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错题整理—反馈矫正”策略的研究
申请人(课题组负责人) 夏 忠
申请人所在单位 上 海 市 淞 谊 中 学
申请日期2006 年5 月2 8 日
研究课题名称 |
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错题整理——反馈矫正”策略的研究 |
研 究年限 |
2年 | |||||||
课题组负责人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工作单位 |
任教学科 |
教龄 | |||
夏忠 |
女 |
1971年11月 |
中教一级 |
上海市淞谊中学 |
数学 |
19年 | ||||
课 题 组 成 员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工作单位 |
任教学科 |
教龄 | |||
|
|
|
|
|
|
| ||||
申请研究课题的基本情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长期以来,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只是从认知角度出发,将数学学习看成是一个由感知、注意、记忆、理解等构成的认知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逐渐失去了自主学习,自由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元认知理论认为自由、独立、自主是人获得发展的前提,自由思考是学生获得能力的基石。要使得学生的数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和发展,就必须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给予学生独立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自由思考的空间,而不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数学学习是一个掌握规则、运用规则的学习过程。(学生产生错题的原因分析)。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尝试了用错题整理的策略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效率。经过实践,我们看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有了明显提高,他们从自己的错题中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在更多的练习和反馈中,类似的错误率明显低了很多。由此,我们提出了“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错题整理—反馈矫正’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所谓“错题整理”,就是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对于自己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判断、纠正、整理,然后自主选择性地配置与自己的错误相匹配的练习试题,从而进一步起到自我反馈、自我矫正、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的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看,初中生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是发现自我,从依赖走向独立,从他律走向自律的时期,是自我意识培养的最佳时期,是独立性,自信心,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等心理品质的养成时期,可塑性强。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从初始年级开始,结合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特征,利用学生身边最常见的错误——错题,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个体错误多发带,结合对个性心理品质的分析,学生自我反思,制定策略并积极地开展有意识的训练,最后从改善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自我调整系统。同时在学生进行错题整理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我反馈、矫正能力,最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在课堂上,在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中,运用“错题整理——反馈矫正”的策略方法可以大大地缩短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真正意义上实现以最小的劳动付出换取最大的收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错题整理—反馈矫正”还可以使学生通过积极的自我意识,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体,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显示,虽然国内外部分学校在数学教学中也有运用到“说错”、“改错”的,也有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错题整理”的方法,但基本都是作为某些主要内容中的一小部分而出现的,没有作为一个专项课题进行研究过,并且他们的研究还都只仅仅停留在表层现象,即只是指导学生达到能通过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进行一定的反思,争取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但是我认为这样的研究太浅层了,其实,每个学生由于受到个性、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发生的错误会具有个体的特征性,因此,我们的研究的突破还在于,在学生分析、整理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反思之后,鼓励并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错误选择性地配置相应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对每个学生个体而言不仅具有针对性,而且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反思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甚至能达到改善和转变部分学生的个性品质,对部分学生的认知障碍和缺陷进行矫治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本课题的研究就更具有实际价值了。 |
研究的主要内容: 1、 通过实践研究,探明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错题整理—反馈矫正”的策略和方法 2、 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错题整理—反馈矫正”策略运行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和课堂调整策略 3、 通过实践研究,构建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错题整理—反馈矫正”策略的教学评价方案。 4、 通过调查研究,探明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错题整理—反馈矫正”策略的实施对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5、 通过实践,收集整理实施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错题整理—反馈矫正”策略时的案例 |
研究的主要方法: 调查法:即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及家长个别访谈,深入了解本届学生的学习环境与心态,作为研究的依据。通过查阅、研究、分析相关资料了解最新初中数学教学科研动态与成果。 个案法:把每个学生自己对个体所发生的错题的整理和分析,作为一个个个案进行分析。 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与研究,整理实施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错题整理—反馈矫正”策略和方法,并总结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和课堂调整策略。 多元评价法:即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通过特别的作业处理与评价,真正实现多元评价,切实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 |
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2006年3月—9月) 1. 查阅资料,搜集国内外其他学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说错”、“改错”的情报,深入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相关教育理论,了解最新初中数学教学科研动态与成果。 2. 课题调学生问卷调查及家长个别访谈,深入了解本届学生的学习环境与心态,作为研究的依据。 第二阶段:课题实践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6月) 1. 通过实践研究,探明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错题整理—反馈矫正”的策略和方法 2. 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错题整理—反馈矫正”策略运行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和课堂调整策略 3. 通过实践研究,构建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错题整理—反馈矫正”策略的教学评价方案。 4. 通过调查研究,探明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错题整理—反馈矫正”策略的实施对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第三阶段:全面总结、整理资料阶段(2007年7月—2007年9月) 1. 撰写阶梯报告 2. 整理实践案例 |
完成研究课题的条件分析: 由于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上,课题负责人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与这个课题的有关的论文获得宝山区教科研论文评比的二等奖。这个研究课题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又符合初中生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同时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学教学中的“减负增效”迫在眉睫,所以本课题已经具备了研究的充分条件。 学校在课题研究方面相当重视,认为此课题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大有裨益,因此成立了学校的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带动学校校本研修水平的提升。 |
所需研究经费预算(分细目列):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