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期成果汇报: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高考关系研究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高考关系研究课题

中期成果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的理念和实践已经在日常教学中扎根,并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认真研究、总结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和经验,充分挖掘课程的德育,显得十分重要;同时,新课改下的高考更受到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认真研究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程高考的特点,规律和应对策略,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让师生取得好成绩,必然对思想政治课改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新课程模块教学的基本模式,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学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教师紧密结合时事政治热点和焦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用新课程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分析时事政治热点和焦点问题,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法律等问题,用生活基础,构建学科逻辑,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2   探索新课程下的思想政治课的高考特点、形式和规律,指导学生在政治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让教师、学生有成就感。

3   探索思想政治课改和高考的关系,新思想政治课程的实验必然促进其高考内容和形式的改革;高考取的好成绩,反过来又促进课改的实施。

二、课题前期的主要研究过程

(一)从事的研究工作:

1、自2004年开始高中课程改革以来,本课题负责人作为教研人员,开始关注、探讨研究传统思想政治课和新课程在教材内容、课标、教法、学法评价标准和高考试题上的联系和重大区别,先后率领各学校教师参加在北京、广州、银川等地举办的有关新课程培训学习培训活动,并到各学校听课、授课搜集掌握有关的第一手资料,于20063月撰写了课题报告,上报自治区教研室,同时确定市嘴山市三中、一中、光明中学、平中为实验研究学校,200710月进行了开题论证报告。

2、进行听课、授课、讲座、组织观摩评比活动: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进行授课活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授课,进行了《德才兼备讲政治讲“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培训》、《2008年高中时政热点问题复习探讨》的讲座,在三中、平中、市一中、光明中学组织了新课程观摩活动,课题组成员范惠平、梁晓丽、李荣、李娟、蒋大宝、王红岩、王丽蓉、王应芳、杜素芳等分别进行了公开课的观摩交流和评比活动。

3、组织了全市高中政治教师参加2007年、2008年全区高考研讨会,回来后,结合当地学校情况和研究所得,召开石嘴山市思想政治高考前的复习研讨灰,平中的李荣、一中的王丽蓉,光明中学的刘杰等各课题组成员按照哲学、经济学、文化、政治四个模块,进行分工合作交流,成果分享,本人作了《2008年高中时政热点问题复习探讨的高考复习讲座,

4、组织了2008年全市思想政治高考测试,将考试情况分析进行反馈,同时要求各研究成员单位,将反馈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改进复习中的不足。

5、高考结束后,将要求参加高考改卷的教师,将高考思想政治改卷情况进行书面总结,三中郑军、一中王丽蓉、平中李荣分别撰写了2008年高考改卷情况的总结。

6、利用我市教育网络发达情况,进行网络培训,参加长沙初中、高中全国优质课比赛后,发表博客文章谈了参赛情况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利用网络进行教研活动,计划于20081219,在石嘴山市师资培训中心对高中政治教师进行网络培训,让他们建立自己的博客,发表教学心得,达到智慧共享。

7、下学校进行听课、教研辅导工作,在一中、光明中学、平中、市三中、十三中听课60多节,就高中一线教师面临的教学中课时不够、快慢班教法、优势学校中的弱势学生、弱势学校的优势学生、选修课选择、新旧教材说法不同时的依据谁、复习模式、进度快慢度等问题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探讨和指导,

三、取得一些成绩

(一)、教师已经彻底转变了教学理念

我市政治教师基本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理念,步入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初级阶段”。通过听课得知,教师能认真学习领会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其他新的教育理念,大胆借鉴学习外地和其他同行的经验,对自己传统的教学风格能够反思革除弊端,基本上做到了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的统一。抛弃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模式,积极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氛围。改变了以往思想政治教师是绝对真理的拥有者,站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向学生灌输着“大道理”,这种我讲你听,我灌你通,满堂说教的教学模式。教师基本上从生活逻辑和学生的成长出发,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和利用当地的有效课程资源。课堂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自主、合作、大胆地提出、探究有关现实和理论问题,在快乐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探求知识的欲望和锻炼能力的兴趣。寓教于乐,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学生基本上根据自己的经验构建有意义的知识和能力,舂雨润物细无声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初步探索出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扬弃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小结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实践探索,总结出指导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大致流程是: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根据内容,借助多媒体或其他教学手段设置探究情景,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2、思考讨论,合作解决问题:(a)启迪思维,独立思考;(b)分组讨论,思维的火花碰撞、交流、借鉴;(c)多边互动,各抒己见,集体探究;(d)共同总结、概括、提炼升华观点。

3、放飞智慧,拓展问题:提出高于教材,又联系实际,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联想和思考。

4、自主感悟,走进生活:请学生谈谈探究、感悟启示,对现实和未来生活的指导,对自己成长的启迪。

(三)探索了教学模式和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标准:

1、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注重各种课程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2、创设情景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符合党和国家现行方针政策的要求,情景问题要有针对性、现实性、时效性和教育性。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知识技能,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独立思考和选择的机会,使学生在主动选择、交流和感悟中提升道德评判能力,明晰价值取向。

4、重视知识的完整性和内在逻辑联系,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品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高考所需的解读、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师要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正确分析和引领,学法指导,联系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逐步提高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以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

7)注重课程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逐步树立作为合格公民所必备的道德素养,法律意识,科学思维方式和用科学理论素养。

8)吃透课标,不看课标不上课。

(四)、指导培养一批年轻教师成长、学生高考成绩有所提高

要求各学校成熟的教师结对指导新教师,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在组织培训、优质课等比赛活动中,在下学校听课活动,精心指导年轻教师,一批年轻教师基本上成长起来。特别是市三中梁晓丽、邓志红老师,梁晓丽在全区、“三北”和全国比赛中均获得一等奖。学生考试在2007年我市普遍下降后,2008年大幅度提高,并且全区文科状元诞生在市一中。

(五)使我市高考研讨制度化、规范化、实效性强

1、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部分地区、全自治区和和全市的高考研讨会,并且制度化

凡全国部分地区、全自治区、组织的高考研讨会,下发文件,要求各学校派教师参加,回来后,进行总结交流传达。从2007年开始,每年在各学校参加全国、全区高考研讨会后,再召开全市高考研讨会,各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分配的模块任务,进行有针对性、可操作的专题发言交流。

2、从2008年开始,进行高考前的水平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馈,

2008年在检测的基础上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尤其是对易错、易混及概念的理解不到位。选择题侧重于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但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发生错误多是因为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有误所致。非选择题的回答也反映出类似的问题,如40题第二问,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回答对城市平均标准的变化体现的辩证法道理。由于部分学生对辩证法的知识掌握得不准确,回答问题时运了唯物论、认识论的知识去回答导致失分严重

2).从材料中解读和获取有效信息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材料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比较弱。如第40题的第一问要求学生阅读材料,说明政府实行“公交优先”所蕴涵的经济学道理。大部分学生只能看到政府的宏观调控,而看不到财政的作用,看不到政府注重公平,更看不到政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的发展。

3).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亟待培养,如第39题的第一问,要求学生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在我国,公民权利的实现,依赖国家为公民着想,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其实质是一道辨析题,要求学生从国家和公民两个大的方面全面阐释、论证、说明如何实现公民的权利。但由于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审题能力不强,至使大部分学生只能从国家性质和立法机关的角度去说明,而忽略了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民主政治建设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角度

4)、审题能力亟待提高。如40题第二问,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回答对城市平均标准的变化体现的辩证法道理。在审设问时,它对学生的要求有两点,一是扣住“评价标准的变化”这一关键点,二是明确知识的范围的要求是辩证法。由于学生审题能力弱,不能扣住“评价标准的变化”这一关键点和去阅读材料致使大部分学生只能答上发展的观点,而其他两个点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和辩证的否定观则丢掉了。审不清知识的范围的要求是辩证法,在作答时运了唯物论、认识论的知识点去回答,导致失分严重。一道不太难的题,由于审题不过关,使部分学生只能望分兴叹了

5)、组织答案时条理性、逻辑性不强,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使用生活语言而不是学科语言去表达。

6)、考试中出现过度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

建议改进的策略和措施

1)系统复习基础知识,特别要加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复习,构建知识体系、知识网络,指导学生对模块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使学生准确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把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结合起来做到讲练结合。近期的复习必须回归课本,重视基础,把握主干。综合能力测试突出能力目标,但也必须以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铺垫。为适应能力立意的高考要求,在复习中必须对基本概念、原理进行准确、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运用基本原理,概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点,对知识进行发散思维,增强对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构建学科内知识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对学生掌握知识和训练的监督

2).加强培养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学中,要努力贯彻研究性学习思想,给材料,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解读、归纳。利用作业和试卷讲评的机会,引导学生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并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以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加强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但运用能力必须经过培养才能达到灵活的程度。所以要加强审题能力的的培平时教学中留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归纳知识点。锻炼能力,光背考点不会用,这是大部分学生的通病。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问题做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对学生进行综合题题型识别和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的辅导。

4)、适度训练,养成规范的答题习惯。养成规范的答题习惯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防止在阅卷环节造成无谓的失分。

5)、主观材料题的标准答案要点必须参考十七大的提法:在做材料题时,除称述课本的基本知识点外,必须联系十七大的最新提法和表述,当课本知识点和十七大文件表述不一致时,以十七大文件表述为主。

6)、答题规范的基本要求是:

a)分列要点,注重要点间的逻辑性;

b)思维全面,但语言要简练;

c)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d)准确使用学科术语;

e)理论与材料要有机统一。同时对学生进行解答问题的一般程序的指导,探求解题方法,发现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指导学生分清试题解答要求;进行思考方式规律性的指导。平时适当进行限时训练。

7)、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在试卷讲评时,要求学生在审设问时,抓住关键词,明确知识的大范围及设问类型。审材料时,抓住段落大意或中心意思或关键词,明确具体知识点,进行作答

8)、此次模拟考试试题中,缺少表格材料题,在今后的复习中,要注意将此有关内容和题型给学生复习到,因08年高考说明样题和07年考题中,有此表格类型的考题占10分左右。

9)、鼓励学生学习的情绪,帮助学生走出现阶段的学习爬坡段。

(六)探索了新课程下高考的一些复习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知道新课程高考指导思想: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基本能够熟背下来:

必须对考试说明进行认真研读讨论,然后进行复习。如2008年考试说明是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

     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3、复习时的策略

1)教师走进题海、学生走出题海

教师大量看书做题、学生多看书少而精做题。

2)背会的基础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会;

3)书本知识点联系实际;实际事例现象和书本知识点结合;

4)一个材料题,不但含有四个模块的知识,而且要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来说明;

5)、材料题的样题允许说意思相同的观点,当学生不能特别准确回答时,多答比少答占便宜;

6)防止今年出现深度探究题和开放题;

7)可用专题形式、将十七大的精神课本知识点结合起来,全面系统复习一遍;对图表也可以以专题的形式;系统地复习讲解一遍;根据07年材料题答案的变化,传统的三段论式的模式答案,有点过时;给材料题答案时,必须以十七大和政府工作报告文件说法为主;

8)复习策略是:

第一轮:基础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三轮:重点复习;

第四轮:回归教材;

9)审题策是

1、审题找关键词,在顺读的基础上,也可以到过来审题,带着问题读题;

2、非选择题打草稿、力求精确和结构严谨;

3、如果思维比较专一的学生、可以先一口气做完政、史、地的某一学科、再逐渐作完;

4、劝字体差的学生好好练几天字;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考不能为课题统计分数,暂时无法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

2、由于高考不靠选修模块,各选修模块的没有开设;

3、思想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相对较弱;

4、各学校在交流时有保留精华的倾向;

四、今后的几点设想:

1.加强理论学习,勇于实践,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

2、增强课程的德育功能;

3、进行高考复习观摩、交流评比。

4、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共同商讨解决;

5、同学校领导、单位领导反映,借助行政力量进行改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