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美术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平阳县中心小学 杨丽丽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创新教学研究在历史的基点上进行改造发展起来。创新精神,是敢于打破常规和突破传统思维开拓新的思路,创造新思想、新样式、新品种的心理品质。创新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型教学,“美术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倡导和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性人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培养,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的环境,重视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重点抓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小学“美术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求异创新,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
2、创设有利于创新的环境,重点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得很正确,“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又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
2、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讲坛上讲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思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可以说,卓越的创新能力充分地体现了一个人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以及综合素质的体现。
四、课题实施的策略与方法
(一)重视学生个性、独立性,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具有独特性,就是一种不按常规不拘旧循敢于创造新东西的个性品质。教师要想使学生形成创新性的人格特质,就应在美术教学中尊重学生对客观世界独特的感受和独特、奇妙的甚至是怪异的想法与艺术表现。过去的美术学科教学太受统一标准要求的束缚。美术标准应是一个有弹性幅度的,是无绝对标准的。例如,画线是流畅为美,还是艰涩为美;用色是对比强烈为美,还是对比弱化为美;手法是粗犷为美,还是细腻为美……,这全然取决于个人的审美倾向。因此,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切忌用考试排名次的方式对作业排队。我们对学生的表现能力不要妄下“不行”或“差”的评语,作为小学生,关键是肯于作画,肯于将其作品绘制得完整、和谐就是成功。我们要善于通过因人而异地辅导,使每个学生能完成作业。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根据学生画面特点可以在学生画纸的适当位置上加一些鼓励、肯定的评语,如“画得真美”,“你涂的颜色很漂亮”,“你设计得真好”,“你又进步了”等。要使学生感到自己的特有手法与众不同,自己的艺术表现是具有个性特点的,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
如教《圆和方的分解构成》一课,我在巡视时发现学生有的用圆和方分解后重新构成金鱼,有的组成小女孩跳舞,有的构成房屋……这时我就肯定其特点,使每个学生深信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有成功之处,都能获得成功的愉悦。一旦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和获得成功,则会更加促进学习的兴趣。兴趣的产生,又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增加了动力。在不断地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尊心、创新的自信心不断加强,也不断提高了创新的成功率。这种心理上的良性循环,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插上双翅,在今后的各项作业中自由翱翔。
(二)创设创新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途径之一。
①绘画课激发情感,鼓励创新。
绘画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自身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新精神,方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使其得到发展。在绘画课教学中我们以创造性教学为乐趣,不满足于同一教案的第一课的成功,不甘于教学的重复,不断想出创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如教《方格组成的画》一课,如果按传统方法,那就是让学生看熊猫图片和画在方格里熊猫(用三角形和方形的组合画成),让学生观察对比有何不同,引导学生看方格组成画的步骤图,听教师边讲述方格组成的画作画过程边示范。然后学生画方格,再勾出物体在方格中的图形特征。这样教师讲述画法、学生画方格要用去很多时间,留给学生构思作画时间很少,所以学生的作业大同小异,而且临摹范画的学生也较多。为了鼓励学生创新,我认真分析了教材后,认为画方格子并不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在教学本课省去了画方格的步骤,课前为学生准备好方格纸和若干幅方格组成的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课一开始,用实物投影展示若干方格组成的图片,运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观察、探索方格组成的画是怎样画成的,在勾画图形时要注意什么,涂色时有什么特点,这样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向老师提问题,并展开激烈的讨论,在师生情感交流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启发学生想象用这种绘画方式表现什么,如何将物体变形画到方格中。学生马上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保护学生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轻音乐声中完成的作业非常美丽。有的学生用填方格的方法画了《青蛙捉害虫》、《小狗找妈妈》、《公鸡》、《汽车》、《机器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构思,画出的作业也各不相同,形式多样。学生们在紧张、欢乐、愉快的创新气氛中学习,一节课很快地结束了,他们兴趣盎然地上了这节课,又盼着下一节课的到来。同一课我在另一班教学时,先请几位学生让他们用磁性方形和三角形在黑板上摆出各种形态的动物,其他学生在自己桌子上摆,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把所摆的物体画到方格中,这样让全班学生在摆摆、玩玩、说说、画画中完成创新作业。画面上反映出来的物体形态各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改进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创新等方法,我们经常在教学中尝试。如教《千变万化的线》一课,我们认为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所以播放不同节奏的乐曲,让学生听音乐画出各种各样的线,启发他们用各种线创造出美妙的画面……
同样的课题《开心的小朋友》,四位教师运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通过回忆、想象、构思、创作,辅导出来的作品漂亮极了,出现了很多好作品。如:我的学生缪聪颖用吹塑纸板画的方法创作了《中奖了》一幅画,画中画出小朋友以及他家人中了大奖,获得小轿车时朋友们来祝贺,大伙一起开心热闹的场面。学生何冰创作了一幅《助申奥音乐会》,画中小朋友怀着愉快的心情吹出动听的乐曲祝申奥成功。刘月洁老师的学生薛可可用水彩画出了《签上我的名》,画面展示小朋友助申奥成功签名活动的大场面。她的学生银环创造了一幅木版画《来尝尝》,画中表现的是火车到站时的情景。杨艳艳老师的学生吴世伟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小朋友放风筝时的开心心情更有意思,画中用夸张手法画几位小朋友,突出表现小朋友眼中的风筝,取题为《我的眼中只有你风筝》,林甲建老师的学生创作了《晨读》,画中表现的是寄宿部学生清晨在校园的花坛边、大树下晨读时愉悦心情。以上这些画参加省、市、县各种美术比赛,有的获省三等奖、有的获市一等奖、三等奖,并全部获县“红五月”艺术节美术比赛一等奖。运用激发情感创造性地教学,鼓励创新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也能使教师感受到教学的无穷乐趣,使师生共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②手工课,鼓励学生在外形设计、材料使用上进行创新。
为了改变传统手工课教学中教师教一步学生跟着学一步的单调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我们用“想——做——玩——赏”的手工课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教学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思维,引导学生互助、共同进步,营造了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
如教《纸折鸟》一课,我们先发给全班学生每人一只纸折鸟,要求他们拆开,边拆边记,然后再按纸上的折痕叠成原样,在学生学折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对大部分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地方,教师做重点示范。学生掌握了折纸鸟方法后,教师启发学生想办法使小鸟外形更美。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让他们对小鸟外形进行装饰,有些学生用彩色笔画上羽毛涂上颜色,有的用彩色纸剪、贴羽毛。当学生完成自己的得意之作后,让学生飞一飞、玩一玩,同学间相互欣赏作品,评一评谁的小鸟最美,这样教学和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小鸟也折得更精致漂亮。
又如上《蛋壳贴画》一课,课前先对学生布置三个思考题:A、用什么工具贴蛋壳最牢。B、蛋壳贴画是怎样贴成的。C、还有什么材料也能贴出象蛋壳贴画那种效果的画。课一开始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漂亮的蛋壳贴画,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回答课前的三个问题,再请小朋友俩人合作完成一幅画,这样就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就要考虑用什么材料制作的问题了,如:有的用蛋壳贴花瓶,有的用碎报纸片贴人物,有的用瓜子壳贴成公鸡,有的用碎桔子皮贴花朵等,由于材料的不同,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材料不易粘牢,没有多久,材料逐渐脱落,这就迫使更换胶液。学生正是在完成这一类作业的过程中渐渐体验到各种材料的性能,提高了操作技能,继而也提高了创作水平,一旦材料问题解决了,就会出现新奇的艺术效果,对学生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记得有两位学生用碎刨花、桔子皮、蛋壳相结合,协作贴成一幅《家乡的桥》风景画,当学生们看到成功的作品,开心地笑了。让学生合作完成作业,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他们也更有信心创新,更爱上手工课。
③欣赏课,启发讨论,培养发散思维,使学生敢创新。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断地调动起相应的感觉经验、情绪相互协调发展,使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作品,而是表现出对美的主动发现、追寻和创造。这就是欣赏课的最后阶段,即“培养发散思维,使学生敢创新。”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查找有关作品的资料和介绍相关背景的资料,可以让学生发表对作品的评价,即便对经典作品,也要允许学生说不喜欢,而且欢迎谈出不喜欢的理由。
如教《生动有趣的卡通画》,课堂上师生共同展示收集到多种卡通画。如:贺卡、挂历、小饰物、拼图……让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卡通画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米老鼠、唐老鸭等艺术形象,让学生讲一讲最喜欢哪个卡通画里“主人公”形象,为什么喜欢,也让学生讲一讲不喜欢哪个“主人公”的形象。请他们谈一谈通过欣赏有什么感触。接着出示同年龄学生创作的卡通作品,缩短与目标的距离,因此我们用启发性的语言“你心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是什么样的呢?”“他在干什么?”……给学生充分联想与想象的空间,培养发散思维,引发他们创作的欲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完成创作新的卡通形象,鼓励学生将已有的知识技能通过绘画进行引深,并不断完善与成熟,如《孙悟空来我家做客》、《大力士孙悟空》、《猪八戒减肥了》、《爱睡觉的猪八戒》、《孙悟空开飞机》……一幅幅画面足以证明学生在欣赏卡通作品时,不断地调动起自己的情感,去感受体验卡通画作品的美好境界,获得审美愉悦,并在这再创作的过程中使自己得到升华。
五、课题实施的成效
1、通过实验,教师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从课内到课外,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参数对比表
参 项目 |
审美情趣 |
认 知 |
技 能 |
创 新 | |||||||||
年段 |
自主性 |
理解 |
运用 |
构思明确 |
主题突出 |
背景处理 |
造型生动 |
色彩运用 |
构成合理 |
求异表现 |
想象丰富 |
赏析评价 | |
实验前 |
人数 |
36 |
56 |
62 |
46 |
50 |
53 |
42 |
|
40 |
43 |
48 |
38 |
144人 |
比值 |
25% |
38% |
43% |
31% |
34% |
36% |
29% |
合 |
27% |
30% |
33% |
26% |
实验后 |
人数 |
118 |
112 |
110 |
136 |
118 |
126 |
138 |
理 |
116 |
135 |
140 |
110 |
144人 |
比值 |
81% |
77% |
76% |
94% |
81% |
87% |
95% |
|
80% |
93% |
97% |
76% |
上表以寄宿三年级段学生共计144人在实验前后进行数据测验的结果。
3、经过实践,四位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培养创新能力直接渗透到美术教育、教学之中。并且形成一个具有素质高,凝聚力强,业务能力扎实的美术教研组,我们的科研意识越来越强,杨丽丽、刘月洁、林甲建三位老师撰写的论文有三篇分别获县一、二等奖,有二篇论文获市一、二等奖,有一篇论文参加了浙江省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经验大会交流。刘月洁老师的泥塑《童话故事》一课参加了浙江省美术教学录像比赛荣获省级三等奖。杨艳艳老师参加县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国画类”二等奖。杨丽丽老师被评为平阳县名教师,林甲建老师被评为县名教师培养对象。我校美术教师的教学、科研、创新群体悄然形成。
4、通过实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启迪了学生创作灵感,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一年来学生的美术作品参加县、市、省各项种类的美术比赛成绩显著,得到了上级的嘉奖。我们还举办了“广场义卖”活动,美术作品展览,“我心中的祖国”百米长卷现场作画活动等,参加的学生人数共计488人。当学生们一幅幅构思奇特、主题突出的作品展示在观众面前时,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创新的兴奋点自然达到高潮。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勇于标新立异,敢于不同他人、不模仿他人。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其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创新教育学习资料》温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00年编。
3、《中小学美术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