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题:高中化学选修课(Ⅱ)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高中化学选修课(Ⅱ)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重庆市长寿中学课题组
执笔人:张树全
一、课题的提出:
选修课程的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西方各国在选修课程开发和设计上走在了前面,学校和教师对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教师通过将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工农业实践很好地结合,形成了一定特色的能够为当地生产服务,同时又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道德情感发展的校本教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更迫切地需要一大批能将所学知识及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的优秀人才。选修教材Ⅱ(校本教材)就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使命。我校作为地区龙头的重点中学,历史性地、责无旁贷地应该承担起结合当地实际,编写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满足社会需求的校本教材来。
我校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巴渝名校,具有很强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实力。又处于重庆市化学工业园区。园区中与高中化学联系的知识和问题很多。为了充分利用园区中化学知识资源,发挥每位参研教师的特长,拓宽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改变只局限于理论教学的现状,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用于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服务于社会实践。同时,又锻炼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学科研两相长,成为全面发展的教研人才。因此,利用我校的化学教研实力,结合我区化学工业发展的现状,充分挖掘化工园区与高中知识的结合点,积极动员和指导学生研究和探讨化工园区内诸多化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化工实践和研究中形成具有特色的且实用的化学选修教材, 而后利用我校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利用我们对化工园区与中学化学知识的研究结果。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园区与化学网站。使我们的研究结果能更好更快地为我们的中学化学教育服务。
二、课题的界定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是形成一套与中学化学基础相适应的,密切联系重庆市化工园区等的化工生产的,包括环境保护、产品应用等领域的高中化学选修教材——校本教材。使学生将中学所学化学知识与实践进行真实紧密结合,指导其参与化工生产,并用所学知识去探讨化工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学以致用。
研究内容为:1、重庆市长寿区及周边化工矿藏与生产前景研究;
2、重庆市长寿化工园区各化工生产原理与中学化学知识结合点研究;
3、化工生产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探索、化工产品的应用等方面;
4、化学工艺、化工原理、化学知识的网上形象再现。
三、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形成一套简明而又实用的中学化学知识与生产、环境、生活等关系的化学选修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力争形成具有特色的且实用的化学选修教材,填补此项空白。并以之为核心建设具有特色的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中学化学教学与化工园区的网站。为长寿的化工生产服务,为我国化学教学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
四、原则:
1、适应学生认知规律;
2、遵循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3、教学为生产实践服务,学以致用原则;教研为学生身心发展服务原则;
4、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为目标;
5、关注社会发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知识结构适应社会生产需要为原则;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为原则。
6、利用信息技术广泛传播研究成果并利用网上资源完善研究成果。
五、实验设计:
1、对象:
1)、高2007级、高2008级学生;
2)、长寿区及周边区域化工、矿藏情况;
3)、化工园区中各个企业的化工原理和基本生产流程;
4)、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中学生化学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6)、化学网站的建设、网络信息与化学知识的网上发布。
2、方法:
实地考察法和查阅资料法:将各位参研教师进行明确的分工,分别落实责任,并要求各位参研教师亲临各地考察研究、请教相关专家、和上网查寻、查阅各种专业图书,以获得化工园区化工生产原理及简单流程和长寿区及周边区域化工矿藏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归类法:发扬团队的协作精神,将各位参研教师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汇总,进行分门别类的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
找出二者的结合点,获得中学化学主要知识及技能要求。
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形成研究成果。
将研究成果用于实际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和改进完善之。
将研究成果在网上发表,并建成园区-化学网站。
3、研究周期和步骤:
研究步骤:分为六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5年6月----2005年7月)
1)成立研究小组,聘请专家指导,进行课题申报
2)培训课题研究人员:自学有关理论,聘请专家讲座,参加计算机网络培训班。
3) 聘请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采取定期指导和专题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总结,最终形成成熟的教材和合理的课时安排。
(2)实施阶段:(2005年7月---2008年8月)
第一阶段:
参研教师查阅资料,走访工厂,研究中学教材及大纲,获取资料;
第二阶段:
将获取资料加以汇总、整理、研究,群策群力,形成校本教材初稿;
第三阶段:
将形成初稿的校本教材应用于高2007级学生的教学,在教学和研究活动中对教材进行修改完善。
第四阶段:
将修改和完善后的教才再应用于高2008级学生的教学,再接受实践的检验。
第五阶段:
将此教材上传于教学网站上,创设网页,相互交流,大家共享,并接受其他地区的同行的修改意见,以求完善。
研究周期:3年
六、评价与检测
(1)建立本校本教材的使用目标体系;
(2)选定实施对象与参照对象:
根据学生自愿,选择学习化学选修教材Ⅱ的学生为目标,另选一组未参加者为参照对象。
(3)利用问卷调查、实验、检测、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进行化学素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调查对比。
(4)专家意见
A、本教材所涉及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其间的切入方法和知识的应用。
B、运用教学网站的方法和教学方法,更加完善此教材。
C、请专家的指点,使参研教师将所学知识更好地用于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服务于科学研究,锻炼科研的能力,使教学科研两厢长,成为全面发展的科技人才。
通过检测学生应用中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化工生产中的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评价和检测教材和课程的质量。
通过网上使用者的评价,获得对教材的质量评价。
七、成果形成;
1、以讲座、实践报告,问题探究等形式形成校本教材。
2、 以化学化工图片、专题讲座、小论文、化学沙龙、问题争鸣、化学实践、化学探索等版块形成化学与园区网站。
八、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
研究基础:我们教研组通过化学奥林匹克培训与培优的科研活动及竞赛教材的(校本教材)的编著,取得了一定的科研经验,训练了一支成熟的科研队伍。我校地处重庆市化工园区,化学素材极其丰富。学校大力支持我们的科研活动。故无论是主观条件不是客观条件,都很利于我们的研究的顺利进行。
研究经费:学校计划拔出2万元用于本课题的研究。
九、管理组织: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宏观决策,问题把关,研究人员和研究经费保证,并对课题的进行阶段评估。
2、成立课题研究组,负责考察、研究、总结、形成成果和化学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研究。
3、聘请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采取定期指导和专题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 领导小组:组长:谭克万
成员:黄河澄 周和平 杨安智 夏道强 周能庆
(2)实验小组:组 长: 张树全
成 员:夏道强 周能庆 罗永明 向福生 张宪春 陈平 杨智生
附件:高中化学选修课(Ⅱ)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长寿中学)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 下一篇: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主体报告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