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报告:“培养学生人文性写作思想”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书: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研究

号: L070125016

课题名称:

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研究

——“培养学生人文性写作思想”结题报告

 

一、背景与意义

《新课标程准》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无外乎四个方面:听、说、读、写。而写作处于整个语文教学的终端,它体现了语文学习对学生的最高要求。不论是宏观意义上的交际需要与传承文明,还是微观意义上的各种应用文体与个人的表情达意,写作都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最高形式。写作在高考试题中几乎占了半壁江山,这充分说明了写作在整个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高中语文新教材的选文充分体现了人文性,它已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写作。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积累、思考、拓展、创新”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要求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来观察人生、思考社会,加强个人情感和内心的体悟。考生应当关注生活,丰富心灵。所谓关注生活,就是关注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关注生活中闪光的细节。这种事情和细节能让人为之思考,为之感叹;这种事情有利于“爱生活、爱别人”的观念的形成。丰富心灵,就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和美好,为自己的生命寻找一个理想的支点。这些就是高中生“写什么”的根本点。

  就考场作文来说,不管是话题作文或是题意作文,其指向性已经赿来赿明确:由偏向成人社会的哲理视角转为注重学生本位的体察和感悟;激活学生库存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关注现实,引导学生体验心灵的真善美,开阔思维的多样性。据此推论,高考作文命题的写作空间越来越广阔,可写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靠平时积累的知识已经可供写作时采用,关键是怎样针对题意或话题选取哪些材料,才能表达题意要求。

其实,写作的内容相当广阔,诸如写人生、写美德、写素养、写情感、写社会、写文化、写教育、写实践、写思维,等等,顺手掂来,提炼观点,均可成文。

“宏观把握,微观推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这种方法的要领在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宏观把握”就是把命题纳入作者完备的思想体系中加以观照,从大处把握命题的实质;“微观推演”就是把这种本质认识具象为具体的人和事,借助他们独特的人生经历或事件的发展过程来具体显示这种本质。比如对话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把握。从宏观层面看,“出人意料”是偶然,“情理之中”是必然,两者的关系是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则是偶然寓于必然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微观层面看,“偶然”表现为具有特殊性的情感、认识、经历、事件等现象,“必然”则是隐藏在这些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即规律。具体到写作构思方面,我们可以先列举、陈述“出人意料”的偶然性的情感、认识、经历、事件,然后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隐藏在现象之中的必然性,亦即“情理”。最后总结出“偶然寓于必然”的辩证哲理。

  对作文题意的宏观把握,须要充分调动我们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特别是系统的知识。近几年全国高考作文中涉及的一些基本范畴,如过程与结果、整体与部分、内容与形式、必然与偶然、现象与体质、对立与统一、共性与个性、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主观与客观、存在与意识、物质与精神、工具性与人文性等等,可以作为我们宏观把握题意的基本框架,对这些哲学范畴辩证关系的解读,高中生不仅要从理论层面上去认识,更要从社会人生层面上去体验。在把握了上述辩证关系后,考生还应该形成自己对于自然、社会、自我、他人的思想系统的基本范式。对“思想系统的基本范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世界以人为中心,人在世界中处于四种关系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认识的深入,每一种关系都由相离走向融合,由冲突走向和谐。若能把握住这些,宏观把握即已形成。

有了准确的宏观把握之后,就可以根据材料题意进行细细构思,在审题立意、构思切入、联想想象、丰富深刻等方面进行精雕细刻,细细琢磨。

二、课题研究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高中语文新教材的选文充分体现了人文性,它已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写作。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积累、思考、拓展、创新”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要求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来观察人生、思考社会,加强个人情感和内心的体悟。培养高中生关注生活,丰富心灵,关注生活中闪光的细节,有利于学生“爱生活、爱别人”的观念的形成,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和美好,为自己的生命寻找一个理想的支点。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培养学生人文性写作思想,一步步引导学生宏观把握文章写作题意,充分调动学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特别是系统的知识,如过程与结果、整体与部分、内容与形式、必然与偶然、现象与体质、对立与统一、共性与个性、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主观与客观、存在与意识、物质与精神、工具性与人文性等等,培养学生宏观把握文章的基本框架。对这些哲学范畴辩证关系的解读,高中生不仅要从理论层面上去认识,更要从社会人生层面上去体验。在把握了上述辩证关系后,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自己对于自然、社会、自我、他人的思想系统的基本范式。对“思想系统的基本范式”,引导学生理解:世界以人为中心,人在世界中处于四种关系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认识的深入,每一种关系都由相离走向融合,由冲突走向和谐。这是符合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开阔学生人文性写作思维的多样性。让学生由偏向成人社会的哲理视角转为注重学生本位的体察和感悟;激活学生库存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让学生关注现实,引导学生体验心灵的真善美,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诸如写人生、写社会、写自然、写历史、写文化、写教育、写实践、写思维、写美德、写素养、写情感,等等,顺手掂来,提炼观点,均可成文。这样,学生在写作中使自己的思维变得绵密而缜密,使心灵逐步纯净,使灵魂逐步升华,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分析事理的能力逐步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

课题组注重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强调对学生实施符合其认知规律的分层训练。研究内容分三个层次:一、阅读积累;二、课外实践;三、课堂训练。

(一)阅读积累

学语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一篇文章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但如果没有积累和感受,思考便无法展开,何谈应用,更不用说创新。积累、运用、提升就是语文教学的必经之路。 “厚积而薄发”的道理,充分说明阅读积累的重要性,所以阅读积累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践中,利用以下素材积累的方法:

1、充分运用课本内容进行素材积累。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人文性。语文教师从工具性出发,不仅要培养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注重体现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而且要善于从一般性的文章中挖掘出其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感情进行熏陶、感染,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并挖掘隐藏在课文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

  《陈情表》《祭十二郎文》可以归纳为“亲情”,《勾践灭吴》可以归纳为“忍辱负重,有志者事竟成”,《我有一个梦想》可以归纳为“呼唤自由、人权”,《归园田居》可以归纳为“淡泊名利”,《游褒禅山记》可以归纳为“尽其力尽其志则无悔”等等。

  利用归纳出的不同情感及思想意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习语文的意义大大超出了课文本身。

2、利用课外阅读积累素材,丰富人文素养。

    首先,充分利用语文读本,结合教材进行阅读拓展。

对教材的阅读应是学生阅读的主体和重点,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内阅读来展开。我们在选择读物、进行阅读指导时,有意识地拓展课堂阅读内容。

指导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促织》时,伺机诱导学生阅读《水浒》《聊斋志异》;

讲述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选几篇同是写秋的散文来进行比较阅读;

分析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时,把余光中的《乡愁》、舒乙的《乡色酒》、非马的《醉汉》等“思归思乡”类诗作介绍给学生品味。结合教材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开展课外读书活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分类别提供课外阅读材料。

指导中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不只注重那些文化气息浓厚、思想内容深邃、语言富有魅力,能启人智慧的文学作品,还重视那些能以其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感染人、熏陶人的传记作品以及能够拓宽视野、开发智力、了解社会的科普读物。利用阅读课和课外时间阅读以下作品,增加阅读量,提高人文素养。

励志类:不懈奋斗——夸父的故事;革故鼎新——商鞅的故事;振兴国家——勾践的故事;独立自主——重耳的故事;秉公去私——石碏的故事;奋发向上——司马迁的故事;励志图强——马援的故事。

智慧类:一毫米的敬畏;莫泽斯老奶奶的作品;像海獭那样成功;科学家与死神;勇敢面对生命中的取舍;经营你的优势;笑对人生;爱情答案;人生的两个机会;多拿出点勇气;最大的赚头是快乐。

修养类:要远离诱惑;积极面对;早已放下;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谈幸福;37根钉子;;成人之美;信心;寻找怀表;加油;不必生气;可悲的误会;细节的感动;上帝的人与人类的人;欲望;救人就是救自己;锻炼吃苦的勇气;等待第二个春天;学会欣赏;贝多芬的吻。

情感类: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一朵玫瑰花;母亲的八个谎言;没有上锁的门;种花的邮差;可以依靠的人;第一百个客人;爱是唯一的金子;选择;母亲的心;勇敢与懦弱;;等待的美丽;感恩的尴尬;倾听;爱的神奇。

传记,回忆录等:左宗棠下棋;冯玉祥节水;总理对私宅的尊重;邓小平经典谈话;傅彪大病过后的人生感言;罗素的一篇评审报告;华盛顿的犹豫;林肯“独断”;永不气馁的林肯;塔夫脱巧息老妇怒气;邻居克林顿等。通过阅读这类作品,学生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形成写作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当今人物类:感动中国人物。刘翔:风一样的奥运冠军;任长霞:霞蔚长空警魂不朽;明正彬:卧底缉毒刀尖跳舞;袁隆平:毕生梦想消除饥饿;徐本禹:大山深处孤身支教;田世国:当代孝子捐肾救母;梁万俊:空中停车奇迹迫降;孙必干:花甲老人勇救人质;牛玉儒:为百姓甘当孺子牛;桂希恩:抗艾英雄温情无限;中国女排:绝地反击勇夺金牌;魏青刚:搏击世浪勇救人;丛飞:把时间献给孩子;黄伯云:15年铸成倚天剑;李春燕:照亮苗乡的月亮;陈健:37年坚守诺言;王顺友:马班邮路的铁汉;杨业功:中国军人的旗帜;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费俊龙、聂海胜:飞天英雄;邰丽华:无声世界创造美丽;青藏铁路建设者:地球之巅的勇者。

再次,指导学生阅读积累的方法。

1、图文式:学生在积累个性化素材时,运用简洁凝练的文字,展示事情或故事情节的发展,再巧妙地配上一些简单明了的图画,即在所记录的素材的某些地方配上插图,或配上一朵花,或一片绿叶,或……充分表现作者的个性的情趣。通畅明晓的完全个人化的文字,加之栩栩如生的个性化画面相衬,形成与众不同的、创新的素材。

2、剪贴式: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图片、标本剪贴在素材本上,再配以简短的文字,以解释说明。

3、简评式:把看到的事物、情景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简短的评论。

4、美文推荐式:利用晨读、自习课及课前五分钟让学生介绍推荐自己读得好文章。

5、摘记式:把课内、外阅读中摄取到有用的材料经过整理、消化,进行摘记。

6、新闻式:引导学生收听,收看新闻联播,让学生在收听、收看过程中,在受到教育的同时,有意识地记下一些素材,并能对记下的素材进行简单的自我评述,成为可以随时支取的写作知识财富。

(二)课外实践。

作文教学中,学生“无东西可写、无话可说”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从课外实践活动中获取写作素材。课外实践活动包括校外和校内两种形式,它可以丰富学生生活,开阔学生视野。校内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感受与思考中积累写作素材,引发写作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是完成写作的前提。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产生表达与交流的内在需求。为此,我们设计并开展了针对性强的语文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撷取写作的素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课外实践活动,如下:

1、组织考察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提高古文化素养。

仓颉陵:仓颉,造字圣人,今濮阳市南乐县吴村人,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据记载,仓颉观鸟造文,形成了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被尊称为“造字圣人”。后人为其筑陵建庙。仓颉陵在吴村西侧,仓颉陵气宇昂,石狮威武,栩栩如生。石牌坊古朴伟岸,牌坊额上书“仓颉”二字。在陵墓之下,学生感受了仰韶至龙山文化时期的古文化遗存。

子路墓祠: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也叫季路,以擅长政事著称,曾任卫国蒲大夫、后为卫权臣孔悝的家将,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儒学后人尊其为仲夫子。公元前480年,子路在宫廷政变中为保卫孔悝而战死,留下了“君不死,冠不免”的历史佳话,死后葬于戚城东,即今子路墓祠。子路墓祠的整体布局自北而南有:墓冢、墓碑、石象生、卫国公石坊、望柱,再向南为享殿、两廊、“光明正大”石坊、山门。观子路墓祠,熏陶春秋战国文化和儒家文化。

戚城文物保护区:戚城又称“孔悝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城是春秋时卫国的重要城邑。城东80处有一夯土台是当时诸侯会盟的盟坛基址。公元前626年到前531年的近一个世纪内,各诸侯国在卫国会盟15次,其中7次会盟于此。目前整个景区包括会盟台、城墙、阙门、历史陈列室、孔子居卫十年的孔子侯馆、颛顼帝进行宗教改革的圣地–玄官、反映春秋战国时卫国文化氛围的“桑间濮上”苑、表现濮阳古战场的“历史名战微缩景观”、龙宫、龙湖、车圣相士和他发明的马车、伏羲之母华胥的卧雕及伏羲亭、夏后启在昆吾所铸之九鼎及铸鼎轩等等。

中华第一龙:1987年在位于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中华第一龙”。在一个墓室中部的壮年男性骨架的左右两侧,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龙图案身长1.78,高0.67,昂首、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腾飞。虎图案身长1.39,高0.63。虎头微低,圜目圆睁,张口露齿,虎尾下摆,四肢交替,如行走状,形如下山之锰虎。墓主人的两侧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被考古学者验定为“中华第一龙”。

这些考察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对自然、社会、人生和文化的思考意识,产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催发写作的欲望。在观察中触发情感体验,产生写作需求,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培养学生的写作自觉意识。

2、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2007年,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与瑞士国际文化保护组织——世界新七大奇迹基金会联合启发,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最后结果于200777在葡萄牙里斯本揭晓。20076月,组织“为长城投票活动”,让学生感受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责任感。

20075月,高三(9)班张亚垒同学在睡梦中被邻居的呼救声惊醒,他奋不顾身,冲上去与歹徒殊死搏斗,在其他人员的协助下将歹徒制服并移交公安机关。张亚垒同学见义勇为、不畏强暴的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学校充分肯定和赞扬,河南电视台宣传报道了他的事迹。组织学生采访张亚垒同学,体会新一代青年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组织学生参与报道在我校召开的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热爱河南,热爱濮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并抒写感想。

200710月,对于社会生活中的"选秀"现象,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产生"选秀"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基础,从"选秀"的内容、组织、实际效果等多角度对“选秀”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对相关素材的积累,形成独特的认识,产生表达的强烈动机。

20082月采访调查并参与团委、政教处倡导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能牢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塑造健全的人格,进一步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组织学生深入调查马颊河的污染现状,对320开始的濮阳市市政园林局市政设施管理处组织工作人员全力对两河进行截污治理进行采访,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24,学校聘请河南大学演说家房善朝教授,来校为高一、高二年级师生作题为“让爱你的人为你自豪”感恩教育报告会,组织学生全程参与。房教授深入浅出的演说,“要做就做好”的全新思想,给了与会师生莫大的自信和鼓舞。会后,组织学生开展励志大讨论,写感恩心得体会,将“感恩励志,铸造人生”主题教育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

    512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的特大地震灾害,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募捐活动,参与对灾区人民作出的各种爱心活动。感受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抒写全国哀悼日感言。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搜集写作素材,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即善于用理性思维,从多角度去观察外部世界,发现生活的各个侧面、事物的各种特征,从而产生独有的感受和思考。

(三)课堂训练

1、写作指导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与语文教学的其他内容相比,写作是最具个性品质和人文底蕴的,更能反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更关注人文素养的生成。作文教学要将""""统一起来,在走向自觉、完善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形成主体性的人格。新课标的提法就是要求作文教学将""""统一起来,鼓励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人文共进,把作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等生命需求之中,融入到做人的知、情、意、行的成长中。

从“育人”“立人”的目的出发,在写作教学指导中要注意:

①写作命题要生活化。凸显人文性正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特征,让学生了解、研究和思考社会生活、校园生活中的人文精神,丰富发展其生命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其写作热情;要让学生充分体验人生,积淀情感;抒写性灵,表达真情。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或者学生的训练可以实现的,而是要通过教师创造情景与氛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领悟才能实现的。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的体验、领悟提供平台,那么写作命题就要朝着让学生有话可写的方向设计。《我为自己骄傲》《××,我想对你说》《成功的背后》《身边的爱》等学生乐写、易写的命题使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发,使学生明确写作就是要“我手写我心”,要抒写性灵,抒发真情,展示自己生命的过程,这就是在作文中“立人”。

②思维训练要有创新性。要从学生训练思维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思考问题。刚学完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灯下漫笔》,我在学生的课外练笔中发现有一位学生就放学乘车拥挤混乱的情状,有感而发,将之概括为“排队文化”,抒写自己对国人素质的看法。

这是难得的好文章!如果能就此文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身边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在对待人性的落后方面树立正面、乐观、积极的态度,这真是一个极好的时机。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上网找到两篇同题名而不同作者的文章《中国人为什么不排队?》,连同这个学生的习作,在作文讲评时一同给学生阅读,启发学生掌握从身边的生活引申到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这一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体验、领悟该培养怎样的道德品质、如何为人处世。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烈争辩,把国人不排队的原因归纳为:国民素质不高、资源不足、怕吃亏的心理、国人长期生活在恐惧中没有任何权利和保障可言、法制建设不健全、“朝令夕改”、政策和法令缺乏连续性等,更有学生大胆提出:中国人不排队恐怕有经济原因——中国社会长期是处在农业社会中,自由散漫的农业生活使农民少受纪律的约束;反观外国,多是工业社会,工业生产、机械化操作较之农业生产有严格的规章、纪律的约束。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在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在联想、对比、分析、总结等思维活动中,激发了创作的灵感。课后不少学生在练笔中提到:“我仿佛看见自己也在不排队者之列,我很羞愧”、“我强烈感受到提高国民素质的迫切性,现在开始从我做起”“人民呼唤法制建设的健全与发展”…… 独立阅读,自主发现,讨论研究,这种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集体的智慧,超出了作家作品的思想,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探究之广泛深入,已使这节作文课实现“育人”“立人”的教学目的。

③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写作预备。平时我们一般是以文字材料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作文题的,有时也用漫画的方式创设写作情景,但当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被引进之后,我们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了,我们可以通过生动、真实的静态画面的展示来创设作文情景;我们可以播放配乐诗朗诵来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其创作激情,例如放一段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的录像;我们还可以展示一些精选的影视资料,为学生创设话题情景,提供写作材料,比如可以播放一部经典电影然后进行影评的写作,可以播放《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或《实话实说》等节目,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并将自己的观点书面化,还可以播放热点新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之,多媒体技术让我们在文字材料之外又多出一种创设作文情景,激发创作灵感的途径。

2、写作实践

叔本华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才会变为自己的东西。”

要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充分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并推动情感有效迁移。在写作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处于情感投入的状态中,往往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情感冷漠时,则思路狭窄、思维闭塞。不可否认,任何低调心态和消极情绪都会降低学生的智力水平。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发挥所教学科的情感优势,调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获得健康高尚的审美体验,教学将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兴趣、习惯、性格、审美观、心理品质等也在不知不觉中受着引导和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因素,可以补偿人在智力上的某些不足,充分发挥其智力方面的优势。

其次,培育学生写作中人文精神的第二步就是打开学生的思路,澄清这些模糊和“左”的认识,从日常生活,从自我、个性,从率直的思想、从真善美出发,把作文中的条条框框和思想禁锢打破,把作文的主题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扩展到亲情、爱心、个性、自我、自由、民主、生活化、平民化、精神物质、率直纯朴、求真、求善、求美以及忧患意识、实事求是上来,在写作中塑造美好心灵,建造理想人格。为了学生在写作中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进行系统的训练,以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如培育学生具有博大真挚的仁爱心肠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具有求知、成才的伟大抱负,针对90后一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在蜜罐温室中长大,易形成意志薄弱、懒惰、不思进取、怕苦怕累的弱点来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学生通过作文不断增强意志力,培养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奋斗不止的品质。

再次,鼓励学生写真话、写真情、写实感。以往作文中假如出现了类似前面所说的另类内容,例如写到落叶引起了愁思,写到教师竟然写到这个教师的自私、懒惰等,都会被否定,于是教师就只能是大公无私的、勤劳的,可是想一想这里面有多少是学生自己的思考认识,有多少是真实的?长期以来,公众的社会思想意识已经有了彻底的解放,但在基础教育的教学中思想解放却远远落后于时代,这也是造成学生写作中空洞无物、无病呻吟、虚假、套话空话多的原因之一。因而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情实感,就要求老师和学生从思想上解放自己。这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

再次,训练形式多样化。训练形式可以是课堂作文与课外练笔相结合,单一性技能训练与综合性训练相结合,传统写作与研究性写作相结合,等等。研究性作文的理念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关心生命,关注文化。研究性学习观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现代学习观,它不仅在于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学习创造性以及主体性人格培养,并以此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写作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目的正在于根据高中生精神成长的阶段特征和需要让学生在语言学习和思考中以自主、互动、探究的方法向课外延伸,追寻时代发展的方向探索人生、体验人生。

3、写作批改

尝试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评与互批互改作文,大大提高了作文批改效率。

从理论方面,对传统的“互批互改”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互批作文”的观点,传统的学生互批作文完全是在教师“失控”的情况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批改,这种传统的单向互批互改不符合信息反馈原则,不利于作文教学;传统的单向语文批改不符合信息反馈原则,不利于作文教学;传统的单向作文批改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没有进竞争激励机制;传统的单向学生批改能力尚欠缺,极大的影响了批改的信度;传统的单向学生互批作文不利于教师的相机导写和师生的情感交流。

结合作文批改实验,提出了“教师主导下学生互批作文”的方法,使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焕发了勃勃生机,使传统的教师单向批改变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三向循环批改,由静态作文批改变为动态的作文批改。

“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评互批作文”的步骤大致是这样的:首先让单个学生对单个学生批改,并写下个人评语;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出作文优劣,写出小组评语;接着在小组评改的基础上,班级评选小组遴选出全班的优秀作文,并写出本次作文评改的总评价;最后,老师在学生批改的基础上,仔细审阅,把学生批改和教师批改的住处反馈到学生中去,这样的批改过程实际上由传统的单向批改变成了三向循环批改,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的教学特点。

4、写作评价

写作评价以人为本。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核心要素,就是对学生个体精神世界自由发展的尊重。任何教学评价都不是为了验证学生学了多少,考查学生学得怎样,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整合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三个维度目标,这是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角度提出的。学生在写作中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不同情感、价值观的个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写作中的不足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学生在作文中流露不同的人生追求,引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把做人与作文统一起来,一是为了使学生自身素质能和谐发展;二是要让学生为自己的将来确立、设计人生目标。

学生作文不但是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表现,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代表性,看来你的目光是敏锐的;但是不要只看到问题,还应看到希望,要积极乐观看待生活,要相信明天会更好。”这样的评语暖人心肺,促人乐观上进。不少学生是因为老师鼓励的评语而作文越写越好,越来越主动地写作。

其次,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不能仅仅以分数的形式体现。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只要学生每篇作文都有收获,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教师都要充分予以肯定,要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进步。在作文评语中要充满人文性。大部分教师,在应试作文教学的影响下,已形成了一套作文评语模式:句子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这千篇一律的评语,看多了,不仅激发不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学生甚至连看都懒得看。基于这种情形,我们应该采用第二人称谈心的形式来写评语,真心倾注教师自己的情感,充满人文关怀。如果教师能用放大镜看待学生的每一个优点,那么或许我们的身边也会出现像韩寒一样的少年作家。

再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写作水平,衡量事物不能求全责备,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学生也是如此。因此写作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写作的热情。作文评语不能只停留在评价学生作品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能够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通过长期的评语感染,领悟写作技巧,磨练意志,锻造优良品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人”与“作文”的和谐统一和发展。

我们不是在走“文以载道”的老路子,而是希望通过写作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形成健康的情感价值观。这才是鲁迅先生所说的“立人”大业。作文教学如果能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统一,最大程度发挥育人作用,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能向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方向而努力迈进。

四、研究的成果

课题组经过一个学年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分述如下:

(一)初步实现了“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研究”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性写作思想的目标。

优化了作文教学的过程,主要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

1、改变了以形式为中心的作文训练体系,建立了以内容为中心的作文训练体系。学生作文内容的选择贴近了社会生活,贴近了学生思想实际。具体地说,学生开始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了信息接受量,学生能够根据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实际确定个人的写作主题及内容,比如学生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写出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小论文;作文练习围绕这些内容主题展开,让写作变成学生想要说的话,保证学生写作的自主性。课题组成员卫荣轩老师写出并发表了《注重人文性写作》的论文。

2、增加写作实践量,养成经常写作的习惯。每学期在完成六至七篇大作文的基础上,还让学生写出一些随笔,这些随笔内容不拘,篇幅长短不拘,文体形式不拘。体现了“作文水平不仅是通过作文实践提高的,还必须是大量和持续的”写作指导思想。让学生写生活札记,训练学生生活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练笔的习惯,使写作由被动转为主动,把练笔当成自己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改变了作文评改方式,提高了作文训练效率。课题组的老师大胆舍弃了全批全改的作文评改方法,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促使学生进行大量真实的读写实践上,让学生在读写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选择典型作文重点评改,重评讲、指导,重及时反馈,组织学生互批互改,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批改。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写作,由形式转向注重实效、提高效率。

4、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营造真实的作文环境,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比如写地方文化,让学生实地踏访,写仓颉造字的故事,写子路保卫主人孔悝的故事,写春秋战国时期戚城的历史文化,等等。

(二)挖掘课本中的人文内涵,以课本作为教学的主要文本,让学生去体察体悟,给学生提供人文素材写作的平台。课题组成员郑艳丽老师由此写出了《课本之石,可以攻玉》的成果论文,已经被武汉大学《中学语文》杂志社纳入发表计划。

(三)课题组执教老师刘建华,先后在《现代语文》月刊上发表论文三篇:《把握火候,点亮智慧》、《想说爱你不容易——关于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冷思考》《给多媒体教学洒几滴冷水》;在《中学生阅读》月刊上发表论文《审美教育别探》。刘建华老师的论文《浅谈作文思维品质的培养》获得河南省中语会组织的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习惯造就美文》获得全国中语会组织的教师论文评比一等奖,《语文教学设疑点拨论》获得第十四届“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同时,运用“人文性写作思想”指导学生写作,学生参加各类作文比赛,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原之惠同学的文化小论文《俊才星驰说古今》,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文化小论文大赛二等奖;伍瑞英同学《石榴女》、郭震同学的《也说超女现象》分别获得全国第十三届“圣陶杯”作文大赛二等、三等奖;姚远同学《   》获得“恒源祥”作文大赛河南赛区一等奖。

(四)卫荣轩老师发表论文《关注人文性写作》。

(五)课题组老师组织学校文学社学生采编出版校刊《玉兰花》,在中原油田和濮阳市中学生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五、结论与思考

(一)在理论探索意义方面,有着较强的针对性。

1、有利于培育高中生的人文情感,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国现在的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由于教育的功利性较强,从而忽视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培育;加之以教师传授为主,致使学生内化不足,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技术或艺术,但往往知识面狭窄,能力畸形,缺乏较深厚的文化素养,特别是作为现代人的综合文化素养。其中,人文素养尤其贫弱。我国的一些教育专家看到了这一点,因此,我国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事实上,我们宏观思考,可以知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科学强调客观规律,艺术更注重主观情感;科学讲的是理性,艺术更富于情感;科学就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处理事物的特殊性。艺术则是根据事物的特殊性去处理事物的普遍性。人文则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所以,我们也可以把人的综合素养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人文”,是相对“天文”而言的,人文是教化天下的。凡是人类的各种文化都可以用“人文”涵盖。它包含思想性、情感性,也包容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但毋庸讳言,思想性是教化天下的主要内容,是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核心的教育内容。如儒家学说就是用“仁”和“礼”实施教化,以“仁”感化心灵,以“礼”规范言行的。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一般意义上讲,“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辞海》注)。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各种”文化现象,显然就包括了先进的和落后的,科学的和愚昧的,优秀的和次劣的,健康的和病态的。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或人文精神,或人文思想,或重视人文教育,这里的“人文”,显然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而且,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则是指先进的规范,对于社会而言,尤其是先进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于社会成员而言尤其是先进的道德习惯规范,对于青少年来说,首先体现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规范。从文艺复兴的历史看,人文应该是重视人的文化。

说得具体点,什么是人文?

从概念上讲,可以这样认为,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2、在贯彻、落实、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方面,有着前沿探究性。

根据我国高中阶段语文的教育和学生的特点,我国《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培养人,重在培养思想。当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高中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课题小组研究的“培养学生人文性写作思想”正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

(二)在作文教学方面,针对传统作文重形式(尤其是议论文文体)的特点,课题组在探索高中生作文重视文章内蕴方面进行了探究。

由于应试作文的影响和线性思维方式的惯性影响,学生作文滑入了一种程式化、模式化、标准化的作文范式,从而忽视了对人的本体性的理性认识,作文教学陷入了“以文为本”的误区。虽然高中作文教学中经常倡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但事实上,由于应试教学的功利作用,高中生的作文写作流于形式化,陷入程式化,文章模式化。一篇作文,挤干水分,所剩无几,其文章缺少思想和思考的深度,缺少文化底蕴,缺少哲理内涵。课题组培养学生人文性写作,有利于丰富学生思想,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向深度和广度方面延深延展。

(三)积累丰富了高中生人文性写作的第一手资料,初步探索了一条人文性写作的路径,形成了一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雏形训练体系。

以文章内容为中心的作文训练体系,有利于学生向人文性写作方面发展。也就是说,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进而引发学生对社会、人生和自然变化的思考。在课堂教学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课本选文中的人文材料,再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关注本地区乃至周边人文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并且要关注动态的文化。比如,今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经过课题组老师的引导,学生的人文情感素养得以丰富。

(四)人文性思想写作,与高考作文的倡导有异曲同工之用。

全国普通高考语文大纲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级别,在“基础等级”中要求:“ 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在“发展等级”要求:”①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②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③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④有创新。”这些要求,“人文性写作思想”均与之符合。因为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教育人文性的其精神实质或核心就是要求在教育中彰现和宏扬这样一种人文精神:就是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对人的生命与发展、需要与追求、自由与创造、人格与尊严等进行人性化的观照、理解与尊重,充分体现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引导人向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实现和人与环境(自然的、社会的等)和谐共生的价值祈求。也可以说,如果“人文写作思想”培育成熟了,高考作文没有写不好的理由。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