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科学深度融合》课题申报

小学数学+科学深度融合课题申报——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依据:

目前,国内外小学数学+科学学科专业研究较少,论文及研究成果寥寥无几,无系统的、指导性的文章或书籍。随着教育部对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视,加强科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一研究课题有其必要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强调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两科的课程标准中都可看出数学与科学学科间相互联系性。研究小学数学+科学的深度融合的实践意义:一、可以实现学科整合的作用,有效实现学科间知识互补,知识互相渗透。二、可以实现学科间互相“支撑”的作用。数学为科学探究提供了数据处理,思维方法等保障,科学知识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客观参考,数学结论提供实践探究方法和科学探究精神。三、可以实现调动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中适时、合理设置科学知识的讲解,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可以实现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与科学的深度融合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体验科学知识的价值,在动手操作中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研究内容:

探究目标:(1)通过研究,打造较为可行的数学+科学示范课,尝试创新学科间的深度融合教育策略,实现数学教学与科学教学质量的“双赢”。(2)搜集小学数学教材中与科学知识有联系的课例,深挖教材,打破学科单一教学模式。(3)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将科学实践探究和科学精神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构建学生科学、严谨的数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主要内容:(1)探究归纳小学数学与科学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节点。(2)探究小学数学+科学深度融合的方法。(3)探究学科整合下的创新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重难点:重点:探究小学数学+科学深度融合的方法。难点:创新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研究对象:北师大版1—6年级数学教材、人教版1—6年级科学教材。

3.思路方法:

研究的基本思路: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科互相渗透、融合为前提,经过工作室全体成员多层面探讨,计划实现小学数学与科学的互相融合,优化课程教学,创新课堂教学策略。从两学科相关联的知识节点入手研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分析课堂教学现状、问题症结,并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具体方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星”面向全区部分中小学抽样调查科学课程开展情况、对小学数学+科学深度融合探究的认识情况等。(2)案例研究法:团队每名成员针对数学或科学某一知识节点为课题,上一节学科间融合的观摩课,并针对课题内容、教学效果学科融合情况等进行逐一分析、提炼、总结。(3)行动研究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尝试深度融合,将自己及团队理念在实践中检验,及时总结、积累实践经验。

研究计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年4月至6月为课题的准备阶段。(1)课题的申报。(2)团队培训学习、成立课题组,明确任务和分工。(3)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4、培训学习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的使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为课题实施阶段。(1)深入了解数学与科学课堂的现状,分析课堂教学的瓶颈。(2)探究小学数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3)、初步形成数学与科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基本模式。(4)、反思、总结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从2019年4月至2019年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1)整理、撰写研究报告。(2)收集数学+科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案例 。(3)推广、展示课题研究成果。(4)完成课题结题工作。(5)开展课题研究成果交流座谈会。

4.创新之处:针对研究范围广,内容多的特点,团队实行分工合作,从低年级段开始着手研究,研究形式采用个人探究和团队观摩、总结研讨,针对课例深入展开讨论,逐步总结出小学数学+科学深度融合的共性。预计突破课堂教学中学科单一知识的壁垒,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实效。

5.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计划团队每名成员每学年结合研究成果发表一篇课题相关论文;计划每名成员没学期举行一次小学数学+科学教学观摩课,并录制视频资料留存;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成果应用及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科学知识掌握;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培养数学+科学的“双融合型”教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