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题申报
小学科学探究的拓展和延伸的研究实施阶段实验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课程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要具有开放性”等一系列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理论。显然,局限于课本、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科学学习的天性。科学学科的教学要打破教学时空和内容的束缚,课堂上引入更多源自生活的教育资源;科学兴趣小组活动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模块化结构中的“拓展活动”环节致力于将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回归生活。然而,作为“全国航天航空模型活动重点单位”和“济宁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我校在课外科学活动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科学拓展活动依然比较薄弱。具体表现为: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没有真正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拓展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不能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流于形式、机械模仿,探究意识缺乏、探究能力不足、没有形成较好的科学探究的习惯。这些现象不利于提升我校的办学特色,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利于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全面提高我校科学教学的品牌价值。为此,我校提出了“小学科学探究的拓展和延伸的研究”这一课题,在工作中一边实践一边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的探究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的探究教学理论,不仅主张教学以探究为主,而且从教学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及手段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以及许多操作层面的建议和策略,使教师有据可依,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它以人而不是科学本身为出发点,主张“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科学拓展活动来源于学生生活,服务于学生生活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发生认识论深刻地表明了活动中做的过程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儿童的天性是好动的,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客观世界,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检验对事物的感知是否符合事实。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儿童的动作技能、心智技能及他们的兴趣、动机及至情感意志和道德品质等。科学拓展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同过“做”,去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
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在科学拓展活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教育观念得到了切实转化,开放的教学观树立起来了;拓展活动能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内容丰富有趣;学生敢于在探究中尝试新方法、提出个性化见解;探究能力显著提高。基于此,我们在本阶段确立的以下目标。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一) 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让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乐趣,感受成功。
(二)探索科学兴趣活动指导方式和活动形式,加强对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加强对全体学生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拓展活动的指导和评价。
(三)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不唯书、不唯上的科学精神和关注科学、关爱生命、乐学好知的人文精神。
(四)增强实验教师对教材的分析教材、使用教材和利用开发“校本资源”的能力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模块化结构中“拓展活动”环节的使用与发展。
(二)构建科学拓展活动的结构、形式以及内容来源,探索小学生课外探究活动具体方法和途径。
(三)构建“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六、实验原则
(1)方向性原则
在实验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和兴趣小组的辅助作用,切实落实新《科学课程标准》,以此为指导,搞好实验改革,实现科学课教学目标和本课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2)科学性原则
坚持以马列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注重事物发展的内外因的相互关系。注重学习先进的、前瞻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模式,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组织研究过程。
(3)主动性原则
在实验中,注重形式的自主性,从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立、自立、自学的能力。调动其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七、实验方法
(1)该实验采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法,积极推进。
(2)该实验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采用经验总结法、调查实验法,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科特点,按计划、分阶段的推进实验。
八、课题的实施过程
本课题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主线,在教材开发、课堂教学改革和兴趣小组活动等方面展开了形式多样、具有实效的研究工作。
(一)深入学习,转变观念,创设研究氛围。
本阶段为了让每位参与教师都能够得到提升,我们围绕课题内容进一步加强了理论学习。我们着重学习了韦钰博士的《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刘良华的《校本教学研究 》等一系列课改前沿的理论书籍;继续订阅《科学课》,从中了解课改新方向和具体案例。继续通过网络这一特有方式进行学习交流,多次在人教论坛、青岛版科学教学论坛等网站发表文章、讨论课改话题。我们还特别重视对课程标准的再学习、领悟其中精髓。一年来我们共组织全员学习50余次,课题组教师6人次赴济南、曲阜、兖州、金乡等地学习。通过学习,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执教能力和指导课外活动的策略、方法、技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深入调研,了解学生情况,制定合身合体的试验计划。
为了将课题研究在本校深入扎实的开展,为了让课题研究工作能够充分和本校实际结合,让更多学生得到真正的提高,本阶段,我们对学生课外拓展活动进行了抽样调查(见下表一)。通过调查,我们恍然大悟,原来由于科学学科在家长、社会甚至其他学科教师的不重视,我们的活动大都流于形式,没有实效。于是我们采取新的措施,从策略、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利用家校联系卡、家长会和大型科普活动的机会改变家长、其他学科教师的看法,多措并举,把课外探究活动落实到实处。学期末。我们对第一次随机抽取的同学又作了第二次调查,反馈情况如表二。
(表一)
本学年初学生问卷情况分析
如果老师布置了课外延伸的作业,你会怎样对待? 你没有完成课外拓展活动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有语数作业,你还会去做科学课外作业吗? 家长会和你一起进行科学课外活动吗? 你参加过其它的科学课外活动吗?
A、很认真 6% A、没兴趣 3% A、会 7% A、很多 2% A、参加过 45%
B、比较认真 10% B、找不到材料 12% B、看情况 24% B、一般 3% B、偶尔 15%
C、不认真 74% C、没时间 65% C、不会 59% C、很少 10% C、没有 37%
D、不清楚 16% D、家长不让做 20% D、不清楚 10% D、没有 85% D、不清楚 3%
(表二)
本学年初学生问卷情况分析
如果老师布置了课外延伸的作业,你会怎样对待? 你完成课外拓展活动出于什么目的? 如果有语数作业,你还会去做科学课外作业吗? 家长会和你一起进行科学课外活动吗? 你参加过其它的科学课外活动吗?
A、很认真 59% A、没兴趣 73% A、会 70% A、很多 20% A、参加过 65%
B、比较认真 23% B、同伴分工要求 12% B、看情况 4% B、一般 46% B、偶尔 20%
C、不认真 7% C、老师检查 13% C、不会 20% C、很少 10% C、没有 9%
D、不清楚 11% D、家长督促 2% D、不清楚 6% D、没有 24% D、不清楚 6%
(三)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1)开发学校物质课程资源。科学课的课程资源是无限延伸的,包括图书馆、电教室、科学教室、种植园、校园景点甚至一草一木。我们重点开发了科学教室,把原来的实验室添加了学生作品展示栏、自选实验器材柜、小小图书馆,改造成科学教室。
(2)我校是市青少年科普基地,具有良好的学科学、爱科学的传统。我们把各项科普活动纳入课题研究的内容中。课题组成员参与了学生航模比赛、创新科技大赛、小论文评比活动中,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创新,指导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参与各项活动。尤其是在航模活动中,我们鼓励实验班两位同学参加全国比赛,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教给他们探究的具体方法,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研究问题,设计方案。
(3)学习方法是不受学科限制的,自主探究不仅适合科学学科,对其他学科同样适用。特别是数学学科上,借鉴了自主探究这一方式。我们利用实验班级教师的参与,把学生学习科学学科的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
(四)组织集体教研,搭建交流平台
为了促进交流、总结经验,为研究人员提供课堂教学范例,课题组每月组织举办一次集体教研活动。活动中,安排集体备课、推出研究课,组织现场评课,参观兴趣小组活动现场。让每位教师在交流中有所收益。一年来,课题组共组织集体教研活动8次,推出研究课16节次,观摩了实验课题组全部兴趣小组活动现场,讨论修改教材30余处。通过交流,课题组教师实现了经验共享,推动了课题的进一步实施。
(五)参与评比活动,展示研究成果
为了促进课题组教师的研究能力切实提高,课题组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总课题组以及各级教研室组织的各类评比活动,展示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一年来,课题组教师共撰写实验论文20余篇,执教区级以上优质课、研究课5人次,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兴趣活动比赛达2000余人次。通过参评,教师的理论水平、执教能力、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检验,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推广。
九、课题的收获
一年来,课题组全体教师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探索如何将科学探索活动向课外拓展和延伸,体会非常深刻,业务水平、理论素养有了显著提高。参与课题研究学校的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兴趣小组活动中,他们的探究兴趣十分高昂,探究能力显著提高,探究习惯逐步养成。具体成果如下:
(一)教学模式的改进方面:
课题组教师探索出一套“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科学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包括从“生活着手提出科学问题,猜测,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试验、制作,总结实验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几个环节。教学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课题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变,大课堂一改过去呆板、沉闷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只是巧妙地引导,便能使学生轻松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学得轻松了。教学氛围更加民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附《陶瓷》教学案例较好的体现了本模式。
(二)兴趣小组活动方面:
课题实施以来,我校的科学兴趣小组逐步规范起来,形成了科学的管理体系,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了、活动形式更适应学生的需要了。学校共五个科学兴趣小组,吸纳了1000余位学生参与。其中学校航模、种植兴趣小组活动分别被评为市优秀科技活动项目;2005.1111月14日,我校航模代表队在北京“奥运向我们走来——倒计时1000天”全国青少年奥林匹克建筑模型竞赛中再创佳绩。其中马振存同学以优异成绩夺得亲亲家园A款竞赛项目的金牌(全国小学组仅设六枚金牌),郑昕、霍征同学获得亲亲家园B款竞赛二等奖,潘禹晖、吴迪、夏雨涵三位同学获得“奥运游泳馆”整体设计团体二等奖,学校荣获全国优秀组织奖,为济宁市、为山东省争得了荣誉。
十、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发现,在教学模式的改进、兴趣活动的指导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探究教学模式有待改进。“重知识、轻过程”、“指导多、放手少”、“重探究模式、轻探究内容”等现象在部分教师身上表现依然严重。
(二)兴趣小组活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在兴趣小组活动的管理上,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有些小组荒于形式,没有实际价值。
(三)在教材使用,尤其是拓展活动的使用上,部分教师不能灵活掌握,灵活运用,“唯书”现象仍然存在。
这些问题恰恰证明课题提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课题后继研究工作提出了努力方向。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力争达到课题设定的目标,使科学探究活动更科学、更有效地在兴趣小组活动中进行拓展,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