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备课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作者:佚名 来源:《基于有效备课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03日 点击数:
《基于有效备课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奚家福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11年12月16日
开题地点:学校小会议室
参与人员:姚跃进、刘志胜、奚家福、洪松应、杨倩、潘明球、姚红兵、方美。
课题组成员全部参加会议并明确了各自的分工。
评议专家:省规划办组织有关专家对我们的课题方案进行了严谨而科学的论证,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将原来申报的课题“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的研究”改为“基于有效备课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研究概况:
2011年4月,本课题申报省级立项以来,我们在我校已结题的省级课题《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就如何让“学案式”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其高效作用,本着进一步完善我校“学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提高备课质量开始的设想,我们又提出“基于有效备课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探讨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的基本理论、形态、模式,以期达成实施语文课堂有效备课、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试图深入研究新课程的实质和备课的基本规律并找出提高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备课策略,将高中语文新课程和新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进行了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学案式”教学设计,尤其是高考语文有效备考的“自助式” 学案设计,通过集体备课和网络教研的方式,加强了备课组建设,基于有效备课来加强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2011年11月20日,省规划办下发了《基于有效备课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省级立项通知书,我们在欣幸之余,积极准备开题。
2011年12月16日,本课题开题会在学校小会议室如期举行。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3000字,可加页)
课题题目:
基于有效备课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理念和原则的研究;
3、高中语文无效备课与有效备课的研究;
4、高中语文备课有效性评价标准的研究;
5、高中语文有效备课基本要素的研究(备学生、备课程、备情境、备自己和备设计的策略研究);
6、高中语文有效备课基本环节的研究(有效预习、导入、讲授、提问、作业、测试的策略研究);
7、高中语文有效备课团队建设的研究;
8、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流程与实施研究;
9、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学案式”教学设计;
10、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学案式”教学设计;
11、高考语文有效备考“自助式” 学案设计。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文献检索、个案研究为主,兼及比较研究、分析研究、分类研究和实践研究等。
1、文献检索法。综合运用各种路径(图书馆、数据库、会议、报刊、网络、考察等) 关注影响语文备课因素的存在及其变化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语文备课相关成果的内涵和得失;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2、个案研究法。根据不同年级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习规律,依托备课团队的力量进行分项研究,将同类课型备课设计及教学效果进行相关对比、分析,不断矫正备课策略,及时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总结个案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高中语文有效备课行动的基本策略、基本形态和评价指标体系。
3、比较研究法。对新旧备课设计从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找出提高备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比较不同年级、不同班级教学情况进行研究。
4、分析研究法。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挖掘其实质,总结其特点;分析国内同领域研究的得失,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分类研究法。将课题研究目标分成若干个“点”,分阶段进行研究;对不同“点”的研究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和比较,并互相借鉴。
6、实践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成效进行研究,以教学设计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大力开展优质教学设计评选和观摩活动,并进行认真讨论研究,撰写备课反思、心得。
组织管理:
为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学校成立了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即规划办。校科研室主任担任规划办主任,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
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根据全国、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和本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编制了《铜陵市五中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确定了我校教科研的主攻方向、重点项目和主要内容,并制定了《铜陵市五中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完善了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和经费保障。
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姚跃进校长,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他对课题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姚校长直接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对本课题研究给予了最好的组织支持和领导管理。
课题组组长奚家福老师,是我校科研室主任,铜陵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对课堂教学管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有较长时间的思考,2006年开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课堂有效教学行为和有效对话策略及“学案式”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09年4月,完成了省级课题《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作为铜陵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的刘志胜老师亲自担任该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全程参与和指导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更增添了本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使课题研究得以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同时,我们还吸收了语文教研组组长洪松应老师参与课题研究。
六位高级教师、两名教学新秀组成的本课题组,人员精干,结构合理。有校长的直接参与,有市教研室教研员的全程参与和指导,有课题组全体人员的通力合作,我们有理由相信,该课题研究有充足的人力资源。
研究分工:
1、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姚红兵、杨倩);
2、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理念和原则的研究(刘志胜、潘明球);
3、高中语文无效备课与有效备课的研究(洪松应、潘明球);
4、高中语文备课有效性评价标准的研究(刘志胜、奚家福);
5、高中语文有效备课基本要素的研究(备学生、备课程、备情境、备自己和备设计的策略研究)(奚家福、方美);
6、高中语文有效备课基本环节的研究(有效预习、导入、讲授、提问、作业、测试的策略研究)(奚家福、方美);
7、高中语文有效备课团队建设的研究(姚跃进、刘志胜);
8、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流程与实施研究(姚跃进、姚红兵);
9、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学案式”教学设计(奚家福、杨倩、方美);
10、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学案式”教学设计(杨倩、姚红兵、方美);
11、高考语文有效备考“自助式” 学案设计(洪松应、姚红兵、奚家福)。
课题实施方案、立项申请、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等撰写由课题组组长执笔。
研究进度:
本课题预期用27个月完成。研究分为课题准备阶段、前期实施阶段、后期实施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
1、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1月):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拟写开题报告。
2、前期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6月):分解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邀请相关专家商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后期实施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汇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典型课例等,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4、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召开课题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编著《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的研究》。
经费分配:
学校从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中划拨肆仟元,作为本课题研究经费。
申报立项阶段:400元,用于购买资料、制定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打印等
中期检查阶段:1600元,其中800元用于参加省级课题培训会议,800元用于制定问卷、调查、通讯、小型会议、研讨等。
结题鉴定阶段:2000元,用于撰写结题报告、编辑研究成果、专家鉴定等。
预期成果:
准备阶段: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等
实施阶段: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相关论文等
结题阶段:结题报告、研究论文、编著等。
三、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课题题目变更:
省规划办组织有关专家对我们的课题方案进行了严谨而科学的论证,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将原来申报的课题“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的研究”改为“基于有效备课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研究计划调整:
本课题预定用两年时间完成,现调整为27个月完成全部研究内容。
因为省级立项通知书2011年11月中旬才得以下发,我们延迟了开题的时间,原计划2011年9月开题,而我们实际开题时间是2011年12月16日,所以我们将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顺延3个月,用27个月的时间完成全部研究工作。现将各研究阶段作如下调整:
1、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1月):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拟写开题报告。
2、前期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6月):分解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邀请相关专家商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后期实施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4、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召开课题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教学设计、研究论文和典型课例等,编著《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的研究》。
研究内容调整:
在原有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两项,使课题研究更完整。
1、高中语文有效备课基本环节的研究(有效预习、导入、讲授、提问、作业、测试的策略研究)(奚家福、方美)
2、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学案式”教学设计(杨倩、姚红兵、方美)
执笔:奚家福
奚家福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11年12月16日
开题地点:学校小会议室
参与人员:姚跃进、刘志胜、奚家福、洪松应、杨倩、潘明球、姚红兵、方美。
课题组成员全部参加会议并明确了各自的分工。
评议专家:省规划办组织有关专家对我们的课题方案进行了严谨而科学的论证,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将原来申报的课题“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的研究”改为“基于有效备课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研究概况:
2011年4月,本课题申报省级立项以来,我们在我校已结题的省级课题《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就如何让“学案式”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其高效作用,本着进一步完善我校“学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提高备课质量开始的设想,我们又提出“基于有效备课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探讨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的基本理论、形态、模式,以期达成实施语文课堂有效备课、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试图深入研究新课程的实质和备课的基本规律并找出提高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备课策略,将高中语文新课程和新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进行了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学案式”教学设计,尤其是高考语文有效备考的“自助式” 学案设计,通过集体备课和网络教研的方式,加强了备课组建设,基于有效备课来加强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2011年11月20日,省规划办下发了《基于有效备课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省级立项通知书,我们在欣幸之余,积极准备开题。
2011年12月16日,本课题开题会在学校小会议室如期举行。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3000字,可加页)
课题题目:
基于有效备课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理念和原则的研究;
3、高中语文无效备课与有效备课的研究;
4、高中语文备课有效性评价标准的研究;
5、高中语文有效备课基本要素的研究(备学生、备课程、备情境、备自己和备设计的策略研究);
6、高中语文有效备课基本环节的研究(有效预习、导入、讲授、提问、作业、测试的策略研究);
7、高中语文有效备课团队建设的研究;
8、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流程与实施研究;
9、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学案式”教学设计;
10、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学案式”教学设计;
11、高考语文有效备考“自助式” 学案设计。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文献检索、个案研究为主,兼及比较研究、分析研究、分类研究和实践研究等。
1、文献检索法。综合运用各种路径(图书馆、数据库、会议、报刊、网络、考察等) 关注影响语文备课因素的存在及其变化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语文备课相关成果的内涵和得失;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2、个案研究法。根据不同年级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习规律,依托备课团队的力量进行分项研究,将同类课型备课设计及教学效果进行相关对比、分析,不断矫正备课策略,及时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总结个案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高中语文有效备课行动的基本策略、基本形态和评价指标体系。
3、比较研究法。对新旧备课设计从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找出提高备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比较不同年级、不同班级教学情况进行研究。
4、分析研究法。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挖掘其实质,总结其特点;分析国内同领域研究的得失,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分类研究法。将课题研究目标分成若干个“点”,分阶段进行研究;对不同“点”的研究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和比较,并互相借鉴。
6、实践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成效进行研究,以教学设计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大力开展优质教学设计评选和观摩活动,并进行认真讨论研究,撰写备课反思、心得。
组织管理:
为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学校成立了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即规划办。校科研室主任担任规划办主任,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
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根据全国、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和本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编制了《铜陵市五中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确定了我校教科研的主攻方向、重点项目和主要内容,并制定了《铜陵市五中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完善了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和经费保障。
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姚跃进校长,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他对课题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姚校长直接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对本课题研究给予了最好的组织支持和领导管理。
课题组组长奚家福老师,是我校科研室主任,铜陵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对课堂教学管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有较长时间的思考,2006年开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课堂有效教学行为和有效对话策略及“学案式”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09年4月,完成了省级课题《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作为铜陵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的刘志胜老师亲自担任该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全程参与和指导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更增添了本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使课题研究得以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同时,我们还吸收了语文教研组组长洪松应老师参与课题研究。
六位高级教师、两名教学新秀组成的本课题组,人员精干,结构合理。有校长的直接参与,有市教研室教研员的全程参与和指导,有课题组全体人员的通力合作,我们有理由相信,该课题研究有充足的人力资源。
研究分工:
1、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姚红兵、杨倩);
2、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理念和原则的研究(刘志胜、潘明球);
3、高中语文无效备课与有效备课的研究(洪松应、潘明球);
4、高中语文备课有效性评价标准的研究(刘志胜、奚家福);
5、高中语文有效备课基本要素的研究(备学生、备课程、备情境、备自己和备设计的策略研究)(奚家福、方美);
6、高中语文有效备课基本环节的研究(有效预习、导入、讲授、提问、作业、测试的策略研究)(奚家福、方美);
7、高中语文有效备课团队建设的研究(姚跃进、刘志胜);
8、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流程与实施研究(姚跃进、姚红兵);
9、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学案式”教学设计(奚家福、杨倩、方美);
10、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学案式”教学设计(杨倩、姚红兵、方美);
11、高考语文有效备考“自助式” 学案设计(洪松应、姚红兵、奚家福)。
课题实施方案、立项申请、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等撰写由课题组组长执笔。
研究进度:
本课题预期用27个月完成。研究分为课题准备阶段、前期实施阶段、后期实施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
1、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1月):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拟写开题报告。
2、前期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6月):分解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邀请相关专家商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后期实施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汇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典型课例等,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4、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召开课题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编著《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的研究》。
经费分配:
学校从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中划拨肆仟元,作为本课题研究经费。
申报立项阶段:400元,用于购买资料、制定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打印等
中期检查阶段:1600元,其中800元用于参加省级课题培训会议,800元用于制定问卷、调查、通讯、小型会议、研讨等。
结题鉴定阶段:2000元,用于撰写结题报告、编辑研究成果、专家鉴定等。
预期成果:
准备阶段: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等
实施阶段: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相关论文等
结题阶段:结题报告、研究论文、编著等。
三、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课题题目变更:
省规划办组织有关专家对我们的课题方案进行了严谨而科学的论证,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将原来申报的课题“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的研究”改为“基于有效备课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研究计划调整:
本课题预定用两年时间完成,现调整为27个月完成全部研究内容。
因为省级立项通知书2011年11月中旬才得以下发,我们延迟了开题的时间,原计划2011年9月开题,而我们实际开题时间是2011年12月16日,所以我们将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顺延3个月,用27个月的时间完成全部研究工作。现将各研究阶段作如下调整:
1、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1月):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拟写开题报告。
2、前期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6月):分解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邀请相关专家商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后期实施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4、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召开课题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教学设计、研究论文和典型课例等,编著《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的研究》。
研究内容调整:
在原有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两项,使课题研究更完整。
1、高中语文有效备课基本环节的研究(有效预习、导入、讲授、提问、作业、测试的策略研究)(奚家福、方美)
2、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学案式”教学设计(杨倩、姚红兵、方美)
执笔:奚家福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高中语文有效作业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 下一篇: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