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研究开题报告
上饶市一小小学科学课题组 杨蕴宇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新的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上所体现的理念就是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包括“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学活动的要求。环顾我们目前的科学课,虽然很多科学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以致于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这是很多科学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研究”,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引进了美国的合作学习,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研究。“九五”期间,国内不少相关课题对合作学习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北京
三.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
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成员创设了一个能在活动中积极交流的机会,对于成员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
2.教育学理论
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
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3.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
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参与和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习情景与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强调问题探究,强调资源提供,强调协作活动,强调意义建构。
4.现代学习观
现代学习观强调,学习方式要多样化,学习方式应以主动探索为主,同时要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经验的共享与小组成员的合作。学生的合作体验可以使学生增强合作意识,主动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等现代社会所需的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整合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内容
教师对合作学习内容的把握上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内容过于浅
显,有的内容没有探究的价值,这样的合作只能让学生失去合作的兴趣,成为无意义的合作。因此,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精心选择或设计适合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
⑴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内容
⑵具有一定难度的探究内容
⑶拓展性的探究内容
2.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目前,不少的合作学习在考虑小组成员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
合作意识等因素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就需要将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及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但角色应该经常轮换,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以此来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
3.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合适的探究内容
②学生按对探究内容的兴趣,组建学习小组
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构建出更合
理、实用的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研究过程的前期工作之一,是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收集国
内外有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 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资料,
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3、 行动研究法
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并根据研究中遇
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4、 对比研究法
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实验前后以及与对比班的成绩与能力进
行调查、对比,质量分析,获得实验成效信息。
5、 经验总结法
对实验教师典型的或有特色的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对被总结
的经验进行筛选、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六. 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
1. 实验准备阶段(2007年6月——2007年9月)
⑴调查了解现状,确定研究课题。
⑵成立课题研究机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⑶对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培训。
⑷实验教师确立子课题,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对实验对象进行
问卷调查。
2. 实验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9年3月)
⑴实验教师依照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并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⑵收集相关信息,积累研究材料。
⑶聘请专家指导实验工作。
⑷积极撰写实验心得和经验论文,做好阶段小结,定时交流研讨。
3. 实验总结阶段(2009年3月——2009年6月)
⑴收集、整理实验信息和材料。
⑵开展实验结果的评价、分析。
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⑷申报结题,做好实验推广工作。
七.课题研究人员
1. 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王饶萍
成员:郑素华、徐钟琴
2. 实验课题组
组长:杨蕴宇
成员:周淑梅、瞿佳、陶鑫、周宇、董敏勤、吴燕飞、张瑾
3. 实验指导
上官斌(上饶市教研室教研员)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教育研究》2002-2
2.郎盛新《科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3.裴娣娜“发展性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河南教育》1999-1
4.刁有峰“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汇编)”2006-4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题申报
- 下一篇:《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