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常茂良:《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

2016-11-15 10:38 常茂良 十二五课题组分享到:

《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山东省东明县小井镇第二初级中学 常茂良

一、课题选题的依据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

小井镇二中是一所普通的公办中学,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不少学生由于从小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③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④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⑦学习懒散,依赖性强,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⑧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⑨考试审题不严,缺乏认真仔细检查的习惯;⑩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这些问题既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选择“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条件

(一)背景条件。

第一,国内外有关行为习惯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张向葵、关文信著)等。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农村初中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第二,坚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的研究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组织、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进行的,师生的观念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我们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为导向,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展课题研究。

(二)基础条件

第一,基本制度保障。以校为本的校本研究制度的建立,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确立了基本的制度保障。为了加强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的组织管理,保障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学校先后制定了《教育科研管理细则》、《教育科研目标管理制度》、《经费投入、使用与管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等多项规范性文件和激励措施。同时,近1年来,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学校常规教研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为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文化氛围。

第二,人力、时间保障。研究人员具备完成研究任务的基本素质和从事研究的时间。课题主持者长期从事教学管理与研究,有一定组织管理和研究水平。研究组成员均有本科以上学历,均是从教多年的班主任和一线教师,精力充沛,积极进取,具有安贫乐道、执著追求、勇于奉献的精神,都能挤出时间学习探索、实施研究和撰写论文。研究人员有多篇论文获区县级教育学会等级奖,并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积淀了有关学习习惯研究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

第三,经费、物质保障。教育科研经费是开展教育科研的一项基本保证。不管学校经费怎样紧张,都要加强科研经费的投入。学校现已拿出相应经费作为启动资金,今后愿将本课题研究所需经费纳入学校预算,逐年增加资金,保障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学校购置一批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图书资料,并给课题研究人员订阅一份专业杂志。

第四,技术手段保障。计划邀请菏泽市和东明县的教研员、特级教师等为指导教师,来校进行辅导培训和技术指导。二是具有现代化的科研手段作保障,学校建有远程教育资源系统和宽带网络系统,可以多方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与外界互通研究信息。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如何一以贯之落到实处,必须从学生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抓起,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素质都没有,何谈素质教育?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以及有关行为习惯研究的理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水平为目标,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3、技术问题: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运用教育理论,对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最终探索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实践操作技术。

4、实践问题: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目的之一。本课题研究致力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使学生最终形成良好稳定持久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促进学校形成好学奋进的学风,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创新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①通过对学生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通过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③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创新价值

21世纪这个充满活力、充满竞争、弘扬个性、追求创新的新时代,需要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也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研究《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旨在培养初中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探索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填补了当前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五、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

(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⑤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⑥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四大方面,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首先必须要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讨论,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然后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并分析影响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勤于思考、大胆质疑、自我监控等发展性学习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拟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

2、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新适合本地实际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3、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

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

六、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阶段性成果:主要是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典型案例、教育叙事、论文展示、阶段性研究报告,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结果。

2、最终研究成果:主体研究报告,《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专集。

3、最终成果转化:①在校内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指导本校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②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得到养成,学会自觉、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学校学风有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为同类学校提供可行性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步骤和措施

本课题从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利用15个月的时间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收集材料和组织学习,成立小组,形成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月——2015年9月),课题组成员具体去实施相关工作,调查研究,积累材料。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收集材料,写成报告,撰写论文,推介铺开。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2、组织培训研究人员。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

3、对当前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可信度和客观性与真实性。

4、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研人员要走出书斋,深入课堂,参加班级活动,组织好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5、研究成员有课题研究会,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

6、制定研究工作制度,包括科研课题研究目标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专业学习制度、经费投入、使用与管理制度、成果处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制定对课题主研人员的考核激励措施。

7、增强成果意识。主研人员一定要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案例或教育叙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论文。教科室要认真组织好论文交流和整理,并积极做好经验成果向报刊投稿工作,争取有研究文章在开发区级以上报刊发表。

8、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科研部门有关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9、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保证课题研究正常运行,对具有突出贡献的主研人员进行奖励。

八、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1、构建“学校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教导处——课题组”三级教育科研管理与研究网络。

2、为保证教育科研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系列规范性文件和激励措施。

3、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研究工作计划和年度研究工作计划,组建了课题组。

4、组织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初步学习和收集了有关学习习惯研究的基本理论,向专家进行了一定咨询,对课题组主研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

5、组织召开了教师和学生动员大会,初步制定了学生学习习惯现状问卷调查表,运用观察、谈话等方法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

《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山东省东明县小井镇第二初级中学    常茂良

一、 问提的提出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给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江泽民同志曾要 求: “创造学习型社会”,要让孩子“学会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 “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因而,学会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阶 段的任务,而且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学生缺乏父母监管的多,农村大部分家长都长年出外打工,他们家庭 教育观念淡漠,有的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只让这些孩子吃饱、穿暖,其他的不重要。有的把教育子女的任务交给上一辈,而老一辈对孩子都过于溺爱。 因此,大部分农村孩子由于没有家长严格的督管,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养成。这也是个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视、网络的普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农村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少,有益文体娱乐活动参加得也少,学生对电视、网络的痴 迷也影响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放学回家主动看书、复习的学生不多。另一方面,农村中学的教师由于接受信息来源面窄而迟缓,甚至是闭塞的,又由于应试 教育长期的禁锢, 不少教师也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而是一味追求高分, 采取一些不良的教育手段,例如“满堂灌” 、 “题海战役” 、 “死打擂”等,使不少 学生养成了上课开小差、作业潦草,撒谎逃避等坏习惯。我们小井二中站在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角度,主动承担了教育部“十二五”课题的子课题《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旨在探索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依据

1、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1)现代学习心理研究中对学习习惯以及形成的影响因素持有这样的观点: 首先,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互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遵循的规则。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而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培养的黄金阶段,农村中学生因许多因素,会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 我们要开展《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其将来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奠定基础。

(2)叶澜老师对教育是这样诠释的: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行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 怀的一种事业。

2、名人名家的有关教育思想。(1):《礼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少成若性,习惯之以常”。意思是说,自细养成的习惯就像天性一样不易改变。如果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长大后去改 正将是非常困难,以至影响学习效果,影响将来的前途和生存的环境。(2)著名教育叶圣陶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等。

3、政策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这一章节明确指出:中学教育要“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

三、研究的目标

所谓“习惯”,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 渐适应; 在长期时间里逐渐养成的、 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 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究针对不同年段、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农村中学生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途径、与方法。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发挥学生主体性、 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坚定学习意志,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 力、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1、通过课题计划的实施,使学生在倾听、书写、作业、预习、积累、阅读、复习等方面掌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研究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编诵歌谣,入脑入心的策略;常规教学管理渗透的策略;班级管理渗透的策略;制定激励制度的策略;树立榜样 的策略;家校联手的策略;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的策略;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良好学 习习惯。

3、探索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

四、研究的内容

从我们农村中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学习习惯入手,通过对学生、老师、家长的问卷、访谈调查及个案分析,了解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有哪些,分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通过分析、探讨,归纳出培养学生课内外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运用课内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一边问卷访谈,一边在课堂上观注、了解,分别从学生、老师、家长等方面调查学生 学习习惯的现状,了解学生现在的学习态度、品质、意志的各种外在表现,并进 行归因分析。

2、针对各年级研究目标、要求,在实践中提炼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1)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进行良好书写习惯与倾听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2)初中二年级学生在养成良好书写与倾听学习习惯的基础下,进行良好 作业、积累、预习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3)初中三年级学生在以上学习习惯培养的基础上,进行良好阅读、复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4)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 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

3、通过课堂教学、家访、教师观察等方法,探索提炼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充分发挥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各自优势,相互密切配合, 通过对教师教育、学生学习习惯实际行为的研究,综合利用多种具体的方法,融 思考与行为为一体。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 原因,从学生的前测后测中寻找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3)经验总结法:借鉴他人或教师自己已有的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案 分析,获得实践经验,形成论文。

六、研究步骤

2014年10月,我校课题组申报课题立项,制定了研究方案后,邀请市县科研专家和领导,就本课题进行开题论证, 对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困惑作具体指导。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课题组成员根据本校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分析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成因,制定了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有序的开展了课题 研究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人员素质。 理论知识是实践工作的指南针,为了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素质,掌握相应的教育研究方法,在成立课题组后,就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与课题有关的文献 资料,为开展课题研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

2、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围绕学生在“倾听、书写、作业、预习、积累、阅读、复习”等方面存在的 实际,我们认真开展课题研究。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实验前测,对研究对 象现阶段的学习习惯进行调查、分析,找出现阶段学生学习表现方面的共性和个性,分析优缺点,以及影响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各种因素,撰写调查报告。开展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3、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 当前农村中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上课听讲不专心,写字 时的坐姿、握笔姿势不对,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课前不知道如何预习和预习什么等。为了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意识,我们课题组成员,将学习习惯有问题较大的几个方面内容编成歌谣,让学生每天上午上课之前进行背诵,并且根据不同年级,抓住重点:低年级着重“倾听、书写”两方面的习惯培养,中高年级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积累、预习、作业、阅读、复习”良好学习习惯的培 养,并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 督促,让学习习惯歌谣进行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4、注重管理,渗透学习习惯培养。(1)注重常规教学管理。通过上研究课、开展专题讨论、反思教学行为、以及对平时的备课、上课、作业提出具体要求,并且制定教学制度来规范教学,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成为 全体教师的中心任务,各科教师在教学中都把“培养什么”“怎么培养”融入到 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形成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氛围。 (2)注重班级管理。 加强班级日常管理,做到“三结合”。背诵歌谣与行为教育相结合,领导、教师监控与学生会干部管理相结合,班委会干部负责监控与学生互相督促相结合。加强班会活动管理,每学期开展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不得少于8次。

5、开展活动,夯实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 我们边研究边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年来,课题组开展了学生假期写字展评、课堂作业展评活动,让学生在书写、作业上树立自己的榜样,促进自己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开展“良好习惯伴我成长” 、 “如何将歌谣变成行动” 、 “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等主题班会活动;通过开展家长座谈会,致家长一封信、优秀学生家长现身说法,开展“家庭.学校实践活动调查”活动,邀请家长来校听课,进行家访、 做家访记录。目的是使家长关注孩子成长,参与班级管理,谏言谏策。学生在这 些活动中受到教育,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理所当然成为课题研究的主 阵地。所以,每年都开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主题的教学课堂比武活动 和以课题研究为主题的研讨活动,使每一位教师树立“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为 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在课堂上注重学生良好学 习习惯的培养,并写下案例或论文、课例分析,与同事讨论交流,更好地指导学 生学习,提升质量,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6、抓好课题过程管理。抓好过程管理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关键。要落实研究过程,首先拟定科学性、可行性、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将每一阶段的 工作拟定成工作日程表,使每一项工作具体化、细致化,并邀请市区专家进行指导工作;其次,及时收集整理资料,每次活动教科室都随时将原始资料转化为半 成品或成品资料;最后,进行科学归因,完善课题研究归档工作。根据学校课题 管理的有关规定,注意教科研课题过程资料的积累, 做好结题筛选、整理、推介,使课题研究工作在科研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展示、交流、传承研究成果, 编订了论文集、案例集等,注意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七、研究的效果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怀揣期望,做了一些扎实的工作,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实践中,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整体风貌都有一些明显的转变,家长、社会反映良好。

(一)学生学习习惯转变看得见。在课题研究前, 我们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调查中发现,有许多学生写字时的 握笔姿势,写字坐姿都不正确,上课时,每班总有为数不少的学生频繁开小差; 学生的作业在书写、格式、答题正误方面也存在着许多缺点;在积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积累什么,如何积累,根本就不会课前预习知识。通过一年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写字、倾听、作业、积累、预习等方面的习惯,现有大部学生 在这几个方面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的转变有目共睹。在课题研究前,教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只停留在口头上,认识也不深刻。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他们认识到要育人,先育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当好学生的榜样。因此,老师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方面,不断规范教学行为。例如及时批改作业,批改时讲究字迹工整,排列美观,具体细致。学生们都说:“现在老师改一次语文作业像改作文一样,老师们太辛苦了。”但老师们一致认为,自己的辛苦付出换来了学生的转变和进步,是值得的。

八、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以上一年来的努力,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已有进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学生往往开始的时候信心百倍,热情高涨,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身上天生的惰性就会表现出来。解决思路:在好习惯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的监督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督促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采用教师不定期抽查、同学之间互查、学习小组长代老师检查等。经过如此经常性的训练,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会形成。(2)在良好的习惯形成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解决思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今后,学生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是一项重要环节,需要“反复抓”“抓反复

通过这一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已经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学习,但是一些不良习惯还是根深蒂固,比如阅读的习惯、书写的习惯等。中学生要想学好各门学科,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密不可分,所以还是任重而道远,我们也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贯彻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都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素养都能得到显著提高。

《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山东省东明县小井镇第二初级中学  常茂良

课题编号:CTF120166-73-279D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地处山东省东明县南25公里,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在学生有900多人。由于地处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普遍比较薄弱,家庭学习条件、学习环境比较差,导致他们学习比较被动,学习习惯不佳;调查中我们发现,我校很多学生,课前课后没有预复习,上课不做笔记,不认真听课,课后抄作业,学习很被动,依赖性很强,进取精神不足等等。我们认为就是这些不良的习惯,影响了学习效率,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习惯是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提高学习效率,并使学生终身益。如果让这些不良习惯漫延下去的话,非但严重影响了学风,难以形成良好的校风,而且必将延误学生的终生。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极大的失误。事实也告诉我们,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知识技术层出不穷、充满挑战的今天,已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经过了比较深入的研讨,一致认为: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十二五”期间将工作重点由硬件建设向教育科研作战略转移,向教科研要成绩,并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抓手,逐步形成我校鲜明的特色,创出我们的优良品牌。

鉴于以上两点,我们决定展开课题为“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没能彻底摆脱。进行“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今天培养的人才,是要为21世纪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而成才必须先成人,育才先育人,一个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是不可能成才的。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从学校实际来看,任何课题的研究,必须要为教育实践服务,要为学校的发展服务。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创出我们的品牌,形成内中教育特色,并使“每一个初中毕业生均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为大家的共识。通过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为实现内中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一条有效的路子。

3、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这一课题而言,各地教科研部门开展的研究,还缺乏对农村中学学生学习习惯的探索,这正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并由此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三、课题的理论涵义、依据、假说及可行性分析

(一)基本概念涵义

(1)“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一般指长期逐渐养成的、较稳定的学习行为与态度。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不良习惯与良好习惯,前者如作业拖拉、缺交、抄袭、考试作弊等,后者如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勤学好问等;就层次而言,可以分为基本学习习惯与高级学习习惯两大类。基本学习习惯有预习习惯、复习习惯、专心听讲习惯、做笔记习惯、独立作业习惯等,高级学习习惯包括认真观察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提问的习惯、自学与研讨的习惯、学用结合的习惯等。学习习惯的培养应从基本习惯入手,循序渐进,发展到高级习惯。

(2)“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我们所说的“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就是指要根据农村中学生的特点与所处的环境,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使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村中学生最大的特点:纯朴,但各方面习惯较差。

所处环境的重要特点是:家长或望子成龙,但教育无策;或做工较忙,又宠爱过度,对子女学习疏于关心等等。

(二)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对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创造、再加工以获得新的意义、新的理解的过程。

3、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J.S.Braner)依据认知心理学观点认为:学生具有独立人格的巨大潜能、个性差异,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动机、情感、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4、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意义是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5、美国的罗杰斯(C.R.Rogers)认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教学目标是培养独立人格,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和创造能力适应时代变化的新人。

6、弗拉威尔(Fulavell)的元认知理论,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它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组成,元认知知识是学习成功的前提,是促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关键。元认知体验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强化学生对认知活动和自我意识,自我体验,使学生从意识到行为都主体化,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元认知监控是认知主体主动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灵活地选择学习策略。

7、徐崇文“学会学习”的先进理念:我们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潜能,且潜能巨大:要使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一定要“学会学习”,要使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还要学会享受学习。实际上要帮助同学们培养学习情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习信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会学习的人,成为学会享受学习的人。

(三)理论假说

通过“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可以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使他们的学习水平以数量级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形成特色,有力地推动学校内涵式的发展。

(四)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的研究是科学的、必要的、注重时代性。时代呼唤学习型人才,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条件。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教改背景下,我们提出本课题是科学而必要的。

2、本课题具有可操作性和注重实践性。课题符合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与生活中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适合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3、本课题注重合作性,强调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课题组成员都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并且都有多年教学经验,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已有初步的实践经验,通过今后进一步的培训、学习,我们是有信心能完成这项研究课题。

4、本课题负责人和所有参与者平时都能严以律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且都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和开展研究的能力,都能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5、为了确保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将确保课题人员参加研究的时间,并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及满足其它的有关条件。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

(一)总的研究思路

我们将对实验年段和实验班进行关于学习习惯的问卷调查,以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现状,明确发展方向和推进重点。通过认真分析,明确哪些习惯学生已经成为学生自己的自觉行为;哪些习惯学生只是基本俱备,但还离不开外界因素的督促;哪些习惯学生尚未形成,亟待加强。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对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学校教育生态、课堂教学及学生家庭、学生个体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由各学科细化、分解总课题,从而形成相关的子课题,提出转化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策略,并对实验班进行跟踪调查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及时地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对方案进行调整、充实。学校形成由校长负总责,教务处具体负责实施,学校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运行机制,从而促进教科研稳步、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

(二)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个案研究、调查法、文献法、座谈法、情境创设法等。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常规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如,认真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课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使用工具书和阅读自学的习惯、观察的习惯、切磋琢磨的习惯、上好自习课的习惯等。

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

3、合作性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学习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

4、自信的学习习惯。自信心是创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质。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归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习惯培养的统一。以素质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超越和拓展了传统的学习习惯的内涵。围绕这些培养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注意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习惯,是适应时代发展,创新的培养策略与培养方法的研究。

六、主要研究实践成果

1、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改变。

我们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标实施为依托,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立足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策略,以指导学法为举措,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指导,学生由机械接受学习,转变成主动积极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涉及到倾听、观察、记录、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表达、交流、合作、实践和多媒体辅助学习等各个方面,方式灵活,使学生更广泛地获取信息途径。学生能从自己的视角和能力出发,用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体现学习的个性化。如:一个课题,学生有不同的猜想和发现;某些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解答方案;某些探究,学生有不同的方案和方法;一份调查作业或实践活动,学生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的侧重点等等。

2、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提高。

学生的学习已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也不局限于听课和做作业。他们的学习已从课堂、课本拓展到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等各个领域。

(1)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能以点带面,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学生能够先透彻理解某个知识点,然后通过对照、联想,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带动其它相类似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能以某个知识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展开探究,拓宽知识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一年多来,共有30多人次在菏泽市级以上比赛获奖,获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2)有及时总结、归纳、联系、整理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实现知识的更新和完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学生在学习完每一单元、每一章节之后有及时总结、归纳、比较、联系、整理成知识网络的习惯,总结出知识相互联系的某一条主线,达到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3、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课题研究前,大多数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教学效果低下。课题开展后,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使得课堂教学由灌输书本知识转变为学生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不想学的绝大多数学困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增强,一年来,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有所好转,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学习成绩也明显提升。近年来的中考成绩有明显的进步,考入东明一中人数实现翻番。

4、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我这一课题实验的带动引领下,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实验研究,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研讨、总结、交流和反思,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重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涉猎教育前沿理论,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加深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人才观、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评价观等教育观念已发生深刻变化。通过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学习和活动开展,教师们形成了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了“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的教材观,树立了“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服务者”的教师观,树立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的学生观。教师的备课、授课等工作中,开始围绕学生去进行,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尤其是结对子活动的开展,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特困生,及时给予鼓励,被遗忘的孩子大大减少。

5、教师的科研意识有所增强。

教育科研是当代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和地位的需要。广大教师在课题实验的探索、实践中见证成功,感悟专业成长,增强科研意识和信心。教师充电学习已成为需要,研讨交流已成为习惯,教育、教学、科研已成熔为一体。如在学校“四个一”教研常规中,教师表现出积极的参与热情,每次试验课的评议,一般先由执教教师进行自我评议,然后各抒己见,在切磋、研讨中达成共识,使全部参与的教师都能明确该课的优点和缺点。这样一轮轮的教研活动,通过研习,激活智慧,提高了理论水平;通过反思,觉醒机智,积累了实践经验;通过交流,集思广益,丰富了科研资源;通过整理,荟萃精华,积淀了科研成果。总之,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一个科研性的教师群体正在我校形成。

6、教师的教学能力明显提高。

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是教的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进行启发引导,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学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丰富的创造性。教师能够以布鲁纳的“发现法”、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国际教科文组织“学会学习”为理论指导,以教学基本程序:“提出问题——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练习、运用——评价、小结 ”为指导框架,构建适合学生自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各种变式。一年多来,有数十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