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行动研究》课题申报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行动研究                    

申请人     蒋建民                               

所在单位      2013.12.31                           

申请日期      2013.12.31                           

审批日期                                          

 

 

 

 

 

 

 

 

 

 

 

 

 

一、研究人员

课题组负责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科

工作单位

职务

蒋建民

52

中学高级

物理

武进区夏溪初中

校长

课题组主要成员

姓名

职称

学科

在课题研究中人分工

蒋仕先

 

邢亚春

 

丁晓明

 

李慧

 

李仁南

 

周维玉

 

周建华

 

殷春妹

 

高波

 

谢娟芬

 

陈秀芬

 

陈翼飞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物理

 

数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政史

 

语文

 

英语

 

物理

 

数学

 

生物

 

物理

 

负责课题组织实施和撰写结题报告

负责课题组织实施和撰写结题报告

负责课题组织实施和撰写结题报告

负责课题组织实施和撰写结题报告

负责课题组织实施和撰写结题报告

负责课题的阶段性总结撰写中期报告(政史)

负责课题的阶段性总结撰写中期报告(语文)

负责课题的阶段性总结撰写中期报告(英语)

负责课题的阶段性总结撰写中期报告(物理)

负责课题的阶段性总结撰写中期报告(数学)

负责课题的阶段性总结撰写中期报告(生化)

负责课题的阶段性总结撰写中期报告(生化)

  二、课题设计

(一)研究背景(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著名的文学家巴金说:“学生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不少学生由于从小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③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④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⑦学习懒散,依赖性强,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⑧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⑨考试审题不严,缺乏认真仔细检查的习惯;⑩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这些问题既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选择“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行动研究”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对学生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以达到在学科教学中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通过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3、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国内外有关行为习惯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张向葵、关文信著)等。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我校拥有结构合理、治学严谨、教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图书馆藏书万余册,理化生实验室及普教电教仪器、音体美器材设备、教学配套软件等均达到一类标准配备。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形成了夏中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师队伍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的效果,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全体教师参加课题小组。学校及时为课题研究排忧解难,从政策上给予保障,从财力上给予支持。教导处加强档案建设,制定了科学的教科研管理制度,定期组织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交流研究的情况,调控研究的进程,优化研究的方案。为加大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工作,我校还将制定一系列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标准。对教师在学科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以此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通过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探索课题研究的新路子,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本课题创新之处)

(一)、概念界定:

1、学习习惯

(1)习惯: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

(2)学习习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其内涵应该是多层面的,它既包括传统的学习习惯、又包括创造性的学习习惯。传统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规范、书写整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等常规习惯。在此基础上,依据新课程理念,我们认为要把这些常规习惯逐步打造为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即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包括诸如敢于质疑、善于

质疑、注重实践、学会思考、掌握合作式开放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

(3)良好学习习惯:是“以学生独立性、积极性为核心的,多种较优的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本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恰当地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自主地确定学习目标的习惯;自主地感知理解教材目标的习惯;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自主概括知识的习惯;主动地进行练习的习惯;恰当地评价自己的习惯。

2、习惯的改变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思维由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构成:显意识和潜意识。显意识便是人的知觉,它负责思考、推理、计算、计划或设定目标。潜意识则是各种事物的仓库,人过去的经历和经验便在此存放,而习惯就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潜意识当中。显意识的活动仅在我们警觉时起作用,在我们清醒和防备时能够战胜潜意识。但潜意识从不入睡,它永远静静存在,在等待显意识开小差。所以,只有改变习惯(潜意识)才是问题的关键。要有意识地与潜意识进行沟通与交流,再对它进行必要的培训,最后才能生成一套新的潜意识的运行程序。事实上,我们的显意识完全有能力训练我们的潜意识。因此,我们不能无意识

地任由不良的行为习惯继续下去,而必须有意识地构建新的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这里说明,一是通过长期重复或练习逐渐养成,二是一旦巩固下来就会变

成需要并不容易改变。那么良好的习惯经过教育与训练是可以培养的。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学习者得到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他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意义建构,这些都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育学理论

(1)从生理机制上来说,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习惯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连锁系统。这样,当个体在同样的刺激情景作用下时,条件反射的连锁系统就会自动地出现,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或自动地进行同样的有关动作。由此也不难看出,学习习惯的形成,无非就是引导学生长期实践和应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使他们形成稳固的学习行为。 

(2)从现代课程标准及理念的要求来说,“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人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教学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模仿性、可塑性、巩固性强,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更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科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更是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要求。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手册》、《学生一日常规》中也有关于学习习惯及学习行为的要求。

(4)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的不断丰富,人们正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落实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上。21世纪对人的基本素质赋予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内涵,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正在变为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学习社会化”、“终身学习”是发展的趋势。如果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长大后去改正将是非常困难,以至影响学习效果,影响将来的前途和生存的环境。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不断地学习,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和追求目标。当个体达到“自我实现”需要的高峰,也就进入了自由创造的境地,出现“高峰体验”——创造潜能的发挥或自我实现给人以最高的喜悦,这种主观上的感受是最高的奖赏和奖励。教育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性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就是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和鼓励者,这便是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教学效应。

(三)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是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一些个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分析影响学科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客观因素,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并通过我们有目的性的指导和反复的训练,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习惯这一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和成才道路上的作用,形成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评价和操作模式,为我校优良班级的建设和良好校风的形成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形势下,通过研究,既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也能促进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这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使学生走上学习科学化之路。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初步养成创造性的学习习惯。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习惯。

4、在培养内容上,要形成一整套学习习惯培养系列,在培养方法上,在重视外部强化训练的同时更注重内部动因的激发,做到规范科学,突现个性。在学习习惯的评价方面,形成一套科学先进、操作简便的评价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

5、通过研究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很大的社会效应,为初中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四)研究内容

1、对学习习惯基本含义、主要内容和价值意义的文献研究。

2、调查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调查分析初中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以及在校的学习活动情况。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初中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分析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主观因素(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和客观因素(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以加强学习习惯培养的针对性。

3、着眼学生主动发展,研究建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内容、体系。

从学生主动发展的角度出发,正确把握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内涵和原则,在这基础上研究建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与内容,研究制定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行动计划,提供具体实施方案,形成一套可以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体系。

4、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1)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日常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人格的主阵地。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活动从偏重于灌输知识转变为传授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活动。特别是在语言、社会、科学等教学活动中,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严格要求,又要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指导学习方法。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和氛围对学生学习生活的促进作用。在校园环境布置、硬件设施等方面,要呈现出一种浓厚的爱读书、爱学习的气氛。同时,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情感、知识、技能、能力融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生活中求知。

(3)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园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4)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矫正不良习惯。由于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在学习情感、学习方式上也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及时帮助一些学生矫正不良学习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形成不良习惯。

5、基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优化学习评价的研究。

学习习惯评价对学生在一定阶段的学习、活动、实践所达到的实际水平具有诊

断、激励和导向功能。通过优化评价,实事求是地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予以肯定鼓励或否定批评,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五大方面,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首先必须要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讨论,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然后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并分析影响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勤于思考、大胆质疑、自我监控等发展性学习习惯。

 

 

(五)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因素分析。

2、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新适合本地实际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3、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

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

 

(六)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月  

    ①、成立学校中心课题组;  

    ②、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③、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2月——2015年10月     

    ①、深入落实课题实施方案:

    ②、办好家长学校,进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并进行经验交流;

    ③、开展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

    ④、每学年对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一次,及时调整课题实施方案;

    ⑤、每学年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底  

 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形成系统研究成果专集,接受专家鉴定。

 

 

 

 

 

 

(七)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1、阶段性成果:主要是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典型案例、教育叙事、论文展示、阶段性研究报告,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结果。

2、最终研究成果:主体研究报告,《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行动研究》专集。

3、最终成果转化:①在校内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指导本校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②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得到养成,学会自觉、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学校学风有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为同类学校提供可行性经验。

 

(八)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1、加强课题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教研组组长为主要成员,具体负责课题的管理指导工作。课题主持者具体管理课题实验研究,充实各子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做好协调工作。教导处和教科室负责组织实施。

2、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制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3、组织培训研究人员。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

4、对当前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可信度和客观性与真实性。

5、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研人员要走出书斋,深入课堂,参加班级活动,组织好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6、研究成员每期至少进行两次课题研究会,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

7、制定研究工作制度,包括科研课题研究目标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专业学习制度、经费投入、使用与管理制度、成果处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制定对课题研究人员的考核激励措施。

8、增强成果意识。研究人员一定要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案例或教育叙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论文。教导处要认真组织好论文交流和整理,并积极做好经验成果向报刊投稿工作,争取有研究文章在开发区级以上报刊发表。

9、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科研部门有关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10、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保证课题研究正常运行,对具有突出贡献的研究人员进行奖励。

 

三、评审意见

所在单位意见

区教育局教研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盖章: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