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分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物理分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朱玉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和作业反馈都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作业能反映教学面临的症结,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审查和评价。教师通过作业获得反馈信息,诊断课堂教学效果,随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目前学生的作业存在最大的误区是教师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教师一直把作业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于是布置作业时也是本着教师的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及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的需要。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全班所有学生做的是同样的作业。其结果是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由于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教学中尽管每位教师都认真的备课,认真的上课,可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我们会遗憾的发现在相同的内容上有的学生掌握的好,有的学生掌握的一般,还有一部分掌握的较差。结果老师要给学生一遍遍的讲解,教师感觉很累,学生也未必真理解了,久而久之,学生便对这一门学科失去了兴趣。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的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这促使我们推行分层作业,让不同能力的同学做不同等级或不同类型的作业。来“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物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尝试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有效的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二、国内外对分层作业有效性的研究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作业分层设计就是以这些理论作指导,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训练目标,运用恰当的练习策略,进行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特级教师柏跃富在《作业的分层布置在教学中的实践》中指出:分层布置作业符合学生的能力差异,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使他们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正确的评价自己。
  
  三、高中物理分层作业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高中学生分层作业现状调查
  
  1. 研究实施
  
  ⑴ 被试
  
  本校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其中高一重点班92名,高一平行班88名。高二理科班102名,高二文科班45名。问卷当场收回,回收率达98%。
  
  ⑵ 工具
  
  自制问卷《高中物理分层作业现状的问卷调查》,问卷题目见附件1。
  
  ⑶ 实施程序
  
  研究征得本人的同意,进行施测,问卷当场收回。
  
  ⑷ 结果
  
  学生能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仅占我们调查总人数的45%,基本能独立完成的有40%,而基本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高达15%。
  
  认真而且按时完成作业的,占我们调查总人数的73%,拖欠作业的达17%。
  
  认为每天的作业量合适的,占我们调查总人数的74%,认为每天的作业量太多的有15%,认为每天的作业量太少的有11%。
  
  觉得作业批改打“√”和“×”能起到批改作业目的的占我们调查总人数的33%,基本能的占我们调查总人数的44%,不能的高达23%。
  
  希望作业进行分层的占调查总人数的84%,认为作业应该统一的有15%,
  
  希望老师布置作业要精心设计,有梯度,能让每个学生有成就感,也要适量。
  
  (二)高中物理教师分层作业现状调查
  
  1. 研究实施
  
  ⑴ 被试
  
  以我校物理教师为对象,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得到有效样本11份。
  
  ⑵ 工具
  
  自制问卷《高中物理分层作业现状的问卷调查(老师)》。问卷题目见附件2。
  
  ⑶ 实施程序
  
  研究征得本人的同意,进行施测,问卷当场收回。
  
  ⑷ 结果
  
  结果显示80%的教师认为对作业的设计不会像课堂设计那样重视;65%的教师对作业设计没有长远目标,常是“拿来主义”;90%的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是整齐划一的作业,对他们的评价也是同一标准。85%的教师已经有所反思,开始考虑作业也应改革。布置的作业情况全班统一的占65%,采用分层作业的仅占26%。在批改物理作业时经常写评语的占12%,偶尔写的占32%,从来不写的占56%。
  
  (三)高中物理分层作业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
  
  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传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中存在着很大的弊端。长期以来,绝大部分教师采用常规的作业处理方式: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批改作业。这种循环方式很容易出现作业形式单一、形式主义严重、学生抄袭作业、信息反馈太慢等弊端。表现为:
  
  1. 题海作业。教师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教学的补缺”、“知识的巩固”上,丢弃了作业具有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性功能,在布置作业时总是本着面面俱到,机械的重复训练,忽视了对习题的精心设计和习题的思维价值,这种“题海”作业,自然也增加学生的学生负担。
  
  2. 统一作业。长期以来,教师布置作业总是全班统一,甚至全年级统一。统一作业内容、统一作业数量、统一作业时间、统一作业形式,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遏制着学生学习潜能的发展。
  
  3. 机械批改。传统的作业批改以判断式为主,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然后写上分数。这种评价生硬单一,缺乏感情,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现自己的发展潜能。
  
  针对传统作业的这些弊端,解决学生的作业量偏多;教师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式落后,;进而改变高中物理教师的作业观使其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确立高中物理分层作业的研究课题是非常必要的。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作业对象分层原则的研究
  
  依据什么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能让每个学生真正接受分层。有时学生不能正视这种分层,可能会感到受歧视,情感上可能受到挫伤并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怎么做?学生的层次会随着学习发生一定的改变,如何解决?
  
  (二)作业分层设计原则的研究
  
  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分层作业的形式作出设计,使练习、检测层次化。“设计”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指导思想,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高中物理“分层”作业的“设计”应遵循高中学生发展目标和物理现行教学大纲及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分层作业可以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分成不同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对学生在高中三年各个年段的目标定位、能力递增层次、程度、侧重点作认真研究,创建一个在共性的基础上又富有个性化的作业体系(即“分层作业”),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升。
  
  (三)作业分层评价的研究
  
  作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学习内容有多么新,学习方法有多么先进,如果在评价上采取老一套,新内容和新方式的价值就根本体现不了。对学生作业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十分重要。
  
  对作业的评价在具体操作上可以进行分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摒弃“知识本位”,确立“人格本位”,加强学生能力评价;要有学习结果的评价,但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分层评价机制中,教师不是唯一的主体,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都可以加入评价;评价不再是“一刀切”的绝对评价,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层评价与个性评价。
  
  我们要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征的不同,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同样,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有必要采取新的作业评价方式,不单单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结果,还要与作业方式改革相呼应。把学生的小发明、小创作、小论文等纳入评价内容。同时尽量从学生本身角度去看问题,要注意学生本身的智能特征。在布置一些有针对性作业的同时,采取与其作业形式相适应的评价方式,评价才能做到个性化,教育才能个性化。
  
  (四)课题研究的思想框架
  
  (1)分层作业的理论研究
  
  ①国内外有关分层作业的历史研究;
  
  ②分层作业的概念及其基本内涵的研究;
  
  ③实施分层作业的理论基础研究;
  
  ④对“高中物理分层作业”课题的提出和概念的界定。
  
  (2)普通高中物理分层作业现状的研究
  
  ①对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研究;
  
  ②对普通高中物理分层作业现状分析。
  
  (3)普通高中物理分层作业的实践
  
  ①学生对分层作业认识的个性调查
  
  ②研究学生如何分层,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分层;
  
  ③不同层次作业目标制定的研究;
  
  ④多元智能与分层作业设计,如何丰富作业呈现的形式,以适合学生的智能结构,达成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⑤分层评价作业操作模式的研究;
  
  (4)普通高中物理实施分层作业效果的研究
  
  在高一、高二年级中,主要研究通过分层作业后,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学习的喜欢程度的改变。对分层做作业后学习的主动性(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分层布置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有何效果。调查问卷自编。
  
  五、研究的理论及原则
  
  高中物理分层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基于以下的教学理论展开研究和实践:
  
  (一)主体性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学习实践才能实现。为此要注意二点:(1)、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时间和空间。(2)、主体性学习应有“质”的规定,主体性学习的实质是要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借鉴价值。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
  
  多元智能理论对作业设计的启示:(1)作业设计的尺度应该是多元的。(2)作业的目的应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提供契机。(3)作业设计要引导学生扩展学习的内容领域。(4)通过作业发现他们的智力潜能。(5)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人生履历。
  
  (三)皮亚杰的建构学说:人的知识是在知识范畴和感性材料结合的基础上建构的,离开了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产生。
  
  建构学说对作业设计的启示:通过设计作业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对学习积极的兴趣,将它作为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记录学生成长的珍贵履历。
  
  为了更好的推进研究,深入而有活力的开展课题,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开展教学实践:
  
  (一)发展性原则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发展中的人格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经验都处于发展之中,处于不成熟、不完善的状态。这种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知水平的发展,二是人格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要学会学习,也要学会做人。二者相得益彰,和谐统一。分层作业有效性研究的宗旨就是实现学生认知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创新性原则
  
  分层作业有效性研究要冲破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篱笆,用新鲜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时,至少要做到三点:(1)、形式上的创新。(2)、变通性的创新,开导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精确性。(3)鼓励学生大胆实践,自我优化。
  
  (三)开放性原则
  
  分层作业有效性研究是一个开放的教与学的实践性空间,学生在分层作业的优化和完成过程中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分层作业设计的内容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教师的知识视野。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教师教学方法不能局限和满足于课本,应弱化权威意识和标准答案等。
  
  (四)差异性原则
  
  人是有差异的,青少年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个体之间在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学校教育不是要消除这些特点与差异,相反是要使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最合适而完美地展示出来,也可以说,这是学校教育的精髓所在。强调差异性,也就是要求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重视个别差异,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实施教育,使每个学生的水平得以提高,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分层作业”的研究正是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共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要求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增强他们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效率性原则
  
  是指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用较短的时间,完成好较多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正是着眼于这样的目的,“分层作业”的实践和研究旨在克服作业布置的盲目性、随意性、系统性、评价单一及效率低下的现状,便教利学,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作业的最大功效。
  
  六、研究的方法
  
  1. 实验研究法
  
  合理选择好实验班级(要控制好无关变量的影响),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跟踪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为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一手材料。
  
  2. 行动研究法
  
  通过课题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过程中不断尝试“分层作业有效性的变量研究”,及时的总结定位成与失的经验和教训,再运用到教育教学实际中来加以改进。同时跟踪记录下各个教师的研究行为。
  
  3.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鉴别和整理,形成一个有序的理论体系,来提升理念,为在研究课题过程中提供理论依据和强有力的动力。
  
  4. 经验总结法
  
  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依据物理教育教学实践中所提供的事实和数据,来分析和概括分层作业的有效性在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起的影响,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从而为如何提高分层作业的有效性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材料。运用此法把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汇总整理,分类编辑,并撰写好研究报告。
  
  人员分工
  
  姓名
  
  职 称
  
  课题内分工
  
  课题
  
  组长
  
  朱玉祥
  
  中教高级
  
  负责本课题研究的方向、进度、内容,同时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工作
  
  课题组
  
  成员
  
  胡晓明
  
  市教研员
  
  顾问、指导
  
  吕  维
  
  市学科带头人
  
  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工作及子课题的研究,编制问卷、分析汇总。
  
  胡祖浩
  
  中教一级
  
  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工作及子课题的研究,编制问卷、分析汇总。
  
  乐军
  
  中教一级
  
  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工作及子课题的研究,编制问卷、分析汇总。
  
  郑林
  
  中教一级
  
  选择实验组进行对比实验,进行数据分析与汇总,参与课题研究、实践工作及子课题研究。
  
  沃维林
  
  中教一级
  
  选择实验组进行对比实验,进行数据分析与汇总,参与课题研究、实践工作及子课题研究。
  
  八、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采用分工合作,实施研究,及时总结的方法进行。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计划,分工进行了子课题研究,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发现或者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交流、讨论,并在达成一致的意见后再进行改进或调整下阶段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实施以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8月)
  
  1. 加强理论学习与专题知识学习: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新课标、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并进行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收集资料,积极了解和探讨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2. 组建课题研究小组:从科研能力、科研兴趣、组织能力和工作热情三个角度出发,组建了包括市学科带头人、市物理教研员等在内的课题研究小组。
  
  3. 制定研究方案:方案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实施阶段(2012、9——2013、8)
  
  1. 进行充分的前期调查
  
  新课改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怀。如何使分层作业的布置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结果见前面“高中物理分层作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我们看到了许多教师对布置作业充满无奈,对学生的拖欠作业甚至不完成作业苦恼不堪的现状;也听到许多学生对当前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满意,完成得有点勉强的心里话。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还发现,目前我们的作业布置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机械巩固的、统一规定的、独立完成的作业明显多于综合创新的、自主选择的,合作互动的作业。以上这些调查数据虽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高中物理作业的现状,但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参考数据。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认为,只有进行作业改革,实行分层作业,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 理论研讨
  
  在获得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调查数据)后,我们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新课标、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先后就高中物理分层作业的设计原则、分层作业的设计形式、分层作业的评价方式等组织了四次学习交流活动,邀请了市物理教研员就分层作业有效性的实践作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3. 在不断的实践和研讨中推进和修正课题研究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这样做也是为了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在研究中我们按照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对提高分层作业有效性的方式方法作了不断的尝试,在尝试中对实现分层作业有效性的途径进行了不断的思考和改进。分别从分层作业的设计、分层作业的形式、分层作业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不断改进传统的作业模式,使作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统一走向分层、由独立走向合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积极投身课改实践,课题研究基本朝着我们的假设方向正常进行着。但也出现了一些超出我们假设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课题组曾经尝试过这样一种方法:布置作业分做“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两种层次。“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选做作业”则在难度上有所增加,要求学生能够较灵活、更熟练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够完成,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做。这种方法试行了一段时间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表现为好学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而差生抄作业的现象也减少了,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好起来了。不过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了偷懒,他们也只做必做题,而不做选做题。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如果强行指定他们必须做选做题,那么对其他同学来说,这又成了一种变相的歧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找他们谈话,教育为主,多鼓励。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能够更进一步。实际上这种试行的方法也是不完善的,因为这种做法只是简单的把学生分作了两种层次,但实际上学生个体之间是千差万别的,严格来讲每个学生的层次都是不尽相同的。
  
  既然学生的水平是有层次的,因此在布置作业时还应该尽可能的分做更多的层次,以满足更多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努力后可能达到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着眼于每个学生最近发展区所布置的作业,应该是最有效的作业,能使他们取得最快的进步。老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每位学生除了要做必须的基础题外,还应完成“跳一跳,够得着”的题,让他们都受到挑战。当然,这种“跳一跳,够得着”的题目的“高度”是和学生所在的不同水平层次相应的,因人而异。尽管“高度”不同,但只要努力便能完成。使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乐趣。至于那些“努力跳”还“够不着”的作业题则是应当暂时避开的。
  
  为了满足学生的多层次要求,强化发展区,所以我们把作业分为知识型、能力型和创新型三类。但在分层作业设计形式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原先假设的分层作业中三种基本模块(知识型、能力型和创新型)分类不够合理,缺少一定的分层度,如技能型的作业到底是属于知识型的作业还是能力型的作业?并且这三种作业类型不仅不能涵盖高中物理的全部内容,而且不能突出当今高考热点问题,为此我们修正了分层作业的形式,既知识与能力型、方法与技巧型、综合与扩展型等。知识与能力型是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放在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上;方法与技巧型是针对一般的学生,重点放在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综合应用上;综合与扩展型是针对物理学科的学优生,重点放在物理概念的综合运用,拓展延伸和知识的灵活迁移上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
  
  随着课题研究的进行,我们发现这样分层还是无法满足学生的层次需要。而且分类有些模糊,如知识与能力型、方法与技巧型两类作业有时无法分的很清,都属于基础达标类型的作业。再如分类部分的作业难易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在知识与能力型、方法与技巧型、综合与扩展型三类分层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变,改为基础达标类作业和综合扩展类作业。又对两类作业中不同题目的难度进行了分层,由易到难分为A、B、C三大类。
  
  具体操作时,可根据教学目标将一个知识点下的常规问题由易到难分为A、B、C三大类: A类题是课堂所讲的难度较低的例、习题的再现,可以是原题,也可以是稍作改动或换一种说法但解法基本不变的变题。这些题因课堂上老师已讲,只要依葫芦画瓢便能完成,因而归结为易题。对那些基础不太好、甚至连听课都有困难的学生来讲这是必做题。如能将这些题独立、限时完成好,对他们来讲也有很大的收获。B类题是课堂所讲的难度中等的例、习题的对应题,又可分为模拟题和变形题两类。前者是指原题的再现,基本上是模仿就能完成的题;后者指这些题的变形题,变化后解法可能也改变了的题,也可以是课堂上已铺好台阶、但未具体讲解的题。对基础中等的同学来讲,这些题应是必做题。C类题是课堂上较难问题的再现(也可视情况放到B中)、变形也可能是与以往所学知识相联系的综合题,或是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它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防止思维定势。对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同学来讲,应当完成好这些题。
  
  作业内容分类后,布置时可采取分层要求的方式。将学生按前阶段的学习情况划定层次(每个学生所在的层次在一个阶段后根据他们最新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对那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要求他们完成必做的A类题后,鼓励他们完成下一层B类题,甚至C类题(即选做题); 基础中等的,B类题是必做题,鼓励他们完成C类题;基础较好的,则要求他们完成好B类题和C类题。有些习题,如估计学生完成起来确有困难,可给予适当的提示。这种方式实施之前,可向学生介绍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理解这种做法的意义,避免少数学生产生“我的作业为何与他们不同啊,是不是因为我成绩差被歧视啊”等等的误解,让他们明白完成好有效作业对他们来讲才是最有效的,鼓励他们完成,因而改变自己暂时落后状况的作业;对中、上等学生,让他们知道完成好分层作业可夯实基础、并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使所有学生自觉、积极地配合这种分层布置、分层要求的作业模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达到或超越其最近发展区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有很多,如:要根据不同学生量体裁衣,布置分层作业,满足学生们学习的不同需要。理论上是可行的,可实践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来教师不可能完全了解学生的差异;二来长期坚持的话老师的工作量太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选择(或者自编)不同层次要求的、有针对性的题目,还给教师批改作业增加了难度。我们课题组对这一问题还在不断的尝试改进。
  
  研究过程中新问题的出现虽然略感意外,但它却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光明。正是因为问题,我们才会不断修正,而正是因为不断修正,我们的课题才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们的研究才更有价值。
  
  (三)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1月)汇总研究材料,分析、反馈、总结提高、完成课题报告和撰写有关论文,展示研究成果,提交结题报告。
  
  九、研究的成效及结论
  
  (一)作业对象分层原则的研究结论
  
  分层作业要建立在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这就要掌握好以下原则:
  
  (1) 平等性原则
  
  一方面给学生分层是为了寻找学生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教师应当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也必须设法让学生对此分类有所理解,不要产生一种自卑感。另一方面,要在促进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基础上兼顾个体的特长发展,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努力为他们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平台。
  
  (2) 隐涵性原则
  
  教师应采用内在尺度法或叫隐性分层法,有时学生不能正视这种分层,可能会感到受歧视,情感上可能受到挫伤并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在给学生分层时,对每个学生的层次安排没有必要向学生一一公布,更要力避给学生贴标签,教师只要做到心中有数,暗中做出安排即可。
  
  (3) 动态性原则
  
  学生层次的划分不是绝对的,而是动态的。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层次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教师应当建立学生档案,及时作出评价,注意学生的变化,适时调整层次的划分,并根据具体情况加强个体教学。
  
  根据以上几项原则,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后,再结合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3个层次,由教师根据学生差异和需要进行对学生分层,分别划分为A、B、C三组。暂差生或学困生分为A组(占全班人数的25﹪),中等的学生分为B组(占全班人数的50﹪),学有余力的优秀生分为C组(占全班人数的25﹪)。以学生每单元学习的成绩及作业成绩作为评价划分的依据。每单元进行一次划分,对有进步的同学可升到高一级的组(如:B组升到C组),同样,对退步的同学要降到低一级的组(如:C组降到B组)。鼓励学生力争上游,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同一类学生,他们的长项和短板都不全一样,比如同样是C类优等生,并不是每个人每个方面都好。可能有的运动学比较好,但牛顿力学弱些等等。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清楚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其弱点来布置作业,查缺补漏,进行重点突破,这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作业分层设计原则的研究结论
  
  物理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物理作业观,树立起新的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理念。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教学时,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物理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们设计和布置作业也应该针对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物理教师也更应在以前的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放飞困顿的心,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有效的教学设计上去,更好引导学生全面地发展。下面我就在分层作业设计的点滴做法进行总结:
  
  1. 作业量分层。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不同层次的发展,教师布置作业的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节。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是必要的。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2. 作业难度分层。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物理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请学生自由选择,并根据他们的自身水平,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努力完成创造目标。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物理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3. 作业时间分层。物理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要求优等生隔天就得交的作业,后进生可以宽限1至2天。这样,保证了后进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案例:必修I《摩擦力》中,教材直接给出了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公式:F=μFN,但是学生肯定会有疑问:为什么只与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有关?与接触面积,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所受的外力等为什么没有关系?因此讲完滑动摩擦力后,课外可布置如下课题:“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提示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但完成时间可以分层。
  
  4. 作业要求的角度分层,就是教师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但是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如计算题中困难学生一题一解,优秀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当然,层次性也可体现为同一作业设问由易及难,层层递进,如下面的案例。
  
  案例1:学完《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后,除布置课本上4道“问题与练习”为“必做作业”外,还布置了三道“分层作业”让学生自由选做:①以“简单的连接体”问题为背景的题目;②以“运动与力的关系”为背景的题目;③以“质点系下的牛顿第二定律”为背景的题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喜好、发展方向等选做或全做。这样,既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又给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实践证明,“分层作业”的做法找到了因材施教与大班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又兼顾了老师的精力,这种做法非常值得推广,实施效果也很好。这样,作业不仅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扩大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做作业不再成为负担。
  
  案例2:面对不同学力层次的学生设计合理的、由易到难的递进形的作业,如在《摩擦力》教学后可设计这样一组习题:
  
  (1)如图,木板与水平地面夹角为Φ时,物体m处于静止状态。现增大木板与地之间的──夹角到另一值a,物体仍静止,则木板对物体的弹力N和摩擦力f怎样变化?
  
  (2)如木板与地夹角为Φ时,物体匀速下滑,现增大该夹角至p时,N、f怎样变化?
  
  (3)如木板与地面夹角为Φ时,在沿木板向上的力F作用下,物体m处于静止状态,则木板作用于物体的摩擦力有什么特点?
  
  (4)如木板与地面夹角为Φ时,物体匀速下滑,则减少夹角过程中N、f怎样变化?
  
  (5)如木板原来水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抬起一端增大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夹角时,N、f怎样变化?
  
  (6)给你一把卷尺和一些细沙,试设计一种测量沙粒之间动摩擦因数的方法。
  
  总之,经过课题的不断修正和完善,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分层作业设计形式为:在“基础达标类”、“综合扩展类”两大类基础上将不同难度的题目再进行分层,由易到难分为A、B、C三大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
  
  (三)作业分层评价的研究结论
  
  1. 高中物理作业批改的现状
  
  调查发现现在大多数学校高中物理作业的批改还是传统的批改方式。教师一人独批、独改、独评。即缺少学生主体的参与,又造成教师的作业批改负担过重,同时不利于学生本身的智力发展。
  
  ⑴ 批改作业的数量和费时过多。就高中物理教师来说,基本工作量是任教3个班150多人,每周12节课。平时要备课、上课、管理班级、辅导学生,要批改学生的每周600到900份作业,每天仅批作业要花近2个小时。在批作业的过程中很难将所有的“错”或“误”批出来的。若遇到学生对题意理解不清或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掌握不好,解题过程中就可能是杂乱无章、“蒙混过关”的,教师的批改就更加耽误时间。
  
  ⑵ 批改作业所达到的效益问题。教师花费大量时间逐一批改作业的效果并不好。因为一般来说理科作业,教师的批改有两种方式:一是仅仅“蜻蜓点水”般划上“×”“√”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当学生看到“×”也不知到底什么地方错,以及出错的原因。教师挑普遍性的错误进行评讲,让学生自己改正,学生一般是走形式,仅仅是一改了事,不会真的花时间去弄懂;二是教师批出对错的同时对错题加上批注或正确答案,然而学生们一般是不太关心教师的批注,最多也不过“一看”“一笑”了之,下次他照错不误,从而使得作业批改失去了应起的作用。而且在批改中,还会发现有些题目做得或错得一模一样(其中有人抄袭),但教师不能不批,这样导致批改作业所做的是无用功,就更谈不上对教学有什么效果了。
  
  ⑶ 批改信息反馈方面的问题。由于作业数量、时间或其他各种原因,作业批阅相对滞后,往往导致完成“交作业──批改作业──发还作业”这一周期的时间过长,中间至少要隔一次课。这种信息反馈的滞后性造成了教师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矫正,还使新课的进行受到了一些影响,同时使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部分丧失,作业的管理、评价等功能也大打折扣。
  
  2. 改革作业评价的尝试-----分层评价
  
  针对这一现状,课题组经过不断尝试,不断总结,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批改方式。通过这些尝试,对分层作业的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如下:
  
  ⑴ 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它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在评价作业时,要改变这种单一的形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讨论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多向的分层评价方式。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有利于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①学生自评,为学生个性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我们要求学生,用简要的几句话作分析小结自己的作业,写在作业的角上,特别要说明作业能达到的层次,使学生认清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对于学生自评,给予充分的鼓励,引导学生要有敢想、敢说的勇气,敢于陈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的自我分析评价,应抱着客观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劳动成果,抱着关心、爱护学生的态度,注意学生的分析方式,探索其心理因素,以表扬、鼓励、肯定、帮助、改错、解答融为一体的新教学观念实施教育。
  
  ②学生互评,以集体智慧丰富个体的智慧。
  
  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是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应培养相互合作精神,在解决问题中共同交流,共同理解,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同学作业互评,同学之间的平等意识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提高了,教学过程也更完善了,更有利于达到和完成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作业。
  
  ③集体评议,走向创新之路的好形式。
  
  集体评议一般是采取实物投影或放在教室“展览区”展览的方式来展示同学的作业。先让学生来点评,听一听大家的意见,作业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还不够,需要改进,力求要讲出道理,教师可以作必要的引导及最后的分析点评。教师还应该在集体评论中,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提出利于改进的建议。通过学生自己分析来评述老师的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学习主动性会大大增强。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这样就能让家长更了解学生,让评价真正的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扬长避短。
  
  ⑵ 变一次评价为多次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大多数学生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而且也不易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所以几乎每个学生一拿到作业本就会翻开看教师的评价。如果每一次体验到的都是失败,他们就会变得心灰意冷。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养成及时纠错的习惯呢?课题组尝试了这样的做法:根据学生层次对学生的一次作业进行多次评价,即:学生第一次交上来的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层次及正确程度评定等级,作业发下去之后,学生修改,修改之后教师再次评价,如果学生修改正确,那么将原有等级划去、重新评定等级。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既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习惯,又能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体会成功。
  
  ⑶ 变批改走向对话,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在过去的作业模式中,学生写作业总是被动的,对老师的批改也是担心受怕的,以至于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也是敬而远之。如何使学生从这种固有的写作业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
  
  沟通,一种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法宝。
  
  过去,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教师在本子上留下评分和批语,这本身也是一种对话。遗憾的是,这种对话过于苍白。学生把写满答案的作业本交给老师,教师只是简单地在本子上标上“√”“×”,评上一个潇洒的“优”“良”就算完事。作业来去都只是简单的文本符号。太多的作业评语刻板教条,情感贫乏,没有感染力。其实,教师应该认识到:得到肯定是学生在思维和行为表现后的重要心理需要。课题组认为将评语引入物理作业的批改中很有必要。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可以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在学生做错的地方做上某种提示符号,或写上“再仔细想想”、“这样的解题顺序对吗?”等等亲切的评语。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那你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方法吗?”等,这样的评语让学生有亲切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敢于大胆地去想去做。当然写评语时要注意尽量写得明白、具体、亲切、实事求是,充满激励性和启发性,这样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将机械批改,改变为师生间平等互动的对话,无疑是在师生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在这里,学生和教师之间是最真诚的朋友和伙伴。学生在这里感受到教师的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和平等交往的乐趣,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使每一名学生都能不断地由现有水平发展到“最近发展区”,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总之,我们的研究结论是:分层评价作业能进一步提高分层作业的实效性。对学优生的作业教师可适当安排学优生进行作业的互相批阅,在互相批改中,能发现同伴解题思路和方法中的不足和错误,也能借鉴、吸收好的解题方法,起到再次提高和巩固的作用。对一般学生的作业由教师批阅,从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普遍情况以及反映出的教学漏洞或死角,并尽可能在批阅后写几句教师的心语。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作业,教师可采取面批。通过面批至少可以达成以下两个成效。一是抚慰情感。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内心比较自卑,也害怕和老师交流,教师正好可以通过作业的面批增进与学困生的感情交流,温暖这部分学生的心灵。二是真诚回应。在面批时教师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在情绪、神态、语言上教师应表现出宽和,在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中发现学困生思维和理解过程中的障碍,从而促进今后课堂教学的改进。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实践证明,开放式、个性化、多元化的分层作业设计与评价,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真正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但不论用何种方式批改,都应注意并记录学生作业错误的数量和性质。一是让学生自觉订正,二是使教师自我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以便在以后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这样学生的智能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四)研究的数据统计说明课题研究的成功
  
  1.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题组在结题之初开展了针对研究班级学生的问卷调查,100多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因此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分析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课题研究之后,学生在对待分层作业方面有了一定的变化:
  
  ⑴、在对待分层作业的态度方面:喜欢的有102票,不喜欢的有9票。学生在对待分层作业的态度上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
  
  ⑵、对现在高中物理作业的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除了书面作业外,对其他类型的作业也得到了认可。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⑶、学生普遍认为现在的分层作业模式对提高物理成绩有很大的作用。在调查中,学生选择感到有乐趣的是最多的。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分层作业的根本立足点恰恰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以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显示了课题研究的积极意义所在,是对课题研究的一种肯定。
  
  2. 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课题研究一年来,我们共开设校级公开课2次,开展阶段性会议研讨7次,收集了大量的书面资料,占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请市物理教研员胡晓明老师全程参与课题研究和管理,并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工作。
  
  参与实践的班级4个,学生203名,直接参与研究的教师5名。
  
  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通过课题研究和不断的理论学习,我们组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分层作业的有效性在高中物理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课题研究活动,使教师的教学观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使教师的评价观由一元化变为多元化。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差异等理念。
  
  ⑵、教师教学行为更趋合理。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课题组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更趋合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不再是书本知识的简单传授,学生的作业也不再是足不出户。课题组教师牢牢把握住“分层”、“有效性”这一基本性质,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教师的教学设计、分层作业设计也更加体现人文性和实践性,教师的教学行为深深地渗透着“学以致用”的思想。
  
  3. 学生学习成绩有效提高
  
  测试情况显示:研究进行一年之后,学生作业的形式层次化、多元化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完成分层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学生主动性变强了。学生对作业的习惯得到了纠正,成绩得到了有效提高。实验班的优分率远远高于对比班,而低分率却远远低于对比班,体现了“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实验在“培优”和“辅差”方面的优越性。
  
  十、高中物理分层作业研究的反思
  
  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学生完成分层作业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完成分层作业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与实践的乐趣。这样的尝试,对教师而言,是一次自身继续学习的过程,促进了教师对专业理论的学习以及科研工作的有效进展;对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分层作业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完成分层作业的信心大大增加了,由以前的被动完成作业变成了主动完成作业。如此自主、开放、形式多样的分层作业,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和心理负担,巩固了课堂教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真正为“分层作业有效性”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尝试有效分层作业的不同途径并不是对传统的、习以为常的“作业观”的简单否定,而是对它的一种超越,一种发展。事实上,传统作业的经典作业样式在今天仍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只是,我们要使传统的作业样式更好地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服务,要对它加以改进,不使之异化为单纯服从和服务于各种考试的工具。当然研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完善:
  
  1. 怎样将学生的分层作业与素质测试相结合。传统教育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式存在很大不足,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根据新课改要求,怎样将学生的分层作业与现有的素质测试相结合,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素质状况,是我们今后要考虑的问题。
  
  2. 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作业各不相同,给评讲和展示带来一定困难。比如分层的作业需要分层评价和比较,这个过程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学生相互的评价,往往过于注重形式的评价,而对过程、情感、内容的评价过于忽视,甚至无视,这不利于分层作业有效性的提高,有待今后进一步努力。
  
  3. 课题研究的局限性。研究教师的研究经验相对匮乏,如问卷统计中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经验缺乏,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与培训来提高专业素养。另外,本研究只在一所中学几个班级内进行,研究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由于目前高中学校分班频繁,所以各研究教师确定的实验班与对照班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使研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打了折扣。另外学校教学资源十分紧张的条件下,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分层作业,却有不少的困难:师资紧缺,教室较少,学生人数和层次多,组织难度大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妨把分层作业作为分层教学的一种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尝试。由于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怎样发挥课题教师的积极性,让大家更加主动地参与研究也是一个难点。
  
  总体而言,课题研究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课题组成员将继续进行后期的研究,争取获得更好的成果,并在更广的范围内推广这样的模式,使课题研究真正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裴娣娜, 杨小微, 熊川武等.现代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毛景焕.谈针对学生个性差异的班内分组分层次教学的优化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
  
  [3]孙闯.减轻作业负担的探究[J].辽宁教育研究
  
  [4]何捷.作业的革命[J].江西教育
  
  [5]朱宝娜.谈谈作业形式的优化[J].江西教育
  
  [6]陈剑华.中小学生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J].上海教育
  
  [7]尹瑶芳.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现状的调查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08).
  
  [8]郑挺谊,李美乾.优化作业设计 关注学生差异[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