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高中化学“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沙市第七中学课题组     孙国清

一、课题的提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国启动,其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标》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突破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确立起来,“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学生观。同时明确规定: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纲要》在课程的实施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纵观当前课堂教学的情况,由于应试教育的作用,基本仍停留在“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的模式上,其表现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记忆,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究;重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发展等。教学是抄教参、背教案,不是教学生游泳,而是让学生过河,只信书本,不信自己。分析其原因,根本上是广大教师还不能确立“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思想;还不能对“开放教学”的理念得以内化及把握。因此如何把新的理念在操作层面上进行具体化,从而使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活动中逐步得到认识、体验、内化,转换成教学语言和行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信息与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材所提供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因此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体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但各人在智能强项和弱项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在认知方式上也不同。多元智能理论重视个体之间的智能组合差异,强调设计出针对性的课程方案,并按智能发展轨迹指导教学,目的在于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才能。

 

(三)“情知互促” 、人境交互决定论。现代教学论中有关情知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纯粹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学上收到的效果,是情知交互作用的结果。人境交互决定论认为,人与环境在客观上存在着互动关系,人的心理机能是由人、行为与环境这三种要素之间连续不断交互作用所决定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上这些观点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我们认为:只有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才能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创设多种适合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三、实践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必须改革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新教材在栏目设置上较以往教材有较大的突破,在新教材中,设置了如“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资料”等栏目。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材与学生“对话”功能,有利于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另一方面很好地体现教材内容的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不仅丰富和拓展学生知识面,而且也为学生进一步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引导。

 

1. 情景创设,引入新知

 

课堂情景的设置可起到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等多种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引起联想,启发思维。就情景创设的方式而言,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育对象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或用现代技术手段再现化学场景,并辅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

 

让学生置身于化学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或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悬念,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究各种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等。

 

2.引导探究,构建新知

 

在新的理念下,师生间已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参与者,其直接作用就在于促成学生的主动;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建设者和参与者。化学教学过程是自主、协作、探究相交织共同构建新知的过程。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解决化学问题为纽带形成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这种联系中可以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这样,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合谐氛围中促成学生学会学习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回顾反思,培养能力

 

 反思是师生对课堂行为进行的总结,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个能动的认知加工过程。教师的反思能够有意识地将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过程作出评判,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选择,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学生通过知识的回顾,反思比较,从而优化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效果。反思实质上是将教师的学会教学与学生的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师生达到共同进步,体现教学相长的真谛。

 

4.创新发展,升华知识

 

“创新”是对所学知识重组和改造,以内化成学生新的认知结构;是学生依据有关资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化学事件和现象作出富有个性的认识和判断;也是在已经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知识的升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立足高中化学教学,以实证研究为主要形式,通过聚焦科学探究,帮助教师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新思想,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自主、丰富、拓展的教学中获得发展。通过教学过程研究,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一种教学模式,并获得可借鉴的案例。

 

五、研究内容

 

1、 通过创设情景,重视提出有效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2、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 、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业务的自我提升。重点关注三个方面:(I)学生对双基的掌握程度;(II)让学生学会学习;(III)让教师学会教学

 

六、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研究和学习国内外教育专家有关转变学习方式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的实施奠定扎实的理论根据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行动研究法:选取某一知识点进行研究,通过集体备课,形成学案,在不同对象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具体的实践,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及时地作好记录,积累经验,不断反思、及时修正。

 

3、个案分析法:调查各类学生在实验前后的学习情感、态度、成绩等的变化,并作相应的分析和总结,得出一般规律。

 

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一定存在许多问题,必须不断总结,认真反思。

 

5、调查法:在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进行调查,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实验数据为课题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

 

七、实施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06/1-2006/9

 

1)确定研究方案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人员分工

 

3)申报子课题

 

4)参加有关培训

 

2.实证研究阶段(2006/10-2007/12

 

1)以班级为被试单位,展开实证研究

 

2)中期成果交流,检查、调整研究进度

 

3.总结整理阶段(2008/1-2008/9

 

1)后期成果交流

 

2)成果汇总、分析、整理。

 

3)子课题结题

 

八、研究措施

 

1、明确目标,加强理论学习。

 

1)形成理论学习制度,通过自学、研讨、讲座等形式,不断提升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

 

2)聘请专家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

 

2、注重实践,体验研究过程。

 

1)开展各类专题活动,从点到面实施研究方案。

 

2)开展校际间的交流、研讨活动,多渠道地进行实验研究。

 

3、不断总结,提炼研究成果。

 

1)注重积累与反思,不断修正自身的教学与研究。

 

2)定期完成个案、专题、阶段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撰写相关文章并保存研究成果。

 

4、形成制度,加强课题管理。

 

1       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分工。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实施目标。

 

3)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加强过程监管。

 

九、预期成果

 

1、文字资料:各阶段实验报告、案例分析专集、论文专集、个案分析档案等。

 

2、音像资料:CAI课件、教学实录等。

 

十、课题组成员

 

专家指导小组:

 

                王贵    熊义长    郭权京

 

 领导小组:

 

         组长:   孙国清

 

         副组长: 魏    

 

   实验人员:秦海蓉      付娟娟  张法勇  陈小霞

 

            沈裕智  郑银泽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