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作者: 贵州省晴隆县民族中学 杨 斌 韩江敏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每节课应完成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根据学校要求,大部分教师在写备课笔记时对这些要求也都尽可能地面面俱到,但上课时并非如此。往往出现两种典型的上课模式:一方面,平时上课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偏重于对课本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教学。基于此,本课题以全新的角度及独特的价值取向,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和发展趋势,符合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及化学教学改革形势。

二、概念的界定

1、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它包含着三层含义:第一,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第二,倡导育人教育;第三,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新课程明确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总体来说,突出自主、合作、探究。

2、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以自己的学习努力达到每个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策略依据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学生年龄特征,对课堂教学程序以及方法进行指向性调节和控制操作,以逐步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其落脚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介于理论与方法之间,既是较低层次的理论,又是较高层次的教学方法。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节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教学活动的认知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因素、教学的进程的反思性认知。教学活动的调节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及其中的变化而对教学过程的反馈调节活动。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师生相互作用方法与手段的展示过程。第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第三,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第四,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三、研究步骤

准备立项阶段(前期)2011年3月~2011年8月,课题酝酿、论证、设计撰写研究方案,组建研究队伍,确定研究目标。

深入研究阶段(中期)2011年9月~2012年12月,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分解子课题,完善目标操作体系,组织实施,开展研究。

总结思考阶段(后期),2013年2月~2013年6月,总结提升,形成实验报告,鉴定课题,推广研究成果。

四、研究目标与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目标。

(一)全面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教学的能力,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本质的改变,完成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的转换。由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成为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合作者。

(二)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实现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并能尝试通过合作学习,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

(三)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通生源的条件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品位和知名度。

(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真正领会新课改精神。

2、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的重点

1、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主要研究四个指标:①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准确;②教学过程是否优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有没有得到发展;③教学效率有没有提高;④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没有确立,情感、意志、个性品质有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发展。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改革的重点。坚持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索由不懂到懂,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

3、改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解决“以讲代教、指导性过强”和学生“以听代思、主体性偏弱”的问题,破除传统教学中“师—生即主—客”的关系,让学生和教师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4、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培养一批中青年教育科研骨干,使部分教师成“专家型”的教师,为我校走进新课程做好师资保障。

5、通过实施课堂教学策略,解决“如何在普通生源状况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及其人教版高中实验教科书,理论设计和教学实践案例研究相结合,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构建高中化学新课程设计与案例的完整体系。基本运作模式如下:

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献资料法。课题组成员树立积极的文献积累观(为了创造而积累,用创造的态度去积累、注意积累自己的创见),搜集、鉴别、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从中得到启迪,激发灵感,进一步把握研究的方向。有重点地采集文献中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部分,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形成对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正确认识。

2.案例研究法。通过对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已有成功教学案例(杂志、大开课、视频)的分析与提炼,揭示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范式与策略。对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进行因果关系的归因分析,为后面行动研究做好实践意识准备。

3.行动研究法。课题负责人统筹安排课题分工、研究方案,对每个子课题、每次专题讲座、每节研究课提出研究的重点问题、基本模式和设计理念等指导性意见;切实把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把研究置于现实的化学教育情境之中,在教育教学行动中发现问题,揭示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从中寻找研究的起点,跟踪研究的轨迹,归因研究的结果,推广研究的成果,改善研究的行为,优化化学教育教学行为。实践中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的行动之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积累的经验提炼,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4.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以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教学经验为素材,运用经验思维对化学课堂教学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运用理论思维对经验进行提炼、升华,形成理性认识,指导化学教学实践,提高化学教学效益。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效性,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我们既要研究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也要有在理论的统观下对现行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而可行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我们认为,经过理论论证和实践验证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既要符合特定的学校教学情境,又要具有推广的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基于新课程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1、研究影响课堂教学策略实效性的主要因素。课堂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很多因素,例如,学生状况,教学手段,教学情景等。要研究这些因素本身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对研究课堂教学策略的效果提供参考。

2、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教学策略。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是教学效率提高的关键,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策略,就是要研究得出可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3、各学科的自身规律与课堂教学策略之间的关系研究一个学校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研究每一门学科课堂教学的自身规律,从而才能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4、什么样的课堂评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科学健全的教学评价机制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障。课堂评价不但要针对教师的教法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的学法进行评价。关注教学评价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促进作用。

5、如何提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以期提高学校的区位优势。

研究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为此,我们必须形成本校的课堂教学特色,提高学校影响力,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

六、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推动广大教师对课堂教学策略的深入思考,引起他们对课堂教学策略实效性重视。

(2)形成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3)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4)提高教师新课改形势下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与素质,培养科研型教师队伍。

(5)提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打造科研型的学校,实现有我校教学特色的办学目标。

七、本课题的研究步骤

1、本课题的组织和分工

①根据课题结构,由学校教科研处牵头协调、组织日常工作。

②课题经费由学校划拨。

③研究方法与手段:本课题开展研究时,采用专题问卷、行动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共性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建立重点项目实验基地、开展同向异向比较等方法。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题的准备课题调研,课堂教学改革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反思,作用于课堂教学要素的分析课题实施,实验学校案例收集课题研究过程,课堂教学评价新课堂教学策略与模式的成果与推广。

八、对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在设计本研究时,我们的初衷是从探索课堂教学规律过程中,总结出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成的教学策略,以资提高教学成效,但在研究实践中,越来越感到,仅仅追求策略的研究还不够,因为一个较为良好的策略还要与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此,仅就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讨论,为今后教学的实施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

1、策略的有效达成有赖于教育理念的更新。在策略的验证性教学中,我们发现,所总结的教学策略,是行之有效的,但不像设计初衷那样单纯,它的有效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水平,同样一种策略,不同教育理念水平的教师,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为此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创新教学策略的研制与实施,首要问题在于教师的创新教学观、学习观、课程观的端正。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必要的理论学习培训工作的信心。

2、各种教学策略互补作用不容忽视。在进行几个策略课堂普遍应用性验证过程中,我们所总结的几个策略,虽然来自教学实践,但在实践重复性验证教学中发现,依据教学内容及年级的不同,在运用时,几种策略搭配使用效果,均强于单一使用的效果。例如“关注差异策略”与“合作分享策略”搭配在具有研究探讨空间的学习内容教学中,均呈现出令人可喜的效果。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研究课堂的有效教学,应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有效教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能较好地发挥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活动概括化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灵魂。因此,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策略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相信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孜孜不倦的追求,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本课题研究的保障

1、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1)作为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的省级重点中学,晴隆民中具有优良的教科研传统,具有一批富有科研经验的一线教学骨干队伍。特别是近几年,许多年轻的教师在我校脱颖而出,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的科研队伍。他们立足于课堂,积极钻研课堂教学策略,探索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形成科研论文。可见,我校浓厚的科研氛围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保证。

(2)本课组题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我校邓吉怀校长亲自挂帅,领导和协调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工作。本课题组的研究成员多有各科教研组长和科研能力强的一线教师组成,是课题研究的团队保障。本课题组的研究费用由学校行政拨款,是保证本课题顺利研究的经费保障。

十、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撰写教学策略研究方面的科研论文。

3、编写较为成功的创新型优秀课堂教学案例。       参考资料: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指导意见》和浙江省普通高中

3、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2006年6月第1版[1]

4、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37-40.

5、[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江苏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