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综合分析题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地理综合分析题教学研究

1、课题研究目的:

21世纪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人才竞争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反思的话题,未来社会的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较强的能力,能够融合科技和人文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综合分析能力要求程度比较低,但是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比较成熟,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因此从高一开始有必要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现在的人才选拔是对能力的考量,高考更是如此,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两大特性,而且兼跨文理学科,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更高,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应注重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遵照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先简后难,循序渐进,有梯度地设计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课题研究意义及价值:

高中地理是中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地理课程能“反映地理学科发展”,“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个鲜明特性。区域性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中要树立空间概念,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而综合性表现在地理学所研究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是将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融会为一体,并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地理知识体系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中要以综合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系统地综合分析地理事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是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当今高考从过去的以“知识立意”为主导,向以“知识立意”为基础,“能力立意”为主导转变。综合分析能力是能力考查的主要部分。社会对人才的选拔很大部分也是以综合分析能力为标准量,所以当今的教育应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研究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不难发现,地理综合题占的分值高,可以说“得综合题者得天下”。而地理综合题又都是以文字、图表为背景,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创设问题新情境,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有效信息、运用知识分析、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这已成为地理学科的显著特色,要帮助学生提升综合题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用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观点,不至于看问题偏激、处理问题走极端;帮助学生在高考时取得高分,实现人生的美丽梦想,全面提升公民的素质,地理学科便承担着这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研究此课题的关键。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地理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学生在认识地理事物本质特征时,必须进行综合分析。地理成因的教学过程中富含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地理成因往往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应加以综合分析,不能主观地判断因果关系。地理综合分析是思维的基本过程,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更多地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构建完整的地理事物的综合分析思维方法, 从审题的整体性,审题的准确性,答案的方向性,答案的全面性,答案的顺序性,语言的科学、准确、简练以及书写的规范,不写错别字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从哪些角度去全面地,综合地分析和评价不同地理事物的特点。例如,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要知道从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关位置、范围、界线)、地形(主要类型、组成、地势、地表形态、分布、成因)、气候(气候类型、气温与降水特点、温度带、干湿区、成因)、河湖(分布、补给、水文与水系特征、成因)、植被(类型、分布、特点)、土壤(类型、分布、特点)、自然资源(种类、分布、数量、质量、优势和制约性资源)。分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区域社会构成特点(人口状况、民族状况、宗教,文化,教育,传统)、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在世界或全国的经济地位、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城市)、区域经济竞争力(优势、制约性因素)、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综合分析区域内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各因素,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另外,要牢记地表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仅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和制约关系。

本课题创新处在于

运用国内外地理课程综合分析的方法研究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①运用国内地理课程综合分析的方法研究当前高中地理综合题的分析

地理课程目标要求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认识区域差异,知道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这些目标都着重对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大陆和香港地理课程的设置都重视学生探究能力、解难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目标已明确指出不再以掌握知识为唯一目标,更强调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综合分析能力。规定地理课程标准内容在内部上应具有一以贯之的纵向体系和层次性,强调整体性和逻辑性,与其他学科应保持一定的横向联系,要求综合分析能力培养需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②运用国外地理课程综合分析的方法研究当前高中地理综合题的分析

国外地理课程突出地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以技能和能力培养的详尽要求或建议带动地理知识的学习。总体而言,具体知识内容简单化,地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却强化、细化。比如:日本的地理课程标准强化能力的培养,教学知识点不作具体规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但是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课程标准通过让低年级的学生撰写一篇有关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的报告,突出了对学生概念和技能的要求,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所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借用案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强化教学要求的形式突出对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淡化对具体地理知识的要求。英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中对知识点没有很详尽、具体的规定,只是从“地理技能”、“地区”、“主题学习”等方面选择切入点,平时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比较零散的,但是在“地区”、“主题”学习时其实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整合或综合,无意识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结合我们使用的地理教材,已由过去的注重系统知识,强调知识的完善性,演变为将系统内容知识转移到学生的素质培养上面,再到目前所用的知识内容比较丰富,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情趣和动机,更加突出对能力培养的教材看,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各国培养人才和有素养公民的共识。因此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突出对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能力的培养时,更应注重对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对各种类型的地图,图表的判读、绘制、分析;善于对地理信息和地理现象的观察、发现、提取、分析和描述;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培养。根据现代社会要求年轻一代要具有较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从多种渠道获得稳定与不稳定、静止与变化的各种知识,构建现代教育理念的课程,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已成为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在传播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及可持续发展观念方面更具有优势。

4、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手段及途径;

本课题在研究时将采用

①分工协作原则:它是本课题的生命力所在,“分工”是指课题组老师与学生根据各自的条件,相互分工,扬长避短。“协作”是指课题组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完成课题任务。

②主体性原则: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上的研究,教师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尊重客观素质,为学生创造适合其学习的环境,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不断增强他们的内驱力。

③综合创新原则:综合创新是本课题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本课题的目标之一。“综合”体现课题组成员个体从网络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时的综合考虑,体现在课题组老师集体备课时的综合考虑,体现在课题组老师在设计、考虑、评价等活动过程中注意各方面素质培养的综合考虑,尤其是高三复习课中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设计与评价。“创新”从学生思维培养的角度来看,他们答题的思路在遵循答题规范的前提下结论可以是灵活的,这符合最近几年高考改卷标准中增分的要求。

④整体性原则: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文综三科教师很好地配合,这是本课题的目标之一。“整体性原则”体现课题组教师个体从网络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时的综合思维,体现在课题组教师集体备课时的综合考虑,体现在课题组教师在设计、考虑、评价等活动中注重全面素质培养的综合考虑上,尤其是高三文科综合复习课对学生综合题分析能力培养方面的设计、评价和指导。

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充分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根据不同阶段,认真学习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把实践中取得的阶段成果,及时予以分析、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反过来指导实践。

⑥双轨运行原则:把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结合进行,实行教研-科研一体化,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带科研,形成科学、高效的教科研运行机制。

⑦资源共享原则:培养课师组成员资源共享意识,发扬共享精神,在活动中对文科综合资源实行完全共享,在充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的同时,积极发布共享资源,努力为全国文科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培养作贡献。

⑧灵活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灵活采用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

课题研究的对象是高中文科学生。以每个年级段的(1)班为实验班,其余班级为参照班。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差异教育理论对不同年级,不同心智,不同学业要求的学生,利用经典题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翻转教学法、问卷法、直观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把握其提问的角度对特征描述类、原因类、比较类、评价类、意义类的综合题进行分类研究。利用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用地理知识去解决,分析主导因素及其相关因素;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延伸,构建科学的地理思维体系,建立科学的地理思维模式,构建地理纵横的知识网络,不断将知识内化;对区域地理的综合分析使用案例教学法,探究式学习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综合题分析能力;文献资料法:学习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自己研究的理论框架及研究方向;归纳总结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可操作性的研究,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通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构建一种模式,并做到将总结成果与推广运用相结合。

综合题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根据其提问的角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特征描述类。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图中水土流失多发区地表环境“特点”,“描述”图示地区聚落的“分布状况”,“简述”图中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等。

(2)原因类。本模块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3)比较类。高考题中比较类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不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

(4)评价类。评价类设问词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常见问题有评价大型工程(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带来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优劣,评价工农业、城市区位等。

(5)意义类。其命题的基本形式是针对某一地理事物来设问,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对××的意义”等。

课题研究的途径:依据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在学科内部,培养综合题分析能力;依据地理学科的广泛性和交叉性特征,在学科之间,培养综合题分析能力;着眼政地综合,从原理、成因入手,着眼与自然学科结合,把握人地关系主线特征,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从树立正确的观念角度,培养综合题分析能力,把握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和地图特征,培养综合题分析能力。

5、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本课题大致的研究思路是:①成立课题专家指导小组,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②进行课题研究方面的师资队伍培训;③利用信息技术与文科综合课程整合,依据教学观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来确定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对象,预设达到的结果,研究的地点:④课题研究小组开展工作的原则,途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边教学,边研究,边反思。⑤进行问卷摸底调查,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分步研究、分步落实,有计划有步骤的收集相关资料。⑥确定研究主题,在研究主题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师的定位、学生定位,明确主题达到的目标;通过教案、备课、经常性的开展教学观摩、实行多渠道的个性化辅助教学等手段写出案例分析和反思报告。⑦根据学生的心智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题分析、判断能力。最后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各种资料,并汇编成册,撰写课题的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实施步骤: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按照对学生能力由低到高的培养顺序,可以将此阶段细化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着重培养的学生的能力分别是: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信息分析和加工能力——协作能力和探索和创新。

本课题研究从2015年6月开始,预计一年完成,共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申报阶段:(2015年6月——2015年9月)

主要任务:

1.组建课题组,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为课题顺利进行,准备理论基础和学习资料,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新动向,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同时请相关专家指导培训课题研究教师。根据各课题成员自身的素质,明确分工和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课题中的角色。

2.调查研究,分析现状,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讨论,明确课题具体要求、操作方式;明确主题达到的目标;统一思想达到的目标;示范课达到的目标;成果目标。

(二)实施阶段:(2015年9月——2016年4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师生双边教学,积极实践,充分运用,强化能力,将理论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让学生学会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 通过教案、备课、经常性的开展教学观摩、实行多渠道的个性化辅助教学开展研究。

(三)总结汇报阶段:(2016年5月——2015年7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有关数据、资料进行教育统计分析,通过教学过程前后的比较,对高中地理综合分析题教学研究的总结,反思,最后完成结题报告。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