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题申报
编号 |
|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
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 题 类 别 A
学 科 分 类 基础教育
课组题名称高中物理课堂学习质量监测与教学反馈系统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陈帝昌
负责人所在单位 北流中学
填 表 日 期 2009年11月1日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立项年度 |
|
立项类别 |
|
课题编号 |
|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
高 |
中 |
物 |
理 |
课 |
堂 |
学 |
习 |
质 |
量 |
监 |
测 |
与 |
教 |
学 |
反 |
馈 |
系 |
统 |
研 | |||||||||||||||||||||||||||
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键词 |
高 |
中 |
物 |
理 |
|
学 |
习 |
质 |
量 |
监 |
测 |
|
教 |
学 |
反 |
馈 |
|
|
|
| |||||||||||||||||||||||||||
课题类别 |
A |
重点课题 |
学科分类 |
H |
基础教育 |
研究类型 |
B |
应用研究 | |||||||||||||||||||||||||||||||||||||||
负责人姓名 |
陈帝昌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 |
出生日期 |
| ||||||||||||||||||||||||||||||||||||||||
行政职务 |
|
|
专业职务 |
|
中学一级 |
研究专长 |
|
基础教育 | |||||||||||||||||||||||||||||||||||||||
最后学历 |
|
教育硕士 |
最后学位 |
|
硕士 |
担任导师 |
|
| |||||||||||||||||||||||||||||||||||||||
所在市 |
广西玉林市 |
所属系统 |
|
教育系统 | |||||||||||||||||||||||||||||||||||||||||||
工作单位 |
北流中学 |
电子信箱 |
chendichang@126.com | ||||||||||||||||||||||||||||||||||||||||||||
通讯地址 |
广西北流中学物理教研组 |
邮政编码 |
537400 | ||||||||||||||||||||||||||||||||||||||||||||
联系电话 |
(区号) 0775 (单位) 6221076 (家庭) 3197528 (手机) | ||||||||||||||||||||||||||||||||||||||||||||||
身份证号 |
45252619750206007X | ||||||||||||||||||||||||||||||||||||||||||||||
主 要 参 加 者 |
姓 名 |
出生年月 |
专业职务 |
研究专长 |
学历 |
学位 |
工 作 单 位 | ||||||||||||||||||||||||||||||||||||||||
陈帝昌 |
1975.2 |
中学一级 |
物理教育 |
教育硕士 |
硕士 |
北流中学 | |||||||||||||||||||||||||||||||||||||||||
张振生 |
1963.1 |
中学一级 |
物理教育 |
本科 |
学士 |
北流中学 | |||||||||||||||||||||||||||||||||||||||||
冯超远 |
1973.12 |
中学一级 |
物理教育 |
本科 |
学士 |
北流中学 | |||||||||||||||||||||||||||||||||||||||||
苏 艺 |
1972.9 |
中学一级 |
物理教育 |
本科 |
学士 |
北流中学 | |||||||||||||||||||||||||||||||||||||||||
朱日利 |
1973.6 |
中学一级 |
物理教育 |
本科 |
学士 |
北流中学 | |||||||||||||||||||||||||||||||||||||||||
朱 辉 |
1976.12 |
中学一级 |
物理教育 |
本科 |
学士 |
北流中学 | |||||||||||||||||||||||||||||||||||||||||
覃华清 |
1979.11 |
中学二级 |
物理教育 |
本科 |
学士 |
北流中学 | |||||||||||||||||||||||||||||||||||||||||
蒙瑞冰 |
1983.12 |
中学二级 |
物理教育 |
研究生 |
硕士 |
北流中学 | |||||||||||||||||||||||||||||||||||||||||
罗明富 |
1977.2 |
中学二级 |
物理教育 |
本科 |
学士 |
北流中学 | |||||||||||||||||||||||||||||||||||||||||
蔡丽蓉 |
1974.7 |
中学一级 |
地球物理 |
本科 |
学士 |
北流中学 | |||||||||||||||||||||||||||||||||||||||||
苏海霞 |
1976.2 |
中学二级 |
物理教育 |
本科 |
学士 |
北流中学 | |||||||||||||||||||||||||||||||||||||||||
如无经费资助,是否愿意立项? √ □是 □否 如未获申报课题级别,是否愿意立项? √ □是 □否 | |||||||||||||||||||||||||||||||||||||||||||||||
预期最终成果 |
C |
论文集 |
D |
研究报告 |
预计完成时间 |
| |||||||||||||||||||||||||||||||||||||||||
—1—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
著作者 |
成果形式 |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
发表出版时间 |
《研究物理学习的前概念推进探究式教学》 |
陈帝昌 |
论文 |
《教育前沿》 |
2008.12 |
《对一道高考模拟题的探讨》 |
陈帝昌 |
论文 |
《试题与研究》 |
2008.9 |
《区域性教育科研引发的探究》 |
陈帝昌 |
论文 |
《素质教育论坛》 |
2008.9 |
《试论玉林现象的学术价值》 |
陈帝昌 |
论文 |
《玉林教育》 |
2008.9 |
《玉林教育科研人才“小高地”创造教育幸福的“大平台”》 |
陈帝昌 |
论文 |
《玉林现象》 |
2008.12 |
《开展物理校本研究,提高教学有效性》 |
陈帝昌 |
论文 |
《素质教育论坛》 |
2007.11 |
《从美国科学教育标准看新课程问题教学法》 |
陈帝昌 |
论文 |
《学习型教育研究》 |
2009.11 |
|
|
|
|
|
|
|
|
|
|
|
|
|
|
|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五年以来承担的研究课题
课 题 名 称 |
课题类别 |
批准时间 |
批 准 单 位 |
完成情况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
A |
2007年 |
玉林市教育科学规划办 |
结题 |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指导研究》 |
A |
2009年 |
玉林市教育科学规划办 |
正在研究 |
|
|
|
|
|
—2—
四、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及区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选题意义和研究意义 1. 国外、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美国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的结果是直接服务于基础教育,引领教育朝科学方向发展,而不是作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依据。由美国全国教育进展评议中心组织的全国教育进展评价(简称NAEP)、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主持的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教育的再研究(简称TIMSS-R)以及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持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简称PISA),是当前国际间最为著名的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和评价项目,它们所提供的指标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这些评价项目分别涉及数学、科学、阅读等领域,代表国际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最先进水平。NAEP是定期的实施的评估,监测内容的主要是各种主题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最新的学业质量状况。测试的手段有笔试和实验。IEA在世界41个国家实施的数学和科学学业质量评价项目(TIMSS),新加坡获得最佳成绩。PISA主要监测教育的积累成果,涉及学生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 200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设立了“建立学生学业质量分析与指导系统”项目,完成了数学学习质量标准和心理健康标准的部分研究。学生学业质量分析与指导系统的建立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与指导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内涵,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监测内容涉及知识、技能和方法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007年国家成立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浙江省也成立了首家县级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杭州市下城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挂牌。在“2007年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召开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研讨会,下城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全民教育质量监测联络中心。 2. 本课题的选题及意义: (1)提高学校、学科教研组的决策和指导水平 (2)引导评价方式的转变 学业质量评价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传统的学业质量评价被限定在升学考试上,很多教育的因素被忽略掉,选拔性的升学考试承载了其无法承受的功能。建立学校的学业质量分析与指导系统可以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发展性学业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本课题为我区建立各级学业质量中心监测中心作好基础性研究工作,为我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也指出“要建立发展性评估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对高中教育进行质量监测”。我们认为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必须从课堂教学抓起,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监测课堂学习的质量对落实素质教育有重要指导意义。 2.原教育部长周济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揭牌仪式上的讲话《全面开展质量监测建立健全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出要建立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改革和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督导和评价制度。教育评价专家董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提出建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可以有效推进素质教育。 |
—3—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 以本校高一学生和高二理科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高一年级是平行班级,高二年级分层次班级。 2. 研究目的: 促进课堂教学与反馈相结合,将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与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整体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未来的社会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高中生能接受适当的科学思维和习惯的训练,提高科学素养,促进我市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 3. 研究内容: ①开发适用于我市学生心理特点和本校教育教学实际的学科学习质量监测的工具; ②探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和途径,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课堂教育的实践模式; ③研究新课程实施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探讨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模式; ④制定并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学习质量的评价体系。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1. 研究思路: 关心了解学生心理需要,深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反思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业质量的影响——通过课堂观察和提问分析学生学习的困难(个性心理特点、学习的思维模式)——通过课堂学习质量测量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的前概念和思维障碍——进行学习质量反馈,创设主动学习、科学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习质量观——创立学习小组,建设促进学生广泛参与学习的班级文化,挖掘学习潜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其中:有关理论的研究和文献综述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课堂学习实践、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建构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测量工具的制定和完善主要采用调查观察法;教学策略的研究中主要用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 3. 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2009.06~2009.08)。主要工作:制定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的开题论证,成立课题组,选定实验人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及理论探讨和计划(2009.08~2009.10)。主要工作:文献查阅,了解当前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和最新成果;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咨询,找准研究的切入点,明确研究的问题;科学指导实验人员,确定实验人员的研究主题,同时确定重点实验研究对象,并制定指导管理实验人员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09.10~2011.10)。这一阶段可整体划分为三个进程—— 进程一:初步研究(2009.10~2011.03)。主要工作:以2009年入学高一年级学生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以高二、高三年级学生为辅助研究对象,初步建构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借助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的科学指导,建立各种精品课堂,提高课堂的教育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进程二:深入研究(2010.04~2011.03)。主要工作:在前一研究进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建构学业质量监测体系;根据本校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校本教材研发,结合当地社会发展及本校实际完善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建设部分精品课程;如物理课可根据当地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开展一系列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课堂,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有鲜明特点的精品课堂,初步建构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指导和评价体系,成立校级物理学科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中心。 进程三:完善研究(2011.04~2011.10)。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探索玉林市高中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方式和途径,逐步形成具有玉林特色的课堂教育的实践模式;开发适用于本校教育教学实际的学业质量监测工具体系;探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教育模式;制定并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2011.10~2011.12)。主要工作是整理资料,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预期结题时间:2011年12月。 |
—4—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
一、主要参考文献 1.《全面开展质量监测建立健全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人民教育) 2.《教育监测是实现教育发展重要转变的前提》(人民教育) 3.教育评价专家董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人民教育) 4.李希贵、李凌艳《教育质量监测为了国家教育目标》(人民教育) 5.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副主任辛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视野》(人民教育) 6.《高考物理测量理论与实践》(教育部考试中心);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课题负责人:陈帝昌,教育硕士,现任北流中学物理教师,玉林市教育学会会员。从教13余年,一贯努力将教育科研、教育教学改革与本职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相结合,锐意改革与创新。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数篇。获评为北流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玉林市教育教学管理先进个人。主持玉林市A类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2008年顺利结题获得科研成果二等奖。主持玉林市A类课题《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指导研究》是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课题组副组长:顾梅,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北流中学副校长,负责学校教育科研。多次在省部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和指导能力,有着成熟的课题研究经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时间、理论、经费等方面的保证。 课题组副组长:庞广惠,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学校科研处主任,分管科研工作。具有二十多年的教育科研工作经验,有着强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课题组成员共有9人,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整体文化素质高,专业知识丰富,都有较强的一线实践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水平和能力,能胜任本课题研究工作。其中四人分别是物理学科的骨干教师,可以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实验的基础,同时在课题研究的人力、物力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三、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 组织保障 为确保本课题顺利实施,我们成立领导小组和实验研究小组两个级别机构。领导小组主要提供完成课题所需必要条件、人员配备、经费、重大疑难问题解决等保障,以及负责理论咨询,在研究过程中掌握研究方向和进展情况等;实验研究小组主要负责课题跟踪指导,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座谈、研讨、总结、交流等,并按课题方案进行具体实施、观察、记录和整理研究资料等。组织机构如下: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陈帝昌 副组长:顾梅 庞广惠 成 员:张振生 苏 艺 冯超远 朱日利 朱 辉 (2)实验研究小组: 组 长:张振生 副组长:苏 艺 朱日利 成 员:蒙瑞冰 罗明富 朱 辉 刘国萍 覃华清 2. 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课题运作的常规管理制度。如计划管理制度;实施过程管理制度;检查制度、阶段总结评估制度和研究资料管理制度等等。在各项制度保障的同时,创造性地研究建构相关内容的系统评价体系。 3. 条件保障: (1)资金保障。该课题启动到终结,经费具体落实。由课题组协调,学校都设立科研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添置相关设备、软件、教育教学资源的购置、采集、存储、转输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各种教研活动经费等。 (2)实验基础扎实。新课程改革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学校近300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为课题提供了广泛的实验对象,增强了研究的可行性和可信性,使实验更具科学性;学校具有教育研究的历史,具有教育研究可借鉴的经验。 |
—5—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 10 项) | |||||
序号 |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负责人 | |
1 |
2011.10-2011.12 |
《高中生物理学业质量监测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陈帝昌 | |
2 |
2009.10-2011.3 |
《高中生物理学业质量监测工具研制》 |
学科素质测试工具 |
课题组成员 | |
3 |
2010.4-2011.3 |
《高中生物理学业质量监测方法》 |
论文 |
课题组成员 | |
4 |
2011.04-2011.12 |
《研究高中物理学科素养深化素质教育》 |
论文 |
课题组成员 | |
5 |
2010.4-2011.3 |
《文理科学生科学素养调查研究》 |
案例分析 |
课题组成员 | |
|
|
|
|
| |
|
|
|
|
| |
|
|
|
|
| |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 限 报 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 ) | |||||
序号 |
完成时间 |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负 责 人 | |
1 |
2011.11 |
《高中物理学业质量监测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陈帝昌 | |
2 |
2011.10 |
《高中物理学科素质监测工具》 |
|
张振生 | |
|
|
|
|
| |
—6—
七、经费
申报资助经费课题者填写:承诺遵守财务规章制度,如实填报经费管理单位名称、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开户银行、帐号,严格监督课题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保证课题经费单独立户,专款专用,不挤占和挪用课题经费,在课题结项时提供课题经费使用明细单。 |
本单位承诺遵守财务规章制度,严格监督课题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保证课题经费单独立户,专款专用,不挤占和挪用课题经费,在课题结题时提供经费使用的细单。 经费管理单位:北流中学 通讯地址:广西北流市北流中学 邮政编码:537400 联系电话:0775-6221076 开户银行:中国银行北流市支行 帐号:883104736908091001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申报自筹经费课题者填写:承诺以单位名义支持该项区级规划自筹经费课题课题的研究,拟资助课题经费 万元,保证课题研究正常进行。 |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7—
八、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请人,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推荐人须如实介绍课题负责人的科研态度、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
该课题负责人多年从事高中物理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有些成员已经获得硕士学位,有较高的物理专业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所选课题具有前瞻性、指导性,而且所在单位为该课题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课题研究必定有利于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我区基础教育水平。 第一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
该课题负责人以及成员有多年物理学科教学工作经验,有较高的物理专业水平,物理教育的理念先进、技术过硬,创新能力强,科研态度严谨,且学校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预计科研项目能够如期完成。 第二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 |
—8—
九、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保证课题负责人之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该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该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
北流中学完全了解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保证课题负责人之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该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该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十、报送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保证课题申报的真实性,认可课题申报人及其所在单位的申报资格,同意上报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9—
十一、学科评审组评审意见
主 审 专 家 意 见 |
主审专家签章: 年 月 日 | |||||
评审组人数 |
|
实到人数 |
|
表决结果 |
| |
赞成票 |
|
反对票 |
|
弃权票 |
| |
评 审 组 建 议 立 项 意 见 |
1、评审组建议本课题立项的原因: (1)理论价值; (2)实践意义。 2、评审组对本课题研究的改进建议 (3)课题名称: (4)研究内容: (5)课题组织: (6)研究方法: (7)研究经费: (8)研究成果: (9)其他 评审组长签章: 年 月 日 | |||||
—10—
评 审 未 通 过 原 因 |
1、活页评审未通过; 2、投票表决未通过,主要存在问题(可多项选择,在选项处画勾) (1) 选题问题; (2) 课题设计问题; (3) 研究内容问题; (4) 研究方法问题; (5) 课题组织问题; (6) 经费资助问题; (7) 研究成果问题; (8) 其他 评审组长签章: 年 月 日 |
—11—
十二、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编号 |
|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填表说明:本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填写时,不得出现课题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统一用×××、××××××代表。否则,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
课题名称: 高中物理课堂学习质量监测与教学反馈系统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及区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选题意义和研究意义 1. 国外、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美国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的结果是直接服务于基础教育,引领教育朝科学方向发展,而不是作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依据。由美国全国教育进展评议中心组织的全国教育进展评价(简称NAEP)、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主持的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教育的再研究(简称TIMSS-R)以及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持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简称PISA),是当前国际间最为著名的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和评价项目,它们所提供的指标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这些评价项目分别涉及数学、科学、阅读等领域,代表国际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最先进水平。NAEP是定期的实施的评估,监测内容的主要是各种主题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最新的学业质量状况。测试的手段有笔试和实验。IEA在世界41个国家实施的数学和科学学业质量评价项目(TIMSS),新加坡获得最佳成绩。PISA主要监测教育的积累成果,涉及学生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 200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设立了“建立学生学业质量分析与指导系统”项目,完成了数学学习质量标准和心理健康标准的部分研究。学生学业质量分析与指导系统的建立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与指导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内涵,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监测内容涉及知识、技能和方法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007年国家成立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浙江省也成立了首家县级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杭州市下城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挂牌。在“2007年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召开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研讨会,下城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全民教育质量监测联络中心。 2. 本课题的选题及意义: (1)提高学校、学科教研组的决策和指导水平 (2)引导评价方式的转变 |
——活页1——
选拔性的升学考试承载了其无法承受的功能。建立学校的学业质量分析与指导系统可以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发展性学业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本课题为我区建立各级学业质量中心监测中心作好基础性研究工作,为我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也指出“要建立发展性评估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对高中教育进行质量监测”。我们认为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必须从课堂教学抓起,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监测课堂学习的质量对落实素质教育有重要指导意义。 2.原教育部长周济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揭牌仪式上的讲话《全面开展质量监测建立健全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出要建立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改革和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督导和评价制度。教育评价专家董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提出建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可以有效推进素质教育。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 以本校高一学生和高二理科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高一年级是平行班级,高二年级分层次班级。 2. 研究目的: 促进课堂教学与反馈相结合,将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与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整体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未来的社会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高中生能接受适当的科学思维和习惯的训练,提高科学素养,促进我市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 3. 研究内容: ①开发适用于我市学生心理特点和本校教育教学实际的学科学习质量监测的工具; ②探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和途径,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课堂教育的实践模式; ③研究新课程实施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探讨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模式; ④制定并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学习质量的评价体系。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1. 研究思路: 关心了解学生心理需要,深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反思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业质量的影响——通过课堂观察和提问分析学生学习的困难(个性心理特点、学习的思维模式)——通过课堂学习质量测量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的前概念和思维障碍——进行学习质量反馈,创设主动学习、科学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习质量观——创立学习小组,建设促进学生广泛参与学习的班级文化,挖掘学习潜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其中:有关理论的研究和文献综述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课堂学习实践、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建构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测量工具的制定和完善主要采用调查观察法;教学策略的研究中主要用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 3. 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2009.06~2009.08)。主要工作:制定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的开题论证,成立课题组,选定实验人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 |
——活页2——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及理论探讨和计划(2009.08~2009.10)。主要工作:文献查阅,了解当前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和最新成果;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咨询,找准研究的切入点,明确研究的问题;科学指导实验人员,确定实验人员的研究主题,同时确定重点实验研究对象,并制定指导管理实验人员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09.10~2011.10)。这一阶段可整体划分为三个进程—— 进程一:初步研究(2009.10~2011.03)。主要工作:以2009年入学高一年级学生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以高二、高三年级学生为辅助研究对象,初步建构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借助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的科学指导,建立各种精品课堂,提高课堂的教育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进程二:深入研究(2010.04~2011.03)。主要工作:在前一研究进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建构学业质量监测体系;根据本校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校本教材研发,结合当地社会发展及本校实际完善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建设部分精品课程;如物理课可根据当地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开展一系列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课堂,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有鲜明特点的精品课堂,初步建构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指导和评价体系,成立校级物理学科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中心。 进程三:完善研究(2011.04~2011.10)。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探索×××市高中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方式和途径,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课堂教育的实践模式;开发适用于本校教育教学实际的学业质量监测工具体系;探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教育模式;制定并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2011.10~2011.12)。主要工作是整理资料,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预期结题时间:2011年12月。 |
——活页3——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
一、主要参考文献 1.《全面开展质量监测建立健全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人民教育) 2.《教育监测是实现教育发展重要转变的前提》(人民教育) 3.教育评价专家董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人民教育) 4.李希贵、李凌艳《教育质量监测为了国家教育目标》(人民教育) 5.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副主任辛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视野》(人民教育) 6.《高考物理测量理论与实践》(教育部考试中心);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课题负责人:×××,教育硕士,现任×××中学物理教师,×××市教育学会会员。从教13余年,一贯努力将教育科研、教育教学改革与本职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相结合,锐意改革与创新。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数篇。获评为×××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市教育教学管理先进个人。主持×××市A类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2008年顺利结题获得科研成果二等奖。主持玉林市A类课题《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指导研究》是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课题组副组长:×××,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中学副校长,负责学校教育科研。多次在省部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和指导能力,有着成熟的课题研究经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时间、理论、经费等方面的保证。 课题组副组长:×××,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学校科研处主任,分管科研工作。具有二十多年的教育科研工作经验,有着强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课题组成员共有9人,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整体文化素质高,专业知识丰富,都有较强的一线实践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水平和能力,能胜任本课题研究工作。其中四人分别是物理学科的骨干教师,可以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实验的基础,同时在课题研究的人力、物力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三、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 组织保障 为确保本课题顺利实施,我们成立领导小组和实验研究小组两个级别机构。领导小组主要提供完成课题所需必要条件、人员配备、经费、重大疑难问题解决等保障,以及负责理论咨询,在研究过程中掌握研究方向和进展情况等;实验研究小组主要负责课题跟踪指导,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座谈、研讨、总结、交流等,并按课题方案进行具体实施、观察、记录和整理研究资料等。组织机构如下: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 成 员:××× ××× ××× ××× ××× (2)实验研究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 成 员:××× ××× ××× ××× ××× 2. 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课题运作的常规管理制度。如计划管理制度;实施过程管理制度;检查制度、阶段总结评估制度和研究资料管理制度等等。在各项制度保障的同时,创造性地研究建构相关内容的系统评价体系。 3. 条件保障: (1)资金保障。该课题启动到终结,经费具体落实。由课题组协调,学校都设立科研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添置相关设备、软件、教育教学资源的购置、采集、存储、转输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各种教研活动经费等。 (2)实验基础扎实。新课程改革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学校近300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为课题提供了广泛的实验对象,增强了研究的可行性和可信性,使实验更具科学性;学校具有教育研究的历史,具有教育研究可借鉴的经验。 |
——活页4——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