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研究”课题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南京市金陵中学    王苏豫
 
 
一、课题价值
在该课题的研究中,教师对评价的理解逐步深化,在探讨评价方式改变的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逐步发生改变。在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客观性和公正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中,我们看到了评价的积极性价值,许多实例说明评价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和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短时间内难以评判的,也不是用学习成绩就可以衡量的,然而教师在评价中的积极作用,必定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在更有效地展开,必定在学生的人生轨迹中留下深深的印痕。
评价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塑造良好的学习品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评价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近期推进和长期稳定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值得教育研究者和新教材实践者关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希望通过探讨积极性评价对学习态度改变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探究评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我们在研究中体会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的提高,可能还意味着改变了学生的一生。
 
二、理论依据
1.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依据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指出: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缺陷,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评价应以《标准》为依据,根据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评价的内容应符合《标准》的要求,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2.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评价的启示(1)
评价具有多元性。不同个体的智能水平不同,教学评价的尺度应该是多元的。
评价的目的应该是为学生的提供发展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契机。
评价的来源应该是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扩展学习的内容领域,开拓与多元化智能结构相匹配的学习活动。
评价的核心应该是“全人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发现自己的优势领域并得到协调发展,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智力潜能。
评价的方式应该多元化,不能仅靠纸笔测试。
3.对《标准》中的评价建议的阐释(2)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从评价的理念、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对《标准》中的评价建议作出了阐释。
在对“评价的理念”的阐释中,指出了在传统的教学中人们关于评价的理念的误区。例如把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割裂开来,将评价看作是学生学习的终结;把评价的方法简单等同于考试和测验;把评价的目的和功能简单化为选拔和等级评定;把评价的主体窄化为教师或行政部门……提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的主体多元化等,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的机会。
在对“评价的原则”的阐释中,提出评价是评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质与量的全过程。要使这一过程公平、客观,取得最佳效果,教师必须切实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例如依据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考虑教学目标的多重性、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尽可能多次评价、评价工作应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既要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反应,也要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重视学生的反应过程、充分利用评价结果等。
在对“评价的内容”的阐释中,对于生物学学习成就评价,特别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重点在于学生的科学态度、兴趣、生物学素养和价值观的评价。例如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在对“评价的方法”的阐释中,指出根据评价目的,生物学教学评价主要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要舍得化费一定的时间用于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上,要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评价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对《标准》中的各点评价建议”的说明如下: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善于利用纸笔测验,检测学生知识性目标的达成、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从多个侧面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等。
(1)《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杨九俊主编,科学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
 
三、实验过程
在“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研究”中,我们从教育评价、教学评价和考试评价等多方面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出发,立足于班级教育工作、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来开展,使研究过程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紧密联系。
1.从教育评价的角度探讨学生学习方式改变
1.1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当一种学习方式被某种评价方式所肯定时,评价必将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具有了一定的导向性;一种学习态度被客观、公正、善意地评价时,能够激发来自学生心灵的感悟和共鸣,评价则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面对生活的催化剂。探讨改变评价方式问题,需要教师对评价的性质进行评估,使学生能够在评价中得到发展。
1.1.1在客观性评价中认识自己
课程改革催生出基于关注学生发展和有利于兴趣追求的以学分制为基础的选科模式,使许多学生获得了自主选择和安排学习内容的机会,更使学生获得了学习规划未来发展的机会。然而,与高考密切相关的选科结果,却又可能造成学生对学科成绩有过高的期待。我们发现,在选择考试科目后,不少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而对自己的选择和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对通过努力学习提高成绩的途径产生困惑,有些学生甚至表现出较强的焦虑情绪。
如何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的体会是:引导学生在客观性评价中认识自己。例如,有一位女生,钢琴、小提琴达到一定级别,上课爱提问,担任副班长工作。但是,考试成绩一直不很“理想”,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原来,由于她出色的综合表现,老师和家长在高中入学初期,就把一些入学成绩很高的高校作为她的目标,家长常常抱怨她还不够努力,成绩进步不显著,而她在学习中由于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分数的明显增长,当将每次的测试结果与高校要求相比都有距离时,心理压力很大,严重地挫伤了她的学习积极性。在分析原因后,教师首先与家长进行了一次真诚的交谈,教师既热情地肯定了该生在音乐、活动、思维等方面的优点,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她在学习过程中思路不够严谨、思考不够深入的弱点,希望和家长客观地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落实到合理的水平上,特别注意发现和赞扬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具有积极因素的细节。在教师与学生倾心交流时,把与家长谈到的话题有选择地“透露”给学生,并表达了来自教师和家长的对她的欣赏和期待,举例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师生共同探讨如何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的途径,使学生深感震动,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家长因为乐于接受教师对孩子的评价而支持教师的工作,在语言上减少了催促和批评,增加了鼓励和赞扬,学生感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关怀和温暖,不仅更刻苦地学习,还主动找老师和同学探讨怎样改进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塌实了,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毕业后,她对老师说:自己在高三阶段的学习生活,感觉就好像一直是高高兴兴的,就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老师对自己从来没有失去信任,使自己对自己多了一份信心。
这个实例启示我们,评价对于学生也是一种重要的态度上的认同,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影响评价效果的重要因素,来自评价者的态度必将影响学生对待评价和学习的态度。由此也使我们思考,表扬是一种评价,指出缺点也是一种评价,在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真诚的信任,是把握评价尺度、实现评价功能的基础。
1.1.2在客观性评价中树立自信
虽然我们会运用某些教学方法,使学生更自主地学习,但毕竟学生与教师仍然分别位于学的主体地位和教的主导地位上,学生对来自教师的评价通常是非常关注的,教师应该以一颗敏感的心感受学生对评价的反应,以积极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其身心的成熟和学习的进步。
一位同学在给老师的信中写到:“我也曾经非常努力,但收效甚微。我有时也失去信心,但在父母、老师的鼓励下,我现在又重拾了信心……我不会放弃,我会更加努力。”原来,这位女生的母亲喜欢说自己的女儿像男孩,喜欢说她小时候多么聪明,曾经取得过多么骄人的成绩等,还喜欢将孩子与其他亲友的孩子比较。从家长的言谈中,学生得到的信息是家长对现实中的自己的不满。经过与家长的深入交谈,了解到家长确实有许多难处和顾虑,对孩子的快速成长和巨大的身心变化产生了不安和惶恐,家长是喜爱孩子爽朗的性格的,是想以其他孩子作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我们看到,随着学生学习时间的增加,孩子与家长的交流减少、对家长的依赖减少,家长一时还不能适应这些正常的变化,还没有学会改变自己对长大的孩子的态度。交流使家长改变着自己对孩子喜爱的表达方式,也逐渐消除了学生心中的疑虑和困惑,教师与家长、学生的关系更融洽,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引出了上述的真情表白。
成长中的中学生不仅需要令人满意的学习成绩,更需要真诚的关心和理解,他们希望在学习中获得幸福和快乐的体验,及时的客观性评价是人们获得幸福体验的重要途径,我们从学生的语言和进步中,感受到了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的积极学习的愿望,看到了积极面对学习生活的态度,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其学习品质和生活质量。
1.2.评价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评价不可避免地起到规范学生行为、维护学习秩序的作用,教师只有重视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导向作用,才有可能在行动中自觉地实践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从而推动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的改变,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获得在学习和生活中成功的情感体验。
1.2.1在公正性评价中塑造品质
目前,纸笔考试依然是对学生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长期以来,教师以高度戒备的防范姿态出现在考场上,学生则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应对“监考”,应该看到,考场上的师生关系与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还有很大距离。
在一次纸笔测试中,几个学生违反了考试纪律,教师及时制止并严肃处理。在与违纪的学生交流时,得到的解答令人感到意外:我们认为你是我们的班主任,考虑到班级荣誉,即使作弊时被发现,内部批评一下也就罢了。如何使学生在事件处理过程中真正懂得作弊的危害性,懂得违纪事件的严重性,懂得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维护班集体荣誉的意义,并由此吸取教训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教师没有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和学生一起共同面对将要发生的一切。教师借此时机,和学生一起分析考试违纪的动机,分析作弊对自己和他人影响,使学生懂得考试的公平与公正性的价值,认识到违反考试纪律不是个人的小事,而是对公平、公正的价值观体系的破坏,是怎样做“人”的大事。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教师鼓励学生勇敢地承认错误,勇于承担相关的责任,接受相应的行政处分,认真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对学习的态度,重新认识学习和考试关系。教师又选择在适当之时,向学生表达了自己对班级荣誉和监考本身的认识和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惜班级荣誉, 树立良好的班集体形象,使学生懂得班级荣誉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综合素质的自然体现,表现在师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维护集体荣誉”的良好愿望,不应成为不良行为的庇护所。教师内心并不愿意监考,因为监考不是教育教学的目的,但从考试的公正性要求看,监考工作还必须继续做下去,因为追求公正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而做好监考工作,保证对每个人的公正,需要全体师生的支持,是考试组织者的责任,每个参考者和监考者的诚实守信是维护公正的基本保证。
在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的处理中,学生体验到监考中的师生关系是相互给予信任和被信任的关系,感受到“监考”在维护对他人的公正的同时,其实也维护了每个人的利益。学生深有感触地说,因为存在作弊的侥幸心理,常常影响了正常的复习和考前准备,有时稍遇难题就坐立不安,不能静下心来审题,确实形成了不良的应试习惯,这样严肃的处理,给我们及时地敲响警钟,我们一定会记住这个教训的。 评价的公正性在规范养成、塑造品质中发挥了积极的教育功能。
1.2.2在公正性评价中学会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的改变依赖于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师关注的目标由学习结束后转向学习过程中,公正性评价的积极作用将更加体现在常态的教与学的细节中。
在生物学知识中,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的应用是生物学的核心知识,所涉及的概率计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反映这些内容如果仅仅是计算问题,其实并不困难,如果不考虑计算问题,描述性的遗传学知识也不难理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变得如此困难?教师将对原因的追究从学生身上转到了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交流后发现,现行数学教材中对于概率问题的语言描述有所更新,与生物老师在提法上不完全一致,是生物老师需要更新知识了。当生物课上对于遗传病发病率的解法,与数学课上对于“上山路线”等问题的解法对应后,师生之间有了共同语言。可是,课堂上似乎都已经解决的问题,在课后复习时又出现了。教师请学生针对某个练习题,一一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画出自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图。结果发现,除了有些是对有关知识不够理解外,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从数学的角度看,遗传题的解题方式可以有多种,由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解题途径不尽相同,当与教师的思路不一致时,学生总是首先怀疑自己,使教师的思路成了学生解题的障碍。教师了解了这些情况后,设计了多种问题情境,请解题方法不同的多位学生做同一道题,当大家看到异途同归的不同解法后,不仅看到了同学之间的解题的差异,在比较中体会到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意义。
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也许会认为主要是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殊不知,教师的教学活动的作用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品质。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面前,评价的公正性还应该体现在教师对自身教学方式对学生适合度的正确认识,这种认识会引导我们为缩小教学中产生的差异而努力,帮助所有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最终学会运用科学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改变、科学素养和人格品质的养成,是检验教师是否能够正确运用评价手段对学生给予客观和公正评价的标准。教师作出的评价的客观和公正,需要依赖教师自身素质提高,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还需要长期的、过程性的、耐心的实践探讨,我们对评价问题的探索还刚刚开始。
2.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探讨学生学习方式改变
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是建立生物教育教学新模式的基础。在生物课中探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从尊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特点和情感需求出发,寻求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生物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学习生物科学知识过程,获得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体验解开生命之迷的快乐、感受生命科学迅速发展对人类进步的影响,使生物教学过程体现自然科学教学和人文科学教育的统一。下面就笔者在生物课教学中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所作尝试进行初步探讨。
2.1.重建任务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生物课可以有多种学习方式。如何在学习中不仅对获得更多的知识,获得能力发展的推动力,生命现象生命存在的标志,通过对生命现象的探讨,追究生命现象存在的奥秘,就是对生命本质的研究。在生物课中广泛应用“情景引领提出问题”,而不是就题论题,不仅仅以试卷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而是更关注学生在学习中仔细观察、积极思考、自觉生疑、主动解疑等学习品质的形成过程。举例如下:
在学习细胞结构的知识中,教师首先出示图示作为引导:“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染色后的酵母菌图,其中哪些细胞是活的?”在学生讨论活动作出各种推测后,教师提示:科学家研究发现,透明的细胞是活的,染成深色的细胞是死的。为什么?这又引起新的讨论,并逐步引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真实直观的事实不仅使学生了解知识,而且使学生懂得知识的来源和获取知识的方法,更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在了解细胞膜存在的事实及其意义后,教师继续让学生观察图示:“这是人体中的白细胞正在消灭侵入人体的病菌,那伸长的捕捉病菌的结构是由细胞膜形成的。请根据图中情景提出一个问题。”图示情景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关注,不仅提出了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有关的问题,还由此而引起对细胞膜结构特点和性质的深入探讨。
“除了细胞膜以外,人们如何知道生物细胞还有哪些结构?”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染色后的细胞,学习从科学实验中收集证明事实的证据。教师提供知识背景:“这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经过不同染料染色细胞,不同的染料可与不同的物质结合,产生特殊的颜色反应,图中黄色表示细胞中的脂肪颗粒,紫色则显示了遗传物质的存在。”组织学生讨论,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的什么结构中?对照课本中的图示和描述,紫色部分是什么结构?细胞中还有哪些结构没有显示出来?如何进一步观察细胞的其他结构?这样的讨论给学生很大的启发,学生既会模仿着提出用染色法进行研究,也会根据已有知识提出其他方法。教师出示更多的实例,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的积累过程,如出示电子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图示,并此为基础,提出问题激发新的思考:有些物质或结构,即使用染色法也无法观察到,如何进行观察和研究?在引导学生对其他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使其懂得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对生物科学发展的意义。
2.2模拟考证事实真相,探究生物的行为规律
对生命现象的研究,离不开对生物的行为规律的探究。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了解生物活动的基本特点,对研究生物行为、认识生物种群特征、保护生物多样性直至保护生物圈的安全都是十分必要的。教学中,激发具有启发性的思考活动,往往给学生带来强烈的震撼,引起对思维方式的重新审视。举例如下:
在讨论如何进行科学探究,考证事实真相时,教师展示图让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并尝试回答问题:这是一只盘踞在非洲稀树草原一个干枯的树枝上的猎豹。大家不约而同地问:这只猎豹在做什么?各种答案都有:觅食、寻找配偶、警戒、占领地盘等等。当教师提供“这只猎豹同时还高声吼叫”的事实背景时,上述答案似乎更合理了。
但是,教师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针对图中情景作细致的分析,同时运用排除法寻找答案。(1)猎豹是大型肉食性动物,以捕捉小型动物为食。若为觅食行为,猎豹堂而皇之在如此高度,小型被捕食动物即使缺乏逃避敌害的本能,也将望而生畏,逃之夭夭。它能捕到食物吗?(2)科学研究发现,同性猎豹之间、雌雄性猎豹之间,主要以特殊的气味相互识别。站得高、看得远、吼得响并不能觅到异性猎豹。(3)警戒或占领地盘之说似乎有理,但是,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猎豹位于草原食物链的顶极,几乎没有天敌。种群内部一定的区域分界也不是依靠居高临下方式形成的。
 那么,事实是什么?事实是母猎豹在呼唤猎豹幼仔。在排除了各种似乎可能的、非事实的推测后,事实真相并没有让学生感到意外。只是有学生问,我们怎么能够知道它“确实”在做什么?学生问得好,这需要知识经验的积累、学会进行科学理性的推断,这确实非一日之功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举例并分析。
这个事例也告诉我们,科学探究有许多途径和方式,如有的可以通过直接的实验观察得到结果,有的则是通过模拟实验提供分析的依据,有的需要对资料进行推理分析、作出合理解释。在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中,需要去伪存真,特别是生物种类繁多、行为复杂,需要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需要积累和丰富自己知识,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寻找规律,提高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
2.3认真组织实验教学,创设真实的实验情境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没有实验就没有生物科学。也许有人说有些实验不做,对考试成绩没有什么影响,也许有人说有些实验做了,对考试成绩也没有什么影响。我们认为,做实验是一个学习科学家科学研究的过程,是再现科学发现过程的过程,是学习品质提高的过程,我们不为考试做实验,我们做实验当然是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人生的考试中获得更理想的答案。下面是有关“认识酶”一组实验的设计流程:
2.3.1完成实验一,组织学生讨论。
4人一组实验并讨论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全班交流各组实验现象,分析结果以及结论。
教师引导对实验一的讨论:
师:为什么选用新鲜酵母菌液和蒸馏水?
生:酵母菌细胞中可能含有酶,能催化H2O2分解,产生气泡,而蒸馏水作对照。
师: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生:酵母菌细胞中可能含有酶。
师:实验结果能否确定酵母菌细胞中含有酶?为什么?
生:不能确定一定有酶。因为酶母菌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仅仅靠这个实验不能说明是什么物质起催化作用。
师:其实该实验同样不能证明过氧化氢是在酶的催化下分解的。因为酵母菌细胞中含有许多种物质,不能确定使过氧化氢分解的物质是酶。但实验能说明在有酵母菌存在的情况下,存在对H2O2分解起催化作用的物质,这种物质可能是酶。如何确定是过氧化氢酶分解了过氧化氢?
引导学生议论后引入实验二。
2.3.2完成实验二,组织学生讨论。
4人一组实验并讨论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全班交流各组实验现象,分析结果以及结论。
教师引导对实验二的讨论:
师:这个实验中采用了那种酶?反应的底物是什么?
生:淀粉酶。底物是淀粉和蔗糖。
师:通过那些现象能说明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生: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中生成砖红色沉淀。因为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说明淀粉被分解,产生了还原糖。
师:保温和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生:保温是提供酶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加热是为了加快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的速度。(如果在没有加入淀粉酶的淀粉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作对照,则更有说服力)。
师:这个实验说明酶有什么特性?
生: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说明酶作用有特异性。
师:这个实验能否确定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
生:能确定。因为用斐林试剂测定淀粉的水解产物,发现产生了还原性糖。而蔗糖溶液中则没有还原性糖产生。
师:能否将检测用的试剂由斐林试剂改为碘液?
生:不能改。若将斐林试剂改为碘液,只能说明有无淀粉,不能说明是否产生还原性糖,所以不能改。
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学习方式确实在改变,我们期望这种改变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实践我们知道,教师观念的改变、科学素养的水平是影响学习方式的重要因素,教师提高自身素养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基础。实现新课标的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还刚刚开始,我们将作更深入的探讨。
3.从考试评价的角度探讨学生学习方式改变
检测教育教学质量,不可回避考试。如何使我们的考试真正发挥检测、评价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们除了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试的内容要求等问题外,更多的研究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和启发思维的试卷试题,使学生适应多元化的发展需求。编制试题举例如下。
必修1检测题
一.单选题:
1.目前对于蛋白质的研究,已经从蛋白质的性质、结构、行为、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转向对活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时间、寿命、不同功能蛋白质的工作机制等方面。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结果表明氨基酸中含有肽键
B.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的实质是影响了蛋白质的寿命
C.在一个细胞周期中,蛋白质合成和DNA复制同时进行
D.淀粉酶和蛋白酶都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2.土壤中除了细小的碎石块外,还含有空气、水、微小生物以及腐殖质(有机物)。下表收集的是某地区土壤的几种平均元素组成和被子植物体内的平均元素组成的相对干物质量(ppm)。以下对表中数据的分析和推测,正确的是( B )

元素
O
C
Si
Fe
土壤
490000
20000
330000
38000
被子植物
410000
454000
1000
140

A因植物只吸收土壤溶液中的硅,故植物体内硅含量仅为土壤的1/330
B.植物主要吸收大气中的CO2,土壤腐殖质分解也能向大气释放CO2
C.植物体通过根吸收水而获得氧,所以植物体内的氧含量与土壤接近
D.因植物细胞只需要少量的铁元素,所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铁离子
3.研究表明:在生物膜的膜蛋白中,内在膜蛋白(如载体、受体、离子通道、膜酶等)约占真核细胞蛋白质的1/4~1/3。下列各项中,都不含内在膜蛋白的结构是( D )
 
A.①③⑤    B.⑤⑦⑨   C.②④⑥   D.④⑤⑨
4.图示为某种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的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核糖体:为合成逆转录酶提供模板
B.高尔基体:分泌小泡转运病毒蛋白
C.线粒体: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内质网:加工病毒蛋白的场所
5.在光合作用中,有许多蛋白质或多肽参与能量转换过程,下表所列是控制合成这些蛋白质或多肽的基因的情况。下列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控制RFeS合成的基因只存在于叶肉细胞中
BpetA基因在叶绿体中,Cyt f的合成在细胞质中
CpetG基因在细胞核中,PetG的合成在细胞质中
D.叶绿体和细胞核都有基因说明叶肉细胞具有全能性
6.科学家研究发现,冬小麦(如图)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才能开花,需秋季播种;冬小麦的根系也比春小麦发达。下列有关冬小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可以运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⑤中优良花卉品种
B.①→⑤过程的原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①→③过程中细胞需要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才能形成胚状体
D.控制光照、温度和激素等条件有利于离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9.在实验室里有①实验材料:人血涂片、蟾蜍血涂片各一张;②实验器材: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培养皿、牙签;③实验试剂:1%甲基蓝。对于实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②和③可用于制备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标本
B.在高倍镜下观察成熟红细胞需要转动细准焦螺旋
C.在显微镜下观察蟾蜍红细胞的细胞核需要染色
D.在高倍镜下可见白细胞中仅有一个球形细胞核
10带有负电荷的核酸对碱性染料甲基绿-派洛宁具有亲和力,例如核仁能被染成紫红色。通过染色实验,可对细胞中的DNA和RNA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下列对于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甲基绿-派洛宁的作用有选择性,只能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
B甲基绿-派洛宁的作用有选择性,只能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红色
C核仁能被甲基绿-派洛宁染成紫红色,说明核仁是由蛋白质构成的
D核仁能被甲基绿-派洛宁染成紫红色,说明核仁中含有较多的RNA
11.血红蛋白(Hb)是人体内一种重要蛋白质。患缺维生素B12贫血时,HbA2升高;患缺铁性贫血时,HbA2降低。通过不同血红蛋白电泳情况,可以对血红蛋白含量进行分析。下列有关血红蛋白电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可根据各种血红蛋白在一定pH的缓冲液中所带的正负电荷不同进行分离
B.可根据各种血红蛋白所含有的化学元素种类不同将其进行分离
C.由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4条多肽链构成,电泳时可形成4个条带
D.只能通过使用高速离心机将血红蛋白的分离,否则会导致蛋白质变性
12某同学从自己制作的腐乳块上取白色丝状物做显微观察实验。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D )
A.滴加30%蔗糖溶液时,蔗糖分子进入细胞壁
B.大部分细胞都呈现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
C.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随着细胞质在流动
D.在用纤维素酶处理后,细胞形态仍保持不变
 
二.多选题:
1.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放进浓盐水,过一段时间,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下列图示的实验与此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ABCD )
        A                   B                   C                 D
2.有位同学得到一张有蛙血涂片、马蛔虫受精卵装片、洋葱根尖切片和蝗虫精巢切片的照片,需要区分出照片中的细胞类型并为它们写一段解说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蛙红细胞和草履虫都能以无丝分裂的方式增殖
B马蛔虫受精卵与正常体细胞一样进行有丝分裂
C洋葱根尖细胞的染色体在分裂中出现联会现象
D蝗虫精巢中细胞间染色体数目最大比例是4∶1
3.右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BD )
A.水在光下分解直接产生[H]并放出O2
B.葡萄糖分子中的能量来自[H]和ATP
C.C5与CO2结合的过程中没有能量的变化
D.C3生成C6H12O6需要[H]、ATP和多种酶
4.研究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酵母菌的细胞生理活动时,收集了酵母菌生长增殖的资料、参考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相关实验(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色)。他们提出的问题是( ABC )
 
 
 
 
 
 
 
A.酵母菌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
B.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是多少?
C.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吗?
D.怎样鉴定酵母菌在无氧呼吸中产生的乙醇?
 
三.非选择题:
1.(11分)资料:糖类的种类很多。可运用多种方法将不同的糖从组织细胞中提取、分离并进行鉴定。
①2Cu2 还原糖→Cu2O;Cu2O H2SO4→2Cu2 ;2Cu2 Mn42- SO42-→2Cu2 蓝色化合物。
②淀粉是由葡萄糖通过特定的化学键连接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水解后,可根据葡萄糖含量再换算成淀粉含量。
③依据各种被分离的物质在滤纸上移动速率不同,可用纸层析法分离糖类等物质,常用的层析液如丙酮。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糖类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谷物、蔬菜和动物血清中。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采用哪些溶剂可以较快地将小分子的糖提取出来?               。(选择“冰水”或“热水”或“乙醇”);提取的糖溶液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至少可有         种鉴定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在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现配的           试剂,隔水加热2min,发现溶液逐渐由蓝色变为           色,说明有还原糖存在。
(2)淀粉和               等都属于多糖,其中属于细胞结构物质的是       ,属于贮能物质的是               
(3)丙酮和乙醇都是有机溶剂,可用于提取叶肉细胞             。在实验操作中,研磨前的添加物中对细胞结构有破坏作用和对提取物有保护作用分别是           
答案:(1)热水或乙醇     2     斐林      砖红(2)纤维素  糖原     纤维素    淀粉和糖原    (3)叶绿体中的色素     石英砂(二氧化硅)和碳酸钙
2.(9分)胰蛋白酶常常被用于研究酶的活性,并常以酪蛋白为底物检测肽酶的活力。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胰蛋白酶的化学本质和催化水解的化学键依次是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                                    (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学生答)。能够特异性地发挥催化作用的原因是                              (使用苏教版教材的学生答)。
(2)现有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混合液,请你设计一个pH和温度条件,使混合液能够分解更多的物质。                                。请解释这样设计的原因                                                           
(3)有同学为研究胰蛋白酶的适宜pH,设计实验并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第一步:取3支试管并编号,分别加入0.5%的酪蛋白溶液2mL。第二步:向试管中加适量缓冲液,使3支试管中反应液的pH值依次为7.0、8.0、9.0。第三步: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0.5%胰蛋白酶溶液1mL,40水浴。
①列表填写上述实验步骤,并准备记录实验结果。(2分)
②若将40℃的水浴温度分别降低到0℃或提高到70℃,结果是什么?            。若在pH8.0时反应速度最快,可用什么方法进行检测?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案:2.(1)蛋白质和肽键    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人教)    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有特殊的匹配关系(苏教)    (2)pH约为7,温度约为37℃    因为胃蛋白酶的适宜pH约为2,其他酶即唾液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适宜pH比较接近,在pH约为7时都有活性,可以分解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37℃是人体的体温,是这些酶作用的适宜温度    (3)

项目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0.5%的酪蛋白溶液
2mL
2mL
2mL
加缓冲液后pH
7.0
8.0
9.0
0.5胰蛋白酶溶液
1mL
1mL
1mL
水浴温度
40
40
40
实验结果
 
 
 

 
 
 
 
 
 
②40℃也是胰蛋白酶作用的适宜温度,温度降低到0,酶的活性降低,酪蛋白水解速度下降;温度提高到70℃时,酶由于温度过高而失活,不能水解酪蛋白    检测方法:①在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如2min),同时取3支试管中的液体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反应速度越快,蛋白质被水解的越多,紫色颜色反应消失的也越早,若在pH8.0时反应速度最快,则试管2中的紫色最先变浅直至消失    检测方法: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同时取3支试管中的液体离心,并取上清夜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    结论:温度和pH影响酶(胰蛋白酶)的活性,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活性较高
3.(10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组成图A显微镜中的光学系统的结构是                      (用标号表示)。用此显微镜观察图B,不必染色可观察到细胞器[      ]             和[      ]              。若用健那绿或苏木精染液染色,则可以观察到细胞器[     ]                
(2)若需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最好选择下列溶液中的            ,原因是                                                                    
①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 ②清水 ③低浓度的硝酸钾溶液 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3)若欲将B细胞培养至细胞中出现减数分裂现象,可通过                  的现代生物技术实现。若直接从产生B细胞的植株上获得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可以参考观察植物细胞            分裂的实验方法,完成以下几个实验步骤(2分):
                                                                      
                                                                      
                                                                      
                                                                      
答案:3、(1)①②⑤⑧(⑥)    1   叶绿体    9    液泡     3    线粒体
(2)①②    细胞在①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在中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低浓度的硝酸钾溶液由于浓度不确定,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若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浓度过高,则可能导致细胞在出现质壁分离后因大量失水而死亡,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3)植物组织培养    有丝     ①取幼嫩的花蕾中的花药    ②用镊子取出花药中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用固定液处理)    ③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染色    ④制片观察
这些测试题目的共同特点是:题干提供比较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在完成测试题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已经学习知识解决核心问题和新问题,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多样化的试题背景和答题要求,避免了照搬硬抄课本的教条式回答问题方式,为学生展现自身的学习水平提供了相应的平台,使学生在完成试题后,还有新的收获。同时,比较灵活的答案要求,也能够较好地体现测试的区分度要求,实现考试评价的基本价值。
 
四、研究成果
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如下:
1.德育教育方面: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在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研究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对学习的态度问题,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需要班主任老师和课任教师共同关心学习成绩以外的、多种影响学习成绩的问题。有关研究成员,在德育的过程性评价中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成果如下:
《关注学生成功需求  促进学生潜能发展》,《探求创造的真谛》P59~68,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小荷才露尖尖角  勿扰蜻蜓立上头》,《探求创造的真谛》P110~115,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让班集体成为学生发展的沃土》,《心灵成长的历程》2006年
2.教学实践方面:
教育教学活动过程是实现过程性评价的基础,只有立足于教学过程的改变,才有可能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才能进一步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课题组的老师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丰富多样的、行之有效的探讨和尝试。
论文:
《对创设适合的生物教学情境的探讨》,《生物学通报》2008.4
《生物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蒋桂林《中学生物教学》2008.6
《“细胞和代谢”专题的高考复习策略》,《中学生物学》生物学教学评价与考查2007.1
《新课标下生物课堂中的情感渗透》,梁平,《中学生物学》2007.1
《在新课改中贯彻生物新课程目标的思考》,梁平,《中学生物学》2008.7
《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过程评价”中发展和完善》,冯辉(待发表)
《对生物课中评价方式的探讨》《问题与问题解决�生物》,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2
《以高中生物学为例谈如何合理地开展新课标教学》,蒋英子,2007年省师陶杯二等奖
讲座:
“评价的探讨”,江苏教育出版社、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7。江苏、河南、新疆、陕西、安徽等地新课程培训
“高中新课程培训”(生物部分),中央电教馆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年
“高考探讨”“生物教学建议”“生物必修1教学建议”等讲座2006.6~2008.10
学习评价:
苏教版课时作业:《高中生物必修①》《高中生物必修②》《高中生物必修③》,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2008.5
苏教版实验报告:《高中生物必修①》《高中生物必修②》,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
《易错题解析》15课时:江苏教育电视台2006.7
《金陵中学高中生物学案》
选课指导:
《金陵中学生物课程说明与选课指导》《金陵中学高中新课程选课指导手册》2006.
教学案例(《苏教版高中生物教学指南》修订版。必修①②③江苏教育出版社:
万 勤: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王苏豫: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研究性学习:基因和苯硫脲(PTC)味盲的关系”
王梅霞:减数分裂
许龙兵: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许 峰: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关注癌症
陈官兵:有丝分裂
贾维薇: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
蒋英子: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教学设计
胡红彬: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梁 平:植物的激素调节
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整体水平全面提高。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不仅在应试教学中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问题,更注重学科基础的学习和积累,更注重在学习生物学科的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情感的体验和收获。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培育。
班级建设:
2006届高三(5)班三年整体推进综合水平在高三年级16个班中名列第一。
2008届高三(16)班整体推进综合水平在年级中名列前茅(班主任:许峰)。
2009届高三(10)班整体推进综合水平在年级中名列前茅,历次被评为校文明班级,
在历次校园文化节中获得一等奖。被评为2008~2009学年度南京中学先进学生集体。
学科活动:
在近年的生物竞赛中近百人次获得江苏省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在学校每年一度的“科技节”中,参与人数多、项目多、好评多。
为校园植物挂牌、进行校园环境保护教育等。
 
五、今后设想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促进我们对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学和德育教育进行了反思,更主动地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的探讨,密切了师生在教学和情感上的交流,不仅推动了平时的教学研究,也促进我们研究新形式下的高考,思考解决学生学习的方式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又热爱生物科学,在其他方面也得到长足发展。新课程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提供了实现教育理想的机遇,而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研究,加深了教师对教学行为的理解。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把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未来发展放在教育目标的首位,使我们的生物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wangsuyu_bio@126.com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