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乡土音乐进课堂”子课题实验总结——上杭临江城东小学音乐课题组

“闽西乡土音乐进课堂”子课题实验总结

               ——上杭临江城东小学音乐课题组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各地教师根据当地的艺术资源并结合实际生活,自主扩展教学思路,编写乡土教材或补充教材。” 上杭民间资源丰富,素有“山歌之乡”的美誉。为了弘扬闽西乡土音乐的特色文化艺术,培养学生了解、学习、热爱本土音乐,开发客家山歌资源,传承、普及、发展民族音乐,为此,我校音乐组围绕“闽西乡土音乐进课堂”总课题,于20059月确立了“闽西乡土音乐进课堂”的子课题实验。如今这项课题研究已走过三个春秋了。在这三年里,我校领导对此项课题实验高度重视,全体课题组老师团结协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把此项活动开展得有朝气,有特色,有力地促进了我校音乐教学的改革。

、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

1、健全实验组织,加强实验管理

从实验方案提出我们就成立了实验领导小组,学校领导非常关心支持这项工作,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实验的过程管理,制订出实验步骤与计划,做到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定期上研究课、撰写阶段总结以及经验论文等,使得这项实验规范有序地进行下去。

2、进行广泛宣传,营造研究氛围

 提高乡土音乐课堂教学水平,必须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而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因此我们开展了校长谈课题,教师说课题,家长看课题等一系列的活动。积极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家长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动员家长和全社会参与艺术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开展课改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听课,进行艺术活动,广泛听取家长对课改的建议。

3、加强师资培训,打好实验基础

实验教师的素质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实验结果的成败,我们从一开始实验就加强了对实验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指导,多次深入上杭白砂镇、稔田等就“怎样唱好山歌”、“山歌的由来”及山歌知识等方面向民间歌手进行采风学习。在实验过程中,还经验选派课题实验教师外出长汀、永定、龙岩等学校参观、学习先进的经验,为课题实验取得成功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4、加强教学研究,保证实验效果

平时,我们课题组老师实行互相听课制,学习别人的优点,探讨需要改进的地方。每半个月我们都举行一次实验课题教研活动,全体实验教师一起探讨,每一堂课都精心打磨,教案要反复修改,确保了实验教材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二、课题研究实验的成果

 几年来,在龙岩市、上杭县教育局艺术科领导、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我们学校课题组深入扎实的研究,由于重点突出,力量集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课题研究实验成果。

1、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学校教育的众多环节中,教师的素质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无论多么完善的教材,科学的教学方法,最终还得偏重教师的教学行为得以实现。可以说,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教师遵循着在研究中运用,在运用中研究的原则,通过三年多的实验研究工作,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在研究工作中得到很大提高,此课题参研人员4人,全部达本科学历,二人中级职称,市骨干教师1人,参加省级录像课比赛得到好评,并送北京参评。撰写论文10余篇,其中获市一、二等奖有4篇。

2、学生对乡土教材的兴趣得到了培养

闽西乡土音乐教学研究的根本价值追求也应该是为教育人的,而不是为民族民间教学研究而研究的,人与音乐、儿童与民族音乐,永远都不应该是对立的。他们永远都应该是共存共生的。有了能够理解和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人,民族音乐、闽西乡土音乐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所以,要“以人为本”,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实验突出了闽西乡土音乐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关注学生兴趣出发选择教材,从小朋友身边的事物入手,比如《八月十五看月光》、《月光光月华华》、《十月里来好风光》、《竹子开花节节高》、《对字歌》等,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热情很高。

3、校本音乐教材的建设得到了完善

三年来,我们师生收集民族民间音乐曲调百余首,收集歌(乐)曲一本,收集歌(乐)曲一本,收集录音带若干,优秀教案3篇。这些都是我们今后校本音乐教材教学非常宝贵的资料。

4、学生的课外活动得到了丰富

丰富学生的课外音乐生活,是音乐教师的任务之一。我们组织的“山歌兴趣”小组,不但充实了学生的课内学习,而且充实了课外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县广播电台还专门录制了一期广播节目送省电台参赛并获得省二等奖。

三、课题研究实验的结论与探讨

(一)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我校探究的“闽西乡土音乐进课堂”是有效的,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它为闽西乡土音乐教材教学的研究确立了依据。

1、闽西乡土音乐教材教学研究,符合九年义务教育大纲的精神

小学音乐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指出:“小学生要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自信心。”“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体现各地音乐教学特色,各地各校可自选乡土教材,其比例可占教学内容的20%。”由此可见,闽西乡土音乐教材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对此项内容深入研究的不多,不具有操作性,要让学生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继承家乡优秀的民族民间的音乐艺术、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乡土教材研究是关键,乡土教材的研究可以使教学变得有目的、有步骤、有科学性、有实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闽西乡土音乐教材教学研究符合学生的需要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孩子接受到的事物多是从兴趣开始的,兴趣可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根据孩子们的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等特点,选择山歌时,注意安排了适合学生演唱的山歌,力求比较生动、形象的山歌让学生演唱,易被学生理解接受。

3、闽西乡土音乐符合科学理论

闽西乡土音乐,植根于民族沃土之中,口耳相授,代代相传,有着深厚的民族精神的积淀。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因此,我们收集、整理民间音乐,让其中的精华更加璀灿夺目,发扬光大,同时,指导学生摒弃其中的精粕。这符合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推动民族民间音乐的健康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它们来为教育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这也是适合当今的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的,符合教育规律的。

(二)问题讨论

  虽然我们的这项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这项课题研究往往受到很多因素制约,所以我们有些方面还做的不够,须要今后进一步去努力。

1、深入田间、地方、向民歌手收集的素材远远不够。因为这些民歌手掌握的曲高没有规律可循,因此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搜集更多的素材。

2、实验教师的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人员能力较弱,实验的经验论文撰写不多。

3、所有这些山歌来自农村,如何让城镇生活的孩子能更好地接受,让他们感受生活就在面前,还有待于进一步实验研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闽西乡土音乐进课堂”永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广阔领域。今后,我们还需进一步探讨实验,在闽西乡土音乐的绿洲里创造出新的辉煌,谱写出更美的乐章。

 

执笔:谢飚英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