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程模块的教学特点研究
一、 负责人及研究人员情况
课题名称 |
高中数学课程模块的教学特点研究 | ||||||||||||||||||
学科分类 |
D1 |
高中数学 |
课题负责人 |
李生柱 |
最后学历 |
本科 | |||||||||||||
性 别 |
男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66.1 | ||||||||||||||
行政职务 |
|
专业职称 |
高级教师 |
研究专长 |
| ||||||||||||||
工作单位 |
武威十八中 |
联系电话 |
09352216164 | ||||||||||||||||
通讯地址 |
武威第十八中学 |
邮政编码 |
733000 | ||||||||||||||||
电子信箱 |
gbddqy@sina.com |
手机号码 |
13893571311 | ||||||||||||||||
主 要 参 加 者 |
序号 |
姓名 (最多15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研究专长 |
学历 |
工作单位 | |||||||||||
1 |
李生柱 |
男 |
1966.01 |
高级教师 |
|
本科 |
武威十八中 | ||||||||||||
2 |
高述文 |
男 |
1983.02 |
|
|
本科 |
武威十八中 | ||||||||||||
3 |
安文金 |
男 |
1981.08 |
|
|
本科 |
武威十八中 | ||||||||||||
4 |
谢 睿 |
女 |
1983.03 |
|
|
本科 |
武威十八中 | ||||||||||||
5 |
黄旭山 |
男 |
1989.02 |
|
|
本科 |
武威十八中 | ||||||||||||
6 |
|
|
|
|
|
|
| ||||||||||||
预期的主要研究成果 |
D,E |
A专著 B译著 C研究报告 D论文 E实验报告 F工具书 G电脑软件 H其他 | |||||||||||||||||
预计完成时间 |
2014 年 4月 30 日—— 2015 年 4 月15 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
著作者 |
成果形式 |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
发表出版时间 |
课题《学生数学思维障碍成因与数学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研究》 |
李生柱 |
评奖课题 |
省级优秀课题 |
2008.09 |
《数学的发展史》 |
李生柱 |
教材 |
校本教材(校内用) |
2012.09 |
|
|
|
|
|
三、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 10 项) | ||||
序号 |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负责人 |
1 |
2013.05—2013.12 |
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 数学必修1教学设计的研究 |
报告 |
高述文 |
2 |
2013.05—2013.12 |
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 数学必修2教学设计的研究 |
报告 |
安文金 |
3 |
2013.05—2013.12 |
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 数学必修3教学设计的研究 |
报告 |
谢睿 |
4 |
2013.05—2013.12 |
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 数学必修4教学设计的研究 |
报告 |
黄旭山 |
5 |
2013.05—2013.12 |
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 数学必修4教学设计的研究 |
报告 |
李生柱 |
6 |
2014.06—2014.12 |
高中数学课程模块设置特点的研究 |
论文 |
黄旭山 |
7 |
2015.01—2015.04 |
高中数学课程模块的教学特点研究 |
论文 |
安文金 |
8 |
2015.01—2015.04 |
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数学设计研究的形成报告 |
报告 |
李生柱 |
9 |
2015.01—2015.04 |
<高中数学课程模块的教学特点研究>---结题报告 |
报告 |
李生柱 |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限报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和系列研究论文 ) | ||||
序号 |
完成时间 |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负 责 人 |
1 |
2014.06—2014.12 |
高中数学课程模块设置特点的研究 |
论文 |
黄旭山 |
2 |
2015.01—2015.04 |
高中数学课程模块的教学特点研究 |
论文 |
安文金 |
3 |
2015.01—2015.04 |
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数学设计研究的形成报告 |
报告 |
李生柱 |
四、 课题设计论证(限2000字内)
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随着近几年甘肃省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活动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过分强调向45分钟要质量,这固然很重要,但单纯强调一堂课是不全面的。新课改在数学学科中的模块设计强调了单元知识前后的一贯性,所以,只有按单元来研究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才能保证数学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对教师来说,做好模块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从整体把握教材,解读教材,把握章和单元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会让教师知道在什么时候讲到什么程度,对课堂教学设计提供直接的帮助,减少新课程实施的盲目性,实现新课程和教师共同成长。 对学生来说,单元教学设计不但关注如何让学生掌握个别的知识点,同时也重视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加坚固的知识结构。并使其知识、智能、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地发展。 认真研究教学设计及其实施等问题,既能积极有效的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满足一线高中教师最迫切的需要,又能建构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体系。在此背景下,我们确立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这一课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试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挖掘“本原性”问题,聚焦重要的数学思考方式,关注“认知节点”,选择适度的潜在距离,正视课堂动态生成,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实施有效探究,改变教学效率低下的状况,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深入研究高中数学模块课程的特点,准确解读模块课程的价值与功能,确保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课程的正确理解上。 准确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教学设计的新要求,正确处理各模块课程之间的关系,突出高中数学课程观念和理解力建构的学科教学思想主线。 探索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教学设计及实施的规律和方法,形成相应的规则和可操作程序,使其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为一线教学提供指导与帮助。 通过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教学设计及实施的研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找到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落脚点。 通过课题研究,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新课程探索,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提供教师施展才华的平台,发现和培养优秀教师,促进和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推进我校的高中课程改革进程。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与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以《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数学课程标准》及有关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理论为依据和行动指南,并结合本课题组成员已有的经验进一步深入开展学习工作,更新知识,定期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为实施课题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2.比较研究法:①新旧课程结构的比较 ②新旧教与学目标的比较 ③新旧教学设计的比较 ④新旧教学方式的比较 ⑤新旧学习方式的比较 3.理论研究法:①现代学习理论特点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研究 ②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研究 ③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策略分析研究 ④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教学实施研究 ⑤模块课程的特点功能和价值的研究 ⑥新课程下教学方式的研究 ⑦新课程下学习方式的研究 ⑧模块课程不同类型的教学设计研究 4.行动研究法:在具体教育情境与问题中领会并认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探索研究,对有效探究模式和策略边探索边完善,进行总结、分析、比较。 5.个案分析法:做好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学生的课前调查和课后个别访谈等相关问卷工作。 6.课堂观察法:观察探究教学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收集有关书面表达材料及课堂发言录音,对一些典型的探究教学课堂活动拍成录像,结合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 7.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点滴经验体会及时加以总结、讨论、提升、分享、升华。 具体实施流程: 备课组选题---------备课组分工----------各成员进行研究----------备课组进行交流汇总------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对课题组成员课堂观摩-------各成员进行研究---------备课组交流汇总--------各成员形成报告---------部分成员发表论文--------课题形成过程报告--------结题报告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