局属学校7间,理科有5间学校获奖,文科有2间学校获奖。
其评比方法:
(1)2007年数学高考文科(或理科)平均分超过市平均分或同组平均分。
(2)在满足(1)的条件下,按高分段人数排前50名。
(二)学科竞赛:
2007年广州市高二数学竞赛中:我区110人参赛,64人获奖,获奖率58.2%。
其中: 一等奖:5人。 二等奖:16人。 三等奖:43人。
六、反思:
成功:1、全区各校都开始重视优秀生的培养。如重视高中数学学科竞赛、培优等;现在我区高中数学老师对优秀生的培养由过去关注个体的发展过渡到优秀生团体的培养。
2、全区的数学老师凝聚力更强。
问题:1、资料的收集整理还要加强、及时;
2、要及时做好六个课题的统筹、沟通、交流;要定期召开课题会;
3、尖子生的确定方法、尖子生的跟踪方式是否妥当;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高中数学课题申报
- 下一篇:《高中数学分类指导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