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整合教学研究
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姓 名 |
袁登山 |
所 在 学 校 |
江苏省江都中学 |
邮 编 |
225200 | |||||||||
性别、年龄 |
男 |
48 |
职 务、职称 |
教科室主任 |
中学高级 |
学 科 |
物理 | |||||||
文化程度 |
本科 |
所 在 县市区 |
江都 |
电 话 |
13852509006 | |||||||||
课题名称 |
高中物理整合教学研究 | |||||||||||||
其它 教育 科研 课题 完成 情况 |
主持扬州市“十五”现代教育技术立项课题:《信息技术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2006年5月结题,是主要研究者,本人完成课题论文6篇,在相关会议上推介2次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开发课题专题网站1个。 | |||||||||||||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 论 著 |
论文或论著名称 |
发表论文的报刊或出版论著的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 ||||||||||||
《突出“新”、注重“能”、落实在“学”新教材高一物理上》 |
在《扬州教育》2000年第4期发表。 | |||||||||||||
《学习质量测评·高中物理(选修3-1)》 |
江苏文艺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ISBN 7-5378-2678-1 2006.2月 本人承担第三章《磁场》部分,80千字 副主编 | |||||||||||||
《学习质量测评·高中物理(选修3-4)》 |
江苏文艺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99-2575-2 2006.8月 本人承担第一章《机械振动》,第二章《机械波》部分,110千字 副主编 | |||||||||||||
《建构有效教学的物理课堂模式》 |
在省“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2006.11月 | |||||||||||||
《剖析考点、预测重点、策略要点》 |
2007.02《高考》CN22-1372/G4 | |||||||||||||
《高中物理(必修)同步导学》 |
由沈阳出版社出版 ISBN 7-80556-874-x/G·213 参编,本人承担约10千字 | |||||||||||||
《新编高中物理复习精要》 |
ISBN 7-80556-616-x/G·162 由沈阳出版社出版 参编,本人承担约10千字 | |||||||||||||
《高中物理总复习系列训练》 |
由林业出版社出版;ISBN 7-5038-1855-7 本人任副主编,写作占1/3,约80千字 | |||||||||||||
课题提 出的背 景与所 要解决 的主要 问 题 |
在素质教育向纵深推进,江苏教育新政实施,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大背景下,在高中物理实际教学课时大幅度减少,教学内容、选修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变化不大的现实情况下,本课题《高中物理整合教学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如何改变照本宣科的授课进程、面面俱到的授课现状,整合教学内容,有序、有效地实施高中物理教学; 2、如何改变同步教辅的呈现方式、以量取胜的训练模式,整合考试要求,简约、滚动地组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 |||||||||||||
课题界 定及理 论依据 |
课题界定: 高中物理:这里指必修和选修要求的高中物理全部内容。 整合:指组合、融合、集成、合成整体、一体化等含义。 整合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或策略,就是将必修和选修高中物理的全部内容,根据教学要求、考试说明在规定的总课时内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就是根据不同内容、不同阶段、不同目的采用恰当的整合方式进行教学,以达到教学效益最大化。 整合教学研究:重点是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呈现形式、训练题型等方面的整合研究,重点是进行专题整合、归类整合、变式整合、图表整合、学法整合等整合方式及其操作流程的研究,重点是研究整合教学与非整合教学的对比研究。以期找到一条可操作路径,切实落实高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切实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切实提高物理选修学业测试达B率。 理论依据: 早在20世纪初叶,约翰·杜威就系统提出了整合课程与教学的理念。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基本观点是应该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用系统观点、方法来考察教学,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对教学应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全面评价。教学最优化,就是在现有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的效果。 20世纪末叶,重新整合课程与教学已成为时代精神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为我们开启了对学科进行整合教学的方便之门。我们最为熟悉的一句话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正如美国学者巴布和赖恩达所说:我们要走向现场,去观察和分析细节,去积累灵动的、智慧的、出色的整合教学细节,从而发现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并加以推广; | |||||||||||||
课题界 定及理 论依据 |
我们要走向现场,去反思低效的、无效的、有瑕疵的整合教学细节,从而发现改进整合教学行为的方法和规律。 比利时教育专家罗杰斯(Xavier Roegiers)2007年12月10~13日,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首期教研室主任高级研修班”上,提出了“整合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模式是:前5周是“资源”的学习,即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第6周是整合模块,在推行整合模块时,不再引入任何新的“资源”性知识(即知识和技能)。在这一周内,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体验整合情境,包括各学科内或跨学科的,重点是教会每个学生如何应对各种整合情境。同时,“整合教学法”提出,“教学的主导权应该交给每位教师,使他们能自主选择最有效、最适合自己的教材”。 这与模块学习的学段划分、学分考试要求是相似的。因此如果我们能深入研究、实践整体教学,一定能取得好的研究、实践结果。 | |||||||||||||
课题研 究价值 |
整合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基于能力的教学,“所谓的能力是在具体而又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抽象地掌握知识的技能”。 罗杰斯领导的小组已经在一些国家试验这种方法并取得成功。2006年6月,他们在非洲吉布提全国范围内,对小学六年级(非整合教学)和五年级(整合教学)的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已经学习六年,但没有采用整合教学法的学生,入学考试通过率为54%左右;而采用整合教学法,才学习五年的学生,通过率为78%。城市学生取得的进步是巨大的,而乡村地区的学生实现的进步更为显著。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谢慧萍则认为,罗杰斯的报告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不再拘泥于理论上的争论,而是一种在实践层面和方法上的探索,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很有借鉴意义。 高中物理整合教学研究,并非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的研究。高中物理整合教学,在国内研究还不多,经检索,还仅限于课题研究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尝试等少数研究。目前的教法研究,比较单一,如目标教学法、探究法等,没有整合;目前使用的同步教辅,不与课时配套,不便于师生使用,没有校本化,针对性不强。所以,做本课题研究,不仅对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对落实素质教育,实施教育新政有意义,而且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有较高的价值。 | |||||||||||||
课 题 研 究 目 标 内 容 |
1.根据选用模块、教学计划、课时总量、考试安排,研究制订可行、标准的学年、学期、学段、课时教学安排。 2.研究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研究选修科目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说明,整合确定各课时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当堂训练、课后作业整合要点。 3、根据近5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走向,编写符合整合要点的每课时电子的文本一体化教学案和授课ppt课时文件,可供教师二次备课选用。 4、进行课堂整合教学方法、模式、效果等研究。 | |||||||||||||
课题 研究 过程 方法 |
研究过程: 2009.10-2009.11:课题申报,谋求立项,整合教学方法、模式理论研究。 2009.11-2009.12:研究制订可行、标准的学年、学期、学段、课时教学安排。进行整合教学方法、模式课堂研究。 2010.01-2010.02:整合确定必修部分各课时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当堂训练、课后作业整合要点。 2010.03-2010.05:整合确定选修部分各课时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当堂训练、课后作业整合要点;进行整合教学方法、模式课堂研究。 2010.06-2010.09:整合确定学业水平测试各课时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当堂训练、课后作业整合要点。 2010.10-2010.11:整理研究资料,做结题报告。 研究方法: 文献法,行动研究法。 | |||||||||||||
课题研 究的预 期成果 |
|
成 果 名 称 |
成 果 形 式 |
完 成 时 间 | ||||||||||
阶段成果 (限3项) |
整合――对物理有序有效教学的研究 |
论文 |
2009.11 | |||||||||||
高中物理整合教学方法初探 |
论文 |
2010.03 | ||||||||||||
高中物理课堂整合教学研究 |
论文 |
2010.05 | ||||||||||||
最终成果 (限2项) |
高中物理整合教学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0.09 | |||||||||||
高中物理整合教学一体化教学案 |
成书 |
2010.10 | ||||||||||||
课题主 持人学 校意见 |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
县(市、区) 教 科 研 主 管 部 门 意 见 |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
评审委员 会 审 批 结 果 |
专家组人数 |
|
实到人数 |
| ||||||||||
赞 成 票 |
|
反 对 票 |
| |||||||||||
简要评语 |
专家组组长(签字): | |||||||||||||
扬 州 市 教育科学 研 究 所 意 见 |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2011年度高中物理课题申报
-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高中新课程物理整合》中期小结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