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步月华
一、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思维导图
1.教师进行集备活动时应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模式。例如由一名教师做纪录,把每位老师的观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从中心展开,向四周发散,所以什么观点都可以写在上面,最后分类整理,以全面把握知识模块和重难点内容。这不仅实现了教师间的共同协作,又让教师获得了个性化的成果,打印材料人手一份,供个人或集体参考和使用。
2.教师在课堂小结和复习时应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模式,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加深理解和增强识记效果。对于学生来说,每节课的内容多是零散的,理解难免有些片面,容易导致记忆的混乱和理解的不深刻。如何避免?对学完的完整一节进行总结,是避免这种情形的有效办法。“思维导图”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使知识变得有类有序,帮助学生在大脑中以模块的形式储存知识,为学生存储和提取知识提供了方便,有助于增加记忆的效果。思维导图应用在复习课中,同样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学生在学习中应充分利用思维导图
1.改革传统笔记,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传统的笔记是依靠文字、直线、数字、逻辑和次序,似乎条理清楚,但是由于速度比较慢和形式比较单调,不易对大脑形成有益的刺激,这种笔记的内容相对独立,不便于进行比较。这种表面上看起来整洁的笔记,从信息角度讲,其实是杂乱的。因为那些关键信息与大量不相干的词语混杂在一起,不易识别,而且使用单一的颜色与直线,也会抑制大脑的思维与创造力的发挥,大量的文字也难以记忆。思维导图在发明之初被用于记笔记,是一种使左右脑同时工作的全脑思维工具。它借助简单的词汇、线条、颜色、符号、图像来表达信息之间的联系;记的过程简单、快速,但却能及时记录重要信息及其之间的关系,信息量丰富;记录的结果直观、形象,信息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容易理解与记忆。
2.在复习过程中,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在学生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笔记中的思维导图轻松地再现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用关键词和思维桥进行连接和标注,可以使学生迅速抓住关键点,掌握重点。由于“思维导图”具有有类、有序、有数、可视的特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在复习过程中对新发现的知识和一闪的灵感及时记录补充,使枯燥的复习过程变得更加富有生机更加充实。把一章内容囊括在一张图上,贴在自家的墙上经常看,可以达到及时复习和巩固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牢固掌握了基础知识,轻松地实现将知识由“厚”转“薄”。
总之,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是一线化学教师对化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索性尝试,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在减轻学生学习化学负担的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研究化学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是教学手段的一大创新性探索和实践,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渠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二、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及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教师搜集整理有关思维导图技术的资料
教师示范、讲解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总结归纳出教学途径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在研究初期,大量搜集和积累有关运用思维导图技术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在教育领域运用思维导图的技巧和案例,以期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在研究的中后期,时刻关注最新的研究动态,丰富自己的研究,以期让本课题的研究能具有实践意义。
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更多的是指导一个个具体的学生进行实践。在指导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自己的指导方法以及指导后学生的运用效果。最终归纳出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的教学途径。
调查法: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每一项教学指导措施的设计和成效,都要通过大量的访谈、问卷等方式积累和统计信息,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3.基本实施步骤
(1) 课题构建阶段 (2014.10~2015.9)
寻求教学理论专家的指导,加强课题研究理论指导,确立课题,完成课题开题准备申报立项工作。转变教师观念,多观摩教学前沿地区的课堂教学,积极进行相关教育前沿的理论学习研讨。
(2) 课题全面实施阶段(2015.10~2016.3)
成立分项研究小组,各分项目小组撰写计划、通过可行性分析后全面实施,小组分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邀请名师专家进行指导,各分项报告进行论证、指导。
(3) 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6.4~2017.10)
课题组总结完善有关课题研究成果,汇总撰写相关论文、案例和教学随笔,并汇编典型课例集。积极开展研究成果汇报并邀请上级教研部门对课题的结题验收,争取将成果在本地区推广。
三、创新之处
思维导图的运用已有一定的理论成果,但如何指导高中生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并归纳实际的指导措施和流程归纳出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的教学途径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四、人员分工及预期成果
课
题
主
要
成
员
|
姓名 |
职称 |
研究专长 |
在课题组的分工 |
工 作 单 位 | |
蔡俊 |
中一 |
化学实验探究 |
整理化学教学实验的资料 |
省丹中 | ||
王秋霞 |
中一 |
探究性课堂的研究 |
课堂教学开设 |
省丹中 | ||
江丽芬 |
中一 |
探究性课堂的研究 |
撰写课题论文 |
省丹中 | ||
孔玲芸 |
中一 |
化学实验探究 |
整理化学教学实验的资料 |
省丹中 | ||
刘其凯 |
中一 |
化学竞赛 |
负责整理化学竞赛的相关资料 |
省丹中 | ||
廖开胜 |
中二 |
探究性课堂的研究 |
负责收集网上相关文章和资料 |
省丹中 | ||
张敏 |
中二 |
化学实验探究 |
撰写课题论文 |
省丹中 | ||
预期的主要成果 |
(1)收集、积累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2)撰写相关论文、案例和教学随笔,并汇编典型课例集。 (3)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4)研究开展成果汇报。 | |||||
五、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能性
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科研、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课题主持人步月华曾参与过多个省级课题的研究,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在省丹中工作10年,曾获得丹阳市评优课一等奖,开展省级公开课、镇江市级公开课及丹阳市级公开课数节,开展镇江市级、丹阳市级讲座数次,对课堂教学有独到的见解,对教育的本质也有较多的思考。
课题组成员蔡俊、王秋霞、江丽芬、孔玲芸、刘其凯,均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多次发表论文,多次开设省级及市级公开课和讲座,在基本功大赛及评优课中获得佳绩。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的经验和较高的课题研究的能力。
2.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张豪锋,王娟.应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绩效[J].信息技术教育.2005,(12):17.
(3)王光荣、高世霞.思维导图及其在化学复习中的作用[J].化学教学.2005,(11):52.
(4)东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39-58
(5)李凯.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研究 .2013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1) 制度保证:我们对课题进行了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特点按高一、高二、高三将整个课题组下设三个研究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集体制定了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地按照课题的计划进行了课题的分工合作与研究,定期集中讨论研究进展及出现的问题,这些为我们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人员保证:课题小组成员与实际结合,与时代同步,积极开展思维导图研究活动,上有关思维导图的研讨课、示范课,撰写思维导图的教学案例与论文等。
(3)硬件保证:学校图书馆为省一级图书馆,拥有较为丰富的图书及网络资源,同时积极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购相关书籍,利用省丹中是江苏省生态教学基地的条件积极邀请名师专家指导,申报相关研究性学习经费,积极进行外出学习。
六、申报以来,我们已做的工作
1.成立了以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周炳兴、李胜荣为核心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强有力的研究团队。
2.课题组成员积极查阅相关资料,目前资料收集工作已经完成。
3.课题组教师已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法开展教学,教学效果良好。
4.课题组教师已经在论文、讲座、公开课、个人荣誉、学科竞赛、辅导学生、继续教育等方面获得了相关成果。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