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复式分组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复式分组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初级中学印冬建

中学数学杂志

关键词:复式分组课题

☉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初级中学 印冬建 李 虎

《农村初中复式分组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初级中学印冬建李虎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农村初中复式分组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编号:E-c/2015/24)的研究成果,本文作者系该课题主持人.

《农村初中复式分组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成立于2015年2月,2015年3月份启动研究.该课题于2015年9月28日获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初中专项立项课题,课题编号:E-c/2015/24.这份开题报告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申报方案和实施计划进行的整体改进,意在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任务.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均衡教育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随着县域范围内教育的逐步均衡,农村初中之间的生源差异越来越小,然而校(班级)内学生间的差异却逐步凸显出来.那么,在合作学习的大背景下,怎样做才能使校(班级)内的每一名学生都学有所获,并将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逐步缩小,以更好地体现“教育均衡”下的“教学均衡”呢?我们对此做出了尝试,自2008年3月份起,该课题组的部分成员将不同分组方式在同一节数学课上组合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即,我们围绕这一小组分组模型开展了近8年的实验研究.通过10多项县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初步形成了一种能够“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的分组模型——复式分组.依托于这一分组模型,课题组正在摸索与建构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复式分组教学.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合作学习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实践.两千多年前,合作学习的思想在我国就已经产生.《诗经·卫风》有文“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记》中也提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当时的许多私塾就已经采取了“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办法展开教学;一些书院更是盛行“切磋”之风.显然,“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合作学习理念在那个时代已经转化为了教学行为.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学派曾指出,学生可以从互教中受益,“大家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文艺复兴时期,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明确提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大约在18世纪初,英国牧师倍尔和兰喀斯特广泛运用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19世纪初合作学习观念传到美国,在教育家帕克和杜威的积极倡导下,合作教学法在美国教育界占据了主流地位.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在美国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课程改革以来,几乎所有的学科都提出落实合作学习的要求.以数学学科为例,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课标(2011年版)》)中都将“学会与人合作”作为“问题解决”的重要目标之一,都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标(2011年版)》中,甚至将合作交流与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等一起“定格”为学生需要养成的几个重要学习习惯.

分组,是影响合作学习成效的一个主要因素.随着合作学习的研究起步,对学习小组的分组“范式”的研究一直在跟进.国内外,对学习小组分组的方法、策略、原则及小组组合方式的研究很多.目前,得到公认的分组模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1)拼板模型.基于这种模型之上的合作学习,类似于拼板或拼图游戏,每个学生分别参加学习小组和研究小组.课上,确定学习目标后,学生到研究小组探究并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再回到学习小组,共享研究成果.

(2)调查模型.这种模型的分组标准有三种:兴趣爱好,感情友谊,特长搭配.基于这种模型之上的教学,由教师先介绍学习内容,集体讨论并拟定出下一步的研讨命题.各学习小组选择一个命题,再将这个命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分配给组员.每个成员独立研究自己的问题并形成报告,组内将个人报告汇总,形成总报告,再在全班交流.

(3)编号模型.实施这一分组模型,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编号,然后按照编号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基于这种模型之上的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并给出答案.全班交流时,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确定答题学生的编号,再由对应编号的全体成员举手抢答.

(4)配对模型.这一分组模型是最原始的“同桌模型”,学生两人一组展开探究,然后与全班共享成果,接受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的点评.

复式分组,延续了“拼板模型”的做法,将探究型分组与互助型分组两种分组方式在教学中“无缝对接”.复式分组教学的实践,更多地关注实际操作,重在合作学习和分层教学理念的落实和应用.对此,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初级中学建立的专门的研究团队,将复式分组教学与数学学科教学、小班化教学等进行了有效整合,形成了“分层设例”、“抓要点讲评”及“实验教学”等多种策略,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1.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农村初中指非城区及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初级中学,这类学校一般地处农村,农村学生是其教学的主体,校内同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效有较大的差异.

复式分组是将“同组同质”的探究型分组与“同组异质”的互助型分组有序整合形成的分组模型.探究型分组,把班级中相同级别(说明:根据认知水平先将学生分级,后进生定为A级,中等生定为B级,优等生定为C级,下同)的学生编入同一组,即“同组同质”,这种分组以“分层合作,培优补差”为目标;互助型分组,把不同级别的学生编入同一组中,使各个小组中各级别的学生均衡分布,即“同组异质”,这种分组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为目标.

复式分组教学是指建构在复式分组之上的“有差异”的教学.在同一节课上,教师通过教学内容分层设置,引导学生在探究型分组和互助型分组这两种分组方式下进行探究、交流及展示,学生在合作中分层,分层中合作,个体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对话平台,课堂教学由外显的平等走向了内在的均衡.

2.支撑性理论

(1)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探究与交流几乎都是在学习小组这一平台上进行的,小组也就成为了合作学习的“核心细胞”.因此,建构出符合学生认知需求和发展规律的学习小组便成为合作学习推进的重要任务.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正如王坦所言,我们更多地将异质小组应用到合作学习中,对同质小组的教学应用并不多.事实上,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在异质小组中进行,有时同质小组带来的学生认知水平接近这一特点,更容易激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起到促进全组学生学习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将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两种分组方式组合使用,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个体毕生用以学习、解决问题和进行创造的工具”.人的智能分为八种: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活动中发挥着作用.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都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类文化做出有价值的贡献”.因此,挖掘学生可发展的潜力,发挥其智能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优势,以求得每一名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较大的成就.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断推动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设计出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开展针对性教学,从而发挥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每一个个体的发展.

(3)“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源自苏联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前,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对同一个“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来说,不同的学生的“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未必相同,这就说明,不同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一定相同.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把握住每一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设计出符合每一个个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从而实现“人人学有所获”的教学目标.

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复式分组是对“拼板模型”的进一步优化,是多种学习小组分组方式的完善与发展.它的出现丰富了合作学习的分组模型,是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的一次创新.课题组将从同质和异质量化分组入手,着力打造和谐、民主平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逐步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效;从复式分组的学科教学实践出发,让复式分组教学从数学学科“走出来”,摸索并建构出具有学科特色的合作学习分组模型;从校内的教学实践与优化开始,逐步形成区域辐射,形成农村初中普适的“本土化”教学方式,提高一定区域内的合作学习和分层教学的质量.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重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实践与研究,力争实现以下两个目标:

(1)探索出适合农村初中、能全面提升合作学习和分层教学成效的分组模型;

(2)全面推进复式分组教学,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复式分组教学策略,提升学校的育人质量.

2.研究内容

为了实现上面两个目标,我们计划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研究:

(1)复式分组教学的理论研究.复式分组教学的理论是合作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复式分组教学的理论研究,将会充实合作学习分组理论.我们将着力于分组量化标准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对分组标准多轮实践与调整,逐步形成利教助学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的标准.我们还将关注复式分组教学给合作学习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评价观等方面带来的变化,及时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成果以丰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2)影响农村初中复式分组教学成效的因素及应对策略的研究.农村初中的个性是鲜明的,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教学的硬件设施都与城市学校无法相比.在当下全国人民都在关注农村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找寻出影响和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课堂因素.复式分组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将走在这一研究的前列,我们将从复式分组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教学硬件、教学氛围等诸多动态因素中找寻出影响教学成效的最主要的因素,并展开应对策略的研究,为实验的深入推进扫清障碍.

(3)农村初中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美术)复式分组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内核”.我们将从实验的始发地——数学学科开始实验推进,逐步将实践与研究的范围拓展到全校所开设的所有学科,不断实践改进,最终形成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美术等学科复式分组教学的“范式”,为科研成果的进一步区域推进积累经验.

(4)复式分组教学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学生是复式分组教学的主体,只有他们在教学中得到了发展,才能说明我们的实验是成功的.因此,对复式分组教学下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是必须进行的.通过对典型个例的跟踪研究,不仅能发现复式分组教学给学生个体学习能力上带来的变化,还能发现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这对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5)复式分组教学对农村初中育人质量的影响的研究.本课题能否在一定区域内得到推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育人质量的状况.因此,我们将对实验学校的原始数据、实验中期数据与实验终结数据展开对比研究,既包括短暂的考试成绩的分析,也包括学生能力素养的分析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分析.当然,我们还会对参与实验的这批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以获得更多的素材来说明课题研究对我们这样的农村初中育人质量的影响.

3.研究重点

(1)影响农村初中复式分组教学成效的因素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2)农村初中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美术)复式分组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3)复式分组教学对农村初中育人质量的影响的研究.

4.课题的主要观点

(1)复式分组将会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会出现在两个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中,他们要不停地转换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新的环境.因此,每一个人的学习状态必将会发生巨大的积极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因为复式分组教学而不得不发生改变,这样的改变必将有效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小草长成茂盛的小草,让大树成为参天的大树”的个性化教育目标随着实验的深入亦可转变为现实.

(2)复式分组教学将提升农村初中的育人质量.探究型分组和互助型分组这两种分组方式的组合应用,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积极参与将有效化解农村初中同级同班学生在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上的差异,使得合作学习与分层教学在农村学校得以很好的推进.随着实验的推进,在均衡教育的背景下,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将会发生改变,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本地区的“择校热”定会得到有效缓解.

(3)复式分组教学实现了课堂内的“教学均衡”.探究交流,同组学员认知水平相当,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与同组组员(或同质小组组员)平等对话,为了赢得自己在组内、同质组间的胜利,他们必将会把自己的最大潜能主动挖掘出来,全身心投入到问题解决之中;互助交流,优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学困生因为有了别人的帮助,其知识与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复式分组教学,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了发表自己见解和主张的机会,在探究与交流中,他们的知识得到了充实,能力得到了提升.随之实现的,就是课堂教学由外在的平等走向了内在均衡.

5.可能创新之处

(1)理论创新:完善合作学习和分层教学的理论体系,为均衡教育、公平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提供新的理论研究方向.

(2)实践创新:形成了学科教学中学习小组划分的复合模型;以复式教案、学案的设计和实践引领学生“有差异”地开展个性化学习;找到一条提升农村初中的育人质量的途径——复式分组教学,为同在农村的初级中学提供一个范本.

五、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研究网络完备

课题组将吸收全校一线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构建主持人、核心组成员、参与研究人员组成的三级课题研究网络.课题核心组现有市学科带头人1人、县级学科带头人1人、县级骨干教师5人,他们都有着丰富的学科教学和教育科研的经验,能很好地引领和指导各个子课题的研究工作;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我们将课题以学科为单位分解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艺术等6个子课题,由相应的学科教研组长担任组长,负责子课题的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等工作;在自主申报和量化打分的基础上,我们从学校各个学科组中挑选出近30位骨干教师,分解到各个子课题组中,他们都有着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是课题实验的主要执行者.

2.科研经验丰富

“十一五”课题研究周期内,我校主持了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教学案”导学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南通市级课题2项和如皋市微型课题23项;“十二五”课题研究周期内,我校主持了南通市级课题5项和如皋市微型课题24项.这些课题的研究和结题工作,为我校的课题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文本资料.尤其是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中复式分组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与结题,进一步丰富了如皋市微型课题《初中数学课小组交流低效成因及对策的研究》和《初中数学复习课复式分组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下宝贵的研究资料与研究经验.此外,课题组成员的成果转化意识也是极强的.过去的几年中,他们先后在《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学月刊》、《教育研究与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有4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3.培训保障跟进

为了更好地研究本课题,我校将健全各项教科研制度,加大考核力度,保证研究工作落实到位.在接下来的研究进程中,各种与课题相关的培训将会陆续展开.我们将本着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目标,从推进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将首先进行与课题相关的研究制度和研究流程的培训,然后再聘请相关学科教学专家担任顾问,请专家、学者从理论、实践与研究等角度进行全面引领,从而提升本课题研究的质量和品味.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加大经费投入,把课题研究经费列入学校预算,全力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充实学校的图书室,在原有藏书万余册基础上,拨出部分资金用于购买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书籍;此外,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与时俱进,增加期刊订阅拨款,增加阅览室学术期刊数量;为了教师上网搜索资源,我们准备增设电子阅览室一间.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拟从分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入手,摸清各学科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的“家底”.然后,针对性开展学科内的复式分组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形成学科适用的复式分组教学策略.其间,将通过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邀请专家讲学指导、课题组研讨沙龙、教学对比实验、对外交流展示等,融合各方资源,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撑.课题研究始终遵循“先知先行,以点带面”的原则,以“学科引领,班级引领”推动学校乃至区域内的复式分组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工作.在研究中,我们将着力进行学校、教师、学生的个案对比研究,以对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带动课题的理论研究,引导教师处理好继承和发展、模仿与创新的关系.在学习、反思、实践、研究中实现科研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力争实现“课题源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反哺教学实践”的研究目标.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本课题主要采用现场查看、观摩教学、问卷调查等方式,以摸清实验前后不同分组方式下的师生状态,找出影响农村初中复式分组教学成效的因素,为分组策略的研究和实践流程的调整提供依据.

(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行动研究是其主要研究方法.课题组将以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复式分组教学实验为抓手,形成基于反复实验尝试下小结、交流和完善,摸索出具有学科特色和课型特色的分组模型.

(3)观察法.这一方法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随着复式分组教学的推进,我们不仅要观察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状态,还要观察教师教学设计与实践推进的状态,以便发现复式分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

(4)比较研究法.通过学校、教师、班级、学生、学科等的个案比较分析,以确定复式分组教学对这些层面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明确复式分组教学的正向价值.

七、课题研究过程

本次课题研究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研究时段为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整个研究周期共分为三个阶段.

1.启动阶段(2015年3月~2015年12月)

分析前一阶段多项与复式分组教学相关的课题的研究成果,确定省级课题的研究方向,形成省级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和《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评审活页》,完成课题的申报及立项工作;搜集合作学习分组策略方面的国内外的理论文献及实践资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及目标;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确定课题成员的分工,设立子课题及子课题负责人,分级培训课题成员,撰写《农村初中复式分组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开题报告,组织开题论证活动.

2.研究阶段(2016年1月~2017年10月)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定期组织沙龙研讨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根据研究计划和学校科研制度定期对各子课题组和课题核心组的研究情况进行检查,在市局教科室指导下完成本课题的中期评估工作;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和业务培训,邀请合作学习、分层教学、学科教学等方面的专家来校作专题指导;多渠道收集研究信息,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沙龙,对典型案例展开分析,优化分组标准和组合模型,总结前期的研究成果并提炼加工形成小论文.

3.结题阶段(2017年11月~2018年1月)

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紧扣本课题主题的研究论文;各个子课题梳理研究资料,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按照要求装订结题材料,组织子课题的结题工作;系统分析课题研究资料,汇编论文集、案例集及影音资料集,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发布课题的研究成果;填写《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结题鉴定书》和《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表》,并按照结题文件整理好课题结题主见及附件,提请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结题鉴定组鉴定.

八、课题预期成果

1.研究性成果

研究性成果主要有文本类和影音类成果两类.其中,文本类成果主要包括《农村初中复式分组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和优秀成果集;影音类成果包括《农村初中复式分组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典教学案例及其课件、课堂实录等.

2.发展性成果

随着实验的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将会发生很大的转变.课堂教学中,原本单一的分组方式将会被复式分组所替代,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将会紧紧围绕在学生这一中心周围,其教学行为将努力改变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师们打造出的和谐、平等、民主的对话平台上,每一名学生也会充分挖掘出自己学习的潜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与同组的同学交流分享,成就了自己的独立生长.当然,每一个课题的研究都是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必然会涌现出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想法,这将是我们进一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新起点,为此,我们将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印冬建.复式分组教学的核心:变换与合作——以一节数学试卷讲评课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2(8).

4.王坦.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J].普教研究,1994(1).

5.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6.维果斯基.维果斯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8.薛慧萍.多角度分层:学生各有所获的保证——以一节研讨课为例[J].中学数学(下),2016(3).H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