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微课设计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现如今,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科技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教育形式的要求也不再仅限于面对面教学、拘泥于教室这个地点,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在网络平台获取知识,随心所欲的学习。所以,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微课出现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高中地理微课设计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仅供参考。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微课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与“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等概念相伴而生。2006年11月,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Salman Khan)制作了第一个教学视频传到了YouTube网站上,后来,他创立了“可汗学院”,在网站上放置免费视频课程,学生通过网络参与他的课程学习。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学生课外观看视频提前学习,课堂则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的辅导。因这种课堂颠倒了传统课堂的操作步骤,因而被称为“翻转课堂”。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教授首创了“Microlecture”这个概念。

2011年,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并定义了“微课”概念,获得了佛山市教育部门的认同。2011年4月,佛山教育部门向全市教师首次征集微课作品。2012年秋季开始,教育部面向全国中小学举行微课作品评选大赛。2012年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正式下发通知,决定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2012年12月28日,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联合发布“凤凰微课”移动学习客户端,将微课内容,从课堂扩展到社会工作、生活,涵盖基础教育、文化教育、家庭教育、医疗保健、商科法律、科普知识、生活艺术、中华文化、宗教信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人文、农业科技、林业科技等领域,满足大众学习的各种需求。至此,“微课”迅速地完成了从小学、中学、高校,直至社会大众的覆盖。

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国的微课研究刚刚起步,还有很多需要深入探讨的地方。胡铁生老师申报了国家级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并迅速征集到若干子课题,但“高中地理微课体系设计”还没有老师涉及研究。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梳理高中地理微课体系,设计、制作高中地理微课,并努力将做到微课研究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机糅合。

二、课题核心概念

1.高中地理教学体系

高中地理教学体系,包括知识体系、练习评讲体系、技能训练体系三大模块,其中,高中地理知识体系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信息地理三大模块,自然地理主要由地球的宇宙环境、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全球气候变化等部分组成;人文地理主要由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地域联系、可持续发展(包括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块)等部分组成;信息地理主要包括RS、GIS、GPS、数字地球等部分组成。

2.微课体系

微课创始人胡铁生定义,微课是由多种资源有机构成的、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的、基于网络运行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的资源构成可以用“非常6+1”来概括:“1”是指微课的核心资源――微型教学视频片段,“6”是指与所教学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相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素材课件(微课件)、练习测试(微练习)、教学反思(微反思)、师生评论(微点评)、学习反馈(微反馈)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

3.高中地理微课体系

高中地理教学体系中,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设计微课,学生自主学习困难大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才是设计、制作微课的典型部分。课题组的目标是,把这些内容梳理出来,设计微教案、微课件,录制微视频,编制微练习,努力将高中地理微课体系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实践中反复打磨、修改,并积极撰写微反思。

三、课题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通过设计、实践微课案例(包括微视频、微练习等),研读课程标准、教材、重难点知识等,整理出高中地理微课体系,并将微课与课堂教学糅合,尝试将课堂定位于“解惑”而非“授业”。

2.研究思路

先着手设计并实践微课案例,同时开展理论知识学习、难点内容梳理等活动,再整理出高中地理微课体系,并尝试微课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

3.研究内容与重点

(1)高中地理微课案例的设计与制作。这属于本课题的基础研究内容,先行设计微课脚本,再制作成微课视频,配套微练习,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

(2)高中地理微课体系梳理。这属于本课题的重点研究内容,力图梳理出学生自主学习的难点知识,建立起高中地理微课的内容框架。

设立如下子课题:①初高中衔接模块微课体系设计研究;②高中自然地理模块微课体系设计研究;③高中人文地理模块微课体系设计研究;④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块微课体系设计研究。

(3)高中地理微课案例的应用。这属于本课题的拓展性研究内容。现行条件下,高中地理还无法完全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授课,但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增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利用微课视频的反复播放、暂停功能,微练习的测评、提升功能等,给学生“解惑”,提高课堂效益,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

4.主要观点

(1)高中地理微课体系,是教师秉承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的理念,用微课形式对高中地理重、难点体系进行细致剖析、应用的学习系统。

(2)现行条件下,高中地理微课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课堂教学有机糅合。

(3)微课的设计、制作、应用、评价、反思、修改等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以分割。

5.创新之处

(1)微课研究的人很多,但目前为止,高中地理微课体系的研究还是空白。

(2)高中地理微课体系与课堂的有机糅合,将极大地促进教师改变教学观,学生改变学习观,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

6.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分如下四个阶段。

(1)申报立项阶段:2014年6月前完成。

(2)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6月~2014年12月,通过QQ群、微信、网站、文献等方式,收集、整理省市有关微视频制作、微课研究的资料,进行学习、分析、比较。

(3)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1月~2016年6月,主要完成如下任务:①定期召开研讨会议,讨论修改研究方案、进一步明确分工;②设计微课案例,并尝试在课堂中实践;③收集、整理过程性研究资料,制作课题研究的网页,并进行动态更新与维护;④子课题认领和实施;⑤撰写中期研究报告、论文,接受专家中期评估验收。

(4)研究总结阶段:2016年6月~2016年12月,总结、归纳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汇编论文集,进行研究成果展览,邀请专家审查、鉴定。

7.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认真研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各版本教材、考试说明等文献,梳理高中地理难点知识;认真学习微课研究的相关文献。

(2)比较研究法。对比微课体系与学科体系的差异,在学科体系的基础上,梳理微课体系。

(3)网络检索法。网络检索已有微视频,做好记录和链接。

(4)行动研究法。扎根课堂,收集、制作剩余微视频、微练习等。

四、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科研能力较强

课题组所有成员均为地理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本科生,有多次课题研究的经历,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较强,有多篇论文在核心杂志上发表或获奖,并具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大量一线课堂教学资源。课题主持人周霞有20年高中地理教学经历,对课程标准、高考考纲、各版本教材把握透彻,能在一定高度上看待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且研究能力很强,先后参与或主持了5个国家、省、市级课题,有多篇文章在核心期刊发表或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能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实施微课研究。课题核心组成员潘竹娟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研究实力雄厚,对微课研究有独到见解,研究热情高,能力强。课题组核心成员刘志奇信息技术应用娴熟,能给予微课研究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较充分

课题组已经开展了近一年的微课研究,对微课的发展进程、含义、特点、意义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已经开始进行微课的设计、制作。今后,课题组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将微课设计与高中地理知识体系很好地融合,并努力将这种设计逐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3.课题研究的运行管理条件较好

课题组成员主要为江苏省邗江中学教师,学校对教学研究工作非常重视,对课题主持人有研究时间和经费的保障,课题启动后,学校将保证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调查实验、资料收集、会议研讨、教学观摩、论文结集等费用支持。江苏省邗江中学正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推行“自主—导学”课堂模式,主张实施学生先学——小组对学——班级群学的教学思路,努力打造生本课堂,多次聘请专家来校讲学,组织各级各类研讨,微课研究正需要这种良好的探索、实践氛围。课题组还邀请了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陆才稳老师加入,研究实力大大加强。在朱雪梅老师的带领下,扬州市微课制作和应用的氛围很浓厚,课题组已经加入扬州市微课制作的行列,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更加深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