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边缘人”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边缘人”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一、研究背景、概念界定

  (一)研究背景

  课题研究的背景:

  “边缘人”这个概念最早是K·勒温提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研究热潮。但“边缘人”转化策略的研究在我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领域尚属于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少。边缘人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心情和教学的进度。这些学生长期保持这样的边缘状态也会渐渐失去与人对话和交流的机会,不利于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并影响教学质量,他们急需帮助和转化。为了改变学生的边缘状态,提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积极性以及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促进合作学习的推广、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他们,找出边缘人的成因,调整教育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激发他们主体性参与课堂教学、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这种转化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边缘人的边缘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通过小组间的团结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沟通交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以可视化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在相互交流和借鉴中强化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凸显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健康地发展。

  课题研究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边缘人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我们认为本课题的研究至少会呈现出五方面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就是按照新课程的理念重新认识边缘人,让教师、家长正确去定位边缘人,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够彻底改变我们学校的班风、学风。

  2.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平衡班级成绩,让边缘人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并在研究中形成一些理论,将其方法渗透于教师的教学中去,从而改变过去的以惩罚边缘人为主的单调教育方式。

  3.通过本课题研究,能够准确的实施分层教学,合作学习,使教师达到因材施教,教之相宜,使边缘人的思想彻底得到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4.本课题研究也是将新课程充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来的有效手段,通过边缘人的转化达到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师的角色地位。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

      边缘人:边缘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心理学家K·勒提出,泛指对两个社会群体的参与都不完全,处于群体之间的人。广义地说边缘人指一个人在某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让别人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也有极端的因素,这种有好也有坏。狭义地理解边缘人是指各个方面都脱离主流社会群体的方式。最常见的社会边缘人通常都会到网吧玩一款单机游戏,洛克人,如有家人朋友有类似情况请多加关怀,避免憾事发生。

  后来的研究者将“边缘人”借用到各个领域,教育学范畴内也提出了课堂教学范畴中的“边缘学生”的概念。美国学者莱文将出身于贫困家庭,在学业上面临失败的学生定义为边缘生。

  课堂上有许多同学看似在一同上课,可是他们对于教师的提问不回答,对于学生的活动不参与,他们不仅仅指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还有一大批学困生,后进生,甚至有时候学优生也在其中,而这些人在某些阶段都是具有边缘人特性的,他们就是课堂教学边缘人。

  高中生物课堂中的边缘人:高中生物课堂中,总会有个别学生要么睡觉,要么,要么无所事事,严重影响了生物课的教学质量,使班级的平均成绩居于下游。

  家庭关心:边缘人要么是父母离异,要么是留守儿童,父母无暇顾及;还有些学生在家里比较娇惯,父母顾及过多,平时自由散漫,随心所欲,逐渐沦为边缘人。要想改变他们,需要家长的适可而止关爱。

  社会的关注:边缘人特立独行的性格与社会格格不入,把他们当成异类而疏远和隔离。正是在这种社会因素和社会氛围的影响下,他们越来越离群,越来越自闭,越来越与众不同、特立独行,慢慢就变成了课堂上的边缘人。他们的改变,需要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学校教师的关爱:高中生物课堂中,发现边缘人的闪光点要及时予以鼓励,让他们在其他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脱离边缘状态。

  二、国内外有关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领域现状及述评

  由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Georg Simmer)在其1908年出版的《陌生人》中提及的那一部分生活在群体中,通过“叛逆”与“疏离’而与群体统一起来的那部分人群,被称之为“陌生人”。在他的思想基础上,1928年帕克在研究中世纪的犹太人时,提出了“边缘人”的概念,他提出:边缘人有“想被同化不能,想离开做不到”的特点(《人类的移民与边缘人》)。

  “边缘人”的概念经过长久的衍化与发展,在各大领域中都有渗透,教育学领域中对于边缘学生的研究也有几十年了。美国学者莱文提出边缘生的概念,他指的是那些出身于贫困家庭面临学业失败的学生。1964年威廉姆斯提出了边缘学生的五个选择标准。

  (二)我国的相关研究领域现状及述评

  教育方面对边缘生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李森、杜尚荣、元玉慧等人的研究。李森、杜尚荣等在《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及其转化策略》中从概念上对边缘学生作了说明,比较分析了教育家对于边缘人定义的两种不同观点,指出边缘人的普遍性、边缘性、弱势性、相对性等特征,并根据不同边缘学生的表现将其区分为六个维度十二种类型,提出了教师主导型、学生内省型、教学环境刺激型和教学制度规训型等转化策略类型。

  三、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因材施教理论:对于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四、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对农村高中“边缘人”转化策略的深入研究,帮助那些与同龄人相比,在认知、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回归常态。使这些学生在心理上健康成长,人格健全。

  1.对存在适应性问题的学生进行转化策略的研究,使其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学习。

  2.对在认知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进行转化策略的研究,使其形成正确的认知模式。

  3.对在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转化策略的研究,帮其解除心理上的困惑,使其摆脱心理困扰。

  4.对在行为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矫正策略的研究,矫正其不良行为。

  5.对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帮辅策略的研究,帮其找准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效。

  (二)研究内容

  1.边缘人的分类

  通过对各年段学生进行调查、观察、测量的研究,筛选出“边缘人”,并对其具体分类。

  2.边缘人的成因

  调查了解边缘人是研究、教育边缘人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归因,寻找边缘人形成的真正原因,以便对症下药,为转化的策略研究提供有力的帮助。

  3.边缘人的转化

  本课题研究方案中的主要任务是“转化”,理论假设是“从矫正边缘人不良的学习习惯入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创建一种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边缘人进步跟踪档案”,边缘人的进步与发展都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所以,我们将“转化后的边缘人更好地学习和发展”作为一个重点。

  五、研究对象、方法及步骤

  (一)研究对象

  1.分析边缘人产生的家庭背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让父母的关心成为边缘人成长的动力。

  2.边缘人需要社会的关注,边缘人的转化需要社会的参与,只有社会参与了,才能杜绝不良因素对他们的继续毒害。

  3.分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边缘人出现的原因,提出边缘人的转化策略,并总结经验,在学校各班级之间推广。

  4.加强边缘人同桌的榜样力量,培养边缘人良好的学习习惯,目标是让边缘人明确生活的方向。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各年段学生的适应、心理、行为、学习、习惯等各方面信息进行现状的调查,确定研究对象。

  2.观察研究法:对确定的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观察,并对辅导后效进行再观察再研究。

  3.经验总结法:重视在实践过程中的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进行归纳整理,便于经验推广。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6.3—2016.4,主要完成的工作:

  (1)成立课题小组,明确分工;

  (2)调查分析问题学生的成因,将收集的材料归档;

  (3)收集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2016.5—2016.12主要完成的工作:

  (1)以班级为单位,记录“边缘人”的转变情况;

  (2)撰写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2017.1--2017.5主要完成的工作:

  通过个案转化分析,形成一套有效的“边缘人”转化方法,并将经验在全体班主任会议上推广。

  通过研究,撰写相关论文、报告、案例。

  六、课题研究内容任务分工

  1.主持人:尹艳全面负责,筹集经费,教师培训。 2.王云:搜集、整理资料,课题会议记录,档案资料整理。 3.谭梅芝:课题的宣传,组织教研活动,实验研究。 4.万晓涛:课题的方案、总结、工作报告等材料的撰写。

  七、已经开展的研究

  1.充分论证,积极向领导汇报,取得大力支持协助。将参加本实验教师成绩纳入教师综合考评,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广泛宣传,吸收感兴趣教师加入课题研究,扩大研究力量及材料积累规模。 3.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不断探索,学好大纲,吃透教材。 4.课题组实验教师资料准备: (1)实验班学生成绩记分册。 (2)实验班、对比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包括生理、心理特点等。 (3)实验前各种数据:课堂综合评价情况(学生满意率、课堂活跃情况、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学生操作技能情况。 (4)课题研究的教案等原始材料。

  八、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填

3项)

高中生物课堂边缘人的个案研究

案例集

2016.09

高中生物课堂边缘人的成因分析

论文

2016.12

高中生物课堂边缘人转化研究

论文

2017.04

最终成果(限2项)

高中生物课堂边缘人转化策略

论文

2016.12

高中生物课堂边缘人转化策略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2017.05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边缘人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边缘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大爱原则,就是不管“边缘人”让人讨厌到什么程度,作为老师,都要用一颗火热的爱心去亲近他们,从而实现转化。

  3.永不放弃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到边缘人转化的难度,不管失败了多少次,老师都要充满信心,满怀希望,永远乐观,坚持转化。

  4.教学相长的原则,老师要相信,我们在转化边缘人的同时,边缘人也在帮我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们不管投入多少精力都是值得的,我们的收获都是丰硕的。

  十、参考文献

  1.教师情感支持及其对中学生自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贾娟-《西南大学》 - 2012

  2.教育软暴力在小学阶段的表现、归因与对策

  邹萌-东北师范大学 - 2011

  3.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现象研究

  覃奇颖,杜尚荣-《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5

  4.“边缘人”现象及应对策略

  亓玉慧,李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5

  5.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及其转化策略

  李森,杜尚荣-《教育研究》- 2014

  6.生物课堂教学“边缘人”个案研究及其转化策略

  柳见平-《华中师范大学》 - 2015

  7.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现象探析

  靖国平,刘雪梅-《教学与管理》- 2016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